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犹太企业家传奇
33166400000009

第9章 威廉·佩利——广播业大王

他是俄国犹太移民,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董事长和奠基人,大企业家。CBS正是在他手中崛起并成长为美国著名电视网之一,因而也被称为CBS之父。

进入广播业

威廉·佩利的爷爷艾塞克·佩利原是俄国富商,在基辅附近做木材生意。19世纪末,他的财富便在大多数俄国犹太人中首屈一指。但是,由于不满俄国社会对犹太人的限制和歧视,产生移民的想法,在经过一番考察旅行后,1890年前后,佩利家族西迁。

其父萨姆·佩利靠国会雪茄公司成为烟草大亨。1901年9月28日,威廉·佩利生于芝加哥。他的父亲白手起家,在美国的卷烟业中占有一席之地,佩利从小耳濡目染,不仅从父亲身上学到许多管理知识,而且学到了出色的谈判技巧。

1918年,佩利毕业于伊利诺斯州奥尔顿的陆军军官学校,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完成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佩利就成为了年薪2万美元的烟草公司的总经理。

如果没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或许佩利就会在烟草行业干下去了,那是为了宣传一种雪茄,他用一周50美元的价钱向费城电台买下了1小时的广播时间,并弄来了乐队、歌唱家。在全由男性组成的广告中,只有一个女歌唱家,女歌唱家就用雪茄来命名。这一广告拓宽了雪茄销路,也激起了佩利的想象。他想在传媒业试一试。

就在这时,有人向父亲兜售一家亏损的广播公司,父亲自然不会做这个亏本买卖,但佩利却不这样想,他向往刺激,向往一种新的事物,1928年,他决定用40万美元买下当时正濒临倒闭的“独立联合广播电台”,并将其改名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就这样,佩利购买了行将倒闭的“联合独立广播公司”UIB的50.3%的股份,并于26岁当选为UIB总经理。到任的当天,佩利激动不已,但却未受到预想的那样热情的接待,因为办公室侍者不敢相信这位满脸稚气的“总经理”,竟然坚持要查验佩利的证件,并问明来此目的。

开局之战

当时的美国广播业只有全国广播公司(NBC)是佼佼者,其他一些很小的广播公司在NBC的压制下勉强维持,因此小公司要获取收益,必须和NBC相抗衡。此时的UZB经营不善,财务状况不佳。佩利上任伊始,便开始了声势浩大的改革。

佩利喜欢在做出决断前,详细了解情况,归纳分析后再得出结论。在UIB上任之后,佩利认识到,UIB的亏损在于很少有合作电台和广告客户,合作电台少听众就少,听众少则广告客户就少,而公司原有的协作合同是业务扩展的主要障碍。

原来UIB为在各电台播放的每条广告向电台支付500美元,同时又要求各电台,若要播放UIB提供的其他节目需交纳费用,而各协作电台又缺乏资金,UIB的节目也不出色,结果购买UIB节目的电台就很少。

佩利上任伊始,便开始了声势浩大的改革。他首先聘用了公共关系家爱德华·伯奈德为参谋,以帮助他树立UZB的良好大众形象。其次,佩利修改和扩大了UZB原有协作合同。他许诺公司每周向地方电台提供20个小时的商业赞助(较前增加了10小时),不过前5个小时由公司免费使用,公司则免费向电台提供普通节目作为补偿。

为了向其他地方电台推荐新的协作合同,佩利将UZB改名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并亲自出马,说服各家电台代表在合同上签字。只用了短短的一年时间,CBS就拥有了数量众多的合作伙伴,一跃成为全美各广播网之首。

一年多的实践活动,佩利逐渐形成了自己经营广播业的独立原则,并在以后的50年一直贯彻这一原则。他认为广播公司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其制作的节目能否获得丰富的利润,广播公司正如服务员一样必须向公众提供优质服务,以便使顾客乐意为之付钱。

