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学课堂01——博弈心理学
33607400000019

第19章 选择博弈:鲜花为何插在了牛粪上(3)

供我们选择的多种备选方案,可能都不是“最好的”,都需要我们做出相应努力之后才有可能变成“相对较好的”(你根本得不到“最好的”选择,因为它是不存在的)。所以,从现实状况入手,立即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让自己别无选择,果断下手

供我们选择的所有方案都各有利弊,我们往往无法精确地衡量每个方案的利弊大小,一时难于做出抉择。与其花太多的精力去作细致的比较,不如根据自己的偏好果断选取其一,然后集中自己有限的精力,专心致志地为之拼搏,可能会使我们获得比较丰厚的回报。如果长久地处于犹豫不决的状态,则可能导致种种不良的后果。

推迟大的决策,从小处着手

有些不良后果是由当事人因掌握的信息不充分而过早地做出冲动的“最终决定”而致的。比如,24岁的某男,与某女接触不久,便坠入情网,下了定论:她就是自己一生要找的人。于是匆忙结婚。婚后才发现她原来并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并且还有许多自己容忍不了的缺点,后悔呀!

倘若那位男士婚前在生活的点滴之处对对方多了解一些,就可以对她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也就不会造成后来的局面了。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小选择”需趁早,“大选择”宜推后。

做好人生的第一次选择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路径依赖”理论,说的是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一个广为流传、引人入胜的例证是:

现代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为什么采用这个标准呢?

原来,早期的铁路是由建电车的人所设计的,而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正是电车所用的标准。

那么,电车的标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所以电车的标准是沿用马车的轮距标准。

马车又为什么要用这个轮距标准呢?英国马路辙迹的宽度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所以,如果马车用其他轮距,它的轮子很快会在英国的老路上被撞坏。

那这些辙迹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原来这些辙迹是从古罗马人那里来的。因为整个欧洲,包括英国的长途老路都是由罗马人为他的军队所铺设的,而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正是罗马战车的宽度。任何其他轮宽的马车在这些路上行驶的话,轮子的寿命都不会很长。

可以再问,罗马人为什么以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作为战车的轮距宽度呢?原因很简单,这是牵引一辆战车的两匹马屁股的宽度。

故事到此还没有结束。美国航天飞机燃料箱的两旁有两个火箭推进器,因为这些推进器造好之后要用火车运送,路上又要通过一些隧道,而这些隧道的宽度只比火车轨宽一点,因此火箭助推器的宽度是由铁轨的宽度所决定的。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美国航天飞机火箭助推器的宽度,竟然是两千年前便由两匹马屁股的宽度所决定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路径依赖”的强大影响力。沿着既定的路径,不管是经济、政治,还是个人的选择都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迅速优化;也可能顺着原来错误的路径往下滑,甚至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下而导致停滞。而这些选择一旦进入“锁定”状态,想要脱身就会变得十分困难。

人的生命历程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失败者之所以失败,都是选择的结果。因为正确的选择引你走向成功,错误的选择导致你的失败。对于每一个人而言,人生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受路径依赖的影响,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所以,毕业时的第一次职业选择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那如何才能做好毕业时的第一次选择,走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呢?我们来听听前辈是怎么说的。以下内容节选自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袁岳在《大学生》杂志上写过的一篇文章——《论职业选择的十大关系》,供大家参考。

论职业选择的十大关系

第一大关系:“热门”VS“冷门”

……在热门行业中找工作,一般人会想到,这个行业现在“井喷”式发展,相应地对人才需求也一定是井喷式发展。但这个想法可能是错误的,就是因为某个行业很热,所以它对人才的需求是很冷的。

对热门行业的选择要有非常强的竞争力,包括对待热门行业中的冷脸要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多人在热的行业中可以遇到特殊的机会,比一般人在冷的行业可以获得更多特殊利益,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热门行业不适合普通人的选择。相反,冷的行业中却可能提供更适合一般人才的机会。

……冷的行业不是因为处在前增长中,就是处于下坡状态——在走下坡路的情况下,要考虑的是怎样改变眼前的困境;处于前增长的状态,意味着离热不远。所以对很多人才来说,在热门与冷门之间不妨选择“冷门”。

第二大关系:“有名”VS“没名”

通常,人格分为两种,一是内在型人格,另一种是外在型人格。

内在型人格的特点是做事情要让自己舒服,有自我满足的标准;外在型人格就比较在乎选择有普遍影响力的组织作为自己的存身之所。很多在贫困家庭中出生的孩子,他的优势是积极向上,弱点是爱慕虚荣。爱慕虚荣有个特点就是爱到大单位工作。

……

但是在一个大的单位中,一个人是如此渺小,就像我常讲的“王八跟池塘”的理论:大的海龟,感觉自己很大,当它跑到海里去的时候,就小到看不到它的存在;而只有海龟三分之一大的龟跑到水池中,就显得很大了,所以一个人才在适当的小行业中更容易出头。当然在这两者之间没有绝对的好或者不好的区分,而是根据个人不同的人格特点来确定。

第三大关系:“长期”VS“短期”

有些人从小就认为自己有什么样的爱好,其实这个人并不一定是只有这样的爱好。

职业也是一样的,很多人选择的第一个职业是由很多阴差阳错的原因导致的。所以大家找工作不要很紧张,大家做好准备,刚工作的3年之内跳三跳找找适合自己的工作。这就像产品,在做市场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一两个市场来试验一下,看一下市场反应如何,运营模式有什么问题,之后再决定是否推广。

