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天才是鼓励出来的
34346000000034

第34章 第三十三招 信任孩子也是鼓励孩子

信任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团体乃至国家民族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孩子失去了信任,会失去与别人沟通、学习的机会,不利于自身的成长;一个家长失去了孩子对他的信任,会引起许多家庭冲突,家庭教育也变成纸上谈兵。其实很多时候不只是孩子会犯错,当他们拿你的话当“耳旁风”的时候,你是否也反思过自己的行为。

信任是一种心理状态。加州大学社会学家林·扎克(Lin Zucker)认为人类社会的信任有三种:首先是基于血缘、基于身份的信任。在原始社会里,人们信任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信任同一个部落的人。其次,是基于历史、基于了解的信任,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熟人社会”的信任。最后,是基于制度的信任。当经济发展、人口流动使得社会成为一个以陌生人为主的社会时,只有靠各种制度来维系社会在更大范围之内的信任。

按照林·扎克的观点,父母应该是子女最亲近的人,也是最值得信任的人,但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并不信任父母。有媒体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80%的学生不愿意将心事告诉父母。他们不愿意把成长中的烦恼向家长倾诉,而宁愿告诉同学,或者自己冥思苦想;一些学生还选择了去上网,他们觉得网络更值得他们信任,因为那里很安全,不会遇到批评,能够得到尊重。

是什么原因让家长遭受信任危机呢?

一方面随着孩子身心不断发育成熟,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开始增强,试图摆脱家长的约束和管教;另一方面,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和传统的家长专制作风很容易对孩子心灵造成伤害,使孩子慢慢失去对家长的信任。

摆脱信任危机,同孩子建立和谐信任的关系,家长还应该注意:

(1)要真正做到尊重孩子。

真正的尊重意味着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他可以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2)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的家庭氛围。

要让孩子知道,不论怎么样父母都是爱他的,都会支持他,关心他,他可以放心大胆地在家里谈论自己的想法而不会受到批评和指责。

(3)对事不对人。

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家长要做到只谈事情的对错,事情做错了,错在哪里,要用平缓的语气向孩子一一讲明,而不是横加指责。

(4)要经常和孩子沟通和探讨问题。

当孩子的认识有偏差时,要适时引导,比如家长可以这样说:“对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这样的,你觉得有没有道理?”“你的想法很有道理,可是有没有考虑不全面的地方?”要让孩子相信和你交流可以得到一些帮助,或者开阔一些思路,这样孩子就会愿意和你交流沟通。

(5)要相信自己的孩子。

相信孩子有照顾自己,处理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的能力,相信他们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意图。不要包办太多的事情,要给孩子成长的机会,让他们经历成功和失败。

(6)要赏识自己的孩子。

要对孩子的成功给予及时的鼓励,培养孩子信任自己的能力。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要为他们每一次的成长,每一点的进步感到自豪。

亲子间的互动是以“信任”为基础,父母亲若是提出对孩子的承诺,就一定要实践,因为孩子是信任父母的,若是认为孩子还小就敷衍了事,而忽视自己的承诺,孩子就会认为:“你每次答应的都没做到,我再也不相信你了!”想想这样的伤害会有多大呢?

亲子之间的信任往往可以从小事情开始,比如生活中的一些家务事。现在我们看到很多家庭的孩子不会动手做家务事,很多生活自理的事情也都是父母帮着做好,其实大部分的孩子在小时候都有模仿和喜欢动手的兴趣,往往那个时候家长都会因为“不信任”而不给孩子动手的机会,也使得孩子将来做什么事时对自己没有信心,总是依赖别人。

如果家长能放心孩子的失误,就该多给他们尝试的机会。比如说当孩子表示很想洗碗或是洗自己的鞋子什么的,家长就应该教他们如何做,而不是说“你还小,你还不会,妈妈来做……”信任孩子并让他自己动手,这样做不但能让孩子知道父母亲是信任他的,同时也赋予了孩子“责任感”,这样亲子间的互相信任才是长久的相处之道,孩子也会因为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而成为一个自信满满、能干的人。

