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庭家居家庭主妇“经济学”
33416700000003

第3章 我们已经总体小康了——恩格尔系数

凌若晗在凯思密院长的介绍下,住进了谬森教授家。谬森一家很好客,自然是对凌若晗非常热心,不几日,凌若晗和谬森一家已经非常熟悉了。凌若晗了解到,原来谬森教授不仅是京师大学堂的一名教授,而且还是政府的经济顾问。女主人罗小曼在一家外贸公司上班,性格外向,虽然比凌若晗公主大十几岁,但是气质很好,显得特别年轻,没过几天,就和凌若晗以姐妹相称了。他们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儿谬心怡,刚上初中,人小鬼大,加上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思想上比同龄孩子显得更加成熟。

凌若晗很欣慰,有这样的生活环境,就不用担心在清华府国日后的生活,可以安心学习了,现在最操心的事是早点完成凯思密院长交给的任务,完成百篇生活日记,也好早日回到天竺国,讲授经济学并且运用经济学帮助天竺国实现更加富强的目标。

谬森夫妇平时虽然都比较忙,但还是自己动手做饭的,这让凌若晗很省心。只是凌若晗发现,自从住进谬森家后,谬森家的伙食特别好。作为公主,这样的伙食当然不算什么,但是天竺国毕竟是小国,公主与百姓之间的接触比较广泛,凌若晗是很关心百姓生活的,她知道一个寻常百姓家这样的伙食在天竺国是有些困难了,看到谬森家这般热心,凌若晗感觉过意不去了,她觉得有必要说一下了,既然看成一家人,就没有必要每天都为她特别准备什么。

这日晚餐,大家都在,席间谬森教授先问起了凌若晗。

谬森问:“凌若晗,我这可能没有你天竺国公主生活的条件好啊,你来了快一个星期了,我们一直把你当家人看待,也不知道你在这住得习惯不习惯,要是有什么要求就提出来,不要见外啊!”

小曼也跟着说:“是啊,你要是见外就是看不起我这个姐姐了。”

“我很好啊,住得习惯,吃得习惯,谢谢你们的关心”,凌若晗赶紧回答道,“另外,有件事我觉得很不安,既然你们把我当一家人,我就该和你们一样生活吧,没有必要每天都刻意做这么多好吃的,这让我心里很过意不去。”

谬森不解地问:“这话怎么讲呢?”

凌若晗答道:“我们天竺国也算国泰民安了。像我们王族,这样的生活标准没什么大问题,但我也走访了一些百姓,了解了一些百姓的生活,我知道一个百姓人家要达到这样的生活标准是有些困难的。我想既然是一家人,就没有必要每天都这么高标准,简单点就好,我习惯的。”

罗小曼和谬森对视一笑,小曼开说:“原来是为这事啊,你不用担心这个的,你没来之前,我们平时的生活水准就是这样的,没有特别为你做什么,因为我们国家的整体生活水平已经小康了,这样的生活水平很平常。”

凌若晗疑惑地问道:“小康水平?什么样的水平叫小康水平啊?”

谬森说:“小康水平是对小康生活水平的简称,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一种生活标准,是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的。”

凌若晗接着问道:“恩格尔系数?”

谬森说:“对,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是由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发现的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品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品的支出就会下降。”

凌若晗问道:“那就是说,一个家庭收入增加后,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就会下降?”

谬森说:“是的,可以这么理解。”

凌若晗继续追问道:“那其他方面的支出变化呢?”

谬森说:住宅建筑和家务经营的支出基本上保持不变,但其他方面的支出和储蓄占家庭收入的比重随家庭收入的增加会上升。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越小,那么这个家庭的经济就越富裕。反之,如果这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越大,那么这个家庭的经济就越困难。

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在实际运用这一标准进行国际和城乡对比时,要考虑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费品价格比价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由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所产生的特殊因素。在观察历史情况的变化时要注意,恩格尔系数反映的是一种长期的趋势,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绝对倾向。它是在熨平短期的波动中求得长期的趋势。

凌若晗说:“那谬教授家的恩格尔系数肯定在40%以下了吧?”

谬森说:“呵呵,应该是吧。你回天竺国时也可以根据你们的统计资料来测算一下你们天竺国的恩格尔系数。”

凌若晗说:“嗯,我回去就做这项工作。”她快乐不仅是因为她不用内疚谬教授家因为她的寄住而提高生活标准,还在于她已经知道怎么完成第一篇日记了。

说起恩格尔系数,就不能不说说恩格尔了。恩格尔生于德累斯顿,是德国的一个统计学家,因发现恩格尔曲线和恩格尔定律而闻名于世。他早年与法国社会学家弗雷德里克·勒普莱交往甚密,勒普莱对家庭问题很感兴趣,这使恩格尔开展了对家庭的调查。通过这些调查所搜集到的开支数据使恩格尔确信,在家庭的收入与该户分配于食物和其他项目的支出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这是经济学中最早确立的定量函数关系之一。不仅如此,他还发现,收入较高的家庭用于食物的支出一般多于收入较低的家庭,但食物开支在总预算中所占比重一般同收入成反比。从这一经验性规律出发,他进一步推断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对于其他经济部门而言,农业将萎缩。恩格尔在柏林任普鲁士统计局局长期间(1860—1882年),以普鲁士统计局的名义为发展和加强官方统计学做了大量工作。他从成本方面特别研究了人类生活的价值,他还调查了价格对需求的影响。他对官方统计学的影响远不仅限于德国,1885年他参与创立了国际统计学会。他于1896年在拉德博伊尔去世。

介绍完恩格尔,还有必要介绍一下恩格尔曲线。恩格尔曲线描述的是收入增加与商品需求量变动之间的关系。它反映在商品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时收入的变化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恩格尔曲线用于解释几类商品的供需情况。正常商品中,恩格尔曲线由左下朝右上倾斜,表明随着收入的增加,相应的消费量也随之增加;而劣质商品则相反,随着收入的增加,相应的消费量下降。恩格尔一直致力于研究家庭收入和各项支出之间的关系,在1857年,他提出了著名的恩格尔定律,即随着收入的增加,食品在总支出中的比重是下降的。从统计结果来看,世界各地小至家庭,大至国家基本上都遵循这一定律,因此我们常常将恩格尔系数即食品在总开支中的比重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指标。通常认为,恩格尔系数超过50%的经济尚处于维持温饱的生计经济,而小于30%的则是富裕经济。当然,这一标准并不是绝对的,个别经济在一定时期内可能会出现经济发展与恩格尔系数相背离的情况。恩格尔还发现,随着收入的提高,衣着和住房在总开支中的比重基本维持不变,而奢侈品、教育、娱乐和储蓄等的比重是上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