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动物知识篇》(上)
34238500000015

第15章 沙漠动物群(3)

单峰驼主要分布于北非、西非及中东各地的干旱或干旱沙漠中。双峰驼和单峰驼之间可以杂交,杂交后的雌雄两性驼,均有生殖能力。

目前单峰驼的数量,约占全世界驼属动物总数的90%,其中非洲占80%,非洲国家中索马里和苏丹养驼数量最多,占非洲的70%。

小型哺乳动物,可以通过挖洞进入洞中来避免高温和脱水,而骆驼则不能。但是,骆驼的体型和体格却有其特点。由于骆驼的腿特别长,从而加大了腹部与地面的距离,可以避开地表反射的热量,也对行走有利。骆驼的蹄下有角质垫,其厚度可达1厘米,并有大量黑色素,踩在火热的沙子上,也不会觉得烫。它们的蹄子很大,还有蹼,可以防止走路时陷进沙里。骆驼走路时的步伐缓慢而有节奏,也最能节省能量。

骆驼在高温的沙面上卧地时,先以前肢着地,用力将热沙向前推,然后膝盖着地,用力将热沙往后扒,例如当气温为29℃,地面温度为47℃时,骆驼卧地后,前肢下的温度为32℃,胸底处的温度为37℃。

在冰天雪地的南极,幼小的企鹅们,常常会紧紧地挤在一起取暖。在撒哈拉沙漠,炎热的夏季中午,也会发现成群的骆驼在赶驼人的训练之下,一个挨一个地挤在一起,这当然不是为了取暖,相反是为了保持凉爽,避免从外界吸收过多的热量。因为,大家紧靠在一起,可以减少身体与外界的接触面积,也就可以减少身体与外界的热量交换。如果是在南极,就能减少身体中的热量向外扩散,而在炎热的沙漠里,则同样也能够减少身体从外界吸收热量。

骆驼通过出汗而散热的能力要比小型哺乳动物强得多。在大多数哺乳动物中,脂肪是分散地分布于全身的皮肤之下的,因此妨碍了出汗。而对于骆驼来说,脂肪则主要集中在驼峰上,因此骆驼身体表面其它部分的汗就很容易蒸发了。另外,骆驼的毛也比较疏松,因此汗在皮肤表面的蒸发,就比较容易。

骆驼皮下脂肪少,主要贮存于驼峰和腹腔内。骆驼的被毛在初夏时会脱换,并且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无毛期,才能够长出新毛来,而这样正好可以度过炎热的夏季,更加有利于从体表散热。

当环境温度接近或超过体温时,动物散热的方式主要有出汗和加快呼吸。夏天里的狗,张开嘴,伸出舌头,快速地浅呼吸,每分钟可达300次。目的就是为了降温,因为狗没有汗腺,皮肤不会出汗,因此只有靠快速地呼吸,让水分在呼吸道里蒸发来达到降温的目的。

但是,这样的降温方式要消耗很多能量。骆驼则主要是通过出汗来散热的。发汗,是一种最有效的散热方式,皮肤每蒸发1克水,就可以带走580卡的热量,相当于把5.8克的水从0℃加热到100℃所需要的热量。但是,如果汗水一出来就擦干或滴到地上,就起不到散热的作用了。骆驼出汗不像赛马那样,出得浑身湿淋淋的,而只是毛下面的皮肤稍微有些潮湿,这样降温效果最好,并能够减少水分的损失。

虽然骆驼是恒温动物,但是它们的体温却可以发生比较大的变化,而正常的生理活动并不因此而受到影响。夏季的早晨,骆驼的体温只有34℃,午后可达40.6℃~40.7℃,体温升高后体温与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减小了,就不用靠出汗来散热,这样就可以减小水分的蒸发。它们在白天获得的热量可贮存于体内,在晚上温度降低时又会散发,这样也能节约能量,因为在低温环境中保持体温恒定也是要消耗能量的。每天饮水的骆驼,昼夜温差可达2℃,如果以体重500千克计,可贮存1.26×107焦耳的热量。骆驼要散失这么多的热量,至少需要6升左右的汗水。

