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生肖文化:鼠咬天开
34213500000055

第55章 一、窃履作轿鼠嫁女的民俗风采――梁玉绳、王衍梅的嫁鼠诗

你见过用花鞋作轿出嫁的新娘吗?山东潍坊的民间艺人用缎子绸子和布给新嫁娘做了一只作轿子用的花鞋,深色的鞋帮上绣着彩色的云头花或凤头花,头披红盖头、手拿红绸的新娘子就坐在花轿里。仔细看看,鞋轿子里的新娘不是人,是一只尖嘴巴、胡子翘得老高、一脸心满意足的小灰鼠;它那戴着瓜皮帽的鼠丈夫正坐在它身边。我们所见到的是潍坊民间艺人根据民间流传的鼠嫁女故事制作的布玩具。另一组同样是山东潍坊制作的鞋车迎亲鼠嫁女,是由若干小鼠组成的迎亲队伍:有吹喇叭、扛旗的、打伞盖的,还有拉车的。这迎亲的婚车不是别的,正是一只云头绣鞋。鞋车里,前面坐着执红绸披红盖头的鼠新娘,后面坐着头戴瓜皮帽的鼠新郎,正浩浩荡荡地向前走去。

这类以花鞋作车轿嫁女的鼠婚故事和俗信,清代便在民间流传,文人学者以此为题材,创作了一些有趣的嫁鼠词。清代学者梁玉绳在《清白士集》中根据民间花鞋作轿嫁鼠的俗信,写了一首嫁鼠词。全文如下:

自注:俗传除夕鼠嫁女,窃履为轿,戏作此词。

今夕何夕是除夜,里俗宣传??嫁。

大鼠奔忙群鼠贺,东西跳掷高复下。

或处屋后墉,衔尾至前舍,或居室旁壁,

缘足徙层榭。

偷米盗肉充嫁资,穴中轰轰不得暇。

合好定知时在子,以履为车鼠子迓。

鼠妇新来拜鼠姑,鼠姑却立拱而谢,

纷纷鼠辈争窥阚,抱头倏窜见犹乍。

族类虽繁情状同,麦须豆眼毋惊讶。

??聱聱声正喧,虎舅一呜吁可怕。

我梦几曾入鼠穴,此事何由辨真假。

姑妄言之妄听之,醉后吟成一笑罢。

王衍梅的《鼠嫁词》,据周作人介绍,见于萧山寅半生编《天花乱坠》二集卷五,诗凡二十五韵,有云:“颠当守门防客走,拱鼠前揖将进酒。小姑艳过鼠姑花,厨下先尝侬洗手。”又云:“啾啾唧唧数聘钱,香车飞驾雕梁边。娇羞鸾镜一相照,不许灯花窥并肩。”由于没有见到王诗的全文,从周氏引用的片段诗文中只能窥其大概。

梁王二位的嫁鼠词都有香车迎亲和嫁鼠场面的描写。而梁玉绳的《嫁鼠词》讲述的是一个有头有尾的鼠婚故事。如果我们尝试着用周作人在《书房一角?记嫁鼠词》(见本书第十一章第一节)中所提出的,以民俗的、艺术鉴赏的、学术研究的不同眼光,去考察一下梁王二人的嫁鼠词,就有可能进入到鼠婚这种文化现象的较深层面,看到更多的东西。

