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庭家居家庭主妇“经济学”
33416700000029

第29章 我的衣服就这几个牌子——消费偏好

这已经是凌若晗和罗小曼第十几次一起逛街了,和往常逛街一样,先是西苑大街然后新世界百货、太平洋购物中心,而且每次都要去世纪风女装专卖和利维女士专卖几家店,因为前五次罗小曼都去了,这次肯定也不会例外,对这一点凌若晗深信不疑。和罗小曼相比,凌若晗在这方面似乎不是很专一,或者她没发现罢了。

从利维专卖店出来后,凌若晗不经意间问了一句:“小曼姐,今天出门前我就知道你肯定要到这里来,果然你就来了,看来你对这几家店情有独钟啊!”

罗小曼说:“是啊,你要是去看我的衣服就可以发现,我这几年大部分衣服就这几个牌子,其他牌子的很少。”

凌若晗说:“女人的衣服不是讲究多样化吗,你为什么会一直钟情这几个牌子呢?”

罗小曼说:“这也许叫‘消费偏好’吧,我已经习惯了这几个牌子了。这几个牌子虽不是国际大品牌,也算一线品牌了,而且做工不用担心,特别是这些牌子的衣服的款式我很喜欢,穿在我身上感觉特别合适。”

凌若晗嘿嘿一笑,说道:“还是我们年轻人好啊,想怎么穿就怎么穿,牌子不是很重要,样子才是最重要的,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消费偏好’。”

罗小曼听出她的意思了,笑着说:这你可就错了,‘消费偏好’可不是只追求一个牌子那么简单,你那种其实也是一种‘消费偏好’。简单地说,我们常见的‘消费偏好’至少有三种。

第一种是习惯的偏好。由于消费者行为方式的定型化,经常消费某种商品或经常采取某种消费方式,就会使消费者心理产生一种定向的结果。这种动机几乎每个消费者都有,只是习惯的方面及稳定程度不同。像我这种就是习惯的‘消费偏好’。

第二种是方便的偏好。方便的偏好是指消费者常把方便与否作为选择消费品和劳务,以及消费方式的第一标准,以求在消费活动中尽可能地节约时间。像你的情况就是方便的‘消费偏好’。

第三种是求名的偏好。求名的偏好是指消费者把消费品的名气作为选择与否的前提条件。购买活动中,首先要求商品是名牌。只要是名牌,再贵也甘愿。这种偏好多是基于成员对名牌商品质量的信任,有时也受成员情感动机的影响。但是,这种偏好受收入和产品价格的约束。

‘消费偏好’其实就是一种主观的感觉或评价,受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影响,而且偏好是会发生改变的,或者说偏好的顺序会随着时间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凌若晗说:“听你这么一说,应该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消费偏好’了。”

罗小曼说:是这样的,因为我们的消费过程或外界环境让我们形成了‘消费偏好’。具体来说,形成消费偏好至少有四种情况。

第一种是消费价值观形成的消费偏好。消费价值观是和各民族的传统价值文化理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之间具有深厚的认识基础。消费者对所购商品的享用,一方面是为了获取它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追求商品的文化价值,当企业提供的商品所蕴涵的价值取向与消费者的价值取向产生共鸣时,消费者就会为实现对这种取向的认同而进入购买过程。

第二种是消费审美取向形成的消费偏好。人们对消费对象的欣赏和情趣的感受就是消费审美取向,它是文化环境与人的心理交互作用的衍生物。文化的民族性和国度性在消费者的审美取向上都有深刻的反映,这造成消费者的求美消费行为具有文化的选择性,从而形成‘消费偏好’。

第三种是民族性格倾向形成的消费偏好。在长期的生活中,人们性格的塑造必定会打上文化的烙印。文化对人的性格的制约,一是规范人们的基本生活态度和基本观点,二是调控人们行为的基本倾向。最能反映文化对性格形成作用的、在大多数民族成员身上都体现出来的典型特征,就构成了民族性格。不同的文化形成不同的民族性格,不同的民族性格造成了消费行为倾向的差别。例如,西方民族的典型性格是外向和奔放,而中华民族的典型性格则是内向和含蓄,这两种民族性格的不同使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消费行为截然不一样。

第四种是民风、民俗导致消费偏好和消费禁忌。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由于自然环境、物质生活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的作用,都有自己独特的、习惯化的生活方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形成了一些有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这些民风、民俗等文化因素对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影响颇大。这是被动形成的‘消费偏好’。

我们的消费都脱离不了这几种影响,所以‘消费偏好’肯定是每个人都有的,只不过会改变而已。

消费偏好的形成有主、客观方面的因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消费偏好形成的过程中,消费需求、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在同时发挥着作用。

消费需求是指消费者对以商品和劳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的需求和欲望。当商品经济处于不发达阶段时,消费者的消费领域比较狭窄,消费的内容很不丰富,满足程度也受到很大限制,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及其满足程度都处于一种压抑状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是商品,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的消费需求的满足都离不开市场交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企业将向市场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产品,以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同时,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层次,并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步发展,消费领域不断扩展,消费内容日益丰富,消费质量不断提高的趋势。

消费观念是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费者主体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和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消费观念的形成和变革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人们逐渐摒弃了自给自足、万事不求人等传统消费观念,代之以量入为出、节约时间、注重消费效益和注重从消费中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等新型消费观念。

消费结构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和社会集团)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比例关系,有实物和价值两种表现形式。实物形式指人们在消费中,消费了一些什么样的消费资料,以及它们各自的数量;价值形式指以货币表示的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具体的表现为各项生活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