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小生意大财富
33453800000016

第16章 思想篇(15)

19世纪50年代,李维·斯特劳斯和千千万万年轻人一同经历了美国历史上那次震撼人心的西部移民运动。这场运动不是由政府发动,而是源于一则令人惊喜的消息:美国西部发现了大片金矿。消息一经传出,在美国立即刮起一股向西部移民的旋风。满怀发财梦的人们,携家带口纷纷拥向通往金矿的路途,拥向那曾经是荒凉一片、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

于是,在通往旧金山的道路上,高篷马车首尾相接,滚滚人流络绎不绝,景象分外壮观。李维·斯特劳斯同样也经不起黄金的诱惑,毅然放弃他早已厌倦的文职工作,加入到汹涌的淘金大潮中。一到旧金山,李维·斯特劳斯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望无际的帐篷,多如蚁群的淘金者……他的发财梦顿时被惊醒了一半。

“难道要像他们一样忙忙碌碌而无所收获吗?”

“不能!”李维·斯特劳斯坚定地说道,他要说服自己不要知难而退,而要留下来干一番事业。也许是犹太人血统里天生的经商天分在李维·斯特劳斯的身上起了作用,他决定放弃从沙土里淘金,而是从淘金工人身上“淘金”。

主意已定,李维·斯特劳斯用完身上所有的钱物,开办了一家专门针对淘金工人销售日用百货的小商店。李维·斯特劳斯这一独具慧眼的决定,为他今后发财致富奠定了良好基础。

小商店开业以后,生意十分兴旺,日用百货的销售量很大。李维·斯特劳斯整天忙着进货和销货,十分辛苦,但利润也十分丰厚。渐渐地,李维·斯特劳斯有了一笔积蓄,在同行小商贩中,他因吃苦耐劳和善于经营而有了小名气,商店的生意越做越好。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李维·斯特劳斯开始频繁外出拓展业务。

一天,他看见淘金者用来搭帐篷和马车篷的帆布很畅销,于是乘船购置了一大批帆布准备运回淘金工地出售。在船上,许多人都认识他。他捎带的小商品还没运下船就被抢购一空,但帆布却丝毫没有人问津。

船到码头,卸下货物之后,李维·斯特劳斯就开始高声叫喊推销他的帆布。他看见一名淘金工人迎面走来,并注意看他的帆布,于是赶紧迎上去拉住他,热情地询问:“您是不是要买一些帆布搭帐篷?”淘金工人摇摇头说:“我不需要再建一个帐篷。”他看着李维·斯特劳斯失望的表情,接着又说:“您为什么不带些裤子来呢?”“裤子?为什么要带裤子来?”李维·斯特劳斯惊奇地问道。“不经穿的裤子对挖金矿的人一钱不值,”这位金矿工人继续说道:“现在矿工们所穿的裤子都是棉布做的,穿不了几天很快就磨破了。”他话锋一转又说道,“如果用这些帆布来做裤子,既结实又耐磨,说不定会大受欢迎。”

乍一听到这番话,李维·斯特劳斯以为他是在开玩笑,但转念仔细一想,却是很有道理,何不试一试呢?于是,李维·斯特劳斯便领着这位淘金工人来到裁缝店,用帆布为他做了一条样式很别致的工装裤。这位矿工穿上结实的帆布工装裤高兴万分,他逢人就讲他的这条“李维氏裤子”。消息传开后,人们纷纷前来询问,李维·斯特劳斯当机立断,把剩余的帐篷布全部做成工装裤,结果很快就被抢购一空。1850年,世界上第一条牛仔裤就这样在李维·斯特劳斯手中诞生了,它很快风靡起来,同时也为李维·斯特劳斯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发现信息并不难,难的是你是否能及时地抓住它,利用它。有位哲人说过:愚蠢的人利用机会,平庸的人抓住机会,聪明的人寻找机会,信息也是一样,聪明的商人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信息,使自己绝处逢生,拥有财富。

一位日本商人做生意赔了本,家里所有的东西都被拿去变卖了,他只要求留下一台电视机。他独自坐在电视旁,不停地看,忘了吃饭、忘了喝水、忘了睡觉……在大量、纷繁的报道中,他听到了这样一句话:“大阪钢铁厂由于厂房设备严重损坏,只好停产,估计半年内难以恢复正常生产。”

寥寥数语,他却听到了商机--因为业务关系,这位商人知道,大阪钢铁厂每年向中国出口冷轧钢板100万吨。现在停产半年,对中国的出口势必中断,使用大阪钢板的企业将有断炊的危险,市场存货不多,钢板价格必然上扬。他高兴极了,四处筹措资金,购买了5000吨大阪钢板,然后依然坐在家里看电视。果然,半月后,吨价上升200元,商人轻易得利100万元。