但为避免这种只看重广播经济效益的做法激起某些社会有识之士的强烈反对,公司同时也播放一些制作低廉、没有商业价值的节目。但是公司经营者绝对不能忘记:CBS不过是个企业,没有利润是不能生存的。

虽然佩利拥有了居全国之首的广播网,但他的广播并未引起大众的广泛重视,更不能与技术实力雄厚的NBC相抗衡。

佩利明白,只有高质量的节目才能吸引听众、吸引广告,才会产生经济效益,于是他决定CBS内外的一切工作都要以能否提高电视节目质量为先决条件。

为此,佩利积极开发能取悦观众又吸引商业赞助的节目。为提高节目知名度,他大肆搜罗人才。佩利还千方百计迎合广告客户的需要。为了联络新的广告客户,他甚至不顾舆论的批评,公布客户产品的价格,并自认为是对广告艺术发展的特殊贡献。广告客户们从这儿发现了广播宣传的潜能,他们纷纷与CBS签约。

关于佩利收罗人才,还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1931年6月,佩利在驶往法国的邮船上听到同行旅客正在播放一陌生歌手的唱片,优美的歌声使他为之惊叹。问明歌手的名字后,他立即给CBS总部打电报:“与名叫克罗斯比的歌手签订合同”。

几周后,佩利返回纽约,却发现无人执行他的命令。CBS工作人员找到当时在加州某小乐队的克罗斯比,但调查后,却不愿与之签约。克罗斯比不仅酗酒成习,而且参加演出时经常迟到。

佩利非常恼火,他生气他说道:“我需要的是克罗斯比美丽的歌喉,才不管他是否准时守约。”

于是,CBS请来了克罗斯比,但这位无名歌手出口要求得到1500美元的周薪(如果有赞助商则增至3000美元)。佩利觉得要价过高,但他的确富于才华,于是他不惜血本答应了这个要求,并将其领进CBS办公室,向职员们热情介绍这位未来的大名星。

起初甚至佩利也有点动摇,正如预料地那样,克罗斯比很不守时,参加在CBS的首次演出时也迟迟不至。不过,他的声誉却日隆,很快就成为美国“歌王”。

佩利上任后的这一列措施,使这位初生中犊将CBS迅速发展为能与NBC匹敌的强大对手。1931年公司纯利润达235万美元,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1934公司盈利227万美元。佩利很快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百万富翁。

1935年6月的美国《幸福》杂志发表文章,称赞CBS的年轻总经理:公司并非他创建,但是由他经营控制,他就是CBS。他连续6年成为股票持有人的榜样,成为雇员心目中的英雄。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利坚广播业大王威廉·S·佩利。

盟友与敌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播业的发展,严重地冲击着美国报业的霸主地位。因当时报界势力强大,他们鼓动美国国会颁布了一个《广播条例》,禁止广播公司涉足新闻报道。在这种压力下,各广播公司只有专门致力于娱乐节目的制作。

但此时的佩利对新闻业务产生了深刻的了解和浓厚的兴趣,并且知道新闻报道在广播网扩大社会影响、争取听众方面作用巨大。

当时,为了抵制报界对新闻报道的独霸地位,佩利决定采取新的策略,化敌为友通过联合NBC等广播公司,共渡难关。

1933年12月,广播界和报界联合在纽约巴尔第摩召开会议,最后广播界做出了让步。从表面上看,报界似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这是暂时的。因为广大公众早已迷住了广播这种方便的新闻媒介,并且对报界的霸道作法不以为然。

广播公司显然注意到了这一点,它们开始试图在巴尔第摩协议的空隙增加新闻容量。同时客户也察觉到这种新型媒介的可砚经济效益。于是,广播界与广告界又重新紧密地合作起来,到1935年,巴尔第摩协议已毫无意义了。

就在CBS声誉日隆、事业蒸蒸日上之际,欧洲形势急剧变化。1938年希特勒出兵占领了奥地利,仿佛要用重兵吞并整个欧洲。佩利马上指使CBS驻欧洲新闻机构及时报道了这一事件,震惊世界。

