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是孩子的错
33630800000021

第21章 抱怨变成一种瘾头

有的父母很喜欢抱怨,不是抱怨生活,就是抱怨家人。

曾经有个朋友对我说,他时常听到妻子在孩子面前抱怨自己的母亲;又时常听到母亲又在自己的面前抱怨自己的妻子。他不知道如何向孩子解释。其实,这种情况的发生也属平常。

父母偶尔一两句抱怨,人所难免。毕竟谁也不是圣人。问题在于抱怨变成了一种瘾头。在一个家庭中,这将对孩子未来的人生产生不利的影响。

有的父母当着孩子的面相互指责;有的父母私下跟孩子说对方的不是。比如妈妈跟儿子抱怨爸爸不按时回家;爸爸跟儿子抱怨妈妈没做好家务等等。必须强调的是,这样做极其有害,可能会因此影响孩子一生。所以,父母一定要尽力克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在孩子面前相互指责,多赞美对方的优点又有何不可呢?

我曾在公园看到这样一幅场景。一位大妈带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孩,一边给他喂零食一边不停抱怨:“你看你,就跟你妈一个样子”;“一说你,就是那个死样子”;“你跟你妈一样,喊你起来你动都不动,现在又快迟到了……”她不停地说孩子妈妈这不好,那不好。于是,我忍不住上前劝告她说,在孩子面前这样说话不太好。不过,大妈却说“没关系,她还听不懂”。

在我看来,这位大妈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无非两种:一是,如果孩子跟奶奶很亲,将对妈妈有成见,以后很难听从妈妈的教育;如果孩子跟妈妈比较亲,将容易对奶奶有成见,这样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发展。

如果是隔代之间的矛盾,要努力进行调整,不要在孩子的面前抱怨;如果是夫妻之间的矛盾,那么更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不要低估抱怨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在父母的抱怨声中,孩子会对父母有新的认识。他们会觉得自己的父母双方都有缺点,都不值得尊重。甚至,他们还可能会把父母互相抱怨的方式移植到与他人的相处中,这将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孩子对父母的爱是一样的。父母双方互相攻击,只能带给孩子伤害。

比如有一对父母当着孩子的面这样吵。

妈妈气呼呼地说:“你这个当爸的怎么回事,对孩子的事一点也不上心。你没有看到咱家孩子成绩差了很多吗?”

爸爸也大声回应道:“教育孩子难道是我一个人的责任吗?”就这样,父母在房间里唇枪舌剑,一直吵到深夜。如此环境,孩子能安心好好学习吗?

通常情况下,孩子的心理都比较脆弱、敏感,他们看到父母因自己而吵架,容易产生“这都是因为我”的想法。如果孩子因为这件事而一味自责,会不自觉地放大自己的缺点,羞耻感和无助感也随之而生。长期如此,孩子容易变得压抑而自卑,甚至认为“反正自己只会给人惹麻烦”,就干脆“破罐子破摔”。这父母种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作为父母,要懂得认同孩子。无论何时何地何事,父母都不该在孩子的面前争吵。不然,父母很容易在孩子的面前失去威信。这样一来,孩子可能减弱对父母的尊重和爱戴。如果孩子因此丧失自尊心和自豪感,那么绝对是得不偿失的。

但是,如果我们换种做法,比如妈妈总是在孩子面前讲“爸爸很好,很爱你”,“爷爷奶奶也很爱你”。那么,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爱意的家庭里,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此外,父母如果离婚了,不管因为什么或有多少不满,都不要在孩子面前破坏他的父亲或母亲的形象父母。父母的形象对孩子的示范作用很大。比如一位妈妈总是在孩子的面前夸自己的前夫,即孩子的爸爸,孩子最后成为妈妈口里的“爸爸”那样优秀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缺点,都会做错事,但都要彼此尊重,才能相处愉快。孩子也需要懂得这些。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不在孩子的面前说人是非,就相当于教孩子一种理性的处世态度。好的教育方法,将让孩子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