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随处可用的24条处世法则
33286800000082

第82章 难得糊涂,水至清则无鱼

“难得糊涂”历来被推崇为高明的处世之道。大智若愚向来比表面精明更要适应纷杂的社会与人际关系。要做到此点,非得要有足够的经历、经验、见闻、修养、见识、心态、心机才行,不然将是四不像。

人生都道聪明好,难得糊涂方为真。清代著名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曾挥毫写下“难得糊涂”,这四字箴言是他面对喧嚣尘世,在内心迸发出的愤激之词。在他看来,人的一生忙忙碌碌只为争名夺利,到头来又能如何,不如糊涂一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计较得失,还能使心灵得到安宁。

难得糊涂并不是真的糊涂,而是饱经风霜之后的从容豁达,是大彻大悟之后的宁静心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自身光芒四射的人最需要学会的社交技巧就是低调做人,不过分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

当事情进展不顺利时,我们不妨暂且放一下,先想想如何找到解决的办法,以静待变,冷静地分析事态的发展,等到条件成熟时再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这样可以减少机会成本,提高成功的系数。遇到一些不方便做的事情,我们不妨佯装不懂,以理智的糊涂来化解可能发生的种种矛盾。当我们遭遇困境,面对流言蜚语以及各种打击时,不妨采取漠然处之的态度,不愠不火,不正面应对,把全部的精力潜心于事业,韬光养晦争取最后成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面对外界的嫉妒和造谣生事等,我们不要争辩,要以静制动,以减少对立面,以理智的心态把宝贵的时间投入更高的追求之上。··

难得糊涂不是摒弃原则,如果事关国家民族集体利益、个人气节时绝不应该糊弄过去,而关乎一己私利时就不必要斤斤计较,与人针锋相对了,豁达一点,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就需要智慧的积淀和长期的修养,还要多思考、多总结,以积极的心态、冷静的思考,明智的抉择来处理复杂多变的事物。

诚然,我们不能否定智慧的价值,也不应把聪明和糊涂对立起来。努力提高自己,用知识武装智慧的人很多,而真正的智者,确是大智若愚,从不锋芒毕露。人如果达到聪明的境界之后,再故作糊涂则更难。若一个人对于世事皆洞察入微,他也会看到人性中的很多弱点,难免会因此而在为人处世上处处挑剔,难以容人。对于不正直的人来说,他甚至可能会因此利用人性的弱点为自己谋取私利,败坏社会纲纪法度。因此,从过于明察苛求的聪明转入宽以待人的糊涂是更高一层的境界。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大概才是郑板桥先生难得糊涂的真实目的所在。

糊涂一词看似针砭,却含义颇深,人们只有在经历世事沧桑之后,才能变得成熟和从容。这种糊涂与不明事理的真糊涂截然相反,它是人生大彻大悟之后的豁达,谈笑间淡泊名利和恩怨。心中有远大志向的人,对细枝末节就应该采取忽略的态度,着眼大方向,为全局考虑,才能成为中流砥柱。我们要做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人,以丰富的内涵与深厚的底蕴,和一颗处变不惊的心对待人生,泰然安详。在纷繁变幻的世道中,能知人间风云变幻,处事轻重缓急,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

小事愚,大事明。我们不应该对什么事都斤斤计较,成语“吕端大事不糊涂”说的正是小事装糊涂,而在关键时刻,才表现出大智大谋。该糊涂的时候,就不要顾忌自己的面子、学识或地位。这样才能在生活中左右逢源,摆脱烦恼的束缚,不为人事所累。

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种优秀的品质,就是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于求大同存小异,团结大多数人。他们有宽广的胸怀,豁达而不拘小节,大处着眼而不会目光如豆,从不斤斤计较,纠缠琐事,所以他们才能成大事、立大业,使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人。

不过,要真正做到不较真、能容人,也不是简单的事,需要有良好的修养,需要有善解人意的思维方法,需要从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和处理问题,多一些体谅和理解,就会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和谐,多一些友谊。比如,有些人一旦做了官,便容不得下属出半点毛病,动辄捶胸顿足,横眉立目,属下畏之如虎,时间久了,必积怨成仇。想一想天下的事并不是你一人所能包揽的,何必因一点点毛病便与人生气呢?可如若调换一下位置,挨训的人也许就理解了上司的急躁情绪。“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能宽容别人,迁就别人的个性或是习惯,将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朋友。

一半鸽子一半蛇,做人最起码的规则就是:在原则问题上决不退让。但是为了达到目的,你必须有鸽子的纯真和蛇的狡黠。鸽子的温顺是表象的,并不意味着同小人同流合污,而是一种麻痹小人的手段,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贯彻自己的原则。

装愚可以掩盖自己的聪明,更可以掩护自己的失误。中国人喜欢“藏拙”,把自己不行、不能的地方藏起来,不让人发现,而最好的藏拙办法就是装愚。愚笨似乎总是一个可以并且应该得到原谅的缺点。一个人已经愚笨了,对他还能有什么要求?特别是处于某种轻重不得的尴尬局面时,装愚也许是最佳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