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创造力:你就是你的整个世界
33278200000036

第36章 上帝创造了何等先进的奇迹

在1791年,塞缪尔·莫尔斯出生在一个牧师的家庭。在1820年,塞缪尔·莫尔斯考入了著名的耶鲁大学。虽然他考入如此好的高等学府为众人所羡慕,但他自己却没有很好地珍惜,而是荒废学业,专心投入于绘画。他的人生理想就是成为一名职业画家。正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塞缪尔·莫尔斯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画家,其主攻方向是肖像画和历史绘画。

他之所以从四十多岁才开始致力于电报机的发明工作,是因为一次旅途中的一个偶然。

在1832年10月,他去欧洲进行第二次留学。在回美国的时候,他乘坐了“萨丽”号邮船。当时,跟莫尔斯同处一个舱室的还有一位波士顿科学家查尔斯·杰克逊。由于航程比较远,时间较长,为了打发时间,查尔斯·杰克逊让大家来看他做的电学实验。为了使外行人能看懂自己的实验,杰克逊把买来的一块欧洲新发明的电磁铁和电池一会接通,一会断开,那块铁片也就一会被磁铁吸住一会又掉下来。大家感到非常的惊奇。

此时,在一旁仔细观察的莫尔斯问杰克逊:“线圈的导线增长,电流的速度会减慢吗?”杰克逊回答说:“无论导线有多长,不影响电流的速度,因为电的传送是瞬间的。”这句话启示了正在看实验的莫尔斯。当时他就想:如果能够使眼睛看到在导线的什么地方有电存在,那就能够利用电将消息瞬间传送到很远的地方。

从那之后,他就把自己关在船舱里,反复琢磨自己的想法怎样才能实现,为此他不断地记录数字、画草图。

他最初的想法就是:用一根导线将发报的一方和收报的一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电路。在发报的一方,人们可以通过将电路接通和断开以传送信号,而收报一方就能看到信号。在快到纽约的时候,莫尔斯关于电报的构思基本上算是成熟了。

然而,莫尔斯对电的知识几乎一窍不通,连制作一个电池也不会。他向纽约大学的化学教授伦纳德·盖尔坦诚求教,请他教给自己组装电池和制造电磁铁的方法。正是由于盖尔的帮助,在1835年底,莫尔斯很快就用废料制成了第一台电报机。

发报机的工作原理是:把制成凸凹不平的字母板排列起来拼成文章,然后让字母板慢慢活动触动开关断断续续发出信号。而收报机的工作原理是:不连续的电流通过电磁铁,牵动摆尖左右摆动的前端与铅笔连接,在移动的纸带上画出波状的线条,经译码之后便还原成电文。这与现在的电报机还是有些许区别的,但这不妨碍其工作,能够达到准确无误。

但是,电磁铁和电池是很粗糙的,所以,导线哪怕延长2~3米,收报机就会因电阻增大而失灵。如果通信距离不能进一步延长,无论如何也达不到实际运用。

发明电报机到了这个阶段,化学家盖尔就无能为力了。于是,他给莫尔介绍了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约瑟夫·亨利(1797-1878)。亨利和美国的法拉第几乎同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是以电感单位“亨利”留名的大物理学家。

亨利改用导电性能更强的导线,制成了强力电磁铁,再把备用电池都串联起来,实现了信号的中继转发,电路也不需要两条往返导线,其中一条可用地线代替。

在亨利的指导下,莫尔斯克服了原理上的最大难题,但这并不代表机械可以应用于实际。在开发和改良技术方面,它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俗话说“上帝想让某个人成功必然会给他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正当莫尔斯需要人才的时候,艾尔弗雷德·贝尔出现了,他帮助莫尔斯解决了一系列问题。

贝尔是莫尔斯任教的纽约大学的毕业生,1837年初访问母校时,偶然在莫尔斯的房间观看了电报机实验,对此发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从在新泽西州开铁矿的父亲那里借了2000美元并借了工厂的一间房屋做实验室,便孜孜不倦地对电报机进行改良。

经过他的努力,莫尔斯的字母板式自动发报机改为手动按键,收报机由信号波形线改为高性能的小型机,基本形成了今天的电报机原型。

另外,为了能确切地在电报上表示26个英文字母,莫尔斯在纽约研究了用点和画表示的方法。另外,他还去印刷厂调查了铅字的使用频率。在他的努力之下成功编制出了莫尔斯代码,至今被人广泛应用。

1838年1月,莫尔斯和贝尔进行了3英里距离收发电报实验,获得成功。在4月他们申请了有关电报的全部专利,从此在各地进行电报的公开实验。在1843年由美国国会通过了对莫尔斯拨款3万美元,在华盛顿和巴尔的摩之间架设70千米长的电线,然后莫尔斯和贝尔在两地互拍电报,电文是:“上帝创造了何等先进的奇迹。”

科技进入20世纪以后,许多发明创造活动步入了大联合、大发展的新时期。原子弹、航天飞机的试验研制,是数以万计的科学家携手攻关才大功告成的。莫尔斯仅仅是一个画家,在19世纪,却发明了连物理、电磁等方面的科学家都没有想到的电报机,若不是莫尔斯有联合发明意识,向科学家查尔斯·杰克逊学习,向盖尔求教,向约瑟夫·享利教授求助,最后又找学生贝尔帮忙,就不可能顺利获得电报机的发明成果。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即使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少数的发明创造也有可能由一个人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