随着欧洲形势的不断发展,佩利了解到美国的参战不过是迟早的事情。1943年夏,佩利处理完CBS的临时接管工作后,奔赴非洲,到OWI心理战小组参加工作。在那儿,他一直工作到战争结束。

1945年8同24日,佩利返同美国,重新投入到广播业中。为提高CBS的知名度,他又开始攻击老牌的NBC。

不过,刚回到美国的佩利似乎一时不适应。于是他决定改变自己事必躬亲的做法,他改组了CBS的领导机构,任命37岁的弗兰克·斯担负责公司的日常事务,而自己则退居幕幕后,担任董事长,只负责公司的大政方针。

当时在娱乐节目的制作水平上和广播网的雄厚实力上,NBC占有明显优势,因此CBS要想全面赶超NBC,就必须拿出全部本领。佩利通过调查研究,决定对CBS各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并采取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经营措施。

首先,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与广告客户争夺节目的控制权。当时,广告客户对广播网的工作有很大的决定权,他们往往选定赞助的节目并监督节目的制作,而广播网实际上仅仅提供播放设备。

CBS要想与NBC抗衡,就必须制作并拥有节目,否则,由于广告客户控制节目,他们可随时将其转入其他公司。

这种富有开拓性的想法风险极大,任何广告客户都不会轻易放弃他所拥有的节目控制权。而且,这样做很可能使CBS在缺乏赞助商资金保障的情况下,耗费巨资制作节目。但是佩利就是富有敢想敢于的精神,他要战胜NBC,冒险在所难免。

为大力提高节目的质量,吸引广告客户,佩利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手段:大力鼓励节目制作人员的干劲和创造力,并给他们提供最好的环境以激发其灵感。最典型的是他对来自加州的“农村孩子”厄尼·马丁的重视。

关于佩利重视厄尼·马丁的故事是这样的。1945年,CBS负责节目制作的是位年仅20岁的年轻人马丁。马丁是来自加州的“农村孩子”,对公司上层人事关系和筹款理财一窍不通,却有种特殊直觉了解听众的兴趣,抓住他们的脉膊。

于是,佩利给予他自由发挥创造的机会。马丁回忆说:“给予我的预算是100万美元(而且不附带任何额外要求),当时这可不是小数目。佩利采取不干预做法,如果节目取得成功,他会写张便条,告诉我他是多么喜欢这个节目。”

而事实上这个青年人果然不负众望,很快制作出侦察连续剧《悬而未决》等优秀剧目。一时声名大噪,博得大多数商人的好评。

广泛搜罗人才,试图造就一大批优秀的演员是佩利一直奉行的举措。为此,他耗费巨资,大挖NBC的墙脚,收买了众多名声显赫的大明星。不幸的是,当时多数电视表演明星聚集在NBC旗下,想说服他们改换门庭似乎希望渺茫。

然而,就在1948年,事情出现转机。当时佩利接到“美国音乐公司”的电话,问他是否有兴趣购买《阿莫斯与安迪》节目,这个节目已在NBC连续播放19年,一直是该公司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

佩利对这一节目垂涎已久,多次企图说服阿莫斯与安迪转入CBS,但均告失败。20世纪30年代早期,他曾走进两人的办公室,自我介绍后直接提出建议:“我不知道你们在NBC的收入,但你们前途似锦,我会给你们相当于这里两倍的工资”。

两位演员大吃一惊,表示说他们已同NBC签定长期合同,不能背信毁约,佩利只得悻悻而去。但到此时,他们与NBC签定的合同已到期。

1948年,CBS做出令广播业目瞪口呆的举动,收买了“阿莫斯与安迪”节目。CBS的节目安排格局也发生变化,以前晚间节目传统的做法(NBC首先实行并坚持至今)是平衡安排各类节目(包括喜剧、歌剧及音乐等),佩利则改弦更张,用“阿莫斯与安迪”等节目将星期五夜晚变成“喜剧之夜”。

