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拆掉心里的墙:20岁从“心”开始的人生经营课
33327300000006

第6章 拆掉自我心障之墙:和自己好好相处(1)

如果你能够接纳自己,从心里喜欢自己,那么,你就会用灿烂的微笑重新审视自己,你身上的一切都闪耀着青春的光彩。更奇妙的是,你身边的人也会渐渐以这样的眼光看你。

一旦真正从内心接纳了自我,接纳了别人,你就会切身体验到一种安全感,你的心灵就能安宁下来。只有在安宁的心态下,才有更好的自我完善。

都知道我是一个坏女孩

心路迷障:对生活的不满几乎变成了怒火

荫宇,是一个20岁的女孩给自己的笔名。透过这笔名,我们分明看到她心中阴雨连绵。她心中到底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荫宇出生在一个多子女的家庭。因为家境的不好,从小她就离开了父母,在一个亲戚家里长大。妈妈,在荫宇的心里是个陌生的字眼。她幼小的心灵里过早地有了一丝冷漠。一个困惑的问题在她心里一直萦绕:妈妈为什么不要我?!

在亲戚家里,荫宇有一个比他大两岁的小表兄。他们在一起玩耍,多少地让荫宇的心里少了一点阴雨,多了一缕阳光。但是,这一缕阳光在她心里太短了。大概是荫宇六七岁的时候,荫宇和小表兄两个人玩起了“过家家”。不知是电视里的镜头还是生活里的镜头的启发,让两个孩子精光的身子搂在一起,做起了“夫妻”。他们当时的感觉只是挺好玩的。这样好玩的事情当然不止一次。几次之后,两个孩子似乎都感觉到这样的事情不好。于是,小表兄说,千万不能告诉别人。荫宇自然是点头。此后,荫宇虽然不愿意再玩这样的游戏,可是他们还是时常地做一回“夫妻”。转眼,荫宇过了10岁,小表兄13岁了。当他们又一次做起“夫妻”的时候,小表兄很是异样了。于是,荫宇心中不再好玩,把表兄推到了一旁。此后,荫宇的心里阳光没有了,有的是渴望,是羞涩,是不安,是紧张,是恐惧,她自己也弄不清,反正她感到了自己心里时常有一种阴雨连绵的感觉。但是,表兄反而来了真正的热情。表兄一次次要求荫宇,荫宇一次次拒绝,但又一次次拥在了一起。到初中的时候,荫宇彻底拒绝了表兄的要求:不,我们不能!这时,表兄在荫宇的眼里有点像魔鬼了。

就在这个时候,生活的变化,让荫宇又回到了妈妈的身边。但是,妈妈没有走进荫宇的心,母女还是那样隔膜。简单粗鲁的爸爸更不懂荫宇的心。大人们也是太粗心了。两个孩子的事情,大人竟然没有察觉。

走进中学以后,荫宇的学习还是那样地出色,又是当干部,又是做主持,在学校里依然是佼佼者。表面上生活似乎是安宁的,是阳光灿烂的,然而在荫宇的心里,却是过去淡淡的阴雨开始化作了暴风骤雨,她躁动不安,她痛苦不堪。在荫宇的心里,自己越来越是一个坏女孩,一个最坏最坏的女孩。于是,这一个阴雨的晚上,在学校里,她居然喝了酒。酒后她跑到了操场上,在风雨中大哭,大笑……荫宇自己说:就是从这时候大家都知道了我是个坏女孩。

事后荫宇发烧了,大病一场。在医院里,妈妈照顾的无微不至。在一次妈妈喂药的时候,荫宇第一次坦露了心中的秘密。然而,妈妈却只说了一句“不要随便瞎说”,就过去了。荫宇没想到妈妈如此轻描淡写。她心里很是不满,妈妈为什么这样?!从此荫宇又和妈妈没有了话说。对家,对妈妈更是心寒。

是谁让我成了坏女孩?是妈妈,是爸爸,是家庭,是亲戚,是世上所有的人?最后,荫宇把答案指向了一个人——他的表兄。荫宇开始恨,无边无际地恨。

带着这样的怨恨,荫宇来到了一所大专读书。在这里,荫宇喜欢上了一个男孩。但是几个月后,男孩离开了他。据说是男孩的母亲,知道了荫宇当初在学校里操场上的一幕,坚决不同意他们的感情。荫宇的心里流泪了。泪水过后,她的怨恨更重了,她对生活中的不满几乎变成了怒火。就在这时候,他听到了表兄要结婚的消息,突然一个可怕的念头在心中腾空而起:去冲他的婚礼!杀了他!!