与成人相比,孩子更需要在温暖可靠的信任中去学习和探索,在信任中去克服幼稚和错误。孩子在顺利和成功时应该得到信任,这一点家长容易做到,但家长要知道,孩子在遭到失败和挫折时是最需要信任的,这时候家长不吝惜信任,才是真心爱孩子,才叫懂得如何爱孩子。有的家长一见孩子有退步、有起伏,就赶快收回自己的信任,这对孩子打击很大。有孩子说:“父母也是世态炎凉。”可见我们有的家长还“不够朋友”。

信任孩子并不容易做得恰到好处,对于一些敏感领域,家长往往左右为难,如孩子花钱的问题、与异性朋友同学来往的问题,能否信任孩子家长心中无数。孩子说买书的钱丢了,或者说他与同班女同学来往只是一般交往,家长信任他吗?孩子在学校被定为“差生”,家长还信任他将来可以有所作为吗?

诸如此类,好多家长由于无法决断,只好采取实际上不信任的作法:买书的钱丢了,就不买书,也就是说,如果把钱用去买了零食之类,没书看就作为惩罚。与异性同学来往既是一般往来,那么不往来更保险。

可见孩子要得到信任真不容易。信任是一种激励,信任中包含着允许失败、允许冒险、允许错误的宽容,如果孩子得不到激励的力量,得不到允许失败的宽容孩子,那么要求孩子积极探索,勇于上进,同样很难办到。

有家长说:“孩子撒谎,我怎么可能信任他呢?”实际情况却往往因为家长不信任孩子,孩子才学着撒谎。

是否信任孩子,家长应该有一种基本态度:对孩子的某件事、某句话,在没有证实它是谎言、是欺骗之前,你应该假定它是事实而给予信任。有的家长恰好相反:在没有证实某件事某句话是事实之前,都假定孩子是撒谎,而不给予信任。

这两种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有教育家言道:“善于相信孩子的父母是高明的父母。”

对于青春期孩子来说,信任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父母的信任是他们建立自信的催化剂,也是他们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课。一方面,父母的信任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对的,从而相信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另一方面,心理学家发现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孩子,与他人如何沟通也受到了父母的影响。如果父母予以充分信任,孩子就容易形成友善、真诚、合作的品质,社会适应良好,与人往往能建立起互信的人际关系,催促他们尽快成熟。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因智力原因而导致的学习困难或者成绩不理想是很少的。绝大部分孩子的学习困难很大程度上与情绪、兴趣、心理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而父母对孩子是否信任直接导致孩子出现情绪、兴趣上的波动,影响孩子学习的心理环境和学习效率。从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情况来看:他们的父母对他们的学习能力是持否定态度(不信任)的,为了帮助他们走出学习的困境,他们的父母一般采取的方法就是,使出浑身解数把他们牢牢限定在书本学习这一单一学习领域里。事实证明:这样做的结果其效果往往不理想,甚至起到相反的效果。因为孩子埋头在书本这个小圈子里不断循环,一方面,缩小了孩子的学习空间,破坏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另一方面,割裂了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的有机联系,从而降低了孩子自我调整和消化、吸收的能力。

父母对孩子缺乏信心是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即使父母声称对孩子有信心,但实际行动中却充分表现出对孩子没有信心。

因此,不能只在嘴上对孩子有信心,而要表现在行动上,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的父母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因为任何孩子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有些孩子成绩上不去,屡遭挫折,心里很压抑,心情十分烦躁,他们多么希望父母说几句鼓励的话,以减轻心里的负担。如果父母不理解孩子此时的心情,偏要在孩子身边一遍遍唠叨此事,即使父母的用意是好的,但招来的却是孩子对父母的反感,而且因此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导致孩子自卑、怯懦、缺乏进取的勇气,甚至厌学。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有足够的信任,即便孩子遇到了困难,他们也能够充满自信,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地进行自我调整,把困难转化为促进自己努力进取的动力。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和心理环境,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自主性、创造性以及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能力。

信任会产生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