初战的成功刺激了佩利的欲望,他又在打本尼的主意。本尼的成功使佩利尤为痛心,因为他是在CBS崭露头角后被NBC挖走的,本尼的节目都被安排在黄金时间,他连续16年保持广播之王的地位,是NBC吸引听众的王牌。

此时他自己组织了“娱乐事业公司”,并准备将之拍卖,佩利拟出资226万美元购买本尼的公司,但不巧的是,NBC已听到CBS收买明星的传闻,提出更为优惠的条件以挽留本尼。

佩利需要本尼,他决定亲自出马,施展个人魅力说服他。本尼接到佩利请求加盟的邀请,为他的真诚和热忱所感动,便建议在洛杉矾与之面商,并暗示说NBC其他喜剧演员也会步其后尘。

佩利于是立即前往加州,在贝费利山庄饭店建立据点。有趣的是,NBC董事长犹太人萨尔诺夫也在此下榻。萨尔诺夫虽然财大气粗,但他生性俭朴,对好莱坞明星奢华的生活屡有微词,虽然了解他们对NBC的重要性,但却不屑与之交谈,甚至在NBC工作多年的本尼也未曾获召见。而佩利的作风却与萨尔诺夫正好相反,他平易近人,很愿意同演员们接近。

另外,萨尔诺夫只愿花费有限的金钱来满足演员们的贪欲。本尼要价百万美元,遭到萨尔诺夫的拒绝,因为他本人也未挣到这样多的薪水,而且在他看来,本尼虽誉满全国,却只不过是个演员而已。

佩利很快发现,仅仅本尼本人同意也是不够的,还须征得其赞助人的许可。该赞助人与本尼有合同,有权指定本尼所效力的广播网。于是,佩利很快找到其赞助商,并不惜血本作出令人难以置信的许诺,CBS愿意为本尼节目听众人数的减少而向其赞助商赔偿损失。这一系列的举动,使本尼大受感动,再加上重金的诱惑和佩利和蔼可亲、善于听取下属意见的魅力,本尼很快就转入CBS工作。

和挖掘本尼的工作一样,当时,佩利充分发挥其个人魅力,与演员们交往,为他们分忧,很快就被演员们引为知己。

这大大激发了各地名演员到CBS工作的愿望。NBC名演员的加盟使CBS节目在听众中的知名度迅速上升。1949年,在15部最佳广播节目中,CBS拥有12部,可谓成绩卓著。

在CBS发展过程中,大力加强电视行业的竞争,也是佩利的一项主要工作。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电视行业还是一块处女地。佩利虽然对电视专业技术了解甚少,但敏感地注意到了这一领域的巨大发展潜力,尽管后来NBC的彩电质量赶上了CBS,夺走了佩利在电视制造这一行业的领先地位,但谁也无法否认他作为彩电生产者的先驱地位。

佩利将CBS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呕心沥血,精益求精,在他的带领之下,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成功节目有《纽约交响乐团的音乐会》、《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通讯》、《枪烟》、《我爱露西》、《90剧场》、《比弗利山》、《都是一家人》等。

而在新闻广播方面,佩利使“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晚间新闻”名声大震。此外他还尽力使“CBS”新闻“节目取得重大进展,如《现在请看》、《60分钟》和黄金时间的一些重要纪录片。《世界新闻综述》是佩利的得意之作,该节目为此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记者,成为新闻史上一大亮点。”

1955年,CBS第一次凌驾于NBC之上,成为了全美最大的电视网。

痛击麦卡锡主义

在美国广播发展史上,CBS新闻节目具有其特殊地位,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时,佩利对新闻业务非常感兴趣,认为新闻节目对听众有很大的吸引力。为此,佩利提出CBS有义务向听众提供“公正、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