就是在这时候,荫宇开始了心理求援。我们听到的是荫宇的呼唤:生活为什么这样对我?我该怎么办?

心理解析:不满和怨恨是一种自责自罪

荫宇为什么对生活怀着深深的怨恨和不满?

由荫宇的故事我们自然需要这样的反思: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早期生活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荫宇的心灵的扭曲,与家庭功能失调的早期生活直接相关。寄养本身已经容易伤害孩子们的心灵,成人再漠视孩子的心灵,就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了。童年的性经历,给人留下的阴影也是难于消退的。如果成人能够对孩子的心灵多一份关注,孩子的心灵会少一份阴雨。从这个角度说,荫宇对生活的不满和抱怨是有道理的。

但是,从心理分析的角度看,导致荫宇对生活如此不满和怨恨的深层心理渊源,是对自己的不满,是对自己的怨恨,是自罪自责心态:她认定自己是一个坏女孩。

荫宇和表兄做“夫妻”的故事,最初应该说始于好奇和模仿,是一种童年性游戏。原本是无可非议的。后来或多或少有了真实的性成份的时候,他们在关键的时刻终止了那样的故事。按说,事情也就过去了。但是,在荫宇的心里,却怀着对这件事情的深深的自我批判。虽然,表面看来,似乎荫宇是被动的,特别是长大些以后。但是,心理分析的结果告诉我们,不仅最初的模仿不是纯粹的被动,而且长大些以后也不是纯粹的被动。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女孩的性意识已经开始觉醒,对性游戏已经有了一种异样的性的感觉。这种感觉让女孩心慌意乱,一面是朦胧的渴望,一面是深深地自责。就是在这样的心理冲突中,走过了最后的那段故事。心理冲突的结果,荫宇选择了坚定地说不。这是很难得的,男孩正是在这样的影响下,也望而却步了。但是,荫宇走进青春季节,性的真正觉醒激活了留在心中的阴影:我不是好女孩。自罪自责是很痛苦的。所以才有了雨中操场的一幕。但是操场的一幕没有真正宣泄掉内心的痛苦。

于是,她和妈妈坦露了隐秘。坦露隐秘的心理动因是希望得到妈妈的责难批评。人常常有这样的心态,自罪自责的时候,别人的批评反而会减轻心理压力。小孩子犯错之后,妈妈一直不说不闹,反而让他会惴惴不安。一旦说了闹了,他的心反倒安宁了。荫宇的心态就是这样。但是她没有得到她潜意识中的这种满足。于是,她怪妈妈轻描淡写,她不满意妈妈,不满意生活。

心灵跨越:接纳了自己就会接纳生活

大凡对生活不满和抱怨的人,都是不能接纳自己。荫宇就是在对自己不满的自罪自责中生活着。但是,她自己并不清楚这一点。这是因为她在潜意识里运用了心理防卫机制,她把自己的心态投射到了别人的身上,把对自己的不满转为对别人对生活的不满。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投射作用”。这样可以减轻一些内心的压力,但是并不能让心中的阴雨真正化为阳光。于是,荫宇开始了心理求援。

人,只有自己才能最终救自己。人的心灵最需要自我救助。荫宇自救的关键是悦纳自己。荫宇童年的性经历只是一种性游戏。这是人的正常性发育过程中,一个极其自然的现象,不存在性道德问题。怎么会因此就不再是好女孩?至于青春性心理的萌动,更是成长的必由之路。接纳了自己,就会慢慢地接纳生活。对生活少了一份不满和抱怨,心中就会多一份阳光和温暖,人生也就走过了阴雨的日子。到时候,她就会有一个灿烂的笔名了。

