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散户战胜股市46法则
3358200000032

第32章 绕开雷区(6)

这个事实使很多人掉进意料之外的心理陷阱时,常常心慌意乱,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处理。投资者在股价下跌,帐面上有损失的时候,他是不会考虑卖出的。因为当股票卖出的价格比买进的价格低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处在他们一直害怕会发生的情境里了,所以,他们就保持不动。不做任何反应和决定,也就自然没什么好担心的。只有在股价开始回升时,他们才会开始担心,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必须决定何时抛出。这就是为什么股票价格在连续多年看坏的情况下,一旦出现转机,投资者常常急着将手中的股票脱手,而因此错过了卷土重来的大好机会。

股票市场的起伏是不可预知的,所以,投资股票就等于把赌注下在一个不确定的结果上,因而产生令人焦虑的情境。由于许多投资者过度紧张,而且很容易被突然的价格波动所吓倒;所以股票市场常被人形容是一个颤抖着双膝的老太婆.投资者的担心与焦虑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大多数的人不是自己投下了大笔的钱,就是转手经营别人数千万元的资金。任何突发事件,像是中东战争爆发,国家元首的健康出了问题,甚至是一位股市老手建议抛售,就会造成股票大跌;也可能会害怕错失良机而大量抢购。投资者忌随着股市的动荡而不安,这是要谨记在心的。

焦虑常造成许多投资者对股市的不正常的过度反应,对理性的投资者而言,记住一件事对他们有好处的:广大投资者通常会对股市反应太过,因为他们总是担心随时发生的事件,会比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都糟。股票市场时常在所谓的坏消息被报道后,股价反而上涨,虽然每次情况有所不同。人们对于焦虑的反应会如此强烈,是因为它是一种特别让人厌恶的情绪。关于这一点,在二战期间,有份研究报告指出,战斗机的驾驶员非常容易焦虑,因为每一次出动都可能被击落。

有些驾驶员甚至想选择一死,如此就不用担心会被杀或受伤,他们索性抱着必死的信念去撞山。类似的事情也曾发生在1929年的西方投票市场上。许多损失了大部分财产的投资者从摩天大楼上跳下自杀,因为他们担心有朝一日会变成穷光蛋,他们担心丧失社会地位才会选择一死了之,并不是真的一贫如洗逼他们去死的,因为这些股票投资的失败者比起真正的穷人来还是很有钱的。

既然股市总局是常常波动,所以下一步如何变化常是无法确定的,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不稳定的物质正是投资股票最有利可图之处,因为如果是稳定而不冒任何风险的话,回报的可能性也因此大为减少。投资股票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焦虑。然而,最重要的是如何适度控制它而不是丧失判断力以致无能为力。

过度的焦虑通常会妨碍我们的判断和决定。你不妨回想一下以前的经验,看看是否曾在非常焦虑的压力下做决定。那时候的你真是坐立不安!每次都犯同样的老毛病。愈是紧张,愈是难于专心去估计各方面的讯息。你如果只是一味担心股市,那么对每次经济事件都会紧张。当焦虑到极限时,你不仅难以做简单的决策,也常冲动地做出错误的决定。从另一方面来说,你可能因此冻结了自己下决心的能力,而无法做任何决策。但是,股市并不会因此而停止和你作对,结果是损失越来越大。

其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在人的一生中,有些事是终生都不会忘记的。

它深深地赂在我们的心灵里,永难磨灭。既然强烈的情感经验最易引发我们的回忆,它就会左右我们对某事是否会发生的基本判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那些经历过经济大萧条的投资者,他们非同寻常的经验影响了他们的投资习惯;在饱受生意失败、失业及贫困的煎熬后,他们心有余悸,变得小心翼翼,在行为上倾向于储蓄(存放在十分稳当的银行帐户中)以及其他不带半点风险的安全投资方式。多少年来,他们高估了发生另一次经济大萧条的可能性、错失了不少的投资良机;这正是因为,对当初股市崩溃、银行倒闭、毕生积蓄顿时荡然无存的惨状历历在目所致。

与此相类似的,过去一项成功的投资,也可能是潜在的心理陷阱,并能左右你的选择,例如你在甲公司投资时曾经赚了一笔,该公司现在又出现在推荐名单上,你就可能再次选择它。你大概会对别人这么说:我认为甲公司会是好投资;它和我就是特别有缘份。说这种话的人,大都依靠这种不用花脑筋,立刻浮上心头的想法做决定,而并没有运用适合的相关资讯。这种心理再加上增强作用和过度反应,便得投资者往往高估以前成功过的股票而再次选择;对以前失败过的股票则避之如蛇蝎。结果那些先前不起眼的股票没有人要,价值被低估了,而信誉高的公司重上市的原因。这说明了为什么有些低市盈率的股票,反而比高市盈率风险更大的原因。

