生活中人们常常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有些问题,特别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使解决它变得轻而易举。这种思考的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逆向思考。
穆罕默德说:“坚定的信念足以移山。”有人刁难他说:“那么现在请您把山移走。”穆罕默德很爽快地应承说:“某月某日,我令山移走。”到了那天,山没有动静。穆罕默德一点也不惊慌,神态自若地说:“山呀,你要移动,你要过来。”说了许多次,山还没有动静。穆罕默德还是一点也不惊慌,又神态自若地说:“假如山要移动,大家都会被压死。神爱世人,所以不让它过来。虽然山不来,我却可接近它。”
这段话意在说明:对于无法实现的目标,改变已是不可能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是绝路,这个时候,请你尝试着改变自己。这也就是所谓的运用逆向思维来解决问题。所谓逆向思维,就是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对事对物反过来想一想,以达到创造机会的目的。有逆向性思维的人,在生活中的表现常常令人称奇,“他为什么会想到这样干呢?”
近些年,星巴克把它的触角伸到了世界各地。作为咖啡店来讲,想大范围地推广是非常困难的,但有困难不可怕,怕的是墨守成规,按照常规的思维去办事。星巴克恰恰没有这样,它凭借企业独创性的思维和独特的经营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并迅速抢占了咖啡店在世界各地的市场。
其实即使是同一种咖啡,如果调制比例不同,其味道也会有差异。不同的咖啡调制师做出来的咖啡,味道也不尽相同。从某种程度上说,咖啡的调制是有特定方法的。但是一般来讲,咖啡调制师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觉来调制,因此想要咖啡的味道达到标准化,有很大的困难。就算在同一家咖啡店,不同的咖啡调制师做出来的咖啡味道也有可能不同,更何况要让那么多家店的咖啡都保持同一种味道,其难度可想而知。
在同一品牌的咖啡店,点同一种咖啡却喝出不同的味道,自然就会有顾客对此表示不满。为了诚恳地接受顾客提出的宝贵意见,进一步改善咖啡味道的标准化体系,星巴克想出了在咖啡杯上标出原料配比刻度的好办法。例如在调制冰咖啡时,第一标线是牛奶,第二标线是咖啡,最后是冰块,等等。于是在星巴克,他们推出了不同于其他咖啡店的、有绿色刻度的标准咖啡杯,一进入市场就赢得了成功。只要有了刻度,咖啡调制师就可以按照标尺调制咖啡,而咖啡味道的标准化自然就能实现。
标有刻度的杯子是其他任何店都没有的,是星巴克独一无二的创造。因为有了这个办法,世界各地的咖啡店调制出的咖啡味道都能达到一致的目标才得以实现。顾客无论在哪里都能品尝到自己喜爱的同一口味的咖啡。
想让商品畅销,就必须致力于开发顾客需要的产品,而不是改变顾客的态度和口味。企业应该从产品策划阶段就开始听取消费者的建议,并且采取积极行动,组成创意开发团队,用心研究消费者的喜好。正如星巴克董事长霍华德·舒尔茨所说:“我们喜欢打破常规。”舒尔茨很清楚地认识到,虽然星巴克现在处于领先位置,但是要保持领先,就必须不断创新,坚持满足顾客所需,这样才能创造良好的业绩。事实上星巴克也的确是这样做的,所以他们成功了。而麦当劳之所以能从小规模的私营企业发展成今天规模如此庞大的成功的大型跨国企业,正是因为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自己独创性的产品和服务标准。因此,不能盲目地跟着别人走,而应该另辟蹊径去打开世界市场。
从反方向思考,或把问题颠倒过来看一看,往往能发现别有一番洞天的见解。这种事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很多,由于它能出奇制胜,灵活多变,“反其道而思之”,结果往往会取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有的时候改变自己才能真正清除成功路上的绊脚石。逆向思维是成功路上的一种捷径,它缩短了行动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它的匠心独运、别出心裁,往往为你的理想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当然,通向成功的大道,绝不止逆向思维一种方式。每个渴望成功的人,都应具有突破常规的思维,结合具体的行动,才能达到自己既定的远大目标。
