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诸葛亮职场生涯十大败笔
33282000000032

第32章 不撞南墙不回头

说起诸葛亮“六出祁山”,人们往往将这当成他顽强不息、战斗不已的进取精神的表现,却很少发现这正是他在职业生涯中执迷不悟、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一大败笔。

诸葛亮发动这场“鸡蛋碰石头”的北伐战争,当然有他自己的考虑。一方面他深知自刘备东征失败后,荆州确实已夺不回来,而只拥有一个益州的蜀汉政权自然很难维持三分鼎立的局面。另一方面,诸葛亮执意将北伐的第一个目标选在凉州及关中地区,是因为他认为这些地区归属曹魏的时间较晚,所以治理不力,同时,关中名将马超昔年投奔刘备,因此关中地区与蜀汉政权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一旦夺得关中,便可联合东吴由三面夹击曹魏,直接威胁曹魏京城洛阳。诸葛亮这两方面的考虑当然合乎情理,然而,这场战争关系蜀汉大计,所以没有必胜的把握是不应该贸然出击的。蜀汉与曹魏在兵力及财政上的巨大差距前面已经说过,这里无须赘述。诸葛亮身为一军的统帅,自然应该做到“知己知彼”,对敌我双方的实力心中有数。前文已说过,各种综合因素都致使北伐战争不可能取得胜利;然而,诸葛亮偏偏不撞南墙不回头。数度北伐皆无功而返,但他仍然执迷不悟,以蜀汉将士的性命和巨大粮草物资为代价,至“死”也不悔改。

其实,马谡失街亭已经完全预示着曹魏对这场战争的重视。当时,魏明帝曹睿御驾亲征,亲自到长安坐阵。他派来迎击北伐军的军队,先发的曹真、张郃军团便多达二十万。面对北伐军的数万人,曹魏军团已拥有压倒性的优势;而且曹睿自己率领的后备军团更高达三十余万。何况,就祁山的地理来说,易守难攻,明显对曹魏有利。再者,北伐军远征,粮草问题也是其主要弱势。种种客观因素都表明,诸葛亮北伐不可能成功。

但是,诸葛亮已经陷入了战争漩涡之中难以自拔,还在执迷不悟地大喊着:“我军声势及实力丝毫不亚于曹魏军……敌人很快就会被消灭,胜利不久就属于我们了。”然而,事实再一次击破了他的美丽“幻想”,他的“暗渡陈仓”之计再一次以失败而告终。

和司马懿的对峙成了诸葛亮“职业生涯”中最“灰暗”的日子。司马懿抓住蜀汉粮草供应方面的极大弱点,坚守不出,以静制动,生生地“拖死”了诸葛亮。其实,诸葛亮在围困陈仓时,就因曹真的坚守不出而粮草供应不足,这才发明和改进了“木牛”、“流马”来运输粮草,然而,“木牛”、“流马”虽制作精巧,但是面对司马懿更加“顽固”的坚守战术,它们的作用仍旧只是“沧海一粟”。诸葛亮与司马懿第一次“过招”失败后就应该明白:只要司马懿在,只要魏军“以静制动”的战术不变,北伐就不可能有所突破。可是,他还没有撞到“南墙”,甚至在前几次北伐中“捞了一点好处”,有了斩杀王双、射杀张郃等小成绩,所以仍然“不死心”,最后再一次向“南墙”发起了冲击。结果,这一次“撞”得太重了,将自己也葬送在了五丈原上,北伐却仍然无功而返。

诸葛亮屡败屡战、不肯服输的精神的确可嘉,然而,他屡次北伐已经超过了“锲而不舍”的范畴,完全变成一种执迷不悟、不知进退的极端错误。同时,他身为蜀汉丞相及辅国大臣,实际上掌握着蜀汉政权的命运,所以,他的这种错误行为不仅葬送了自己的前程,更把蜀汉政权推上了一条不归路,让本来岌岌可危的蜀汉政权更加衰败不堪。

所有能够把握自身命运和时代脉搏的人,都具有执著追求目标的毅力和迎难而上的战斗精神,他们面对挫折而不会动摇自己的计划,把失败当成奔向成功的经验,从哪里跌倒,在哪里站起来。可是,他们更具有审时度势的敏锐的洞察力。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真正的成功人士,都能够灵活行事,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制定相应的决策。他们的锲而不舍完全建立在审时度势的基础之上,而绝不是不顾条件的变化而顽固不化、执迷不悟。

“一条路上跑到底,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有的可能一开始就方向错误,所以最终南辕北辙、背道而驰,注定成不了大事;还有的人可能当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而他们不知道及时调整自己,致使方向也出现了偏差。“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其结果仍然是失败。

成功的道路上充满了坎坷,我们所处的环境更是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而每一个变化都可能影响我们的目标,甚至完全推翻我们的计划。适者生存,只有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及时调整目标和计划的人,才能实现既定的目标。

一个在职业生涯中跋涉的人,更需要审时度势,在职业生涯的每一个阶段,包括择业、求职、工作,甚至跳槽等各个方面,都要及时转变自己的观念,更新自己的计划和目标,以取得职业生涯中的不断成功。同时,在具体的工作中更应该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灵活办事,根据工作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计划,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改革、技术革新、机制调整、企业转型等势在必行,这一切也是企业为适应市场变化及需求所必须进行的转变和调整。如今,市场变化日新月异,而且涉及到了每一个市场环节,这就要求每一个企业都要根据市场变化去制定和调整决策,而且将这种调整和革新进行到底。否则,不革新就要被淘汰,这样的例子简直不胜枚举。

要克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不良习惯,首先要从心理上转变观念,接受“适者生存”的真理。那些执迷不悟、不知进退的人,往往有一股蛮劲,“欲与天公试比高”,所以对灵活行事的态度不屑一顾,认为那是无能的表现。然而,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才是真正的无知。所以,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将自己当成是“环境中的人”。其次,要意识到“不回头”比“回头”所付出的代价要沉重得多。有时候,当人们发现自己的方向已经偏离时,往往因为已经投入太多而不舍得放弃和转变,所以抱着一种“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心理,走一步算一步,直到撞上“南墙”,或者走到悬崖边。到那时,再“回头”所付出的代价已远远超过当初投入的一切,只能懊悔“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所以,最好还是“当断则断”。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时刻都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发现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和障碍,同时捕捉变化所带来的机会。环境、市场的变化之快虽然令人瞠目结舌,但是,这些变化绝非毫无踪迹可循。突发事件毕竟很少,更多的变化都有规律可循,只要时刻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经过仔细分析和研究,一般都可以归纳出变化的趋势和规律。而且,这些趋势并不是一时的“潮流”,而是一种持久的、深沉的必然动向,它们足以改变事态的发展方向。所以,只要以敏锐的洞察力去寻找这些趋势和规律,就能通过对环境变化的掌握及时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目标和决策。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些变化,将每一个趋势化为通向成功之路的强大助力。

革新也是一种创新,它是每一个职业生涯中的人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原则。毕竟,谁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执迷不悟、不知进退的“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呢?

有实力才有将来,市场竞争遵循优胜劣汰的“铁律”。厚积薄发,步步为营,才会重拳出击,所向无敌。盲目和草率竞争则只能事倍功半,甚至一败涂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追逐市场利润,必先壮大自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