很快,CBS先后于1929年开辟了“空中教父”、“街头宣传员”等新闻综述栏目,但均因为播音员在广播中言词过激或不表示中立态度而被迫取消。

此后,佩利选定了著名记者默罗担任新闻综述的主持人。默罗思想丰富,能言善辩又衣饰得体、声音悦耳,描述绘声绘色,风度迷人,简直是佩利本人的化身。

从1938年开播对欧洲新闻的现场报道以来,深受听众喜欢,尤其是对欧洲危机的报道超过了NBC,为此佩利任命默罗为驻欧洲首席记者,得到专项拔款,并有权自行招兵买马。

20世纪50年代初,麦卡锡主义逆流在美盛行一时,这使佩利和CBS一贯奉行的公平报道原则受到严峻考验。

麦卡锡主义的形成是这样的。1946年,从军队中退役的麦卡锡参加参议员的竞选,凭借如簧之舌,于这年的11月当选威斯康星州参议员。在参议院任职的前四年中,由于行为不检点和进行大豆期货投机交易、赌博和酗酒,他的声望一落千丈。在这一年的民意测验中,麦卡锡被评为当年“最糟糕的参议员”。此时,他太需要有一根救命稻草来帮他保住在国会的位子了。

1950年2月9日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的诞辰年纪念日,麦卡锡决定在这一天“把炮弹打向国务院”。在共和党全国委员会的安排下,他从华盛顿飞往西弗吉尼亚州的惠林,在俄亥俄县的共和党妇女俱乐部发表了题为“国务院里的共产党”的演讲,声称在他手中,有“一份205人的名单”,“这些人全都是共产党和间谍网的成员”。“国务卿知道名单上这些人都是共产党员,但这些人至今仍在草拟和制定国务院的政策。”麦卡锡的演说有如晴天霹雳,令美国上下一片哗然。此前如履薄冰的麦卡锡则一夜之间成为声震全国的政治明星。

在“麦卡锡主义”最猖獗的时期,美国国务院、国防部、重要的国防工厂、美国之音、美国政府印刷局等要害部门都未能逃脱麦卡锡非美活动调查小组委员会的清查。同时,美国的左翼力量也受到空前的打击。仅1953年一年,麦卡锡的委员会就举行了大小600多次“调查”活动,还举行了17次电视实况转播的公开听证会。

当时,谁也不敢和麦卡锡相左,有许多名人被他搞臭搞倒。一时全国对共产主义的恐惧达到极点,动不动就要被审查历史,一但有蛛丝马迹和共产主义有牵连就要惨遭厄运。参议院许多人对麦卡锡畏之如虎,他们深信麦卡锡有消灭胆敢对抗的所有人的权力。

此时,默罗认为,“麦卡锡的所作所为是彻头彻尾的卑劣行以”,他渴望在广播中揭露其罪恶,并将自己的事业、家庭的安危置之度外。

于是,在佩利的支持下默罗终于下决心开办“现在看吧”这个栏目,公开抨击麦卡锡主义。

1954年2月,默罗在了解到麦卡锡对战争英雄兹维克将军信口雌黄的诬蔑时找到新的突破点,决定尽快予以回击。在播出前后,佩利对默罗大无畏的勇气非常钦佩,对他的发言稿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安排了保卫人员暗中保护在节目播出期间到外地“度假”的默罗的家属。

同时,佩利还积极向联邦调查局胡佛局长汇报节目安排,以避免使默罗遭到来自联邦政府的压力。佩利对麦卡锡的伎俩也非常了解,他还专门聘请华尔街著名律师为任何诉讼活动作好准备,又征求英国首相丘吉尔等熟知默罗的外国领导人的签名。他还尽可能多地陪伴默罗,考虑在麦卡锡对默罗进行公开诽谤时该如何做出反应。

当时有趣的是,华盛顿官员唯一的反对意见来自艾森豪威尔总统,他通过佩利的好友表示自己的失望和不满——CBS竟向麦卡锡提供在电视上发表反驳意见的时间,并承担多达2.5万美元的制作费用。佩利致信总统予以解释:“我们对争论一直采取公正平衡的政策,因而必须向我反对意见的人提供同样机会。”

艾森豪威尔回答说,他对CBS表现出的公正而高尚的作风感到满意。

1954年3月9日,默罗抨击麦卡锡的播出日子到了,一早佩利就给他打来电话:“今晚我和你站在一起,明天也要与你在一起。”