在一次很权威的生活摄影大赛中,一名年轻人从千千万万摄影爱好者中脱颖而出获得金奖,被音乐和掌声簇拥上台,主持人让他谈及获奖感想时,他开口便说:“那不是我最好的作品……”台下一片哗然,以为他狂,谁知他讲的是实情。
半年前,他家中失火,照片底片全部被烧光,参加评比的那幅是相册夹中放不下淘汰下来,被妻子拿到丈母娘家去才得以幸存的。众人便折服于他的才气,想像在大火中化为灰烬的那些“最好的”,不知要好到怎样。
一个金奖让他信心倍增,下一次大赛前,他精选又精选,送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却没有获奖。再下一次,再再下一次,每回他都憋足了劲,却终究没能再获奖。于是有人想到,获金奖之前他也曾数度参加评奖,均空手而回。他唯一的那个金奖也许正因为“那不是最好的”,要是没有大火的淘汰,要总是按他自己的那个“最好”的标准,他也许永远与金奖无缘。
南辕北辙是一则令人发笑的寓言,想往北去的却向南策马,这哪能达到目的地呢?然而在现实中,这类从相反方向上来达到自己目的的事例却不少,这便是逆向思维。如果你能巧妙地运用逆向思维,那么你会感到成功离你更近一些。
有一道趣味题是这样的:有四个相同的瓶子,怎样摆放才能使其中任意两个瓶口的距离都相等呢?可能我们琢磨了很久还找不到答案。那么,办法是什么呢?原来,把三个瓶子放在正三角形的顶点,将第四个瓶子倒过来放在三角形的中心位置,答案就出来了。把第四个瓶子“倒过来”,多么形象的逆向思维啊!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通过逆向思维取得成功的例子。
某时装店的经理不小心将一条高档呢裙烧了一个洞,其身价一落千丈。如果用织补法补救,也只是蒙混过关,欺骗顾客。这位经理突发奇想,干脆在小洞的周围又挖了许多小洞,并精于修饰,将其命名为“凤尾裙”。很快,“风尾裙”销路顿开,该时装商店也出了名。逆向思维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无跟袜的诞生与“凤尾裙”异曲同工。因为袜跟容易破,一破就毁了一双袜子,商家运用逆向思维,试制成功无跟袜,创造了非常良好的商机。
据说,逆向思维可以使人年轻。每个人都要走向明年,明年会比今年大一岁,所以今年比明年年轻一岁。对于老年人,这样的逆向思维,可以让人越活越年轻;对于年轻人,则可以珍惜时间,更加努力。
北京的一条街道上,同时住着3家裁缝,手艺都不错,生意上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了抢生意,他们都想挂出一块有吸引力的招牌来招揽顾客。
一天,一个裁缝在他的门前挂出一块招牌,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北京城里最好的裁缝!另一个裁缝看到了这块招牌,连忙也写了一块招牌,第二天也挂了出来,招牌上写的是:全国最好的裁缝!
第三个裁缝眼看着两位同行相继挂出了这么大气的广告招牌,抢走了大部分的生意,心里很是着急。这位裁缝为了招牌的事开始茶饭不思,正当他愁眉不展的时候,儿子放学回来了,问明父亲发愁的原因后,告诉父亲不妨写上这样几个字。
第三天,第三个裁缝挂出了他的招牌,这个裁缝从此生意兴隆。
招牌上写的是什么呢?原来第三块招牌上写的口气与前两者相比很小很小:“本街最好的裁缝”!“本街”最好,那就是这三家中最好的。
你看,聪明的第三家裁缝没有再向大处夸自己的小店,而是运用了逆向思维,在选用广告词时选了在地域上比“全国”、“北京”要小得多的“本街”一词。这个小小的“本街”却盖过了大大的“北京”乃至“大大”的“全国”。
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使解决它变得轻而易举,甚至因此而有所发现,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奇迹来,这就是逆向思维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