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关键在于你是否会聆听,是否会寻找。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拾破烂的一定是穷人。如果有人靠捡破烂成为百万富翁,那一定是《天方夜谭》里才可以看到。

有个靠捡破烂为生的人突发奇想:一个易拉罐,才赚几分钱。如果将它熔化了,就可以当金属材料卖了,那样赚的钱一定比卖现成的易拉罐要赚得多。于是他把一个空罐熔化成一块指甲大小的银灰色金属,然后在有色金属研究所作了化验。做那样的一个实验的花费是600元,这对这个捡破烂的人来说可不是小数目,但是他一点也没有犹豫。

化验结果出来了,这是一种很贵重的铝镁合金!这种金属每吨可以卖到至少14000块钱!他粗略算了一下,54000个就是1吨。如此一来,卖熔化后的材料比直接卖易拉罐要多赚六七倍的钱。他高兴地跳了起来,因为他只花了600块钱就找到了一个“金矿”。从拾易拉罐到炼易拉罐,一念之间,不仅改变了他所做工作的性质,也让他的人生走上另外一条轨道。这个人立即办了一个金属再生加工厂,向他以前的同行们收易拉罐。一年内,加工厂用空易拉罐炼出了240多吨铝锭,三年内,赚了270万元,他从一个拾荒者一跃而成为百万富翁。

人无贵贱,做生意任何人都一样,只要你能够细心的去发现生活中的各种信息,善于取抓住利用,哪怕是乞丐也能够成功。

人的品质决定财富高下

有人说过:“一个人的真正权势及钱财的产业,是在他本身之内;不是在乎他的居处、地位、或外在关系,而是在他自己的品格之中。”唯有品质,可以开成功之门,收成功之果。

偏执者与神离得最近

有一个雕刻家,自从爱上这一行后,从来没有好好睡过一次觉。每当有作品需要创作的时候,他的一日三餐仅是几片面包。清晨他从面包铺里买来面包,吃一个当早餐,剩下的就揣在怀里。他爬到高高的梯子上工作,饿了便啃面包充饥。他本来并不是一个孤僻的人,但随着从事雕刻工作的时间越长,他越来越无法跟人沟通。在创作的时候,只要有一个人在场,就能完全扰乱他的情绪。他必须要有一种与世隔绝之感,方能得心应手地工作。他最大的痛苦不是创作不出满意的作品,而是需要为生活琐事忙碌。他以前并不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但到后来,他无法容忍自己作品出现微瑕。一旦他在一件雕像中发现有错,就会放弃整个作品,转而另雕一块石头。所以,他留给这个世界的作品很少。他的名字叫米开朗基罗,一位天才的雕刻艺术家。

成功是什么?成功有时是一种偏执状态的果实。而马克·吐温说得更平白:偏执者与神离得最近。几百年前一个下着雪的早晨,名声威震欧洲的米开朗基罗很早就出门了。他在斗兽场附近碰见了城里教堂中的主教。主教惊讶地问他:“在这样的鬼天气里,这样的高龄,你还出门上哪里去?”

“上学院去。想再努一把力,学点东西。”他回答。

那一天,他所在学院的学生们还在有火炉的房间酣睡,而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却“吱呀”一声打开了结着冰花的工作室的门。做什么事情如果达到痴迷忘我的程度,那离成功也就不远了。曾经有人说马克思在求学的时候,在图书馆的书桌下地面上印有两只深深的脚印。

有一幅名为《挖井》漫画:有一位青年挖井找水,一连挖了四五个深浅不一的坑,没有出水,正要挖第五口“井”。画面下部的文字是这样的: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这反映了他的心思。但事实是怎样呢?原来那些“井”再挖深一些,就到了丰富的水源了,可是他并没有坚持下去,所以也没有得到水。

由此可知,这位青年找不到水,并不是这里没有水,而是因为他不肯在一个地方持之以恒地挖下去,结果白费了力气。它告诉我们一个哲理:要想找到成功之源,除了肯花力气外,还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浅尝辄止者是不会成功的。我们也可以知道,如果那找水的青年只要回到原地继续挖完那些未完成的井,或者到新地方后持之以恒地挖下去,他一定能找到水源。而在生活中、不管你是否犯过浅尝辄止的错误,只要你现在安下心来,认定一个正确的目标,专一而不懈地努力,你就一定会获得成功。而没有目标,对目标不专一的人,永远也不可能成功。做生意也是一样,如果你总是朝三暮四,市场流行这个你做这个,流行那个的时候你就做那个。结果你只能无所成就,甚至是大败亏输。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追求成功,但是,有的人却成功了,有的人却以失败而告终,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就是因为成功者自始至终只追求一个目标,而失败者却是在追求中不断地变换自己的目标,甚至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有一位农夫正要上山去砍树,却忽然看到了自己脚上的草鞋很破旧了,于是匆匆忙忙地搓起绳打起了新草鞋,等把草鞋搓成后又检查斧锯,发现斧子太钝,锯子已锈,于是决定再重新订购一把斧子和锯子,后来又嫌制作新斧头的材质不好,等到他万事俱备准备出发时,大雪已经把整个山封住了。于是农夫就抱怨:我的运气真是不好。其实问题的根源不在于这个农夫的运气好坏,而是他在确立目标时没有适当的思考方法。在大雪封山之前完成砍树的任务是他原订的目标,鞋子的新与旧并不重要,斧子太钝、锯子已锈可以立即动手磨快,并用不着再去订购一个新的。农夫正是由于把目标的思考和决定给偏离了,导致了砍树计划的落空。人生目标的追求与实现也是同样的道理,对目标的偏离如何防止?首先在思路上要分清轻与重、缓与急,如果随意地乱做一气,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劳而无功”。其次,在决策上要抓住目标的根本去实施,不能把主次分不清,甚至在次要方面把力气用完了,造成了一事无成的局面。所以说,人在追求目标时,一定要分清主次,朝一个目标去努力才能成功。在生活中,一个人确定的目标要专一,而不能经常变换不定。

