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桂海苍茫
34264000000010

第10章

翠屏山赋

维上天之蒙茏,荟千峰之紫翠,相大地之茫窈,罗一方之峻屏,山为艮象,万象告止以成形,泽以物畜,百物藏辉以献灵。敌瑶房阆风,常留仙人之迹,蓬莱方丈,曾动王者之车,望群玉之嶙峋,是为灵居。入罗秀之绚丽,堪称幽庐,翠微色耀,灿窕窈之曳裾,屏峦势峭,贯珠玉为卷舒,扶舆磅礴竞凭依,秀丽江山入图书,南天一柱,孤峰不厌看;东岩七星,佳趣自幽暗,青鸟飞来,秀草之奇英可淡。白龙卧深,紫云之华盖不淡。此固分镇大邦,奇峻独撼,谁知隐列边隅,耸翠莫减,维此芝州,环围皆险坎。蹑屐名山,翠屏为胜。金毛呈光,爪牙后拥清署,玉膦献瑞,文章铺满云衢。探丹穴之深奥,彩凤常濯碧池;盼青松之苍蔚,蛟龙群展金须。凭花岩以为椅,笑琉璃之空娱,环梨州之作帐,何水晶之是愉,石叠壁峭,失天台之路殊。树密岚结,迷桃源之津区,惟是淡冶春山,彤云之掩映常在,苍翠夏景,融风之披拂不休。值秋色之凋零,烟霞凝乎丹丘,望冬日之惨淡,霜雪焕乎锦州。更有池清绝天,碧澄河汉之岸,明珠夜半,光射斗牛之墟。天籁无声,而静寂不觉,从石穴以吹嘘,布泽宣气而呈象,何知镌蒙贵乎清渠,比翠帘以长垂,消烟雾之蒙霾,列玉屏永树,知天地之无际,彼夫凤凰腾飞,千秋同远睇,龙虎踞蹯,万古共带砺,此有万丈苍崖,白云任流逝,千寻危峰,朱霞常摇曳。余亦将结草庐,无奈绿林之深闭,更欲往造幽岩,莫披青山之薜荔。此为粤西之藩篱,是天南之障蔽,尝闻石牛夜斗,不敌万绿阴阴,鸟飞而猿驰,一壁岩岩,雪丽而冰澌,蛮烟耶?瘴雨耶?莫染此雄伟。千屏耶?万幛耶?谁知彼险屹。愚公移来,未必安百里之巩基?神功妙化,殊难画一座之蛾眉。攀藤与附葛,入霄路之歧,云蒸而霞蔚,穿林枝之陆离,峙一方雄镇,壮万代之边陲,固坤德之厚载,亦乾维之独奇。

作者莫元相(1667—1730)为第十任土官莫宗诏之长子。四十二岁时,钦准世袭忻城土县莫氏第十一任土官。

莫元相承袭后,地方无事,唯族中争夺袭职相互仇杀百十年,至此元气大衰。为睦族匡政,采取以法谕治。作《劝官族示》悬于县署前,要求族人:一、须读书明理,始不致犯上作乱,暴戾凌人;二、须耕田收获,才不因饥寒交迫而起盗心;三、须精一技艺,治产积居,可延数世之富。

莫元相袭任初年,官族莫元采不守法规,危害邑民,经侦知擒拿送庆远府查办。从此,举凡亲疏官族、土民人等,均小心谨慎,不敢以身试法。百十年来,亲亲相残之风,乃告平息。

这也说明了土司内部相斗相残的状态。

汉代以后的各封建王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利用当地部落酋长或首领以其管辖势力,分封若干万户,册封若干个土司,这些土司凭借自己的自然屏障和实力,自成一方小国。

这种制度养成土司们为所欲为、无所顾忌的遗风。

有一天,一位北京的朋友突然问我成克杰像不像你们壮族的土司?”

我一听,会意地笑了笑。

土司毕竟是王朝封赐的独霸一方的统治者,他们的利欲不免膨胀。他们为了扩充地盘,谋求更大的权益,不断对邻近土司进行侵扰,原来关系较好的两个土司,也会因争权夺利而使关系恶化,这种情况下忻城、永定两土司也不例外。我的“县官”同学给我请来的一位当地老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明末清初,忻城、永定两个土司相处很好,互有亲戚来往,忻城第九世土官莫志明把女儿嫁给永定长官韦世兴,而永定长官韦萌发的女儿又是忻城十一世土官莫猛的原配夫人。清顺治十年(1653年),韦世兴为保护莫猛的遗孤宗诏母子,曾下了很大的力,使莫土司垂危的世袭江山得以延续。时过境迁,由于边界闹出异议来,到清咸丰年间,忻城十八世土官莫昌荣与永定司十八世长官韦炳铅之间,因地界发生争议,闹到府台衡门。庆远府派员下来调停划界纠纷。由于有些地段本来未划清,无据可考,而两个土司各执己见、相持不下,府台派下的官员也难以裁决。跟着两个土司又到府台衙门要求公断,府台也因心中无数而难以作主。正在左右为难之际,忽然心生一计,忙传莫、韦二土司上堂交代,府台说:“二位的地界争执不下,本府有一主意裁决,不知二位肯听否?”莫、韦二土司忙答道:“愿听大人高论。”府台说:“二位回去商定,择一黄道吉日,当天子时,双方各自从司衙启程,依大路相对而行,到哪里相会,哪里就是你们管辖的分界线,从此立碑刻记,永为依凭,不知二位意下如何?”二土司深思了半晌,都觉得长此争下去不大好,但又想不出其他的解决办法,就同意了府台的裁决。

