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相互作用,即强烈的学习动机能促进外语学习,而成功体验有助于维持学习动机甚至生成新的学习动机。内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而外部动机则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课堂上,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思,学习兴趣高涨,同时也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有心理学家说过,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因此,在课堂上尽量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有助于教学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3.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
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我们要革新自己的大脑,尽量留给学生一块空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自主学习、探究中去。传统课堂上,我会为了节约时间,留更多时间去讲解题目而不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去思考。这样教得非常累,效果也未必很好。现在,我们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去,不仅教学效果良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葛莹
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参加“‘互联课堂’引领教学革命——基于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的研究”课题两年多来,收获很大。“互联课堂”从形式、结构、内容等方面都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学得更主动与生动。结合自己的教学,下面就从三方面谈谈实践效果。
1.利用互联资源,创设自主学习氛围
“互联课堂”中的“课堂”与沿袭已久的黑板+粉笔+板擦“三位一体”的课堂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是一场突破性变革。该课堂模式如下:学生们或两人一台笔记本电脑合作学习,或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自主学习,教师把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探究与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的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展示智慧的舞台。
2.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互联课堂”对教师也是一种挑战。除了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构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外,还要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让课堂更生动,更具有吸引力。教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利用媒体助推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对习得的知识印象更深刻。
3.学生主动学习,积极自主获取知识
“互联课堂”打破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形式,将80%甚至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自主学习,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由于知识的习得是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或者操作得来的,因此印象更深刻,也更扎实。学生们也学会了合作学习,通过与他人的协作共同完成学习。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和谐有序互动,讨论、交流氛围浓厚,知识在“润物细无声”中进入学生的脑海,融为其自身知识结构的一部分。
顾敏敏
【专家评价篇】
面向未来的实践与思考
《“互联课堂”引领教学革命》是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花洁校长基于该校“互联课堂”“1对1”学习实验而撰写的专著。这本著作汇聚了她对信息技术带来的教学变革的系统思考,既有实践经验提炼,又有理论探索,读后深深地被她对教学变革执著追求、勇于实践的精神所折服。
互联网正在改变世界,1992年以后出生的是伴随互联网一起成长的一代,称之为互联网一代。当人们用世俗的看法看待这一代时,纷纷斥之为“黏着屏幕,上网成瘾,失去交际能力;父母溺爱,漂流无定,害怕选择人生道路;孤芳自赏,唯我独尊;吊儿郎当,凡事不在乎”。被誉为“数字经济之父”的DonTapscott从2006年到2008年,和他同事访问了世界各地约六千名互联网一代,得出的发现是“网络新人类正在改变你的世界”。互联网一代的教育问题,关系到全球的未来,如果我们依然坚持世俗偏见,墨守陈规,那么现在确已存在的代沟将进一步扩大。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育必须变革,以适应世界的改变。
纵观上海的基础教育,经过几代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已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基础,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掌握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学生为此付出的学业负担代价也是沉重的,更重要的是在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明显薄弱,有待探索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径。近几年正在全国开展的“互联课堂”环境下的“1对1”学习实验,其目的是构建一个学生应用技术开展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环境,发展学生面向21世纪的能力,尤其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发展学生探究、交流和表达的能力。以嘉定实验小学为代表的一批实验学校的成功实践表明,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促进了课堂转型,为破解基础教育改革的难题打开了思路,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
“互联课堂”环境下的“1对1”学习的实践也对学习理论提出了挑战,例如基于网络的阅读和学习,面临着如何快速处理海量信息,避免“认知超载”的问题。近年来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展的一系列研究发现,互联网一代从孩童时期就习惯了点击、网上冲浪和聊天,可能拥有了一种新的阅读和学习能力,他们能快速区分有用信息和完全没用的信息,把无用信息剔除,以防记忆“超载”。这一研究发现很可能会从本质上颠覆传统的认知模式和教育经验。正因为如此,不拘泥于局部的经验,而是着眼于未来,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炼经验和开展理论探索,这就是“互联课堂”环境下的“1对1”学习实验的发展方向。
