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是孩子的错
33630800000078

第78章 找出激励孩子的诱因

关于激励这两个字,大家并不陌生。具体来讲,就是以综合的教育手段、方法为刺激诱因,满足学生积极心理需要,激发内驱动力,促使孩子把外部刺激内化为孩子个体自觉行为的过程。对于父母而言,找出激励孩子的诱因,对其实施激励的手段,至关重要。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具有良好的素质,那么对于孩子的教育,就要运用综合的手段来进行。面向全体孩子,让他们进行全面发展。要让孩子有独立自主和以创造为核心的主体精神。而激励机制就是确立的能够让孩子最大的限度发挥主体精神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因此,激励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属于重要的因素。

追求成功,是每个孩子的内心都在渴望的。所以,每个孩子都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他们特别希望能得到老师或者父母的激励以及来自他人的肯定。

有的时候,只要父母找出激励孩子的诱因,然后主动去增加孩子的自信心,激励他们取得进步,那么孩子的成功就会指日可待。其实,这种事情并不复杂。也许只是你夸孩子的一句话,你对孩子投过去的一个赞许的眼神,或者你对孩子充满爱意的抚摸,都会在孩子的心中掀起波澜,让他们感觉到生活的美好,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

曾经听一位教育专家这样讲过,父母不要把激励放在口袋里,要大方地拿出来,给予我们的孩子,或许她们将还你一个喜悦,甚至是一个奇迹。

而父母对于孩子之间的激励,还要以化解争执、冲突、愤怒等不良的情绪,拉近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使亲子关系更融洽,使孩子更喜欢自己的父母。

比如,当孩子考试失败之后,父母不必过分的谴责他,而是面带微笑地对孩子说:“妈妈已经知道你很努力了。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来吸取这件事带来的教训吧,希望下次不要再发生这种事情。”

当孩子从父母的微笑和激励的话语中感受到你对他的爱时,他们会非常感动,会以更加努力的学习行动来回报父母。这比其他形式的激励方式要好得多。无论父母再怎么疲劳,也无论他们的心中再怎么困苦,都要注重孩子的表现,及上献上自己激励的语言和行动。这样一来,当孩子望向父母的时候,他们看到的就是希望,就是前进的动力。

那么,父母如何做才能找出激励孩子的诱因,并且鼓励孩子进步呢?

1.父母要明白激励孩子是积极需要的满足。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注意观察孩子,寻找孩子身上需要满足的情绪需要。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那就是产生心理需要,然后随之产生了动机,继而有了行为,最后接着就会实现自己的目标。再接下来,就会产生新的需要,就这样循环往复,从而得到提高。要知道,需要是孩子产生积极性的源泉,当孩子渴望得到什么的时候,父母就要尽量去满足,从而让孩子更加接近自己的奋斗目标。

2.父母要对孩子有意识地进行引导,从而对孩子而言形成刺激,继而引发孩子更高层次的情感需要,进入良性的循环。

比如说,父母发现孩子特别喜欢做数学题,于是可以给孩子买上一本奥数题集来进行学习。孩子发现这些题目比较有意思,就会乐在其中,并且不断地研究新的题型。最后,他们会渴望父母再给自己买一本奥数的书。

父母在辅导孩子进行奥数习题的解答时,可以进一步引发孩子对于数学题的兴趣,从而让他们感觉有了动力。因为学完这一本,父母还会再奖励自己一本,从而他便被父母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这个例子可以衍生出更多的办法。父母都可以试试这个原理。

3.父母对于孩子的激励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这一点儿也和孩子的能力有关系。孩子的能力大,激励的效果就会更加明显。如果孩子明显不具备很强的能力,父母切不可拔苗助长,用孩子达不到的要求来当成激励的目标,这样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要在实践的生活中寻找激励孩子水平提高的各种方法,积累经验,从而促进孩子产生更大的进步。

在父母的激励之下,孩子对于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是会非常乐意去做的,而且孩子还会力求达到成功,这些内在动力远比父母的批评和责骂有效得多。它对孩子的学习具有激活特性和始动机能,具有积极定向和导向机能,可使孩子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和将全部精力集中在学习等必要的活动上。毫无疑问,它对孩子的成才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