莫、韦两土司谢过府台大人,下堂出府到宜山街请巫公择个日子,巫公说阴历二月初五是黄道吉日,于是就决定了这天子时开始举行两方相对而行相会定界的仪式。二土司立下誓言不得反悔,双方商量停当,便各自回衡筹办各项事宜。

二月初五子时,莫、韦二土司各在自己的司衙起身,打点行装,准备上路,忻城土官莫昌荣是个善于应变的人,他想今天定界,谁赶得早跑得快,谁就多得土地,若是再像往常出门“前驱千人,后骑数十”,就会耽误时辰,不如只带几个亲信快马赶路抢先为妙。主意打定,便叫家丁做好早饭,备些路上用的物品,丑时末刻,莫土官和传管及两个亲信一行四人,骑上四匹快马,从司衙向北出行,心急马快,沿路飞奔。而永定长官韦炳铅,则讲排场好虚荣,他想今天是两司定界之日,一定要炫耀一下自己的威风。他在子交丑时起身,吩咐家丁差役安排仪仗队和鼓手队,全司衙忙乱了几个时辰,天将亮了,还未就绪,可是这时莫土官一行已到了涌水桥上面的大街村,快到永定司衙所在的三寨了,但仍不见韦长官出门,再上去就到对方的家门了,莫土官觉得不大好意思,便退回八里路到九龙湾停下,四人下马走往拐弯处等待韦长官的到来。已经是卯时了,韦炳铅才坐上官轿放炮出行,于是乐队鼓手队奏着八仙乐曲开路,手持五色彩幡旗的仪仗队簇拥着土司的官轿,前呼后拥,队伍有半里长,浩浩荡荡,依大路南下。轿里的韦土官心想,忻城莫土官那头路窄坡多,坐轿不好走,此时顶多到板六板县(今忻城城关乡板六村),我这城下去路宽地平,一定走得比他快,为了多得土地,便下令队伍加快脚步,并说明有重赏。众人得令,越走越快,来到九龙湾,看见莫土司一行四人四马已在那里久等,韦土官拍胸口说:“哎呀,这着棋给他抢先一步,我失算了!”

韦土官看见莫土官一行四人站上路上等待,不得已传令队伍停步,自己下轿与莫土官见面,莫土官忙上前施礼道:“韦公无恙,兄弟失礼了!韦土官慌忙答礼寒暄,莫土官接着说:“大人,依前日之言,你我相会在此九龙湾,即以此为界了吧!”韦土官想这里离自己的司峒仅十余里,而距莫土官司衙则是五十多里,吃亏不小,但想起前日双方协定之言,不好有异议,只得忍痛答应算了。莫土官又说:“既然大人同意,即叫匠人造石碑一块安此,刻明分界文字,以铭永久,以免后人误会造次,岂不善哉!”韦土官好比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辩,唯唯答道:“所言极是,即依莫公之言办理。”于是便传令差人找石匠来刻碑,安放在九龙湾两土官相会之处为界。这块界碑高三尺五寸,阔二尺,由两土官共拟分界碑文刻上,双方并换了签字文书,至此定界仪式结束,就互相告别各自回司衙去了。

自此以后,折城莫土官和永定韦土官的管辖区域即以九龙湾为界。界碑一直留下。

听完了这一故事,我问:“界碑现在哪里,我想看看。”此人说:“可惜在**********时,不知被谁弄到何处去了。”

从这一故事中,看出莫氏土司很注意处理与邻近土司的关系。

虽然忻城莫土司羽毛丰满,也有一定武力,但不像田州的岑猛。岑猛恃势力大而挑起事端,触怒王朝,因而被镇压,莫土司则是以依附的身份投靠王朝,服从调遣,忠实效劳,直接为中央封建王朝的民族压迫政府服务,实际上使朝廷达到了“改土归流”的目的,所以得到主子的赏识。王朝也就把这些土司当作地方性的封建主看待,并给予庇护。在忻城莫土司统治的几百年中,曾好几次受到农民义军袭击,衙署被围困,危在旦夕,全靠官军闻讯及时赶到,才转危为安,得以苟延残喘。甚至有几次县城被攻陷,土官死的死,逃的逃,眼看就完蛋,仍赖朝廷派大军压境,帮助收拾残局,土官才得东山再起。