接纳自我,才能完善自我

心路迷障:脑海里经常呈现和人吵架的画面

我是一个大三女孩。看了您的书,知道您是可以信赖的人。不知道为什么,我心里经常想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或是以后才做的事。比如,我上午学习的时候想下午给您发邮件,尽管知道不是马上要做的事,我却无法做到安心学习,总是为这件事而分心。而且,这样分心的情况一直都有。我很担心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对以后会不利。我想做一个意志坚定的人,现在眼看就要走上社会,所以,这让我很着急。

最让我莫名其妙的是,我脑海里经常呈现出和别人吵架的画面,而且很激烈,最后自己总是胜者,感到很痛快,有时甚至痛快得想流泪。还有,对于和我水平差不多的人,如果她在某一次或某方面比我好,我心里就有一丝不快,有时会拿话语攻击那个人,有时即使不说心里也对那个人怀有不满。我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有自己的优点,有时别人比自己强是很正常的。尽管明白这个道理,有时还是会有不服气的心理,甚至是嫉妒。可是,如果她是比我差的人,或是外表差,或是说话差,等等,我又会有瞧不起人家的心理。我知道,一个人心里怎么想,从言行上就会表现出来,这样就会影响不好。我不希望自己是一个容不下别人的人,是一个以貌取人的人。我为什么会这样?

我是一个自卑的人,一个很容易依赖别人的人。确实,我从小依赖父母,什么事都靠父母,有困难的时候我就会逃避。在学习上,我总是被父母否定。他们经常会把我跟别人的孩子比较,他们越这样比较我就越烦,就会生父母的气,那个被父母拿来与我比较的人,则会成为我心中敌对的对象。

上了大学以后,我意识到遇到困难要去面对,凡事要靠自己。到现在,慢慢不再自卑,但仍然是一个意志不够坚定的人。我总是不好意思拒绝别人,比如,我正在学习,而且是计划必须完成的,可有人和我谈天,我也不好意思说我要学习,不忍心扫人家的兴,尤其是当人家心情不好想找我谈心的时候。最后,往往是自己后悔为什么没有拒绝,经常找后悔药吃。

另外,我似乎分不清什么是忍让,什么是忍气吞声,总是不该忍让的时候却不说话,该忍让的时候却发泄了不满。这是我自卑的表现吗?

我不光自卑,还很敏感。总是觉得别人讨厌我,别人的一个眼神,一个语气就能让我想很多,而且经常觉得别人跟我接近都是有不纯的目的,比如是想利用我什么的。我经常看一些电视剧,里面有很多就是这样,善良的人被居心叵测的人利用,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父亲经常和母亲说单位里人们勾心斗角的事,让我觉得人是不可相信的,要防着点,不能被人利用。如果想在社会上立足,心眼就必须多一些。可是,我现在缺乏的是一定的判断力,所以基本上分不清谁对我好是真的。往往在我的猜疑中,一些人认为我不可交,认为我清高,离我远远的;另一些人则在我的猜疑中,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其实我也不想这样。

在初中时,我讨厌女生,讨厌女生的矫情,讨厌女生的话语和动作,甚至讨厌自己也是个女生。虽然现在不那样了,但从内心深处,我不太愿意接触女生。现在有一个朋友对我很好,但内心深处我不接受她,不喜欢她依赖我。因为在我心里,她不是我真正所喜欢的那种人。尽管她对我很好,尽管我不高兴时会向她诉说她也会开导我,但她心里不高兴我也不愿意去安慰她。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跟任何人都要保持距离,不能太好,太关心,否则对方会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会对我不在乎。我讨厌别人对我乱发脾气,即便是朋友。而她碰巧又是那种经常和自己认为亲近的人发泄自己不满的人,而且脾气很大。其实,我很早以前也是她这样的,很可笑的。

我很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如果别人否定我的想法或做法,我真会认为自己是错的,真傻。直到现在我仍有这样的想法。母亲经常要我注意自己各方面的言行举止,要让别人说我好,要学习别人的优点。尽管我已经意识到这是不太恰当的,但我似乎已经形成了那样的模式,总是想让别人承认我,总是认为别人比我强。

自卑和敏感的状况已经持续了七八年了。到大学以后,想心理咨询的念头有时很强烈。可每当这个念头来了的时候,我又告诉自己,要自己处理。就这样,我一直坚持到现在。现在跟您说这些不是心里多么难受,可以说比较平静。

我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父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的身上。所以我必须在各方面完善自己,给自己找一个好的出路,起码是物质上我要让父母过得好。我相信,您能明白一个要自己努力开拓担起对父母责任和承诺的孩子的用心的。请您告诉我,我该怎么办?