蒋鸣和(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
我认识花洁校长是在很多年前的“教育部—IBM基础教育创新项目”的教师培训班。这些年来,花校长引领嘉定区实验小学的老师们,一直在教育信息化的道路上坚持创新与改革,从基础教育创新项目,到Moodle信息化课程设计,互动白板引入课堂,“1对1”的“互联课堂”,数字故事设计,到电子书包在教学中的应用……在这些新技术促进教学改革的活动中,花校长总是身体力行,每天坚持学习和研究,团结全校师生和家长,一起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促进有效教学,让每一个学生得到优质的教育。这本书所提供的一个个案例,再一次证明了人们常说的,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花校长将自己学校长期努力的教育信息化实践进行总结,值得教育界同行学习和借鉴。希望这本书成为我们大家共同的财富。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主任黎加厚
创设了更加开放的空间
打开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网站:“懂得感恩,崇尚优秀”、“创造适合孩子快乐学习的数字生活”闪动着跳跃着,给人遐想好奇无限。18个导航栏,清晰地把一个开放的数字化的“实小”呈献给所有人,细细浏览着学校网站的内容,想起每次走在“实小”的校园,看着职业幸福感荡漾在脸上的教师、看着快乐与骄傲的“实小”的孩子们,听着花校长娓娓道来数字化学校的各种“故事”,总仿佛是在听她讲述自己“家”的故事。花校长带领的全校师生是一群积极地为“构建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为核心,基于网络的社会、家庭、学校协作办学为手段的数字化校园”的实践者、创新者。
与花洁校长交往多年,曾多次探讨她是如何大胆地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学校的教育变革,将快速发展的技术应用到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有趣味性的、启迪智慧的、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我体会与花校长治学办学的“真情投入、理性思考、智慧管理”分不开。花校长多年来始终坚持追踪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前沿发展与经验,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数字学习生活、教师专业发展为抓手,建设开放的学校,自由的空间,“1对1互联课堂”、互联教学教研教师团队、互联的学校家庭社会。至于是如何实现的这一切,花校长用这本书做了很好的诠释。
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在语文、数学、英语、美术、自然等多个学科开展的基于“互联课堂”的教学实践的探索,取得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成果,对我国其他地区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北京研究部)副主任,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美玲
智慧校长引领数字校园
嘉定区实验小学“戴尔互联创未来项目”始于2009年,当时实验小学作为全国参与该项目的五十多所学校中唯一一所自己购置设备参与项目的学校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花洁校长的魄力和对教育信息化的敏锐让我暗生敬佩。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设计中,校长治校是重要的共识,“在学校,学生看老师,老师看班子,班子看校长”,一个好的校长是一个学校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之一。通过最近两三年的接触,我亲身体验和感觉到了嘉定实验小学的变化和进步,我也越来越认可“一个好校长打造一个好学校”的共识了。可以说每次到该校我都能深刻感受到她的进步,特别是学校教师团队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上的深刻变化。
无论是“戴尔互联创未来”、“Intel1对1数字化学习”、“长三角千校结对”还是其他数字化教与学的实践,我都看到了在花校长带领下参与团队的良好精神面貌和优秀的信息技术素养,一个又一个奖项也代表着对她们努力付出的肯定。《“互联课堂”引领教学革命——基于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的研究》一书是对该校过去多年信息化教育实践的总结和提炼,也是我们共同的财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正在进入大发展的机遇期,无论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还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制定都预示着教育信息化的春天又来了,我相信有着良好信息化基础的嘉定实验小学在花洁这样一个智慧校长的带领下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期待着看到嘉定实验小学更大的成功。
上海电教馆副馆长张世明
开创了数字化校园特色
实验小学近几年来积极应用信息技术,通过有效组织,合理的管理推进,已创造出数字化校园特色,在教师队伍建设与课堂教学转型方面,踏实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实践,主要表现有两方面收效。
1.从“做中学”,实现教师观念的转变
学科教师往往会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要改变其原有教学模式,单纯地靠理论学习与方法指导收效甚微,实验小学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在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中的作用,充分发挥管理机制的功能,采取成立项目组,建立每周实践课、研讨例会等举措,强化成员的参与和实践意识,让每个成员在实践中不断“做中学”,不断接收新事物,让实践成为观念转变的催化剂。经验表明,这种方法在教师理念转变中十分有效,教师普遍有一种体会,就是从否定到肯定,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观念较以前跨上一大步。
2.创新教学模式,促进课堂转型
教师接受新技术并逐渐改变教学行为的过程,往往遵循着从关注到引用、再从熟练到创新的规律。只有新的技术被引入到原有的教学过程中,才能引发思想观念上的碰撞,引发新的思考,产生新的想法。实验小学“互联课堂”的实践,也顺应着一个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大势。“互动技术”以及“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引入,对传统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研带来了新的观念与技术。教师在实践中,一方面掌握了新技术新方法,同时也关注到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借学生之口,把老师要说的表达出来”的意识开始强化。尝试课堂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教学新策略的被激发,在引入“上网本”、“Moodle平台”的教学实践后,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必须要教师放弃习惯了的让学生跟着预设好的“轨道”来学习的思路,引入并不断创设出新的教学组织形式。逐渐地,“学习任务单”、“抛锚式教学”、“问题式探究”等教学策略被引入并得到深化;逐渐地,课内与课外通过信息技术开始有了新关联,课程建设的意识开始加强,课堂正在悄悄地转型。
上海市嘉定区教育技术中心主任肖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