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天赐珍宝的黄金之城
33409100000024

第24章 浙江仙居,国内最大的白银集散地

浙江仙居是全国最大的白银及废旧贵金属回收基地,有“中国白银市场”和“中国白银之都”的美誉。在浙江仙居,从事白银产业,人数众多。中国的民间,历来有收藏银锭、银币的习惯,人们以此作为保值和增值的一种手段,加上硝酸银等工业银用品市场需求量的日益加大,建立专业的白银市场就成为必然的趋势,仙居的白银市场就这样形成了。

宝地概览

仙居地处长三角经济区的南部位置,周边与台州、临海、永嘉、缙云等地相邻,正好位于台州与金华、温州、丽水三市的交汇处。在仙居,每到元宵节的时候,村民们就会自发的出来闹花灯,平时还有庙会迎灯、重大庆典灯会等活动。闹花灯习俗在仙居已经延续了2000多年的历史。现在,仙居民间最主要的传统风俗就是闹花灯。因为此种风气的影响,仙居的花灯也非常有名,仙居针刺无骨花灯曾经在举办的传统的灯会中获得“中华第一灯”的美誉。白银可以说是仙居的标志。这里生产的白银饰品质朴而不乏温润与细致,含蓄而不失大气,设计别具一格,受到全国各地众多女性的青睐,因此,如果到浙东仙居去旅游的话,白银市场肯定是不容错过的。

作为我国最大的含银制品回收和加工基地,每年仙居回收、加工和交易的白银多达500多吨,这个数量差不多是全国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在仙居购买银制品的话,有些地方是要注意的,纯银、镀纯银的饰品看上去非常漂亮,色泽光亮,手感比较沉,有些软的感觉,“银光锃亮”的饰品肯定不会是纯银打造的。在讨价还价的时候,得看仔细些,如果能砍价到比市场银价还低的话,那么是否是纯银的就要仔细琢磨下了。

往日传奇

仙居具有悠久的历史。在6000多年前,仙居人的祖先—瓯越族人就已聚居在永安溪中下游河谷平原上。仙居在战国的时候是属于越国的领土。东汉的时候,很多的高僧名道来到仙居,宛如就是仙居之地了。到了宋代的时候,仙居已是国内很有名气的一个宗教圣地了。北宋时,宋真宗觉得仙居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很多名道高僧云游到这里,因此索性将这个地方改名叫做仙居县。这个名字一致沿用到现在。仙居县从设立县制以来,迄今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人杰地灵的仙居从古至今人才辈出。从唐朝到清朝,仙居有245人中进士,其中项斯是仙居的第一个进士,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影响较大的还有吴芾、吴坚、王一宁、应大猷、吴时来、应朝卿等等。

吴芾和吴坚都是南宋的名臣,王一宁是明代的太子少师,应大猷官至刑部尚书,吴时来以勇斗明朝的著名贪官严嵩而闻名,应朝卿官至监察御史。另外,北宋的陈襄和吕师囊也是仙居人,陈襄开仙居办学的风气,吕师囊揭竿起义对抗朝廷,真可谓是人才济济,一时无两。

人们用变魔术来形容仙居白银产业的发展。仙居本地并不产银,它是从回收和加工含银的废弃用品开始起步的,产业逐渐延伸到白银产品的深加工和开发领域,一个不产白银的地方,却一举成为全国最大的含银制品回收加工基地,成为中国最大规模的白银集散地,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仙居每年都要从全国各地回收价值26亿元的白银。在一个没有白银资源的地方,却形成了一个白银之都,这宛如是一个神话。

今日风采

在白银市场放开后,仙居县及时的把握了机遇,积极申请在这里建立浙江白银市场,最终在2000年的时候,白银市场挂牌成立了,仙居特有的优势逐渐发挥出来。仙居白银市场的建立对当地经济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从仙居白银产业的自身发展而言,仙居已经从单纯的白银粗坯小作坊中转变为现在的规模化经营,充分利用了长三角地区电子产业发展的优势以及与国际市场联系密切的特点。现在,仙居的白银产品不但在国内销售,而且逐渐向国际市场扩张和延伸。另外,得力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仙居旅游业业蓬勃发展起来,著名的仙居风景名胜区每年都会有众多来自全国甚至世界的旅游观光者。仙居风景名胜区面积达158平方公里,现在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及国家4A级旅游区,它保留了原生态的自然景观,是国内不可多得的一个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