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结束,裁军是势所必然的。因为当时军队之多。军费之大,政府财政已完全不能承受,占到了全部开支的80%。而纵观民国以来,各派争雄,皆军队而起。
蒋把杨永泰、方本仁、吴礼卿请来,对他们说:“天下初定,当务之急是筹划安邦定国大计,不知各位有何见教?”
杨永泰早已胸有成竹,当即侃侃而谈:“如今虽天下将定,然各派军事势力,仍各霸一方。阎伯川、冯焕章、李德邻、李任潮、张汉卿,还有那个小皇帝,都不可小瞧。我觉得为今之计,莫如把他们调到中枢来任职,使他们脱离老巢,削其兵权,然后取消各地政治分会,强化中央集权。”
蒋介石听了,点点头,表示认可。
吴礼卿忙献计:“总司令当整编军队,遣散各实力派赖以争雄的资本。这样,国家就会安定了。”
蒋介石眉头一皱:“裁军是最敏感的事,如何做好?”
方本仁说道:“介公要把党权、军权全部抓到手,需要再来个辞职通电。”方本仁接着告诉了辞职的妙用。
蒋介石一听,转惊为喜:“先生所言极是。”
不久,蒋介石通电辞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及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通电称:伏查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制定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组织大纲第一条,国民政府为国家战时军令之统一,特任命国民革命军总司令1人。是作战目的完成之时,即总司令职权当然解除之日。中正本年2月复职之电,亦经剀切陈明,一俟北伐完成,即当正式辞职,以谢去年弃职引退之罪。息壤在彼,尤蒙昭鉴。为此沥陈缘由,恳予明令府准,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权解除,并准辞去军事委员会主席。
蒋介石的通电目的有三:第一、主动辞去期限将到的总司令职,以免闲言碎语,飞短流长。反而会赢得美名,而权力不会解除。第二、要裁军削藩,只有从我作起,辞去军职,方能收到奇效。第三、以辞职来识别真假拥护自己之人。
接着蒋介石的亲信们也纷纷辞职。一时间,在南京政府军政要员中刮起了一股辞职之风。
紧接着,冯玉祥坐不住了,他知道目前国民党中不能没有蒋介石的支撑。他虽然对蒋不委任他为接收京津大员而耿耿于怀,但为自己的利益计,发出了挽蒋通电。
南京政府及中央党部分别发出挽留通电。阎锡山、白崇禧、李宗仁、何应钦、李济深分别发出挽留通电。可是挽留的呼声越高,蒋介石的去意愈坚。
蒋介石向国民政府请假一周,偕宋美龄畅游金山寺,又顺江到达上海,转道回奉化省亲。表现了一种少有的闲情逸致。在一片恳请挽留声中,蒋介石于是声言,他已打消辞意,仍将对军事负责到底。
接着,蒋介石抛出了裁军计策,企图削弱其它几派的兵权,以建立并强化他所代表的中央集权。
国民党的要员在碧云寺旁李石曾住宅开谈话会。蒋介石抛出了《军事善后案》,说道:“北伐成功,军队要缩减,当今革命最要紧的是裁兵。裁兵就要服从中央统一号令。”《军事善后案》中,蒋介石要把全国军队的300个师,裁汰250个师,余50个师。每师15000人,全国共80万人。全国分12个军区,每军区按比例保留军队。
冯玉祥立即开言:“裁兵,我同意,但必须有个前提,就是枪支不全者裁,老弱不堪者裁,纪律不佳者裁,训练太缺者裁!这样,兵员虽少,但精而强,可保卫国家。否则,把别人军队裁掉,把自己军队留着,这太不公平嘛!”
