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贪官传
34379200000030

第30章 仇士良(1)

在唐朝历史上,有一个大宦官经历了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六朝,侍君四十多年,杀二王、一妃、四宰相,专权达二十余年,欺上瞒下,一手遮天,贪酷残暴,使得朝纲紊乱,政治黑暗。在死后被人告发有不法行为,结果抄家时搜出数千件兵器,其财产用三十辆车子运了一个月还没运完。这个大宦官就是臭名昭着的仇士良。

仇士良(781年~843年),字匡美,循州兴宁(今属广东惠州)人。唐顺宗时期,仇士良在东宫侍奉太子李纯。当时宦官俱文珍专权。朝中官僚对宦官的专权十分不满,与宦官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到顺宗时,斗争更加公开化了。唐顺宗在做太子时,对宦官专权的祸害已有所认识,永贞元年即位后,他立刻重用王叔文、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并支持他们进行改革,这就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永贞革新”。

革新的内容除有经济方面的如维护两税法等外,主要是针对宦官的。当时宦官掌握了统率禁军的权力。唐顺宗怕宦官兵权太重,危及自己的统治地位,就和王叔文等人秘密筹划,“谋夺宦者兵”,把兵权从宦官手中夺回来。但是,由于革新派的软弱无能,接管兵权的计划落空,这就决定了革新必然失败。

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阴谋策动废顺宗、立太子,通过宫廷政变来打击革新派。在当年的八月发动宫廷政变,逼迫顺宗退位,太子李纯即位,这就是宪宗。宦官仇士良不是拥立宪宗的主谋,却一直在东官侍奉宪宗,也升为内给事,不久又出任平卢。凤翔监军。仇士良自恃受到皇帝的信任和掌握着军权,根本不把朝中大臣放在眼里。有一天,监察御史元稹来到敷水驿站,被安排在上厅歇息。恰巧仇士良也来投宿。按照当时的规定,监察御史和监军等级相当,谁先到谁住上厅。所以驿站人员安排仇士良住在下厅。仇士良知道元稹住在上厅后,认为有失面子,十分恼火,逼迫元稹让出上厅。元稹当然不让,仇士良竞动手打伤元稹。朝臣无故被打,引起了朝中大臣的不满。有大臣上奏,请求宪宗按章处罚仇士良。但结果却是仇士良没有受到处罚,元稹反而被贬为江陵士参军。

自元和到太和年间,仇士良数次担任内外五坊使,为皇室饲养雕、鹘、鹞、鹰、狗等。每到秋天,仇士良和其他宦官就经常在京郊训练这些禽兽,“所至邀吏供饷,暴甚寇盗”,不仅让官府殷勤侍候,让他们连吃带拿,而且对当地老百姓也是敲诈勒索。他们在长安城内外到处张网捕雀,有时故意把网张在老百姓的家门或水井上,如不交钱给他们就不能打水。到酒店吃饭,分文不付,临走时还要给店主留下一筐青蛇,说这是用来捕鸟进奉皇帝的,要店主好生饲养,店主只有出重金赔礼,他们才会把蛇筐提走。这些人成了当时社会的一大公害。

晚年的宪宗,喜欢神仙长生之术。元和十五年(820年),宪宗因服用金丹,喜怒无常,性情日加躁怒,左右宦官稍有不顺意,就遭到殴打,有的甚至被打死。宦官人人自危,朝不保夕。后来宦官陈弘志等人将宪宗杀死。宪宗死后,他的第三子李恒被宦官梁守谦、韦元素、王守澄等人拥立登基,这就是唐穆宗。穆宗即位后,元稹被任命为宰相。由于在宪宗时仇士良曾和元稹结怨,如今他只得老老实实,不敢妄为。长庆二年(822年),穆宗与宦官在宫中击球,有一宦官失手落马,弱不禁风的穆宗竟然因此受惊吓得风疾。长庆四年,穆宗死。其子李湛即位,这就是敬宗。在历史上,敬宗也属昏庸皇帝,他把政务交给了几个纷争的权臣处理,每天与宦官们在一起吃喝玩乐。一方面,敬宗对宦官大肆赏赐,对他们的胡作非为也很宽容。另一方面,如果宦官冒犯了他,不能满足他的玩兴,就会遭到一顿毒打或流配。所以,宦官们对他是又怕又恨。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初八,敬宗夜里打猎回来后,被宦官刘克明等杀死,死时不满十八岁。宦官王守澄又杀死刘克明等,迎立江王涵即位,这是文宗。

正是在文宗发动的对宦官的几次斗争中,仇士良成为皇帝不得不依靠的力量而形成了仇氏自己的强大势力。以往对宦官斗争失败的历史,给文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试图通过各种措施来革除弊政,从宦官手里夺回政权。

