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互联课堂引领教学革命基于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的研究
33442500000021

第21章 “互联课堂”教学案例展示(2)

2.通过小组合作表演诠释古诗大意,渗透不同文体之间的联系,可以把古诗写成一个小故事。通过魔灯平台观看古诗吟唱的视频使学生耳目一新,古诗还可以如此美妙地演唱,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古诗吟唱节奏明快,反复吟唱别有风味,如果再加上动作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续表四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活动目标媒体使用及分析活动反思

总结课文

布置作业1.背诵古诗。

2.编写故事。

1.背诵古诗。

2.把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说给家长听,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写下来发布在魔灯平台上。1.能背诵古

诗。

2.初步尝试不同文体间的转换。通过魔灯平台发布自己的作业,以此激发学生写话的积极性,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向同伴学习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魔灯平台正是这样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

教学设计方案四

学校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设计者张琛晖

学科(版本)语文(沪教版)章节寄冰

课时1课时年级一年级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认识本课8个生字“寄、热、希、望、块、收、退、扫”;认识部首“反文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3.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气候特点。能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了解水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以及措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能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了解水的基本属性。

学习者分析能运用各种识字方法独立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对课文内容充满兴趣。

续表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活动目标媒体使用及分析

激趣引入,揭示课题出示图片:认识两个地方——南极,非洲。

1.冰天雪地的南极天气极为寒冷,滴水成冰。所以,称它为寒冷的南极。

2.非非的好朋友狮子洪洪住在遥远的非洲。非洲炎热干旱,是因为非洲是地球上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在非洲的很多地方,几乎一年四季都很炎热,所以,称为火热(rè)的非洲。1.用“谁住在哪里”。说一句完整的话。

2.学习生字“寄”。

1.了解南极、非洲的气候特点。

2.知道企鹅非非住在南极,狮子洪洪住在非洲。

3.随文识字:寄。依托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图形标注库功能进行学习,步骤清晰。南极、非洲图片的拖拉放大功能。

寄信、寄包裹时使用层的遮盖功能。

整体感知,学习生字1.自读课文,根据提示,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出示:狮子洪洪希望企鹅非非给他寄一块冰,可是收到了一袋水,觉得真扫兴,就把冰退了回去。1.企鹅非非和狮子洪洪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学生看课文录像。

2.概述课

文主要内容。

3.集中学习生字:希、望、收、退、扫、块。

4.学生朗读。

1.自学生字并交流识字方法。

2.培养学生边听边思考的习惯。用白板播放制作的课文动画。

利用层与层之间的遮盖,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

利用拖动、放大功能学习生字。

续表二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活动目标媒体使用及分析学习课文,解决问题学习,了解狮子洪洪为什么要让企鹅非非寄一块冰来呢?

请读、齐读。1.有感情地读课文的一、二两小节。

2.出示洪洪的第一封信。

因为……所以希望……

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补充完整。1.培养学生根据文本资源进行信息提取的能力。

2.学生根据重点词语进行情节化地朗读。利用白板的拉幕功能出示洪洪的第一封信。

利用层拖动的原理,指导学生进行重点词语的朗读。

学习

1.满怀希望的洪洪有没有收到冰呢?

出示:满满的一塑料袋水。

(1)教师指着媒体引读:

师:过了几天,洪洪收到了来自南极的一个箱子,以为是从没见过的冰,这个时候他一定十分(高兴)(读),打开一看,却发现里面是(满满的一塑料袋水),觉得很“扫兴”(读)。

(2)于是,他又写信给非非。

2.师:而企鹅非非收到洪洪的信后,被弄糊涂了。

出示:明明是块冰,洪洪怎么说是水呢?

指导朗读。

3.师: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助企鹅非非想明白吗?

4.请你看着板书说一说,可以用上老师给你的词语“结”“化”。1.同桌合作读三、四小节。

2.换词理解“糊涂”。

3.说话训练:帮非非想明白为什么寄出去的是一块冰,收到的也是一块冰,而洪洪却说是水。

4.拓展作业:企鹅非非明白了,给狮子洪洪写了封回信,请学生把信写完整。1.使用想象法理解词语“糊涂、扫兴”。

2.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利用白板的书写功能,指导学生读好洪洪的第二封信,白板即时互动反馈功能的运用加强对学生学习指导。

续表三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活动目标媒体使用及分析总结课文,布置

作业用什么方法才能让非洲的洪洪收到冰呢?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的科学小常识,我们要细心观察,爱积累的孩子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依托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屏幕功能,明确回家作业。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基于交互技术的教学观摩活动教学反思表

学校名称: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教师姓名:张琛晖教学反思应用交互式

电子白板教

学小结

教学过程应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哪些功能?是否合理?效果如何?

