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可能经常会遇见“进退两难”的无奈,既不想在一棵树上吊死,也不忍心重头再来。但是,事实上,我们将眼界放宽的话,就会发现,如果在僵持的时候,你懂得了另辟蹊径,或是让步三分,你就会得到新的光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步法则,能让你在人际关系中前进更多。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是一句老话,其所涵盖的意义也不难理解,就是“给别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古代有首脍炙人口的《让墙诗》,记不住是哪位名人写的,可这首诗的内容笔者是了然于胸:“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讲得就是这方面的道理。至于关于这句老话的例子就更多了。
在非洲大陆上有一种甜瓜,它的滋味十分迎合土豚的口味,是土豚的最爱。然而,土豚并不是吃了甜瓜之后拍拍屁股就走,它把自己吃了甜瓜后拉下的粪便用泥土埋起来,因为粪便中有未消化的甜瓜籽。土豚就这样“种”下了很多甜瓜。那些种子有土也有肥,来年便结出更多的甜瓜,土豚于是就有了更多的食物。土豚和甜瓜互利互惠,彼此都得以繁衍生息下去。
淡水龙虾被捉住放在桶里,千万别以为它们不可能爬出去,要是不盖上网罩它们真的就逃走了。知道它们是怎样爬过高高的光滑的桶壁的吗——它们一个顶着一个组成了一架“虾梯”,以齐心协力去试图摆脱即将成为盘中餐的命运。
螃蟹在陆地上也可以生存,但离开水的时间不能太久,所以它们就一路不停地吐泡沫来沾湿自己和同伴,一只螃蟹吐出的泡沫是不可能把自己完全掩盖起来的,几只螃蟹一起吐,那些泡沫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大片,螃蟹们也就营造了一个富含水分并且能够容纳它们每一个于其中的空间,彼此都争取到了生存的机会。
自然界且有这么多例子证明如此的道理,作为人生活在社会中,就更应该能体会到这个道理的存在了。人在世上,难免都会遇到困难,帮助别人,无形之中也帮助了自己,这样的例子也不下少数。
一个乡下人进城经商,在一条街上开了家店铺。刚来不久,他就发现这条街不仅生意不好,而且路面坑坑洼洼,到处是残砖乱石。乡下人觉得奇怪,就向相邻的商家请教。相邻的商家告诉他,路不好走,经过的人或车辆就会慢下来,人们走进店铺的几率就会增加,这样才能增加商机。乡下人对这种逻辑很不以为然,他不听周围人的劝阻,坚决搬走路上的砖石,并找人将路面修平。从此,这条街人车畅流,呈现出一派繁华景象,商机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增。众人疑惑不解地问乡下人:路通畅了,人们驻足停留的机会少了,何以商机反倒增多了呢?乡下人答道:路不好,人们多绕道而行。经过的人少了,商机又怎能多?
这个故事至少让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些道理:有的时候,利人才能利己。社会是大家的社会,既然如此,我们生活在一个共同的社会中,就必然是人人为我,我也为人人,大家都在互相服务对方。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不少人往往将这句话置于脑后而不顾,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要求别人给自己方便的时候多,自己方便他人的时候少。“与人不便自己不便”,这样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不难遇见,诸如:说话没有回旋余地,最后把自己置于尴尬境地;办事不留后路,结果把自己逼到死胡同;行路互不相让,导致人车相撞。得理不让人,反成没理人……
近几年私家车越来越多,起初商家们在门前没划出停车位,留有适当的进出车通道。驾驶员们在停车时多数是怎么方便怎么泊车,结果就完餐回去时,经常是“四面堵车”。凡是驾车出去就餐的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酒兴正浓时,不是服务生喊自己的车牌号让动动车,就是自己酒足饭饱后,前后左右都是车的现象。
给别人的方便也是给自己方便,这从哲学上讲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从社会上来说是一种豁达和美德,当今来看也是社会和谐的需要。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处处事事都依照这样的原则行事,“宁愿自己揽下麻烦,不给别人增添困难”的话,心存这般古道热肠,办事定会左右逢源。你不仅会赢得四海朋友,而且还会招来八方财源。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好心回报如愿以偿。我们又何乐而不为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