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自成第四卷:李信与红娘子
34179700000041

第41章

按照习俗,新娘上轿前得掩面痛哭,表示舍不得父母和家中亲人。红娘子早已没有了父母和家人,但是上轿时也哭了。她想到了她的惨死的父母和一家人。她想,倘若母亲活着,亲眼看见她出嫁,亲手替她照料一切,将会是多么幸福!当花轿进入洛阳南门以后,她已经止哭了,隔着轿帘的缝儿偷看街景。忽然听见走在最前边的轿夫叫了句:“脚下一枝花!”第二个轿夫跟着说:“看它莫采它!”背后的轿夫也照样重复这两句。她感到奇怪:什么人把花子扔在路上?现在还是早春,杏花刚刚开过,地上扔的会是什么花子?默想片刻,她恍然想起来从前曾听说过,这句话是轿夫们的切口,最前边的轿夫倘若看见路上有粪便,便用这句吉利话通知后边的伙伴,避免踏在脚上。她想,这一定是刚才别的骑兵或牛车从这里走过,地上留下一泡牛屎或马屎,所以轿夫叫着“脚下一枝花”!她在心中暗暗地笑了。

李岩的临时公馆是一座大户的住宅。李岩戎装齐整,腰挂宝剑,披红戴花,从院中迎出。慧英和慧梅早已下马,将轿门两边缝着的稀稀红线扯断,掀开轿帘,搀红娘子走进大门,在鼓乐鞭炮和许多人的欢叫声中向二门走去。红娘子在战场上最惊险的时刻都能镇静如常,但此刻却心头怦怦直跳,不敢抬头,不敢看人。

二门的门槛上横放着一个马鞍。这是原始社会掠夺婚姻留下来的风俗痕迹,在中原民间代代相传,谁也不明白它的来源和意义。红娘子由于心情过于紧张,脚步有点慌乱,竟然有一只脚绊着马鞍;倘若不是慧英和慧梅在左右搀扶,她会打个踉跄,引起众人一阵大笑。过了二门,她就走在红毡上了。

在第二进院子中间,稍靠近上房一边,设有一个天地桌,罩着大红锦绣桌围,上边摆着一只大香炉,烧着檀香。香炉后边放着一个盛满粮食的木斗,上用红纸封着,红纸上放着一面铜镜,又插着一杆秤。这也是上千年传下的古老风俗,据说那铜镜和秤象征着夫妻俩对天明心,公平相待,而斗中的粮食象征着“米面夫妻”,即夫妻要共同生活的意思。红娘子被搀到天地桌前站定。按照男左女右的规矩,李岩站在她的左边,但是她不敢看,只是感觉到他在左边,随即又瞄见他的新马靴。在鼓乐声中,有人高声赞礼,她遵循着赞礼的指示同李岩一齐拜天拜地,对面交拜。她觉得自己像一个木头人儿,任由人们摆布,而且总觉着自己笨手笨脚,连行跪拜也忽然非常生疏了。

拜过天地,红娘子被搀扶着绕过天地桌向上房走去,突然一阵什么东西扑面向她的头上和身上撒来。她起初一怔,随即明白这撒来的东西是麸子和红枣。一股幸福的情绪充满心头,愿意这两样东西多多撒来。果然,人们不断地撒呀撒呀,一直撒到她走进洞房。

各位将领和牛、宋的夫人都在内宅设宴,男客和送亲人都在前院坐席。酒过三巡,李岩来到内宅向各位女宾敬酒。趁此机会,大家拉着新郎和新娘喝了交杯酒,算是完毕了古人所说的“合卺”之礼。

饭后,红娘子坐在洞房休息。红霞走进屋来,小声对她说:

“禀红帅,在前院吃酒席的各位将军、牛举人和宋军师,还有咱们姑爷,都被闯王叫到周公庙议事去了。听说这会议十分重要,十分重要。”

“是商议打仗的事?”红娘子低声问。

“不是。听说是商议闯王登极的事。”

“啊?登极?!”