骆驼在适应干旱炎热和干旱寒冷的荒漠环境上,要比其它动物能力更强。例如,骆驼可在一段时间内因失水而使体重减轻约25%,但对其食欲不会有明显的影响。在充足饮水之后,它们在10分钟内就可以恢复原来的体重,而其它动物大多在失水引起的体重减轻达到12%~15%时就会死亡。其它动物的失水多是来自于身体组织、组织间液和血浆,因此失水后血浆变得粘稠,心率减慢,难以将体内的热输送到体表而散失,因此发生热耗竭性死亡。骆驼的红细胞(红血球)对高渗的抗性较大,在缺水而血浆脱水时,红细胞的水分渗出,体积缩小,但并不影响红细胞的功能。也就是说骆驼失水主要来自红细胞,这样血浆也就不会变粘,不影响热量的输送,重新饮水后,红细胞又能恢复正常水平。

骆驼一次最多可以喝下100公升(100千克)水,而且只需要十分钟的时间。这样它可以在未来的好几天内不再喝水,在这段时间里它可以走过大约150千米的距离。以前人们认为在骆驼胃的附近有一个储存水的大水囊,但是科学家们最近的研究结果证明,根本没有这样的水囊。背上的驼峰也不能储存水,由于骆驼在不喝水的情况下,越走驼峰越小。耷拉在一边,人们有时认为驼峰里储存着水。实际上,驼峰里储存的不是水而是脂肪,总共有大约40千克。当骆驼在沙漠中行进的时候,由于得不到充足的食物,就要靠消耗脂肪来提供能量。脂肪在体内氧化,可以产生大量的能量,同时也能产生水,这是因为脂肪分子中含有碳和氢,氧化时碳变成二氧化碳,由呼吸排出体外,氢与氧结合就能形成水,所需要的氧则是通过呼吸从外界获得的。当驼峰中的脂肪完全被氧化掉时,总共能产生大约40千克水,对于在沙漠中行走的骆驼来讲,这些水是十分宝贵的。

骆驼的上唇中间有一裂缝,因此活动很灵活,能拣食矮小的植物。它的嘴里和舌头上有一层非常结实的皮,牙齿表面特别坚硬,因此它可以吃带有很多尖刺的植物,也不管这些植物的上面是否有沙子和盐碱。

如果你观察一下骆驼的眼睛,就会发现它的上眼睫毛很长,密而下垂。遇到风沙时眼睛呈半闭合状态,以防止沙粒进入眼内。此外,骆驼的泪腺比较发达,通过增加泪水的分泌,可将眼球表面的尘土带走,因此可在多风的沙漠地区行走。黑色的眼睑可吸收紫外线,发生眼癌的机会大大下降。骆驼的鼻孔狭长而呈裂缝状,可以随意开闭,鼻孔周围还有很多特别长的鼻毛,可以将沙粒挡在外面。

骆驼的肾脏有很强的浓缩尿液的能力,在缺水的情况下,尿的渗透浓度可以达到血浆的8倍,人只能达到4倍,跳鼠可以达到25倍。尿液浓缩后可以用较少的水,排出体内代谢废物,起到保水的作用。骆驼的粪便非常干燥,排出体外后很快就能干透,一点就能着。

狒狒找水

狒狒是猴子的近亲。猴子、狒狒和猩猩都属于哺乳纲的灵长目,也称灵长类。灵长类一般来说都是树栖的。它们主要生活在森林当中。但是,在非洲和西亚地区的沙漠上却也有一种灵长类,这就是狒狒。

它们已经完全改掉了在树上生活的习惯,而生活在荒凉的、到处都是岩石的山坡上。

曾经有一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有关狒狒的有趣的故事。那些生活在沙漠中的狒狒,都有自己的秘密水源地,而人是很难找到的。当地部落的人们,有时就会用一种特殊的方法,逼迫狒狒将人带到水源地去。他们先在一棵树上钻一个洞。洞口要小一些,然后在里面放一把瓜子,好奇的狒狒看到人在树上钻洞,就一定要过来看个究竟。它把手伸进洞里,抓到了瓜子,手就出不来了,可它又舍不得放手,就这样拂拂被人捉住了。这人把狒狒拴在树上,喂它一些盐,然后就耐心地等待。到了第二天,狒狒实在渴得受不了啦,就将它解开,让它在前面跑,人跟在它后面,这样就能够找到水源了。

看过美国动画片《狮子王》电影的朋友都知道那里面有一个叫“拉非奇”的,它就是一只狒狒。

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人类引以为最高尚的就是这颗纯洁而又仁慈的心灵。当我们用这颗高尚的心灵,来热爱我们人类自己的同时,也将这一份爱心投入到这美丽的自然界中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与所有的动物合谐地相处,只有这样,我们这个美丽的星球,才会闪烁出更加迷人的光芒。同样,在荒凉的沙漠世界中,除了继续生长着那些可爱的精灵们之外,也应当日益跳动着我们这颗仁慈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