首先,从民俗的眼光来看。先看梁诗,故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窃履迎亲鼠嫁女的童话意境,从鼠辈择除夕夜嫁鼠、偷米盗肉准备嫁妆、窃履为车迎鼠女、子时过门、鼠妇拜堂、鼠姑拱谢、百鼠庆贺、盛大婚宴,直到命丧虎舅(猫)的全过程,描述得惟纱惟肖。第二部分是现实生活中作恶多端的鼠,你看它“衔尾至前舍”满屋窜,“缘足徙层榭”闹哄哄,东跳西蹿高复下,偷米盗肉不安宁,真是坏事做尽。梁诗便是童话境界与现实情景的艺术结合。从中不难看出鼠婚与鼠害的关系,人千方百计去对付鼠害,嫁鼠正是人禳鼠、驱鼠、放猫捕鼠灭鼠的一种民俗活动。有趣的是,作者把猫称做虎舅,以幽默的笔调表明人对能捕鼠的猫的敬重。虎舅出场,鼠的命运可想而知。在梁玉绳的嫁鼠词中,嫁鼠的民俗特色与民俗功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据周作人的文章,王衍梅鼠嫁词的前面有一小引,介绍了河南商丘地区虞城的鼠婚俗信:“正月十七夜民间禁灯,以便鼠嫁。”笔者查过河南《虞城县志》,是清光绪二十一年刻本,共10卷,而王衍梅是嘉庆时代的人,他所见到的《虞城县志》比光绪版本要早,说明这类鼠婚俗信在清代早有流传;而他之作鼠嫁词便是根据民间的鼠婚俗信而来。王诗除了对鼠婚场面的描写外,还有“啾啾唧唧数聘钱”的诗句。民间认为,鼠夜间啮物的啾啾唧唧声很像数铜钱,因而叫做“鼠数钱”,各地都有流传。而王衍梅却把鼠啾啾唧唧的啮物声和鼠嫁女数聘钱相联系,使“鼠数钱”这种民间俗信带上了童话色彩。

其次,从艺术鉴赏的眼光来看,以履为车乃至整个鼠婚故事都是童话意境,把儿童带到一个幻想的、神奇的世界中去。鼠办喜事,一如人间。但红衣绿袄的新郎新娘、嘉宾、贺客却是清一色的尖嘴巴、翘胡须、长尾巴的鼠。鼠行人事,真叫人忍俊不禁。这里正是儿童的想象得以驰骋的广阔天地,也是这类作品深受儿童喜爱的原因。上述梁玉绳嫁鼠词对鼠婚全过程的细致描述以及诗文的二分结构,即童话意境与现实世界的有机结合,使作品具有比民间流传的鼠婚俗信更为丰满的民俗意蕴、艺术风采和艺术效果,大大提高了这类取材于民间的风俗诗的艺术价值。

第三,从学术研究的眼光来看。周作人说:“以履为车纯是童话意境,在诗文中殊不易见到。”窃履为轿或以鞋作车的母题,就笔者所知,未见于我国的笔记小说、中外民间故事之中。在西方的灰姑娘故事中,仙人把一个南瓜变成马车,送灰姑娘参加晚会;《酉阳杂俎》中,叶限姑娘有一双神奇的金履,但这双鞋子不能作车轿用;《西游记》第81-83回,陷空山无底洞中的鼠精,在掳唐僧欲与之成婚的过程中,与孙悟空交锋,她使用分身法,脱下脚上的花鞋,变作自身的模样,但鼠精的花鞋并没有变作车轿。就目前所知,窃履为轿的母题首见于鼠婚故事和以鼠婚为题材的嫁鼠词,在故事研究中具有开拓性的、重要的、不可忽视的意义。在笔者所见到的国内外几部民间故事母题索引和故事传说大辞典中,也没有见到这一母题或窃履作轿嫁鼠的故事。而这一类型的故事和母题无疑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理应引起重视并进行专门的研究。

窃履为轿的母题是上述嫁鼠词中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其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民俗意蕴值得作进一步探讨。这一母题未见于此前的诗文记载和典籍,但在民间俗信中却广泛流传。据传说,河北漳河两岸正月初十是老鼠嫁女的日子,要过老鼠节。这天,家家要在炕洞口、门后墙角烧香、上供,敬老鼠神。晚饭家家要吃面条,说是嚼老鼠尾巴。传说这天夜里鼠嫁闺女,各家要把猫扣起来,不让它吃鼠。晚上睡觉时,还要把一只小孩的鞋放在炕洞口或墙角里,叫老鼠娶媳妇时作轿子用。