佩利的话使默罗感激备至。事实上,节目播出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无数人感激他们的勇敢和胆识。

随着形势的发展,麦卡锡一伙的真面目逐渐暴露在公众面前。1954年12月1日,在全国上下的一片声讨声中,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决议,对麦卡锡进行谴责。1957年5月2日,麦卡锡饮酒过量引发肝炎和神经炎,一命呜呼。

就这样,在公众舆论的一致谴责声中,麦卡锡主义很快销声匿迹,而CBS和佩利,则成为美国正义之声的代表。

不服老的老人

1960年,在尼克松与肯尼迪竞选总统期间,佩利在美国电视史上作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决定,请两位候选人在电视上展开辩论。

此时的佩利真心希望尼克松能赢。他为尼克松出资25000美元,并计划为之出谋划策,但尼克松并没有重视佩利的建议。竞选结果,肯尼迪获胜。

1968年总统竞选期间,佩利转而支持自己40多年的挚友——纳尔逊·洛克菲勒,从而使尼克松大为不满,加之他本来就对新闻界有很多不快,当上总统,自然要限制新闻界。

1969年11月,尼克松指使副总统斯皮罗·阿格纽发表演讲,指责广播公司(CBS自然首当其冲)是“专爱漫骂攻击的怀疑主义分子的聚集之地”,并声称自由主义倾向使CBS对尼克松及其政府行动的报道出现了失误。

佩利对尼克松等人的图谋早有准备,并表示绝不屈服于白宫的压力。

一年后,尼克松导演的“水门事件”被报界曝光。CBS趁机进行反击,电台在黄金时间以新闻综述的形式详细地报道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并把矛头指向尼克松。

在此之后,佩利成功地抵制了尼克松的威胁,最后尼克松落选了。经过水门事件的报道,CBS名声大震。佩利也因此稳固了他在广播业帝王的地位。

20世纪60年代后期,CBS的发展开始停滞不前,因为佩利几次大的投资失误,更重要的是,佩利脱离下属,不思进取。在当时,由于佩利早在1945年就把越来越多的公司管理琐事交给了斯坦顿,对于多数CBS雇员而言,佩利已经成为遥远不可攀的神秘人物,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只会使他越来越脱离基层,成为高高在上的帝王,凡是他要做到的事情,必须付出一切代价去完成。

为此,许多当初创业的老朋友纷纷离开,但忠心的斯坦顿依然留在公司,甚至放弃了到华盛顿当内阁部长的机会,并且从不要求额外的报酬。他想要的是留在公司,继承CBS董事长的职务,实际上,他也有这个资格。

对CBS的多数雇员来说,佩利己成为遥远而神秘的特殊人物,公司的发展使他越来越高高在上,他的每个幻想都要不惜代价加以满足。斯但顿给人的印象则不同,他对事充满耐心、不厌其烦,事无巨细,一抓到底,任劳任怨。

佩利遇到棘手问题都要交斯坦顿解决,尽管他有时有不同意见,一旦佩利拍板,他都会全力执行,即使解雇人充当打手的角色,他也毫无怨言,从无必要担心他会阳奉阴违。

此外,斯坦顿的献身精神还表现在他辛勤工作却从不肯为自己要求额外报酬,甚至为了CBS放弃了到华盛顿担任内阁部长。于是,佩利退休后,斯坦顿是继任董事长的众望所归。

然而,事实却太出人意料了,在1966年3月份的董事会议上的最后几分种,佩利却突然改变了主意,表示自己“绝不退休”。

为此,CBS内外许多人为斯坦顿愤愤不平,他们相信佩利不退休将权力正常移交斯坦顿,对公司的发展无异是一场悲剧。

不久,斯坦顿在沉默中退休,总经理由泰勒继任。泰勒有头脑、有思想、有个性、有经验,很快就赢得下属们的尊敬,并在三年内的时间就使CBS赢利4亿美元,这样的成绩是无与伦比的。