这种由于个人原因所造成的过尤不及必须加以调整。你可以借鉴以下办法:

问问你自己,如果你个人并没有在某支股票上有所得失,但以别人的经验中对这支股票知之甚详,那么,你会做什么决定?承认这点吧!你固然可能拥有较不偏差,较不扭曲的好眼光,但必须努力才能挣脱这一心理陷阱,请不要根据那些立刻浮上心头的想法去作判断。应注意随时收集到有关投资预测及投资渠道的最新消息,理智地作出选择。

有时候,我们会为自己的某一个行为感到焦虑。它可能是一个深加考虑过的行动,但是,由于政治事件或其他外部环境的影响,惹得恶运上身,使得我们惨遭损失。过去不愉快的经验,会让我们避免类似情况发生。例如,如果你曾有过股票投资失败的经验,即使现在的情形已今非昔比,当你再一次尝试时,你会忧心忡忡,如果基于为了避免重蹈覆辙,而不敢放手一搏,这无疑是因噎废食,简直就是迷信。这就好象是避免黑猫曾走过的路,只因为曾有人走了那条路而遇到倒霉的事。这种迷信的心态使人们抱怨:我连买业绩优良的股都会赔钱,下次我再也不碰股票了。勾庸置疑,这样的心态就是一种陷阱,因为以往的经验和你现在要做何种选择,并没有太直接的联系。

其三,庸人自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记住这样一个事实,就是在接近决定时,我们不仅内心的恐惧感增加,而且脑中也装满了各种混乱的想法。很不幸的是,有些人习惯于往坏处想,非得把一些潜在的反面因素或困扰的消息想成一场大灾难方才罢休。像这样的灾难制造者如果和一些朋友约好6点钟共进晚餐,而这些朋友偏偏过了6点一刻还未来,于是他便开始乱想,他也许已想到可怕的车祸。他是这么想的:他们一向都很准时……一定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我也许应该打个电话给他们……他也许会把所有的想法综合起来,然后和致命的车祸联系在一起。我们想到可怕的事,恐惧感会逐渐加深,恐惧感加深又让我们想到更可怕的事。恶性循环的结果是,他也许就陷入一片恐慌,无法自拔。事实上,当赴晚宴的人在7点钟准时到达时(原来是约7点钟吃饭),这位灾难制造者已耗尽精力,正准备打电话找有关人了解情况。

同样这位灾难制造者对干扰人的财务讯息也会有相同的反应。若他持有的股票开始跌价,然后一些未曾料到的亏损陆继出现。这位仁兄就会十分焦急,心里七上八下的:这家公司快倒闭了……股票会跌得一文不值……我所有的钱要泡汤了……我为什么投资这种垃圾公司?……我永远是个输家……明天股价一定会跌得很惨……没有人会要这种垃圾股……这种想法在他脑海中翻来覆去,他的恐惧感也逐步升高。他的恐惧感越强,一些正面和有利的因素不可能停留在他心中,因此他要做理性的决策就越发显得困难。

不要盲目迷信经验有条广为运用的经验法则认为:名牌即代表品质。制造业者不但深信此理。并竭力开拓和维系消费者对名牌的忠诚度。不论卖的是家庭电器、汽车或是汉堡包,这招全部管用。所以,在市场上,不少冒牌产品问世。也有一些公司,在创出牌子之后,不注意保持先前的品质,结果是既害了自己,也害了消费者。当然,对那些爱虚荣的消费者而言或许不会接受教训。

在我们做出任何决定之前,我们会感到很难,一般说来,决定前必须先评估各种可能,衡量不同结果,承担选择的焦虑。为了比较省事,我们会运用一些经验法则。举例而言,若有两样看起来相似,但价格不同的产品,我们可能想:一分钱一分货,而挑贵的卖,但也可能正好相反,想何必为了名牌就多花冤枉钱呢?,而选择买便宜的。依据经验法则,有时会选到最好的,有时则非也。我们多半是自然而然地运用了它们而不自知,像吃早餐吃了什么,甚至一项投资的选择。经验法则通常是有用的,偶尔也会造成悲惨的结果,造成投资失败。迷信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只看表面,以貌取人。

心理学家柯尼曼和牧夫斯芬曾研究出若干存在潜意中的经验法则,其中将在本章提及的,他们称之为以貌取人

的经验法则。下面我们讨论这些自觉的经验法则会造成什么样的陷阱,以及如何避免掉入其中。

要了解这种心理会如何在人预测某支股票走势时误导你,让我们先来看一种预测游戏--猜猜下面的人是什么职业。先从简单的开始,如果有个人身高1.89米,运动员体格、黑人、职业又属高收入类别,他最可能是①医生;②小提琴家;③职业篮球运动员。

