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是孩子的错
33630800000080

第80章 衡量孩子的承受度

在第11届亚太科学中心大会上,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曾经谈到,“15岁前,是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对于孩子的教育格外重要。”韦钰曾经提到神经教育学(转化教育学)对探究式科学教育的促进时,特别强调了一点,即不能够给孩子过大的压力,过分的压力,有可能使人的大脑受损,从而出现各种疾病。也就是说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衡量孩子的承受度。

据专家们考证,小孩子一出生就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他们的主要学习方法是以模拟,而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父母和孩子做好沟通和交流。他并不是一个空的脑袋,是需要交流的。因此,父母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一定要随时注意观察,综合对孩子的承受度做出评估。

韦钰院士曾经强调,如果在孩子的童年时期,不断施加持续性的忽视和压力,那么就非常有可能让孩子的大脑受到损伤。而且会造成孩子记不住东西,同时带来很多的疾病,现在当前的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注意获得知识,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提高情商,掌握如何学习的方法,同时还会如何与对手进行合作。

孙先生和儿子小勇之间,总是充满了火药的气息。每当儿子在电视前一站的时候,总是会听到爸爸的怒斥。孙先生非常讨厌儿子看电视。不仅如此,他还把所有与学习不沾边的事情都划归到儿子所不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为了让儿子学习成绩提上去,他给儿子报了三四个课外班。每天放了学,别的孩子写完作业之后就可以完了,但是小勇却不是这样,他还要上各种课外班,一直要忙到晚上很晚才能睡觉。

且不说儿子再也没有了看电视的时间,单就是为学习的事情,孙先生都不知道生了多少气,而且只要儿子一靠近电视,他都有想把电视砸碎的冲动。

就这样,孙先生和儿子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对立的情形,后来孙先生加大了对儿子的管教力度,结果儿子居然以不写作业,不吃饭来威胁父母。等儿子绝食三天之后,父母终于做出了让步,但是儿子却因为这次绝食行动,大病了一场,并且还耽误了学习,真是得不偿失。

总的来说,孙先生的儿子主要是因为父母对于其施加的压力过大造成的。父母总是强行一厢情愿的让儿子多学习,这就让孩子的负担加重,甚至于到了难以承受的程度。

毋庸置疑,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的确应该抓紧,但是也要与此同时考虑孩子的承受度如何。毕竟孩子还小,不可能无限度的施加压力,孩子的承受度是有限的。父母不可能一味的施压。

那么,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掌握这个度呢?

1、父母在给孩子布置额外的学习任务时,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承受度有多少。不仅要从孩子的时间精力上进行考虑,还要从心理上来进行考虑。父母要尽量让孩子每天的情绪保持平和,千万不能由于父母过度的压力而让孩子产生对抗情绪。比如说,孩子每天想看一会儿电视。只要不影响学习,而且时间不长,那么父母可以适当地让孩子看一会儿,千万不要过度的指责孩子。

2、父母对于孩子的态度要尽量的宽容一些。如果孩子有了什么让父母不认可的行为,那么父母要考虑成熟之后再对孩子进行干涉。比如说,有的孩子喜欢先玩一会儿再写作业,只要他们玩的时间不长,而且也不影响学习,那么父母不必一味地指责孩子,对于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

还有的时候,孩子会在看书、写作业的时候放音乐,如果不影响别人,又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训斥和采取强硬的态度时,一定要兼顾到孩子的承受能力。千万不要适得其反,助长孩子的逆反心理,更不能因此伤害父母与孩子的感情。对孩子偶然为之的事情,父母也不要过于紧张,千万不能因为一点儿小事情就大动肝火,让孩子对父母萌生厌恶的心理,这样更不利于家庭教育的施行。

另外,当孩子对父母提出反对意见的时候,父母也不要一味强迫孩子非得照自己的想法执行。因为父母往往会对于一些孩子的想法不能设身处地的进行了解,因此造成了父母与子女之间观念上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之下,父母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商量,考虑一下孩子的意见。从孩子的承受度出发,切身了解这样做的意义。

衡量孩子的承受度,就会让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可以有的放矢,从而为孩子进行量身定做一些切实可行的家庭教育方式。让孩子真正的在学习好的基础之上有自己的时间,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样一来,孩子的身心健康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不会出现超越承受度这种情况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