阎锡山接着说:“焕章兄说得对呀!裁兵当先立合理原则,然后从长计议。”
李宗仁也说:“冯总司令之言,我深表赞同,具体裁法,还当商量。”
蒋介石见这个意见通不过,就说:“焕章兄说得也在理,散会后大家再议一议,拿出妥当方案,切实解决裁兵问题。”
接下来,蒋介石又开始了“削蕃”政策,欲把权力集中到南京,把一些军阀们都集中到南京任职,但除了冯玉祥外,却没人响应。
随后,为因为裁军的事情开了几次会议,但各个军阀都吵得不可开交,往往不欢而散,而没有实际进展。
终于商议,蒋介石最后确定:全国共设9个编遣区,中央直属各军编遣区、海军编遣区、第一编遣区由蒋介石直接管辖,办事处设在南京。第二编遣区属西北军,办事处设在开封。第三编遣区属晋军,办事处设在太原。第四编遣区属桂军,办事处设在汉口。第五编遣区属东北军,办事处设在沈阳,第六编遣区属蒙古军,办事处设在承德。另划一个第七编遣区,编遣云、贵、川、康各处军队。这样一来,连第七编遣区在内,蒋介石能控制四个编遣区。东北编遣区和蒙古编遣军是蒋提出来的,张学良和溥仪也很感激他。
会议开到这个时候,冯、李、阎才顿时醒悟,自觉他们上了蒋介石的圈套。阎锡山、李宗仁一时间成了哑吧,采取消极抵抗态度。冯玉祥在恼怒中提出动议:“现在刚刚打完仗,不是编遣的时候,应当先休整一个时期再编遣。”
冯玉祥的动议一提,赢得一片赞同声。蒋介石眼见一时难以使各派实力派就范,只得同意暂时不编遣。
蒋介石企图利用编遣军队的办法来达到削弱和消灭异己,扩充自己力量的目的,最后不仅没有达到,反而激化了各派新军阀与蒋介石所代表的中央的矛盾。
于是后来,蒋介石又想到了一招“逐个分化打击”的办法,先对李宗仁对手了。
他暗中拉拢被白崇禧赶走的唐生智,到白崇禧那里拉拢自己的旧部反白,并把白崇禧赶到香港。
一场蒋李战争就要爆发了。
蒋介石利用桂唐的矛盾,不动一兵,就把河北的10万桂军改编为拥蒋部队。立唐倒白是对桂系作战的第一步计划完全实现了。
蒋介石瓦解桂系的第二步计划,是诱骗李济深北上,分化粤系。拆散粤桂联盟,孤立桂系的老巢广西,使李、白无后退之路。
李济深到达上海后,面见李宗仁协商处理湘案办法。李宗仁劝他不要去南京,怕遭到不测。李济深为此思想反复,请蔡元培等人转告蒋介石,借口因身体不好,暂时不准备去南京。
蒋介石调李济深去南京,是拆散粤桂联盟的关键。因此,催促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张静江四人,一定要把李济深请到南京来。
于是蔡元培等四人向李济深担保绝对安全。这样,李济深在蔡元培等四人的陪同下,于3月12日到了南京。李济深一到南京,便被蒋介石的人看管起来了。
李宗仁自然不愿意,立即就发布通电,宣布倒蒋。
因为这个导火索,蒋李战争终于打了起来。
蒋介石发布讨伐桂系作战令。次日,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做出开除李宗仁等人党籍的决议。并于次日查抄了李宗仁在南京的住宅。并亲赴前线指挥作战。
在蒋桂战争爆发前后,各实力派也都在打自己的盘算。
阎锡山发表通电,响应蒋介石的讨伐令。
同日,四川的刘湘也声明助蒋讨桂。并说明四川境内的桂军由他负责。实际是防止蒋介石,以追击四川境内桂军为名进入四川。
冯玉祥则采取两边应付的办法,企图从中渔利。一面答应蒋介石出兵讨桂,一面继续与桂系暗中联系,答应到时助桂反蒋。为了便于他的部队从中取利,冯玉祥派韩复榘屯兵信阳,派石友三率部屯驻襄樊,孙良诚部进驻徐州。同时,冯玉祥印制了大批讨逆布告,但不印所讨之逆为何人,只印“贪脏枉法,横征暴敛,屠杀民众,迫害青年”之类的罪名。他的用意是,如桂系失败,即令韩、石两部直驱武汉,布告上填写“讨桂”二字,先于蒋介石占领武汉,夺取湖北;如果蒋失败,孙良诚从徐州出兵浦口,贴出讨蒋布告,先于桂系进入南京。
究竟蒋李战争谁是最终的胜利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