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天赐珍宝的黄金之城
33409100000021

第21章 江西大余,中国最大的坞矿基地

位于江西省西南部的大余县,临近广东,因为盛产钨,因而有“世界钨都”的美誉之称。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区的大余县,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环境优越,属南林内生金属矿带区,有大量的成矿构造,伴生金属多,现已发现的矿产资源就有钨、锡、钼、铋、铜、铅、锌、金、铁、铍、稀土、煤、白云岩、玄武岩、石灰石、石膏等,其中,作为优势矿种的钨、锡、离子型稀土在大余县就有很大的存在比重。

宝地概览

大余县位于江西省西南端,赣州市西南部,地处章江上游,庾岭北麓。东北部和南康市相连,东南部有信丰县相接,西北有崇义县,南部有广东省南雄市,西部则有广东仁化县。大余县的地势三面环山,西高东低,主要以低山丘陵为主,仅山地面积就有311.175平方千米,丘陵面积804.65平方千米,而平原和岗地面积仅有251.175平方千米。因为较高地势,大余县有26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最高点就在内良乡的天西岳,而章江自西向东贯穿整个大余县。因为有利的地势条件,县内有跃进、油罗口、滩头、峡口、添锦潭等水库、电站,有钨、锡、铅、铜、钼、铋、稀土等矿藏,其中的钨资源更是位居世界之首,有西华山、荡坪、漂塘、下垄等大钨矿,因而有“世界钨都”之称。

往日传奇

早在新石器时代,大余境内就有人类居住与活动。夏商周时代大余县隶属古扬州域。到春秋战国时,先后隶属于楚、吴、越、楚国的统治范围。到秦始皇统一,将天下为三十六郡之后,大余又属九江郡,秦三十三年(前214年)大余县又归于南野县。南北朝梁大宝元年(550)又随着朝代的变迁大余县又归于始兴郡分置安远郡,陈顼太建十三年(581)确归安远郡,隋开皇十年(590)安远郡改名大庾县,归广州总管府始兴郡统辖,这是大余县建县的开始。隋开皇十六年(596)废除了始兴郡,大庾县亦由县变成了大庾镇,并入了虔州南康县。

唐神龙元年(705)大庾县恢复旧称,隶属江南西道虔州,此后,尽管隶属关系经常变化,但大余县的隶属关系一直没有发生变化,民国元年(1912)废府存县,将大庾县划入江西省,1949年8月16日,解放军四十八军一四二师四二六团与赣南支队、北江二支队、赣南支队崇庾大队凌浪中队、内良起义军解放了大庾。8月26日成立大庾县人民政府,隶属江西省赣州督察专员公署。9月11日成立了中共大庾县委员会。1957年5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大庾县改称为大余县,属江西南部行政公署。1999年7月撤销江西地区行署,成立地级赣州市,大余县从属于此。

今日风采

受燕山期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大余县境西北部山脉形成了全世界著名的钨矿床,成为享誉全球的“世界钨都”。大余县境内有30多平方公里的矿化面积,就小矿脉已经多达3000多余条。作为矿产资源丰富的大余县风景区由雅丹沙漠城及地下迷宫等景点组成,具有独具特色的“钨都”地质游览景观,该景区现在已经在申报国家矿山地质公园。大余县拥有丰富的钨矿资源,尤其是作为“世界钨都”代表的西华山钨矿更是举世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