唐文宗即位后,勤奋好学,励精图治。他崇尚节俭,释放宫女三千多人,罢掉教坊、翰林、总监冗员一千二百多人。他还整顿朝政,按时上朝。召见宰相群臣议政时对政事询问得都很详细,议政往往用好长时间。文宗认识到,穆宗、敬宗两朝的腐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宦官专权造成的,因而对宦官的不法行为尤为痛十艮。文宗之前,宦官的气焰十分嚣张,他们掌握朝廷大权,连皇帝也敢生杀废立,文宗的祖父宪宗、皇兄敬宗都死于宦官之手,父皇穆宗及他本人也都是由宦官拥立的。由于宦官的专横,当时的朝中大臣对他们的所作所为只是敢怒不敢言,惟恐惹祸上身,自身难保。面对这一切,文宗当然不甘心做傀儡皇帝,不愿意成为宦官的刀下之鬼,因此,他决心要清除宦官这一祸害。但以往君王朝臣与宦官斗争失败的教训,使文宗也不免忧心忡忡。他只有暗暗地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太和三年(829年),浙西观察使李德裕被召入朝,任兵部侍郎,文宗想任命他做宰相。但吏部侍郎李宗阂与李德裕素有矛盾,于是便暗地里贿托宦官,求为援助。王守澄等内揽大权,力荐李宗阂为相,文宗恐他内逼,只好让李宗阂为宰相。李宗闵喜出望外,就设法排斥李德裕,让牛僧孺为兵部尚书,后升为宰相,做他的帮手。但李德裕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是很突出的,后来他还是做了宰相,当然他也同样排斥牛僧孺等人。在历史上这两派之间的斗争被称为“牛李党争”。

由于牛党依附宦官,文宗认识到,要依靠牛党清除宦官是不可能的,于是便利用同内延翰林学士秘密接触的机会进行谋划。文宗发现翰林学士宋申锡沉厚忠谨,可以信用,召见时让他与朝臣商议铲除宦官一事。不久,宋申锡即被任为尚书左丞,随即又加平章事。宋申锡成了文宗的心腹。宋为宰相后,多次进宫与文宗谋划清除宦官的计策。为了积蓄军事力量,未申锡任用了新的京兆尹,然后秘密传达圣上清除宦官的旨意,企图以京兆尹府兵杀宦官。但这一密谋很快被王守澄发觉。于是王守澄便想出一法诬陷宋申锡。他先使人诬告宋申锡谋立皇弟漳王李凑。因为李凑声望很高,文宗一向防备他,怕有人拥立他为帝。看到奏书,文宗免不得疑惧交并,立命王守澄查讯。这正中王守澄的下怀。王守澄召集党羽,准备派二百骑抄斩宋申锡的全家,亏得有人阻拦,才没有下手。王守澄抓了李凑和宋申锡身边的一些人,经过拷问,屈打成招,被迫诬证宋申锡确有密谋,要立李凑为帝。文宗以为证据确凿,召集满朝大臣,宣布宋申锡罪状。宋申锡被贬为开州(今四川开县)司马,一直到病死贬所。唐文宗贬逐了宋申锡,事后很快也知道上当受骗,但迫于宦官势力的猖獗无法为他平反昭雪。

文宗即位后的第一次谋除宦官这样失败了。自此以后,宦官更加骄横,文宗也更坚定了诛除宦官的决心。他继续通过各种途径极力寻找可利用的人,力图诛灭宦官,了却他的心愿。郑注、李训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文宗重用的。李训、郑注是由王守澄推荐给文宗,用来培植自己的势力的,但二人却很快成为皇帝清除他的得力心腹。李训、郑注知道王守澄权势熏天,一时动摇不了他,就设了一个以毒攻毒的计策。他们为文宗出谋划策,让仇士良去当左神策军中尉,这原来是王守澄担任的官职。仇士良当初拥立文宗为帝有功,但他却受到王守澄的压制,对王守澄愤愤不平,同时他也深知要参与朝政,控制皇帝,首先要铲除王守澄,为了取代王守澄。他积极附和李、郑。这样一来,既剥夺了王守澄的实权,又给他树立了一个对立面。自此以后,王守澄、仇士良之间的矛盾更深了。他们之间的斗争,削弱了宦官集团的力量,对李训、郑注极为有利,可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接着,李训与文宗谋定,任命当时为右神策军中尉、行右卫上将军知内侍省事的王守澄为左、右神策军观军容使,兼十二卫统军。名义上是加官晋级,其实是以虚名尊守澄,实夺之权也,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明升暗降。在夺取了王守澄掌管禁军的实权后,李训、郑注见时机成熟,就向文宗建议,立即除去王守澄。文宗同意,派中使到王守澄的住宅,赐其毒酒,令他自尽。就这样,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宦官头子王守澄被除掉了。对外只说他暴病身亡,追赠扬州大都督。

王守澄死后,仇士良任左神策军中尉,因为他掌握了主要军权,所以很快就形成了他自己的宦官集团。

除去王守澄、韦元素等几个宦官头目后,文宗又与李训、郑注密谋,准备一举歼灭以仇士良为首的宦官集团,发动了甘露之变,但这次事变却让狡猾奸诈、实力强大的仇士良最终获胜,李、郑落得被诛杀的命运。

甘露之变后,仇士良等气焰嚣张,上胁皇帝,下凌宰相,所有朝官都不被他们放在眼里。生杀拜除,都由宦官主持,文宗也似木偶一样任其摆布。史称“自是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就是说所有天下大事都是由宦官们说了算,而作为朝廷的宰相只不过是写写文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