山东学者李万鹏在《“猫嫁女”与“鼠娶妇”》一文中,介绍了山东在人日夜以花鞋作轿嫁鼠的习俗:“山东地区在人日夜为鼠忌的风俗比较普遍,一般是不点灯,不说话,早睡觉,特别是对孩子要反复嘱咐,以免惊扰了老鼠的喜事。据说老鼠用人的鞋子作花轿,用瓜子皮、花生壳作礼盒,故人们留下一双花鞋,也不扫除瓜子皮。”山东剪纸艺术家于平、任凭在剪纸百图《老鼠嫁女》的前言中,也谈到民间流传的偷鞋作轿嫁鼠的习俗:嫁鼠“这一夜,老人们都催孩子们早上床睡觉,并提醒孩子们把鞋子放好,以防被老鼠偷去做花轿,还要在屋角撒盐和米送给老鼠,俗名‘老鼠分钱’。孩子们却总是不肯早睡,都想亲眼看看老鼠娶亲的热烈场面”。山东潍坊是制作布玩具鞋子里的鼠新娘的艺术之乡,山东的研究者李万鹏、于平、任凭所提供的资料特别引起我们的兴趣。

浙江民俗学家刘晓华给我提供的一则资料也很有意思:浙江衢州市龙游县民间相传正月初一晚是鼠娶亲日,有的因嫁妆不足,要拖一双绣花鞋做嫁妆;有的因喜筵短缺,要背一些食品作菜肴,人们看见,切勿惊扰,以免妨碍老鼠成亲。

窃履作轿、以鞋作陪嫁都和鞋的俗信有关。据记载,旧时民间认为,鞋有巫术作用。明清时,闺中少妇思夫盼归时,常拿红绣鞋占卦。蒲松龄《聊斋志异?凤阳士人》中,一丽人曾为风阳士人“度一曲”,曲曰:“望穿秋水,不见还家,潸潸泪似麻。又是想他,又是恨他,手拿着红绣鞋儿占鬼卦。”清吕湛思注“占鬼卦”云:“夫外出,以所著之履卜之,仰则归,俯则否,名曰占鬼卦。”清代俗曲集《白雪遗音》所收民歌《嗳呀呀的》把绣鞋占卜和少妇思夫的心情描写得入木三分:“嗳呀呀的实难过,半夜三更睡不着。睡不着,披上衣服坐一坐。盼才郎,拿起绣鞋儿占一课,一只仰着,一只合着。要说是来,这只鞋儿就该这么着;要说不来,那只鞋儿就该这么着。”这窃履嫁鼠、以鞋作陪嫁的鞋显然不是用来作占卜之用的;在嫁鼠诗中,也不仅仅是一种童话式的想象,那么,此俗是否有某些民间习俗或观念作为依据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与鞋有关的婚俗。据记载,我国长江中下游一带汉族地区流传一种名叫“同鞋”的婚俗。旧时新妇嫁妆中常备铜镜与鞋,或绘以铜镜与鞋的纹图,“鞋”与“谐”、“偕”同音,以鞋作嫁妆寓意“同偕到老”、“和谐美满”。清代张云?《四寸学》卷一云:

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包裹,夫妇交递之,名曰“和谐”。

清金埴在《不下带编》卷二中的记述比较详细,并指出此俗源于唐。

李泌宿内院,旦起,或窃泌鞋送帝所,帝曰:“鞋者谐也,当为弼谐,事宜谐矣。”今人家嘉礼答采,必设绛丝鞋。新妇过门,进舅姑及诸姑伯姐,必具乾鞋坤鞋诸仪,亦取夫妇谐好偕老之义。事或本于唐。

据后唐马缟《中华古今注》记载,“和谐”的婚俗始于东晋:“至东晋……凡娶妇之家,先下丝麻鞋一辆,取其和鞋之义。”

“同鞋”的婚俗在当代仍有流传。据说在安徽芜湖民间嫁女备嫁妆时,要为新婚夫妇各做一双鞋,并把新娘的鞋放在新郎的鞋中,出嫁时带到夫家以寓“同谐(鞋)到老”。上文我们谈过,以鼠婚为题材的民间年画、剪纸、布玩具,是百姓过年、办婚事时常备的吉庆用品,取其子鼠吉祥、人丁兴旺的吉兆。鼠婚中以鞋作陪嫁,又因鼠小,可坐在里面,以之作轿作车,一方面反映了民间的丰富的想象,另一方面同样也包含有祈求夫妻和谐,白头到老的愿望。

其次,为什么老人在鼠嫁女的日子里,要叮嘱小孩把鞋子放好,以防被鼠偷去做花轿;还有人事先把鞋准备好,叫鼠“偷”去做花轿的。这“窃履为轿”的“窃”是什么意思呢?

