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是孩子的错
33630800000084

第84章 父母要学会高尚的玩乐

孩子的兴趣常常要受到父母的影响,从而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父母不注意孩子的兴趣,只顾自己高兴,迷恋一些低俗的玩乐游戏,这会对孩子产生不利的影响。

其实孩子的精力与蒸气一样,若能控制就会成为轮船、火车的动力,若让其发展就会造成危害。而父母的兴趣爱好,往往是他们精力发展的方向。比如说,有的父母迷恋看电视剧,没有时间管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常常泡在电视机前。这是因为孩子的年龄毕竟还太小,自觉性不强,更谈不上什么持之以恒,如果父母的兴趣爱好充分暴露在孩子的面前,那么孩子想不受影响也是不可能的。因此,父母一定要学会高尚的玩乐,培养一些高雅的兴趣爱好,从而让孩子得到熏陶,变得有修养和素质。

我的一位老朋友老陶喜欢书法。他工作之余常常在桌子上摆好文房四宝,然后开始练字。最开始的时候,孩子并不理会,但是时间长了。老陶发现了一个可喜的苗头,孩子开始对书法感兴趣了。他常常入神地看着父亲笔走龙蛇,写出一个又一个漂亮的大字。而父母一高兴,也就将毛笔递给他,让孩子去试试。就这样,父子之间相互影响,孩子在父母的指导之下,写字的水平见长。虽然孩子年纪小,自觉性不强,但是只要父母经常练字,孩子也就跟着坚持下来了。

看到孩子的一点一滴的进步,老陶便及时进行鼓励。孩子在父亲的鼓励之下开始发扬刻苦精神,字是越写越好。与此同时,写字还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在其他方面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对于孩子而言,兴趣爱好最初就像是一张白纸,可以接受任何颜色的涂抹。由于经过了外界环境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对不同的事物,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兴趣来,父母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自身的素质。一定要多培养一些高尚的爱好,对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

孩子最初往往对不同的事物表现出的兴趣程度不同。父母引导孩子有高尚的爱好是每个父母的责任。比如说读书,当父母利用自身的行动来引导孩子的时候,他们一旦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燃起求知的智慧之火。这样,你就会为孩子的成功铺设一条阳光道路。

我的一位同事,每天坚持晚上看完新闻联播,一同和孩子看四十分钟书,养成孩子这种习惯,并且与他沟通,谈论书中的知识。他为了让孩子便于理解和接受,往往看一些经典类的书。比如他和孩子一起看《水浒传》。看完之后就会和孩子一起讨论,问他有哪些人物,你喜欢上哪位人物。通过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同事感觉孩子的气质也发生了改变,同时还能培养孩子高尚心灵。因此,同事认为作为父母都要竭尽全力去挖掘孩子的兴趣,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氛围。

另外,父母还要注意自己兴趣的广泛性。因为这样孩子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比如说父母在孩子面前表现自己广泛的兴趣性时,孩子必然就会产生好奇心。其中有一种兴趣爱好必定是孩子喜欢的,到了这种时候,他们就会跃跃欲试。而父母可以在此时慢慢地引导他,激发他。毕竟父母也有同样的兴趣爱好,因此,完全可以回答孩子的提问,解决孩子的问题,如果确实有必要,还可以给孩子请一位专业的教师来培养孩子,让其继续深造。但是这个过程,却是以父母先引导孩子感兴趣为前提的。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为身教重于言教,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曾听说有位父亲过去痴迷打麻将。孩子渐渐知事以后,他觉得这样对孩子影响不好,于是便设法改变了这个习惯,同时还在家中看书看报。学习疲劳了,就听听抒情歌曲。孩子受到影响,也开始的喜欢看书报、听音乐、唱歌,还喜欢画画,因此父母颇感欣慰。

所以,我建议父母们为了自己的孩子,尽量多培养一些高尚的兴趣爱好。比如说看书、上网、打网球或乒乓球、写文章、玩乐器、唱卡拉OK、旅游、养花草、下围棋或象棋……而一些诸如养宠物、逛街、与朋友海聊、打打麻将、买六合彩、赌马之类的爱好,尽量戒除为好。

有一句话大家并不陌生:人与人的区别就在于8小时之外。也就是说闲暇时间利用问题非常重要。家庭教育也是如此。父母们在自己工作之余多是与孩子待在一起,如果有高尚的情趣爱好,必定会对他们产生良好的影响,也许会让他们的一生都为此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