心理透析:源于完美主义心结

感谢你的信赖。初读你的故事,表面看来,你诉说了这许多的故事,似乎没有多少联系,似乎给人一头雾水。仔细研究才发现,有点像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你这许多似乎零散的故事,都源于一个心结。

这个心结是什么呢?用你自己的话说,叫做自卑,用心理学的话说,叫做不能自我接纳,叫做完美主义倾向。不能自我接纳,就是因为完美主义倾向。从你来信的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你的完美主义。即便开头你说的为想着发邮件而分心的那些似乎多余的话,已让你的完美主义初露端倪。谁心里有事儿都会难免分心,你却为此“很担心”,“很着急”,这不是过于追求完美吗?中间几乎都是对自己的消极评价。至于结尾说“必须在各方面完善自己”,更集中地反映了你的完美主义。一个人越是想追求完美,越是不能自我接纳,越是不能自我接纳,越是想进一步追求完美。

追求完美深层的心理原因,是内心缺乏安全感。你的所谓依赖别人,就是内心缺乏安全感的表现。而你不敢拒绝别人,也反映了对别人的依赖心理。家庭教育上,妈妈过于苛刻的要求和较多的负面评价,以及总拿那些比你好的孩子来比较,让你没有很好的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没有形成很好的自我接纳,没有形成很好的自我安全感。而父母经常说人们“勾心斗角的事”,又加剧了这种不安全感。安全感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之一,缺乏了就需要补偿。通过什么途径补偿呢?追求完美便是让安全感得到补偿的一个途径。所以,一个人越是缺乏安全感,越是要追求完美。

过分地追求完美,就会带来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的一些问题。你的许多人际关系问题,都反映了你的完美主义倾向,都是你对自我不接纳心理的折射。

你“脑海里经常呈现出和别人吵架的画面,而且很激烈”,这似乎玄妙的想象,正是你内心缺乏安全感的折射,而吵架“最后自己总是胜者,感到很痛快”,则反映了你的完美主义。完美主义者,一面是对自己不接纳,总觉得别人比自己强,可是,另一面又总想处处完美处处强过别人。在现实中一个人不可能处处比别人强。于是,在想象中自己成了吵架的“胜者”,现实中难以满足的心理需求,在想象中得到了替代性的补偿。你不是分不清忍让和忍气吞声,而是不知不觉间心理上把忍让当成忍气吞声。这也是缺少安全感的表现。由于缺少安全感,就会随时对别人设防,随时准备反击。于是,应有的忍让也会让你感觉是忍气吞声,忍不住了就会不合时宜地发泄出来。由于你不能自我接纳,面对比自己强的人,就会觉得人家伤害了自己,就会勾起自己内心的不安全感,于是对人家不满;面对比自己差的人,又会觉得与内心的完美要求不符,于是瞧不起人家。实质都是瞧不起自己的心态,投射到了别人身上。你想让别人承认自己,你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你怀疑别人接近你的动机,你对人有很多不信任和猜疑,以及你对女生的讨厌,等等,实质上都是不能接纳自我,缺乏自我安全感的表现。你对那个女孩的心态,也是这样。正由于你不能自我接纳,过于追求完美,引发了你说的许多问题。

心灵跨越:学会真诚的接纳自己

自我接纳,是人对自己的一种积极的态度,也就是能欣然接受现实自我的态度。马老师非常理解你的努力开拓人生,积极回报亲情,但是,必须首先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学会自我接纳。一个人连自己都不接纳,还怎样去接纳别人?怎么和谐人际关系?一个人连自己都不接纳,还怎么开拓自己?怎么担起对父母的责任?

我们每个人都有理由接纳自己,都要无条件面对和接受自己的一切。一个人并非有突出的优点或成就,才能被接纳。自我接纳是人天生就拥有的权利,哪怕有很多缺点和不足。我们应该追求自我完善,但不能追求完美主义。

那么,应该怎样学会接纳自我呢?