从鼠的生物特性来看,偷窃这种行为很符合鼠的本能,民俗中“窃履”的想像很可能便来源于鼠的这种生物属性;但窃履嫁鼠还有更为深厚的民俗信仰基础。

我国一些地区和民族都有偷瓜送子的习俗。湖南、贵州等地在农历八月十五夜,久婚不育的媳妇由其亲友从邻里的菜园里偷来一个瓜,用彩色在瓜上画上面目,裹以衣服,送至不育妇女床上。陕西吴堡一带把这类祈子活动称做“偷儿女”,在农历八月十五夜,无儿女者常外出偷拿别人家的红枣瓜果,以为这样可以得子。广东、福建、湖南等地把祈福纳吉的民俗活动叫做“偷青”、“偷葱菜”。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青年男女常三五成群到郊外偷菜。有歌谣说:“天青青,月明明,玉兔引路去偷青。偷了青葱人聪明,摘了生菜招财灵。”又有“偷葱菜,嫁个好老公;偷得菜,嫁个好女婿”之谚。在民间,这类以求子祈福为目的,“偷窃”民俗活动,并不认为不光彩;相反,被“偷窃”的人家不仅不恼,反而认为是有福气的表现。

更为有趣的是,笃信财神的中国人还有“偷财神”之俗,认为偷来的财神最灵验。胡朴安在《中华全国风俗志》中说:“贸易之家,必有赵公(俗又谓之招财菩萨)。然赵公之来,必自亲友欢送之。亲友之欢送,又必自盗窃以得之。盖为非亲友之欢送,亲友非盗窃而来,则赵公无灵验,不能保障其发财也。”《北平风俗类征》岁时卷中专门记述了旧时北京地区的窃财神之俗:“天宁寺之南有财神庙……庙内西偏,小室片楹,即财神所在。相传神最灵异,有求必应。神座下粲然垒然,皆纸质银锭,苟能背人窃得一枚或数枚者,归必财源大辟,陶朱殷富,不难立致,额手自庆。”

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偷窃,顾名思义是不经他人允许,或以非法手段获取他人之物的非道德行为,为社会规范所不容。民俗信仰中的“窃履”、“偷瓜”、“偷葱”、“偷青”、“偷财神”等,显然与传统善恶是非观念中的偷窃观有本质的不同。

如果我们进一步去追溯这种“偷窃”观念和与之有关的民俗活动的更古老的根源,就会发现,在世界许多民族的原始神话中,甚至就在鼠创世的文化英雄神话中,都可以找到其踪迹。希腊普罗米修斯窃天火,鲧窃息壤,北美印第安人的大兔神米恰波、乌鸦神耶里、郊狼凯欧蒂从天魔、太阳那里为人类偷来日月、淡水和火,这是大家所熟悉的例子。我们在本书第一章中,详细论述了鼠的创世业绩。在我国许多民族神话里的混沌时代,鼠是一位开创世界、营造物质天地的文化英雄:鼠把混沌一团的天地咬开,创造了世界;鼠把人带出混沌,为人类引来日月光明,为人类偷来火种、谷种,教人耕种,帮助人寻找集居地……而鼠之创世,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其手段往往离不开咬和偷。我们知道,鼠是啮齿动物,又是偷盗高手,咬和偷是鼠的看家本领。鼠在创世神话中扮演的是文化英雄的角色,它的任务就是用计谋把文化物从另一世界的原始占有者手中偷来。偷窃意味着以一种非自愿的、斗争的方式,从另一世界获取文化物;把自然之物转变为文化之物,是人(文化)对自然的一种胜利。同时也说明了从自然到文化的过渡与转变,常常是非自愿的、带有强制性质的。

可以看出,民俗文化中某些带有象征意义的信仰和行为,就其根源来说,常常是文化英雄创世观念和行为的象征性再现。人们以“偷窃”的方式求子、求财、祈福,祈求婚姻和谐、夫妻偕老,表示所求之吉祥幸福财富来自另一世界,是神的赐予,具有无可置疑的神圣性与权威性。因此,偷来的财神、子嗣必然灵验,窃履作嫁妆,婚姻必然美满和谐。在这里,鼠婚只是人间婚俗的象征性再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