“啊,我说错了,是商量把洛阳改为京城,闯王在这儿先称王,等攻占了北京以后登极。称王还不能算是登极,是吧,红帅?”

红娘子点点头,激动地说:“在洛阳建都称王也是一件大大的喜事!”随即又问:“为什么不传知我去?”

红霞笑着说:“这还不明白?一定是闯王想着你是新娘子,怕众将领见面后同你开玩笑,所以不请你了。既有姑爷去,还不是同你亲自去差不多一样?”

红娘子用温柔的眼神望了望红霞,微微一笑,但跟着摇摇头:“可是,我是闯王帐下一员女将,像这样重要的军事会议,不应该……”

一个亲兵禀报:“双喜小将爷来见!”

“快请!”红娘子说,同时心中猜想可能闯王有什么重要吩咐。

双喜进来,站在她面前说:“红姐,马上要在行辕开重要会议。父帅本想请姐姐前去,只是怕姐姐身子太累,又怕姐姐不好意思同大家坐在一起议事,命我来问一问,去不去由姐姐自己斟酌。”

红娘子毫不迟疑地说:“请贤弟回禀闯王,我立刻前去。红霞,帮我赶快把衣服换了。”

双喜一走,红娘子就脱去了作新娘子穿的便装绣花袄和百褶罗裙,通身换上了朴素的半新戎衣,洗净脂粉,提了马鞭,说声:“走!”带着红霞等一群戎装英武的健妇快步走出,砖铺的甬路上响起一阵轻捷的皮马靴声。想着自己这一去准会出许多将领和李岩的意料之外,她不禁在心中笑着说:

“我呀,哼,我毕竟是红将军,可不是那种娇滴滴不敢抬头、坐在绣房中扭扭捏捏当新娘子给人们看的人!”

闯王行辕的议事厅原是庙祝们接待洛阳官绅的客堂,陈设雅致,今天坐满了前来参加议事的将领。

李自成先向大家扼要地说了说破洛阳以后八天来的情况,然后接着说:

“咱们今后的作战方略,虽然大体有个谱儿,可是没有完全决定。局势常常在变,所以今天邀集大家在一起商议商议,把大政方针确定下来。在得胜寨过年的时候,李公子来到军中,他建议据宛、洛,扫荡中原,据中原以夺取天下。牛先生和宋军师都赞成这个建议。他们三位有学问,通今博古,说出了很多重要道理。牛先生建议我破洛阳以后建立一个新名号,以便号召天下。他也引了许多古人古事,说了许多道理。咱们来到洛阳这七八天,有许多饥民父老前来行辕,请求我在洛阳建都称王。每天都是牛先生接见他们,还收到不少劝我建都称王的表章。咱们军中将士,也在纷纷议论。这都是十分重大的事,请大家各抒己见,好生商议。现在先请李公子、牛先生和军师说说吧。”他转向他们三人,以目示意,含笑等待。

李岩因为明白牛金星在军中是处于“宾师”地位,所以不愿先说话。宋献策原是牛金星介绍来的,也处处避免“僭越”。他和李岩都请牛金星一个人代表三人说话。牛金星并不推辞,引古论今,侃侃而谈。他说得道理充足,十分动听。他一说毕,大家立刻就议论开了。