用忻城这一老人的话来说,莫土司名声已经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我问讲述这个传说的老人,这个很远到底多远,传过了几条河,几座山?在民间传说中,常常说,九十九条河,九十九座山,但那只是一种形容,在实际的地理范围内,是不可以想象的,要真是出现这种情况的话,早就抵达大洋之岸,叫人望洋兴叹了。

远和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这和知识与眼界有关。那年,我与作家阿来在昆明开会,在游览世博园时我们闲聊中,他说到他们四川的一位土司的故事。就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个在四川特别具有文销武略的一位土司,一个在部落战争中差不多无往不胜,日益扩张着地盘的头人,就曾很天真地问解放军派去的谈判代表:“中国大还是我的地盘大?”

于是,人民政府便邀请他走出大山参观。骑了几天马,他的双脚就走出了自己的领地。但在内地,他坐飞机,坐汽车,坐火车,一两个月还没有把他试图要跟自己的领地一比大小的中国走完。

这是另一个故事了,现在的故事是我坐在县官同学为我摆设的宴席上,很唐突地问那个老人,很远到底是多远。

老人不解地看着我,然后猛烈咳嗽起来。

他没有回答,我想也用不着回答。再说,我也不该拿这种玄妙的问题去为难这位县官请来的当地“文胆”——总是十分自信的老人。毕竟,他还告诉了我很多有用的东西。

我认为,中国的历史都是后人为了自己的需要而写就的。我也相信,莫氏土司世袭了二十三代,个中有庸官,有贪官,也有一些好官,绝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去看他们。静观衙署五百年历史沉浮,堂前鼓面沧桑涌破我心湖的平静。布满尘埃的书房,断碑上隐隐约约的文字都是一些被读者遗弃的章节。我想一定是有些什么东西残留在雕花木窗上,闲雅的文人居室里,或明镜高悬下昧心的吼声里,一定是有些什么东西迷醉在深深的衙署中。想当时,“嘭咚嘭咚”之声圆满了多少人的微笑和泪水。我相信,这衙门既曾经有铁面无私,替民伸张正义,也曾有官官相护,为己平步青云。

推开朱红色的大门,庭院幽幽,绿树重门尽收眼底。赏竹园内青竹依旧拔节,枝枝叶叶都在风声中摇曳着曲谱。

和莫元相土司一样,莫镇威土司也是一个面孔清晰的故事。

莫镇威(1547—1610),字忠惠,号双江,是世袭忻城土司第六任土官。人们普遍认为莫镇威是莫氏历届土官中政绩最优异的土官。他文武双全,有胆有识。二十八岁任职后,回顾历代土官治理忻城的得失,他写成《训荫官》,文中告诫子孙:“君为舟,民为水,水滥舟覆。”认识到君民的辩证关系。指出为官者要“宁朴无华,宁俭无奢”,对民“毋厚敛”,只有处理好官民关系,才能长治久安。

《重新续修莫氏族谱》赞莫镇威“三战夺瑶魂,一车唤雨调”。他任土官第二年,即明万历四年(1576年),广东罗旁(今罗定县)农民蜂聚,义举浩荡。他奉上宪檄令,率士兵往征,擒获义军领袖龙旺,立中等军功,蒙赏黄金十两,官加四品。万历七年(1579年),八寨(在今忻城县红渡、古蓬、北更、遂意等乡镇)首领樊公宾聚众居险反抗朝廷,镇威请缨平叛,论功第一蒙赏金帛。万历九年(1581年),镇压同其、梁阴(今宜州市屏南乡镇)、功德、窑灰(今忻城县马泗、欧洞两乡)诸地农民造反,获都督刘尧诲赏给金帛,并获钦准将同其、梁阴、功德、窑灰划归忻城土县莫氏领地。万历十四年(1586年)以后,地方宁静,征调不闻。莫镇威卸鞍治政,将县衙从喇院(今宁江乡板现屯)移建修文里(今城关镇)翠屏山下,建新司衙,就是现在的忻城土司衙门。

莫镇威重视农业生产造思练堡官房,作劝农停车所,于农事季节,出巡督促佃记农耕,缴纳税赋租谷。莫镇威还重视开办社学,传播文化,自此诗书之声乃出忻城壮乡。

这就很好了。读书识理,至关重要。至于后人有关他“镇压”人民的评说,我想,他受命于朝廷,所有的这些历史故事,都事出几分沧桑。

尔非古人,焉知古人之幽怨?

尔为古人,又岂知今人怀古之情伤?

现在,让我再看一眼莫氏土司衙门。今天,在这样的地方,我能隐约地看到历史的面貌。可是,今天,当我到达忻城的时候,历史老人第一次把背朝向了我。而在过去我总是认为,对于一个写作者,历史总会有某种方式,向我转过脸来,让我看见,让我触摸,让我对过去的时代,过去的生活建立一种真实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