然而,泰勒却不是那种俯首贴耳的人,对佩利高高在上对他的盲目指手划脚从不买帐,常常会坚持已见、直言不讳。正因为这些,佩利还是将他解雇了,这同样使许多人愤愤不平,局内人则一针见血的指出:“这就是佩利的真面目”。

舆论界为泰勒打抱不平,《商业周刊》评论说:“CBS兴旺发达,佩利却举起大斧,除掉了功臣。”

在此之后,佩利主要精力都花在挑一个合格的接班人,使自己即使退休之后,也能控制这个广播帝国。晚年的佩利变得日益专横、独断、猜忌、多疑,这对CBS的日常管理产生了极大的干扰。

几经更换,几经周折,佩利终于跳到合适的接班人:贝奇。任何一个人都有缺点优点,贝奇做得还是不错的,但佩利对他还是不满意,他以自己的标准来看贝奇,认为他书读得太少,在工作紧张的时候还去娱乐,他决定罢黜贝奇。

整个舆论界为之哗然,但是CBS董事会是由佩利一手提拔的,他们对于贝奇的遭遇虽同情却无可奈何。

不久,佩利又选择了新的接班人威曼。威曼鉴于几位前任的结局,婉转地向佩利提出,后者应在适当的时刻退休。这也得到董事会多数成员的共鸣,他们也觉得再让这位昏庸老人为所欲为,势必影响CBS的前途,佩利勉强答应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退休,由威曼接班。

1981年春,佩利正式退休。但这并不代表他完全不管CBS,多年来公司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他还要密切注视公司的发展。但年老的他以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很少花时间去进行市场调查和金融分析,一味提出各种脱离实际的建议。

起初,威曼及其同僚对佩利的指手划脚尚能容忍。但忍耐是有限度的,用来应付佩利种种要求的时间太多了。威曼不得不委婉地向董事长提出,董事会一般性会议他不必参加,只对最后的决议表示意见即可。

佩利对此异常愤怒,却暂时无可奈何。威曼已在CBS站稳脚跟,并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人心。在他就任董事长后第一年,CBS总收入46亿美元,纯利润达2.12亿美元,这是佩利在任时远未能达到的成就。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佩利经过几年的准备,1986年成功地赶走威曼,重任CBS董事长。85岁的佩利在生命垂危之际又重新执掌了大权。

但他终究是老了,1990年10月26日,创建并统治传播帝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达半个世纪的威廉·塞缪尔·佩利在曼哈顿的家中去世,享年89岁。他的死引起了整个娱乐界和新闻界的哀悼。“哥伦比亚新闻”为此播放了一小时的特别节目《生命和遗产》,称佩利为“广播史的先驱”。作为传媒业的一个传奇性人物,他把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发展成为一个神话,他的离开,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佩利善于发现人才和重用人才,最终使CBS成为与NBC相抗衡的强大的竞争对手。其实,任何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最广泛最精明的人才,谁就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长达40年的广播业生涯中,佩利使自己的CBS成为一个人才的聚集地,这使他的事业终于成功地攀登到高峰。从1955年开始,CBS夺得全国电视收视率第一的位置,然后把这个荣誉毫无争议地保持了长达21年之久。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CBS的电视新闻节目压倒了NBC而居首位。此时,CBS已经拥有5家自营电视台、7家调幅广播电台、7家超短波电台,分布在纽约、华盛顿、芝加哥、旧金山、费城等地。它还为200多家电视台和200多家电台提供电视片和新闻。在美国、加拿大、拉丁美洲各国中,它拥有50家广播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份,并拥有4个出版公司,出版各种书籍和50多种杂志。

作为企业家,佩利又具有极强的好战性,他蔑视权贵,敢于挑战强大的对手,不管是本行业中的龙头老大NBC,还是总统尼克松等等,只要他认为妨碍事业发展的,他都会毫不客气地宣战,并能有效地抵制住各种恐吓和威胁,不屈不挠,坚持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最终成为美利坚鼎鼎大名的广播业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