南极、非洲图片的拖拉放大功能。

寄信、寄包裹时使用层的遮盖功能。

用白板播放制作的课文动画。

利用层与层之间的遮盖,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

利用拖动、放大功能学习生字。

利用白板的拉幕功能出示洪洪的第一封信。

利用层拖动的原理,指导学生进行重点词语的朗读。

利用白板的书写功能,指导学生读好洪洪的第二封信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解决的教学关键问题及形成了哪些生成性资源?

展示南极和非洲的图片,通过拖拉放大进行对比演示,能直观地让学生了解两地的特点。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有各自独特的识字方法,利用电子白板就能做到随文识字有个性指导。

指导学生朗读具有随机性,利用白板的批注功能能在阅读课中有针对性地对个体学生进行个性化地朗读指导。

续表四

反思

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的改善,应用前后教学效果的比较,教学创新、资源应用创新、交互过程和结果的思考等。

本课一开始,我校教师出示南极和非洲的图片,对比强烈的冷暖色调的图片被拖动和放大,呈现在孩子们面前,是寒冷的南极和火热的非洲,然后用一两句话来介绍南极和非洲,将“寒冷”与“火热”两个词语的理解有机地融入到看图表达之中。板书中一共出现了三种颜色:白色、蓝色、红色。蓝色是在写“寒冷的南极”,红色是写“火热的非洲”,颜色就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表现出来了!蓝色、红色两个箭头的来回,让小朋友们跟着文章走进故事,很好地明白了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随文识字“寄”,“寄信、寄包裹”让孩子随机地说之后就点击出现了,这是在识字教学中沟通生活,同时又是积累语言和语言实践的设计。处理“糊涂”一词时,是为了凸现重点,示范一种读书方法,就是边读边圈圈点点。当非非收到退回来的冰时,很糊涂。我校教师让学生给糊涂换个词表示非非的心情。再追问一个问题:你们知道非非糊涂什么吗?以此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同时,情感也高涨起来。“量词”的教学,我校教师通过“块”的教学引出。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过程中,我校教师出示故事大意的提纲,让孩子填进去。学生说了以后,就像一张纸掀开答案呈现。通过这个手段,搭设一个台阶,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大意。这也是以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方式来设计的。然后将藏于句子中的生字一一“拎”出来,放大,学习,然后又“呼啦”一下消失了。

用转述的形式出示了三封信,对教材的留白处进行了再开发。对信的内容进行填补,这既是对课文内容的一种理解,也是对语言的运用,还是为中段学写书信打下一定的基础。现场画出洪洪的第二封信的内容,对于低段孩子在整篇课文中找到相关重点句段有所帮助。

指导朗读的时候,凸现重点,耐心地指导学生读好每一个关键的句子,尝试运用评价来巧妙指导学生的朗读。在指导朗读非非收到的第二封信时,“词要连着读”让学生把“为什么”三个字连读,避免顿读。而在一开始读“寒冷的南极”时,我校教师又强调要把“的”读得又轻又快,避免学生形成朗读拖音的习惯。洪洪信中所表达的心情更多的是久盼之后的一种失望、沮丧,要让学生细细品味。

重视说话设计,在许多地方设计有坡度的说话训练。如,“谁住在哪里,谁住在哪里”。课文的结尾处留下了悬念,我校教师设计了一个帮助非非的情境来让学生锻炼说话。“非非明白了,给洪洪写封信。”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所学的常识来解开谜团:冰到了热的地方就变成水了,水到了冷的地方就变成冰了。再请孩子们用上“结”、“化”说话:当流动的水变成冰,用“结”这个字,那么反过来,坚硬的冰变成流动的水,说“化”。既理解了内容,又锻炼了能力。这类科普类的童话作品,我校教师尝试将科学知识点通过语文的方式呈现出来。

建议对所用的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适用性暨有关功能等的改进建议或意见。对各种分辨率屏幕的支持性不够。

续表五

专家点评总体的感觉是很精致,精致得有序、有细、有趣、有情、有新、有静!

