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是孩子的错
33630800000058

第58章 教会孩子应付问题的谋略

相信这个故事好多人听说过。话说从前,有一位神仙有点石成金的本事。一天,他在人间碰到一个穷孩子。

这个穷孩子心地善良。当神仙变成乞丐的时候,穷孩子还把他唯一的食物拿了出来送给了他。神仙很可怜这个穷孩子,当即点石成金,给了穷孩子许多金子。可是穷孩子不要,他要那神仙的能够点石成金的指头。

因为穷孩子心里明白,神仙给的金子再多总有用完的时候,用完了不就又受穷了吗?神仙看到穷孩子不为钱财所动,很受感动。于是,神仙施了仙术,把穷孩子的一根手指变成了金手指,让他具有了可以点石成金的法力。

其实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果将这个道理用在家教方面。那么非常简单。当父母经常亲力亲为为孩子解决问题的时候,不如教会孩子应付问题的谋略。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孩子们都是谋略上的“穷”孩子。我们不能只教他们如何具体来做,而应该教给他们点石成金的本领,这就是各种应付问题的谋略。

有一天,女儿过来向我请教一道数学题。

我一看,原来是一道工程题。题目说:“有一条马路,甲队要15天修完,乙队要12天修完,现在甲队修了5天后由乙队去修,问两队共多少天可以修完?”我按题意一步一步写出算式,写一步,说一句,女儿“嗯”一声,写完算式,女儿高高兴兴地往本子上一抄,作业也就完成了。

可是,问题很快就发生了。前几天曾问过的同类习题女儿又不会做了。我有些泄气,细细想想,这件事情确实怨自己。孩子没有经过一个思维的过程,他接受的也只是现成的结论,并没有真正的理解。由于没有动脑筋,所以印象并不深,记不住,不牢固,所以,她再次遇到同样的问题,还是不会做。于是,我尝试着改变方法,我决定直接教孩子学习的方法。

于是,我采用了反问的方式,启发孩子的思考,由孩子自己来进行回答。孩子光“嗯”一声不行,要讲出道理来,要把自己的想法明白清楚的向我进行表述。我把自己所提的问题逐渐向计算的结果靠近,以致最后让孩子自己豁然开朗,明白解法,并自己列出算式来。

最后,女儿欢呼着告诉我,这道题她理解了,以后再碰到同样的问题,女儿果然再也不怕,挥笔而就,很轻松地给出了答案。

其实教孩子的谋略不仅用在学习上,而且还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说当孩子学读书的时候,父母刚开始可能要一句一句念给孩子听,让他们理会书中的意思。等孩子的年龄大一些的时候,父母就要教会孩子学会精读。因为这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而孩子越来越大,也需要不断进行训练自己的默读能力。父母可以让孩子尝试着自己限定时间,让孩子进行默读,不仅理解字句的意思,还要体会书本的思想。同时还要分出一些精力进行思考,弄清楚所读段落含义,所读的故事讲述的内容是什么,或者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没有思考就不可能真正理解所读的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比如说孩子小的时候,不会洗衣服。父母可以帮助他们洗。最开始的时候,父母可以代劳,但是等孩子稍大一些的时候,要教他们如何洗衣服。可以先从一些小的东西开始,比如说洗袜子,手把手地教会孩子如何放洗衣粉,放多大的量,然后再教他怎么洗干净。其他的家务活儿也是这样。

父母要教孩子一些为人处世方法,最开始孩子可能不知道怎么和小伙伴打交道。父母要试着帮孩子理解如何与别人相处。这样一来,孩子就会主动与别人接触,会自己交朋友,会自己去找小伙伴玩。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份调查报告,上面说只有中国父母才对于两岁到六岁的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最高。因为他们会花几千元来给孩子买书,上课外班。这在国外,可能比大学生付出的学习费用还要高,但是另外一方面,中国的孩子也最轻松,因为他们不用自己做太多的家务。由此可见,对于孩子们的教育。父母除了重视学习之外,还要重视生活的各种技能的传授。

曾有的人说中国的孩子实行的是“摇篮教育策略”。儿童在生活上是放在摇篮里,竭力呵护。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比如吃饭、穿衣服,甚至洗脸都要父母或者祖父母包办等这些现象。父母所做的是要教会孩子们生活的技能,让孩子们学会相处的方式,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谋略。

当然,父母在为孩子们进行出谋划策的时候,一定注意不能对于孩子们的生活过多的进行干涉,比如说,有些父母在看孩子们在一起玩得开心时,不断地向孩子发出各种提示,这个要这样玩,那个要这样玩。父母这种行为已经不属于出谋划策了,已经进入了横加干涉的地步了,这样就会让孩子在游戏的时候或者自主生活的时候无所适从,只能被动的服从别人的意见,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只会缺乏主见,根本不能自己面对生活上的种种难题。

因此,父母一定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在传授各种谋略的时候,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采用各种灵活机动的方式,这样才有可能让他们快乐地成长,才会有奇迹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