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是孩子的错
33630800000023

第23章 当着众人的面讽刺孩子

讽刺是一种特殊的说话方式。我们开玩笑或者对某个人抱怨、憎恶的时候,常常采用这种说话方式。有的讽刺语言初听起来貌似表扬,如果给孩子听,他们可能会认为这是“好话”。但是,慢慢长大的他们会无师自通地悟出背后的“批评和贬义”。

孩子小的时候,他只会从字面上理解我们说的话。一个5岁大的孩子浑身脏兮兮地从外面跑进来,父母父母看到不免会哭笑不得地说:“你可真是干净啊!”当时,孩子可能不会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他可能会信以为真,以为父母没有看到自己身上的脏东西。然而,等他懂事后,他会感觉到大人的批评从而引发他们难过或者尴尬的心情。

父母父母当着众人的面讽刺孩子,孩子会更加难堪,自尊心会受到伤害,这对孩子的良好性格形成具有负面作用。那些喜欢讽刺孩子的父母,尤其是一些喜欢当着众人的面讽刺孩子的父母,应该学着控制自己的语言,谨言慎行,及时“闭嘴”。

父母父母有喜欢讽刺人的习惯,要试着去改变。只要父母说话的时候不带有贬低和责备,开始时孩子只会觉得有些惊讶。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不仅会听懂父母说话的内容,还会明白父母说话方式背后的态度是否善意。

提到“善意”,它是讽刺语言的核心。如果父母父母对孩子的讽刺只是善意的幽默,那么体现的是父母父母语言的智慧。相反,如果父母父母的讽刺含有敌意和歧视,那么就会伤害孩子。尤其,当着众人的面,伤害的程度会更深。

晓晓从小就很粗心的,这可为晓晓和妈妈带来不小的烦恼。今年,晓晓已经升上小学六年级,成绩仍不稳定。眼看晓晓即将进入初中,这样怎么能行呢?父母父母很着急。其实晓晓非常聪明,领悟力很强。但是,他现在这种学习状况肯定会让升初中的难度加大。

妈妈发愁,晓晓也发愁。可是不管晓晓怎么发愁,每次考试他仍然不是看漏了题,就是计算错误。有时,他原本计算完全正确,可从草稿纸上誊到考卷上也会写错。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他能考好才怪。

有一天,晓晓拿着试卷回到家。妈妈看着卷面上那个刺眼的63分,气不打一处来。刚好家里有客人在,但晓晓妈妈压不住火气指着儿子就喊起来:“如果你哪天不粗心的话,太阳就会从西边升起来。我看你的脑子是不是长到别人的身上去了,怎么每次都考这么一个糟糕的成绩呢?”

妈妈的讽刺挖苦让在场的客人很尴尬,大家把目光投向晓晓。当着众人的面,妈妈这么讽刺自己,晓晓感觉非常痛苦。再加上妈妈看他的眼神里分明充满失望,他心里如针扎一般。

回到自己的房间,晓晓拿出圆规开始扎自己的手指,一直扎到鲜血都冒出来才住手。不久,妈妈便发现了儿子手上的伤,心疼地说他是个傻孩子。但晓晓哭着说,自己也是想考好的,但是粗心的毛病总是改不掉。晓晓妈妈经过反思,决定帮儿子改掉这个毛病。因为她当众讽刺挖苦孩子的行为导致女儿自虐,长期如此,孩子将会患上严重的心理疾病。

晓晓妈妈开始有意识地改变自己,而晓晓的努力也渐渐见成效。她的成绩逐步上升,升初中也不用太担心了。

父母父母不对正面进行教育,而是反语讽刺、挖苦,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成才、上进,这种想法根本是错误的。事实上,这些话有百害而无一利。尖刻的挖苦会增添家庭教育的障碍,被父母父母讽刺的孩子心理会受到伤害。责备越深,心理负担越重。

有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薄弱,父母父母的讽刺和挖苦容易对其精神健康会造成无法弥补的严重伤害。在父母父母的讽刺下,他们变得渐渐冷漠,不再信赖父母,对家庭充满了厌恶与反感。长期如此,甚至有可能引发孩子的反抗和报复心理。由此,父母父母和孩子之间将形成一道无形的屏障。可想而知,这样既不利于父母父母教育孩子,父母父母也不利于孩子健康快乐的发展。

可见,父母当着众人讽刺孩子是极不可取的行为,一定要彻底改变恶习。学会欣赏孩子,对孩子的进步要及时给予积极的反应。父母孩子的自尊远远比父母一时的口舌之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