序: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都在教师的掌控中,却不失学生自主,很符合一年级重在教师引导的规律;

细: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设计到了,如5个生字,都有相关的延伸教学。如学生读时,教师能充分根据学生的朗读,进行标点、词语带来的语气变化的评价。

趣:一开头用两幅图让学生认识南极和非洲,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说一说两地的特点,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

情:当非非收到退回来的冰时,很糊涂。老师让学生给“糊涂”换个词表示非非的心情。再追问一个问题:你们知道非非糊涂什么吗?以此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同时,情感也高涨。

新:教师很有新意地处理了教材,把线性的课文有机地加以切割,进行重新组合,并实施于教学,效果很好。

静:教师充分考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对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很适合。但学生始终很静心,可见教师对课堂管理的掌控水平。

数学教学设计及应用案例

教学设计方案一

设计者金一鸣电子邮件jinyiming2006@sina.com

学校嘉定区实验小学班级四(3)班

课题《位置的表示——数对》学科数学

课时1课时日期2011.3

课程概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掌握在具体情境中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平面图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魔灯课程网页资源自主学习行、列的定义,及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等知识。

2.学生通过测验活动即时了解自己的成绩、错误原因等信息。

3.通过魔灯链接几何画板软件练习位置的表示方法。

4.学生在线学习时,可以看到其他小组的活动情况,增强合作互助意识。

情感态度

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信息技术

通过魔灯网络课程等学习工具引导学生协作,自主学习。

续表一

制定依据

内容分析

1.教材解读

《位置的表示方法》这一节课的教材内容选自沪教版四年级课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环境有较大的作用,同时此部分知识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奠定了基础。

2.教学策略

“位置的表示方法”这一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在这堂课中,我校教师从说位置、找朋友的小游戏和寻找小胖位置的活动引入,之后一系列的活动结合魔灯的在线学习功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包括从自学到合理应用知识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中起到了明确的指导作用,即引导学生点击魔灯各版块的功能,组织学生充分交流,魔灯的测验分析等。魔灯课堂的特点在于课堂与课外的互相促进。本课的后续中,学生可以在魔灯论坛或聊天室中对课堂的问题做进一步交流,也可在论坛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在魔灯平台进行师生互动,发现学生的收获和疑惑,以改进教学。

学习者分析

1.知识基础

本节课开展时,学生学习了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并能使用序数表示在一条直线上人或物体的位置以及数射线等,但学生对数对、行和列的认识还不全面、统一。

2.信息技术能力

大部分学生具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学生能够熟练操作魔灯的测验,点击网页等活动。

续表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检测

(课堂不展

示)建立“课前检测”目录,设定学习目标。

[投票]

问题1

表示教室某个同学的位置,你会应用以下哪种说法?

(1)第几排第几个

(2)第几组第几个

(3)第几行第几列

(4)第几列第几行

问题2

你了解数对的有关知识吗?

(1)完全不了解

(2)了解一点

(3)十分了解

[管理]分组学生在家中通过Moodle知道学习目标,做课前检测。

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学生合理分组。

引入

创设情景,

引起冲突1.做一个“说位置,找朋友”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说到位置的同学要马上站起来。

2.出示座位图,找小胖的位置。

3.我们表示位置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4.板书:位置的表示。

学生听位置,起立。

学生描述小胖的位置。

都用到了两个数来表示位置。利用生活情景,引出表示位置的课题。

续表三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活动一

行和列的

知识1.学习行和列的知识。指导学生浏览活动一,点击网页获取行和列的知识。

2.组织学生通过座位图交流所学的知识。

3.出示坐标图。

师:图中横轴上和纵轴上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重点分析0的含义。浏览活动,点击网页获取行和列的知识。

交流,总结:

(1)竖排为行,横排为列。

(2)一般从左往右数列。从前往后数行。

(3)通常先数列,再数行。

学生代表上台交流。

生:横轴上的1、2、3分别表示第一列、第二列……

纵轴上的1、2、3表示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

0表示0行0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加深拓展,逐步抽象成二维坐标中的行列。

活动二

用数对表示1.再次出示座位图。

请学生表示小亚的位置。

逐步从列和行简化到数对(6,2)的表示。强调写法、读法。

2.同桌用数对互相说说自己在教室的位置。

3.练习:出示数对找位置。生用列和行来表示小亚的位置。

如(第6列,第2行)逐步简化到(6,2)。

同桌交流。

根据数对起立。规范数对的表示方法,强调数对的有序性。

活动三练习

(魔灯测试)1.师:浏览活动三、点击在线测试。

2.观察后台测验结果。发现问题。

3.组织反馈、交流。

4.练习:谁说的有道理(几何画板)?学生在线测试,查看结果和分析。

在几何画板中拖移图标至指定位置。检验学习效果,即时量化分析,方便教师的针对性讲解。

续表四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活动四

生活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