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是孩子的错
33630800000071

第71章 始终如一的教育方针

有位妈妈曾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情。她每天下班都是很晚才到家,每次孩子都眼巴巴地盼着见到她,心里总是充满了期待。见到妈妈之后,他总是表现出一种激动的样子。

有一次,这位妈妈给孩子带回来了一个玻璃的工艺品,这是妈妈从同事那儿收到的礼物。孩子非常高兴,于是拿着翻来覆去地看,结果一不小心,失手把东西掉在地上摔碎了。

妈妈非常生气,于是开口就训儿子:“你看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把东西都摔成了这个样子,好好的东西被你摔成了碎片。”

孩子只有睁着眼睛看着妈妈,也不敢对她说什么,知道自己做得不对,因此不敢吱声了。后来,妈妈感觉很后悔,她觉得真的是太不称职了,口口声声说要遇事冷静处事,不对孩子大声吼叫,要讲道理,但是遇到事情就不由自己了。

其实,这位父母所做的行为,就是不能坚持始终如一的教育方针。虽然她给孩子多次讲过遇事要冷静,但是她的这种做法,却是对自己以前所说话内容的颠覆。就像发生的这件事情,父母情绪表现的那样真实,会给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孩子的价值观也被父母搞乱了,最终前后教育不统一。

所谓始终如一的意思,是指每当某事或某种情况发生时,都同用一种方式处理。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也是如此,家要对待孩子要保持一致性,因为这也是孩子对父母信任的基础。当孩子预先知道父母的意图,以及父母会怎样反应时,他们就会感到比较安全。这种安全也是构成孩子对父母信任的重要基础。对孩子的教育,只有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让孩子信服,从而对他的一生都发挥重要的影响。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也是一种互相尊重的关系,需要以关心和信任来做基础,这就要求父母一定要对孩子实行始终如一的教育。

那么,父母怎样才能对孩子进行始终如一的教育呢?

父母要从启蒙教育开始。对孩子而言,2~4岁是孩子的智力和个性发育的高峰期,同时对于孩子而言也是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年龄。从这个时候,父母就要对孩子的语言表达及观察事物的能力来进行培养。孩子往往在这个时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所以孩子见到物体就教他用语言描绘其形态、颜色、用途、数量等。有的时候,父母还追不上他们的思维,这个时候,父母可以去查教科书,尽力保证给出孩子最正确的答案。当孩子接受新事物的时候,一定要力保从父母那里获取的是准确无误和清晰正确的答案。

要不然,等孩子长大之后,发现父母对于某事物的解释是错误的,就会从心里减少对父母信任的感觉。

父母要帮孩子夯实学前班的基础。从孩子的坐、写等各方面严格要求,不良习惯及时纠正。同时,父母对于孩子的培养一定要认真,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习惯,每天写完作业必须检查一遍,放学回家先做作业然后再出去玩,经过打基础,孩子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一来,每当孩子坐姿不正确的时候,父母就可以及时进行纠正,而孩子也不至于会感到突然,他们也会很容易就接受,不会产生不适应的现象。

再就是要对孩子的小学阶段进行强化式教育。培养科学利用时间的观念,从一年级起就给孩子制定了作息时间表,使孩子能自觉合理支配时间,做到有玩有学,从小养成珍惜时光的好习惯。父母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始终如一的态度,直至中学、大学。要让孩子始终具有非常强的计划性,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安排。

到了中学阶段,父母要学会对孩子实行启发式教育,由于12至14岁是孩子走向成熟的开始,处在关键期。父母就像预测天气的晴雨表,应准确无误的掌握孩子的情绪和思想变化。

要知道,学习好的孩子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每当他们遇到困难烦恼时最需要父母的关心和指导的时候,父母要站出来为他们指点迷津。孩子不住校,学习紧张,父母要一直坚持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不能放松,除了让孩子坚持良好的习惯之外,还要做到及时与孩子交流思想,做到始终如一。

另外,父母在培养教育孩子上,不仅需要注重其智力的培养,更要关心孩子心灵的成长。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意识的锻炼孩子。试想,一个孩子由于父母坚持始终如一的家庭教育,就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有生活知识的传授,有良好习惯的培养,有体质体魄的锻炼,有坚强意志的磨炼,有亲子感情的交流,那孩子一定可以在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