由于大家是在胜利的形势中怀着振奋的心情前来议事,所以发言十分热烈。有不少将领赞成将李岩和牛金星的建议合在一起,即在洛阳建都称王,以宛、洛为根本,进一步夺取天下。也有一部分将领主张赶快去攻占南阳,将宛、洛两个地区连成一片,准备好同杨嗣昌和其他各路明军在中州会战,等再打几个大胜仗,再商议建都称王的事。又有一些将领主张目前应该乘胜西入潼关,以关中为根本,建都西安。当这后一个意见提出后,很多人立刻赞成,并且七言八语地补充理由。这是因为,今天参加会议的,除牛、宋和李岩外,全是陕西人,一则对故乡有特殊感情,二则都知道西安是古都,也熟闻自古以来人们如何称颂关中是形胜之地,最为适宜建都。经过一阵争论,那请闯王赶快在洛阳建都称王的主张,得到了较多人的热情赞成。这有两种人:一种人是跟随闯王年月很久,一心保闯王打江山,巴不得闯王早日称王称帝。他们还记得,崇祯八年正月间打开凤阳,那时明朝的力量比义军强大得多,高迎祥就提出要改元为兴武元年,而目前明朝是如此空虚和衰败,李闯王的人马是这么众多,百姓是如此拥戴,当然应该赶快在洛阳建国改元。另一种人是年纪轻的,如双喜和张鼎这班将领,经过三个月来的节节胜利,把一切事都看得十分容易,好像夺得天下已经是十拿九稳了。不论是拥护李自成立刻在洛阳建国改元、称王称帝的人,或是赞成李自成立刻西入潼关,在西安建国的人,都或多或少受了“十八子当主神器”这一谶语的影响,认为天意已定,眼前的争论只是洛阳和西安作为国都的选择。

李自成默不做声,倾听大家热烈争论。他注意到,李岩和高一功对大家争议的问题,都不表示意见,看他们的神气,分明是另有看法;刘宗敏和田见秀似乎都没有一定主见,很有兴致地听大家争论;而袁宗第和李过都赞成打回关中,以关中为根本。发言最热烈的是居于多数的中级将领,大都赞成李自成现在就正式称王。李自成因为红娘子是第二次参加军事会议,很想听听她的意见,便用鼓励的笑眼转望着她。众将领明白闯王的心意,赶快停止说话,将眼光集中在她脸上。红娘子不觉脸颊微红,心口怦怦乱跳。她原来也是希望闯王赶快在洛阳建都称王的,但听了争论,思想有些改变,于是她清一下喉咙,慷慨说道:

“像这样大事,我不敢多有主张。我想,闯王是带领穷百姓造反的真英雄,救民水火,众心所归,理应称王。别说称王,日后还要推倒无道明朝,受百姓拥戴坐天下,重整乾坤。不过,是眼下就匆匆忙忙称王好还是再打几个大胜仗以后称王好,请闯王自己斟酌。”

闯王频频点头。刘宗敏等哈哈大笑。宋献策认为她出言得体,向李岩瞟了一眼,小声赞道:

“话不多,却甚扼要。果然是难得的巾帼英雄!”

会议进行到黄昏时候,尚未得出一致意见。闯王叫大家暂停争论,吃过晚饭继续再议。晚上的酒席仍然分在周公庙和李岩公馆两个地方,所以李岩必须回公馆去招待客人。临走时候,闯王拉他到院中一个清静地方,小声问道:

“林泉,今日众人议论纷纷,你却很少说话。你对众人的主张有何看法?”

李岩回答说:“今日意见虽多,却都是出于对闯王的一片忠心。我在会上不多说话,是因为忽然想起朱升对朱洪武说的九个字,不免反复思索起来。”

自成问:“朱升是什么人?”

李岩说:“朱升是徽州的一个儒生,很有学问,在元末不肯出仕。朱洪武打下徽州,把他请来,垂询大计。朱升回答了九个字,十分重要。后来朱洪武就按照这九个字去做,果然成了大业。”

“哪九个字?”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嗯?”

“这九个字的意思就是:巩固疆土,站稳立脚地;抚慰百姓,奖励农桑以足食足兵;缓称王以避免成为众矢之的。”

李自成边思索边轻轻点头,随即微笑说:“你的意思我完全明白啦。”

李岩刚走,刘宗敏来找闯王。没有等他开口,闯王问他对下午的争论有什么主见。宗敏笑着回答:

“问我的主见么?说实在的,李哥,像这些重大事情,我自己并没有一定主见。大家商议之后,你怎么决定都好。我心里倒是想着下一步如何打仗,想着眼下洛阳的一些紧要事情。”

自成忙问:“你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