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是孩子的错
33630800000005

第5章 追求分数是孩子的唯一任务

如何来检验孩子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呢?很多父母把分数作为唯一的标准。因此,追求分数成了孩子学习的唯一任务。

有一次,一位朋友夜里打电话向我诉苦。他说自己的女儿这次考试成绩非常糟糕,但他还没对女儿说出任何批评的话,女儿已先声夺人,开始不停地哭泣。当我见到这位朋友的女儿时,看着她稚嫩可爱的脸庞,心里不由感到难过。她说,每次公布成绩时,她就会非常紧张,内心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恐惧,双手颤抖着只想哭。其实,朋友女儿平时表现尚属不错,但是什么原因让孩子的压力如此之大呢?当然是分数。

然而,对一个孩子的未来而言,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试问一下,初一第一次期中考试的分数有几个人能记得?排在全年级第几名对我们的现在影响很大吗?

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举世皆知。但是,大学时这位卓越的科学家的专业课成绩却很一般。他大学课程成绩,对他后来的发展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他进行科学研究、造福全国乃至世界人民的过程中,那些分数并没有成为障碍。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像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伟大的科学家小时候成绩皆不佳,但那糟糕的分数并没有给他们的人生贴上糟糕的标签。因此,对于人的一生而言,分数确实不应占据至高无上的位置。

有的父母将孩子的分数视为“命根”,一旦分数不理想,立刻进行责骂,甚至拳脚相加。这些武断粗暴的做法,根本无法促进孩子的学习,反而父母还可能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为逃避责骂,有的孩子甚至更改试卷分数来糊弄父母,而这些“罪行”的根源,是因为父母过于看重分数。

总的来说,分数不值得孩子们为之哭泣。考89分和90分,仅仅相差一分,那能代表什么?能代表基础知识没学好?学习不够刻苦?还是上课没有遵守纪律?都不能。所以,分数所能反映的内容是很少的,它不能成为孩子没有努力学习的“证据”。

有关统计学专家认为,一个群体的等级,最多被划分为六级。再多,就没有意义了。通常,一般产品分为上、中、下三等;老师的年终考核分为四级: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很久以前,学生成绩实行5分制,即每门课的成绩只有五个等级:1分到5分。然而,现在有100分、120分、150分,有的甚至还有小数,这种划分在全国性的选拔考试中可能有一定的作用,可在平时,过于详细的分数标准又能说明什么呢?因此,不要让孩子因分数变成一个斤斤计较的人;更不要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把分数当成唯一的目标来追求。

当然,父母也应当给予分数以合理的重视,因为考试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检测。考试可以检测出前一个阶段孩子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父母可根据不同分数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辅导。

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父母需要平心静气地指导孩子分析试卷,肯定成绩,查出问题,明确下一步的学习重点。父母这样做才能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于学习问题而不是分数和排名,不会让孩子因分数产生负面情绪,才能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孩子一次考试没考好不代表什么,将来还有机会。重要的是,父母不要因为一次不理想的分数就给孩子施加压力,从而导致孩子对分数产生恐惧心理。每个孩子的自身条件和个人兴趣都不尽相同,父母应当坦然对待分数。上大学并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父母不要因为分数对孩子施加巨大压力。孩子的未来是丰富多彩的,选择也是多元化的,开心学习才是孩子这个阶段的重要任务。

父母应当引导孩子走出心灵的负担,放下分数这块巨石,真正在兴趣的引导下爱上学习。如何让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且灵活运用学习到的知识,才是最应该引起父母重视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