如果你选择①,答对的机率可能最高,因为按行业比率推算,①的机率最高,全美有数十万医生,而职业篮球员或小提琴家为数不多。如果你选择③,是因为心理上,职业球员的特征就应如此,结果猜错了。其实你的印象并没有错,职业篮球选手的确又高又壮,且多半是黑人,但你忽略了比例--这类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这个心理陷阱,在于错误的联结刻板印。

再看看我们多容易掉进这类只注重表面的心理陷阱。想想下面的情况:在100位男士中,有70位律师,30位工程师。以下是随机抽样的叙述:××,45岁;生性保守、谨慎、有事业心;漠视政治和社会问题;闲暇时多消磨在木工、象棋、扑克等嗜好上。

××是工程师的概率有多高?若名单上的七成是工程师,三成是律师,你是否会改变自己的预测?我想你可能不会;因为××符合人们对工程师的刻板印象。不论真正的比例改变与否,参与研究的人猜××是工程师的比例仍然相似的。我的看法是:即使你看见过一位又高又壮的黑人心理医生,大部分的人仍旧会认为××是工程师。

这就是重点所在,我们往往忽略比例上的资料而光凭外表作判断,因此人不可貌相的劝诫时有所闻。通常结果不会造成大害,但若涉及投资上的决定,以貌取人的心理陷阱会惹很多麻烦。

(2)匆忙作结论

股票投资者必须常做预测和抉择,投资的公司好吗?乙公司会赚钱吗?丙公司是否有风险?要不要卖了乙家买丙家?在难以取舍的情况下,用经验法则判断就容易多了。但让我们仔细看看的下投资推荐书,看看他们是如何使我们误入歧途的。

甲公司是一家高科技公司,生产程序系统和电脑设备。直到去年股票暴跌前,一直快速成长,但目前的每股票利正在反弹;当季是0.30元,上一季仅为0.2元;目前的营业收益是76%;前季仅为33%.甲公司的市盈率比较高,并且符合预期中的营业收益。

现在,甲公司掌握电脑六成的利益(指企业赖以生存且与众不同的优势),它灵活的行销策略应能保证原有的市场应有率,并开发新的领域。它们的股票一旦达到最近的高点,会变的非常抢手:看来它将来一定会加入IBM或其他电脑公司之下,目前好象是买进的最佳时机。想想看,50年前一万美元买进的IBM股票,现在的价值会是多少?

该不该买甲公司的股票呢?没学过基数比的概念和不知以上心理陷阱之前,我们理所当然看好甲公司的前景,但从现在评价的角度就不一样了。首先,要考虑拿甲公司和IBM相比较是否恰当?和当年前IBM相似的公司并不表示它未必能如IBM的股票般青云直上、执电脑界之牛耳。其次,我们必须以基数的观点做预测,亦即将它与其他高科技公司相比较。甲公司的表现如何?例如,你预估甲公司的股票价格会是这类公司倒数1/5的排名,还是跻身于前1/5,或置身中间3/5?当你开始这么思考时,它的表质每家的公司的年度报告看起来很乐观,未来的财务状况似乎也深具获利潜力。但请你不要忘记,股票市场,多少公司的报表有相似的描述?若每家公司的前景都和甲公司一样,它下一个年度的表现必然平平。年度报告是否漂亮并不重要,但把它与其他公司进行比较却是重要的。

(3)过分教条

我们之所以会对股票走势是否符合头肩形感兴趣,唯一的理由是:我们假定它分析了某种走势,如需求减少,价格下降。就像头肩图所反映出需求降低一样,所有的技术指标,都只是试着指出一些重要的基本因素所代表的意义而已。有时候,我们会忘了这些,一开始研究坐标图和各种图形,就把它们看作实际的情况,忘了它们仅仅是反映的指标罢了。这种思考方式的结果,使我们把关心的重点放之行情走势是否符合头肩形,而不是投资者入市兴趣是否符合头肩形,而不是投资者入市兴趣是否衰退等事实,其实后者是重要的。

让我们用支持水平的概念来说明问题。支持水平指买方先前入市买下股票的价格。支持这个字眼听起来很令人放心,而支持水平像是在遇到难关时,你就可以指望它们是好朋友。实际上支持水平只是在图表上划的一条线罢了,并不一定反应当时的实际情形,它可能代表当初买方感兴趣的价格,但并不保证它们今天对那支股票仍然有效。世界局势一旦改变,水平线也会跟着动。例如,某支股票可能在跌至每股100元时才有投资者抢购,而在15个月前,强劲的买盘使它下跌至80元时停止了,不再往下落。这能表示在100元时投资者就会入市吗?又如果价格下跌会掉到先前的支持水平80元吗?目前对投资者而言,85元,87.5元,也许就很有吸引力了。但对那些奉图形为圣果的人,可能会有如下的结论:就像技术分析员说的,既然下个支持水平是80元那么这支股票很可能还会继续往下降至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