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庭家居家庭主妇“经济学”
33416700000016

第16章 臭豆腐越贵越好卖——吉芬商品

凌若晗和罗小曼出来逛街时免不了要买些小吃,像所有的女人一样,这是她们可爱的一面,尤其是凌若晗,毕竟这个年龄是自由自在的年龄,不用约束什么。东四街那条小吃街都被她们逛遍了,哪家的臭豆腐好吃、哪家的麻辣烫好吃等她们都已烂熟于心。凌若晗记得很清楚,第一次吃臭豆腐时是一元钱3块,才半年不到的工夫,价格就涨了不少,已经从一元钱3块变成了一元钱2块。按说涨价了,需求量会减少,但凌若晗惊奇地发现,这个臭豆腐的需求量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的势头,这可不符合一般的需求规律。不解的凌若晗问罗小曼:“这是怎么一回事,有点不好解释啊?”

罗小曼说:“这种现象在生活中确实少见,一般来说,涨价了的物品其需求量应该下降的,而臭豆腐现在反其道而行之,我想要真的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的话,那就是‘吉芬物品’了。”

凌若晗说:“吉芬物品?我想想,书上说,这种物品是一种低档物品,由于它的收入效应很大,从而使得它的需求曲线不像正常物品那样向右下方倾斜,而是向右上方倾斜,也就会出现价格上涨,需求反而增加的现象。理论上是这样解释,可实际上不好理解,这个臭豆腐现象怎么解释呢?”

罗小曼说:“单纯从概念上是不好理解。以臭豆腐为例,臭豆腐是一种低档物品,但可以满足人们对小吃的基本需求,不管穷人、富人都可以买得起。当臭豆腐的价格比较低时,穷人不需要买太多的臭豆腐,他还可以凑钱去买别的高档一点的小吃。但当臭豆腐涨价了,穷人的收入没有变化,臭豆腐是他们能消费得起且可以满足他们对小吃需求的产品,他们必然会改变消费结构,增加对臭豆腐的需求,而削减对其他高档小吃的需求。当然,这个价格也不能涨太多,涨得太多了,也就没有市场需求了。”

凌若晗说:“教科书上的经典例子就是土豆了,在以土豆为主食的贫困地区,这个‘吉芬物品’很好理解,今天你把臭豆腐这么一解释,我算是真明白了,不过这应该是极少的特例,生活中还是不常见的。”

罗小曼说:“吉芬物品‘与其说是一种物品,倒不如说是一种现象,生活中是不多见,但是如果我们细心发现,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吉芬物品‘的。除了最常见的土豆之外,还有一种常见的东西可以算是’吉芬物品‘,那就是股票。生活中,我们大部分人买股票时是越涨价越买,越跌价越不买。股票的需求曲线显然是向右上方倾斜的,而不是按正常物品那样向右下方倾斜。还有一个例子就是雨伞,下雨或者阴雨连天时,雨伞往往会相应涨价,可是这个时候的涨价丝毫不影响雨伞的市场需求,这也是一个典型的’吉芬物品。”

了解了吉芬商品后,有必要区分一下几个概念。

正常物品正常物品是指需求量与收入呈同方向变化的商品。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用必定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正因为如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低档物品低档物品是指需求量与收入呈反方向变化的商品。对于低档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而且,在大多数场合,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所以,总效用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相应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吉芬物品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而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总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吉芬效应吉芬效应是指英国经济学家吉芬针对某些产品“价格升销量大、价格降销量小”的现象,得出某些情况下出现的“买涨不买落,买贵不买贱”的消费心理。通常也是商家投机满足顾客虚荣心的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