……

你在23~28岁之间跳槽,都是很正常的。但当你29岁的时候,就要稳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如果一个人30岁之后还是半年换一个工作,还不能稳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的话,这个人的发展前景就很危险了。毕竟晚成的大器还是少,因为人们认定你是习惯性跳槽——习惯性跳槽涉及一个人的职业品德。在一个领域想要做资深人员,要有职业声望、职业造诣才能成功。而职业造诣是要有相当的积累才能培养出来的。

所以我们说短期内的职业调换是为了有更适当的职业定位,而从长期来看,职业的调换是为了使自己找到最合适的位置,调换本身不是目的。

第四大关系:“创业”VS“就业”

创业就是自己当自己的老板,就业就是给人家打工,帮人家干活。

现在实际上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两点的界限也不是那么明显了。在就业过程中,如果职业声望很高,老板担心你离职,会给你一些股份,让你成为股东。由此也可以发现,就业也可以是创业的前奏。创业有时候也跟就业一样,员工可以下班,老板不可以下;员工可以不加班,但是老板必须加班——在这种时候,很多创业的人是在帮就业的人打工。这些是社会进步很重要的表现。

……创业与就业最大的区别,创业是寻找资源、创造资源,而就业往往是运用资源。

第五大关系:“封闭”VS“开放”封闭是指专业,开放是指贯通。做人力资源的人可以发现,有的人才可以同时做很多种工作,而且可以做得很平衡;有的人才,一个时候只能做一种工作,如果让他做第二个工作,那么会导致两个工作都做不好。

……

一个单一的人才,可以在一个领域发展得很优秀,例如陈景润,他除了数学之外,其他的知识大体不懂,但是他可以在这个单一领域发展成权威。但如果做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则需要更多的开放性层面的人才,精通社会资本经营之道的人才。

第六大关系:“国际”VS“国内”

……有的人比较认同、寻求外国的东西,这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还是有很多独特的本地人文因素,要在实践中消化揣摩真正适合国人需要的东西是什么。在有些范围内,中国人的变通能够做好生意;在有些范围内,西方公司的规范化和职业伦理虽然显得有些超前,但是还是代表了一种前瞻性的价值。

一个国际公司很不以为然的留学MBA,对于一个温州的民营企业主来说就是一个大大的人才;很多有机关经验的人感到习以为常的事情,对于很多保守的美国投资家来说,就是难得的新鲜知识。这是一种交融互动的过程。在社会经验的意义上,这两者都有值得专业人才学习的地方,也有专业人士发展的空间——或许国际机构提供更多的规范性和安全感,而国内机构可能提供更多的担当性和兴奋感。

第七大关系:“多学”VS“少学”

在学校里面要多学,工作之后要少学。

学校是开放式的学习机会,可以多学习,了解各种各样的东西,原因是没有人等着你干活;在单位里,老板关心的是你能做什么,而不是你学得好坏。人需要有特定的学习时间,但基本不是在工作中。

……同时还要注意在用的时候少学习。所谓“少学习”,是说在我们主动学习的时候,由于过分自主,选择的是自己喜好的类别和内容的知识,会不断强化自己的偏向,从而使得自己不断说服自己世界上的道理就是这个道理。这样的学习越多,就会越固执。

“少学习”的另一个含义,是不要过于庞杂——各个学科都是有流派的,有些老师把翻译过来各个流派的知识都给学生,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不系统,好像练杂耍一样,实际上根本不能配套。被动学习里的多学习和主动学习里的少学习可以使得我们兼得扩大见识和强化务实之用。

第八大关系:“管理”VS“被管理”

一些管理者感到很多名校毕业生当一个普通的职员都不合格,但问题是,名校的很多同学自认为自己当老板都绰绰有余。

我个人认为,在名校读书最大的优势是增长见识,但是对于学习基本功的本科生来说,在这里读书就不见得是好事。一些同学分不清学校的荣耀和自己的本事之间的区别,出现了突出的名校寡德、名校低能的现象。从管理一个国家到管理一个小公司,最杰出的管理者是了解疾苦,而又能以超脱的方式进行管理,不陷入其中。如果一个人到一个团队里认为自己天生就是当总经理的材料,通常这个人就当不成总经理,团队认同就通不过。

……

第九大关系:“个体性”VS“组织性”

在招聘的时候,有些人唯恐面试者不注意他,所以侃侃而谈。很有特点,很有个性,很另类,但是这样的人很可能得不到工作,除非是广告公司招创意人才。

在一个组织选择员工的时候,组织是个集体,它要找的人是要跟这个组织兼容的。一方面它需要你有适度的个性,另一方面它需要你表现出一定的意愿——愿意跟这个组织兼容。

……

第十大关系:“兴趣”VS“技能”

一个优秀的职业人士通常是在自己的工作当中突出地实现了自己的职业兴趣。

有很多人会感觉,这个工作好累,但是优秀的职业人士会认为,只要我喜欢,累点就累点,累点也开心。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兴趣贯穿在我们的职业规划之中。人的成就感跟趣味成正比,所以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应该是平行的。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你是承担任务的,任务要求我们有很多的技能、技巧,有很多方面也不是我们擅长的。通常我们找到一份工作,我们从事一项任务,70%是适合个人兴趣的就很不错了。因为我们做的大部分事情,不是针对我们一个人,还在很大程度上是满足社会的要求的,真正100%满足我们要求的工作几乎是没有的。从职业评价的角度而言,实现兴趣是幸运,而具有职业责任感则是一种专业操守。

……我们尽量避免不喜欢的,但是有的时候不喜欢的东西正是我们成事的必要条件;我们喜欢追求兴趣,但兴趣要有节制,因为任何过度的兴趣都可能意味着腐败。

有所选择是人生的艺术,只要你领悟了这门艺术,掌握了这门艺术,你的人生之路就将迎来辉煌和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