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天赐珍宝的黄金之城
33409100000042

第42章 漠河老金沟,淘金者的天堂

老金沟是黑龙江边的老沟河金矿至乌拉嘎金矿的盛产黄金较早的金沟的统称。清朝时,这里又称为胭脂沟,因为其金子为慈禧太后换过胭脂。老金沟是额木尔河的一条支流,全长14公里,以盛产黄金而名扬天下。从发现至今,胭脂沟的历史已经超过100年了,其黄金储量之丰富举世闻名,即使历经筛淘,这里的沙土至今仍可以淘到黄金。

宝地概览

1989年,老沟金矿建成投产,1990年黄金产量为4433295两。除1987年受5.6火灾的影响外,老沟金矿年年超产,经济效益非常好。老沟金矿1号船,单船产量突破2000两、现在老沟金的职工有137人,矿址上设备齐全,有独立的财务、材料后勤、行政等矿务机构,还包括砖木结构办公室、职工宿舍、食堂、材料库、机修车间、发电站。除了生产用地之外,矿区还有李金镛祠堂遗址、采金文化陈列馆、胭脂亭以及埋葬了5国500多名妓女的墓葬群。

往日传奇

老沟金矿与1877年被一位鄂伦春老人发现。这名老人偶然间在黑龙江边葬马掘穴,发现老沟河底的河沙中金沫竟然几乎占了一半。这一消息很快传开,令很多在俄罗斯的阿穆尔、西伯利亚、中国的黑龙江的人们非常兴奋。一个名叫谢列特金的俄国人,亲自带着矿师到老沟河谷考察,经过鉴定,其中含纯金87.5%、白银7.9%,其他杂质4.6%。于是他聚集一群俄国人越过黑龙江来中国窃采黄金,中国的大批华人也前来窃采,淘金者最多时达到一万多人。仅1883年至1884年两年就有21.9万余两被盗采,在此期间黑龙江将军文绪就多次上奏朝庭要求自行开采,但未经受理。直到1887年,刚履任的黑龙江将军上书朝廷,清政府才同意主张及督办漠河金厂,并下令李鸿章督办,李鸿章当时是北洋大臣,调吉林候补知府李金镛主持办理。李金镛经过实地考察后,1888年10月正式上山开矿,建立漠河金厂,仅1889年清政府就从老沟金矿获得两万两黄金,1895年获5万多两。由于李金庸的不辞辛苦,苦心经营,再加上他清政廉洁,在此期间老沟的黄金开采达到了顶峰。

今日风采

1900年由于俄匪入侵,漠河金厂解散,但胭脂沟始终没有停止黄金开采。据不完全统计,1908年产黄金27万余两。1934年日本侵略中国,抢夺黄金11.76万余两。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漠河黄金开采进入了大发展时期,在胭脂沟老沟河金矿投资建设了100升中型机械采金船两艘,1989年至90年产黄金2.5万两,90年以来,允许私人开采黄金后,很多湖南小型采金船前来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