一是停止与自己对立。所谓停止与自己对立,是指停止对自己的批判。只要不是有意而为,不论自认为做了多少不合适的事,有多少不足,从现在起,都停止对自己的否定,要学习站在自己这一边,维护自己生命的尊严和价值。

二是停止不必要的自责。就是允许自己犯错误,犯错误之后不过分地责备自己。但在犯错后应该做到:一要“有补偿”,通过其他方面的努力,来弥补自己的错误造成的损失;二要“不二过”,也就是一个错误不犯两遍,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

三是停止否认自己的消极情绪。人产生消极情绪是很正常的,它提醒你对现状要有所警觉,是改变现状的先决条件。如果一个人不为自己的成绩差而沮丧,他就不会想努力学习;如果一个人不为和别人的矛盾而苦恼,他就不知道自己的人际交往方式需要调节。所以,不要怕产生消极情绪,也不要否认或逃避。要首先接纳它,然后,再想办法解决引起消极情绪的问题。

四是停止过分地挑剔自己。生活中很多人都难免做出这样的傻事:由于习惯于用挑剔的目光看待自己,越看越觉得无法接受,结果酿成失败的惨痛。所以,我们要学习做自己的朋友,站在自己这一边,接受并且关心自己的身心状况,不带任何附加条件地接纳自己的一切。真正接纳自己的人,也会接纳别人。一个不接纳自己的人,一面无法容忍自己的弱点,一面又拒绝接受这一否定。当两者的冲突导致焦虑后,就会把自己的心态投射到别人身上。于是,自己不接纳自己变成了别人不能接纳自己。既然别人不能接纳自己,自己当然就无法接纳别人。这是在人的无意识中发生的,从不接纳自己到不接纳他人的心理过程。人际冲突也就由此而生。

所以,如果能够学会真诚地接纳自己,就会很自然地去接纳别人。如果接纳了别人,别人通常也会接纳你。久而久之,在别人对自己的接纳里,就会感到自己的价值与生命的尊严,于是,也就有了发自内心的自我接纳。

一旦真正从内心接纳了自我,接纳了别人,你就会切身体验到一种安全感,你的心灵就能安宁下来。只有在安宁的心态下,才有更好的自我完善,才有更好的自我开拓,也才能回报父母。你说是吗?

男孩躲进阅览室的背后

心路迷障:对书的兴趣比人的兴趣大

我是一个爱好广泛的青年,刚刚考入这所大学。正当我踌躇满志的时候,不知道犯了哪门子邪气了,让我陷入困扰——为什么我总是很真诚的对待别人,可得到的却是别人的疏远?说起来会有些话长,还会有些混乱,希望您能看清我心理问题的症结。

我知道,我的性格偏内向,说话直来直去,很少开玩笑的。待人对物比较苛刻,比较挑剔,比较理想化。我也承认,我是很傲。我所以傲,也是因为觉得大众化实在是没什么意思。我跟他们走,真的走不到一起去。我的人际交往本来就差,偏偏又碰上了这样一群人。棘手啊!我现在唯一想做的,就是上网和看阅览室的月刊。每天除了睡觉,吃饭,上课,都在阅览室。和同学一天很少在一起,彼此更是没什么话说。他们眼中的我,肯定是孤僻的那种。我不想让同学觉得我是个孤僻的人,可我更不想失去我的兴趣。说实在的,我觉得我的读书时间都不够用,哪有功夫孤僻呀?并且我一直认为,一个人不要拖累别人,更不要让别人拖累,这才是最好的交往。我来到大学就有一个打算:我要作一个成功的人,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让我认识的人支持我。这是我一来就立下的志向。可现在,一切背道而驰,事与愿违。

现在,我对书的兴趣比人的兴趣大。面对书我可以轻松,而面对人就没有那种轻松的感觉。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常常不知不觉又去了阅览室。有时我都觉得在阅览室读月刊是在浪费时间。可实在没有办法啊!

我简直语无伦次了,一片茫然。马老师,您能给我指点迷津吗?谢谢您!

心理透析: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难怪你一片茫然,连马老师都有点茫然了:这个年轻人到底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