在我们确立目标之前一定要作深入细致的思考,要权衡各种利弊,考虑各种内外因素,从众多可选择的目标中确立一个。不是我们不能成功,而是我们没有一个专一的目标,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执着地追求。

一个人在某一个时期或一生中一般只能确立一个主要目标,目标过多会使人无所适从,应接不暇,忙于应付。所以,我们给自己定的目标不能太宽泛,例如你想学一样东西,你就要努力下苦功去把那一样东西学好、学精,而不要只图一些表面上的东西,这样还没学透又想着去学另一样。就如同用放大镜聚集阳光使一张纸燃烧,要把焦距对准纸片才能点燃。如果不停地移动放大镜,或者对不准焦距,都不能使纸片燃烧。滴水穿石也蕴涵着同样的道理,水滴就是因为把力量集中于一点,日复一日才把石头滴穿。做生意的时候,你总是因为一点小失败就放弃,或是转行,如此下去不仅无法获得成功,反而会让人彻底丧失斗志。反之,在遇到挫折时,勇敢面对,想办法去克服。对自己定下的目标持之以恒,时间久了,便会越做越熟悉,越做越精。不断地从经验中成长,如此才能获得成功。

从两元钱到年赚两亿要多久?

12年的时间,让口袋里的两元钱变成年赚两亿。听起来这似乎显得有些不切实际,让人无法置信,但这并不是天方夜谭。

1991年上半年,在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专业的最后一个学期,汪书福准备考研,因为成绩优秀,一切似乎唾手可得。离考试还剩一个月时,汪书福卧病在床的父亲病情加重,汪书福家在农村,兄弟众多,他深感责任重大,于是放弃考研继续求学,分配到了九江一家军工研究所工作。

汪书福最初为自己设计的人生之路非常平淡,那就是结婚、攒钱、排队分房。第一个月56元的工资,根本无法应对捉襟见肘的家庭困境,除资助正在上大学的弟弟,他还要不时接济其他亲人,此外,汪书福还欠着学校1250元的贷款,并因此没拿到毕业证。汪书福还记得当时结婚时的情形,借来300元才领到了结婚证,请客只花了6元钱,4元钱买菜自做,2元钱买酒,就这样把自己的终身大事张罗了。结婚后,两口子工资加起来才180元,发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存上150元的定期,只余30元家用,日子窘迫到曾经尝试过连续十天用萝卜干下饭。

安居乐业梦变得遥遥无期,1993年,汪书福决定到深圳闯闯。他和妻子拥有的最大一笔财产就是1800元的定期存款。汪书福给妻子留下100多元,就赶往学校去赎毕业证。他找到了学校领导,磨了三天嘴皮子,终获250元的减免,然后怀揣着毕业证和剩下的600元从合肥直下深圳。汪书福抵深后借住在同事的朋友家。那是黄木岗安置区的一间单身公寓,朋友夫妻俩住在房间里,他和同事就在三四平方米的阳台上栖身。第二天,汪书福和同事就迫不及待地赶到了当时位于华强南路的人才市场,可他发现在这里找工作既费钱又费时,便准备尝试其他的办法。

汪书福打听到只花一块钱就可坐公交车到终点站,就选择了特区内运行线路较长的4路车,从上海宾馆站一直坐到蛇口。下车后,他步行顺着原路折回来向沿途的公司挨家挨户毛遂自荐,一直找到下午5点,总算在一家叫亚奥的公司里参加了面试。在走回黄木岗的路上,一伙人围住了汪书福,其中一个男人向汪书福哭诉自己的困境,汪书福说自己从来没见过男人会痛哭成这个样子,就好言好语安慰他,可等他醒过神时,才发现精心收藏在背包里的500多元钱已被人用方便面调了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