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贪官传
34379200000004

第4章 伯噽(3)

过了几天,夫差果然病愈。为表彰句践的忠心,特在文台设宴,邀请句践参加,并让他换上一身礼服,坐在贵宾席上。伍子胥见夫差忘仇待敌,非常气愤,拂袖而走。伯噽一见,嘿嘿一笑,对吴王说:“我听说‘同声相和,同气相求’,今天是仁义之会,仁义者留,不义者去。相国大概是感到坐在这里惭愧,所以才离去吧!”夫差会意地一笑:“太宰说得对极了。”宴会上,伯轻捧场,勾践进酒,夫差越喝越高兴,当场许诺:“三天之内,我要亲自为越王送行,让他回国。”

伍子胥听说此事,次日一早就闯入王宫,对吴王说:“勾践表面装得温顺恭谨,实际上内怀虎狼之心,这一点难道大王您看不出来吗?您只顾听一时的阿谀奉承,却不计将来的后果,您任用奸谗,诽斥忠良,贪图仁德虚名,必将纵仇为患,其后果不堪设想啊!”吴王大声斥责:“住口!我卧病三月,你没有一句问候,没有半点贡献,你忠义何在?而句践甘心为奴,殷勤侍奉,亲尝粪便,这不是忠义又是什么?你有什么脸面谈论忠奸?’伍子胥见吴王如此执迷不悟庐泪俱下:“大王啊大王!您完全让假象迷惑住了。我们把句践整得这么惨,他能不记恨吗?他现在尝大王之粪便,是为将来食大王之心肝啊!大王如果不醒悟,中了他的奸计,将自身难保啊!”吴王大怒:“相国你不要说了,寡人主意已定,用不着别人来教训。”子胥无可奈何,只好告退。到了第三天,吴王在蛇门外设宴,为勾践送行。句践泪流满面,好像真的依依不舍。夫差亲自扶勾践登车离去。

勾践告别吴王,立刻快马加鞭,昼夜兼程,来到钱塘江,想到群臣为自己送行的情景,已恍如隔世,不禁仰天长叹:“老天啊,你终于开眼了!当初渡江时,我哪还想到能生还越国啊!”

越王回国,立志复仇,为不忘会稽之耻,迁都于会稽。在范蠡、文种的协助下。立刻着手改革政治,谋求富强之道,自己以身作则,勤于政事。为激励自己的复仇之志,卧薪尝胆;为迅速增加人口,奖励生育;为迅速恢复生产,减免赋税。经过几年努力,越国逐渐繁荣起来。同时,为迷惑吴王,贡献不断,并由文种定了灭吴九术,而每一种计谋的实施都离不开伯轻,所以每次给吴国进贡都少不了要给他,而他收受的贿赂越多,就越在吴王面前为越国说话,从而使文种的计谋一一实施。

首先,为使吴国劳民伤财,也为满足吴王侈大骄狂的心理,越王派出许多青壮劳力,到深山老林找到了两棵千年古木,献给吴王。再由伯噽给吴王吹风,重修姑苏台。伍子胥极力反对。但夫差听信伯噽之言,三年备料,五年修成。新建的姑苏台高达数十丈,站在台上,周围数十里的景物,可以尽收眼底,凭栏远望,实在是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而老百姓昼夜劳作,累死者不计其数,人民怨声栽道。

其次,采用美人计。在民间广为搜求,找到西施、郑旦两位天姿国色送给吴王。

从此,吴王每天以姑苏台为家,整日游乐,只让伯轻在身边侍候,子胥求见,往往被拒绝。

越国看到夫差上钩,就开始了第三步:虚其库存。鲁哀公九年(前486年),以荒歉为名,故意向吴国借粮。勾践先让文种用重金贿赂伯噽,让他在吴王面前帮忙。吴王在姑苏台接见文种,文种说明来意,夫差当即表示同意。当时,伍子胥听说越使到来,也跟着到了姑苏台,看到吴王答应越国的请求,就劝吴王:“吴越势不两立。我看到越国并非因为饥荒而借粮,而是要故意造成吴国粮食匾乏。这是越国削弱吴国的毒计,大王绝对不能上当。”夫差不解地问:“勾践在吴国时当我的车夫,我现在恢复了他的王位,他非常感激,贡献不断,哪有背叛的道理?”子胥说:“我听说越王废寝忘食,体恤民情,训练军从,就是为了报仇。”“句践既已称臣,哪有臣伐君的道理?”“商汤伐夏桀,武王伐商纣,不都是臣伐君吗?”值妊一看,大事不好,事情恐怕要让伍子胥搅黄,马上出面:“相国此言太过无理,怎能拿大王与桀、纣相比?再说,我们现在借粮给越国,待来年让他如数归还,于吴无损,于越有德,何乐而不为?”夫差听信伯轻,借给越国粮食万石。句践将粮食分给百姓,百姓无不称颂。

到第二年,越国大丰收,越王命挑选上好稻谷,蒸熟后还给吴国。吴国拿来做种子,结果颗粒无收,吴国大饥。这些措施不仅消耗了吴国的民力、财力,而且更加深了夫差、伯噽与伍子胥之间的矛盾。

在削弱对方的阿时,增强自身实力,大力发展生产,积极训练军队。据说,越国请得处女传授剑术,又让陈音训练射手,严肃军纪,使士兵“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军队战斗力大大加强。

却说伍子胥听说越国加紧习武,很是担心,求见夫差,流泪劝谏:“大王总相信越国臣服,现在越国正日夜加紧练兵,剑戟弓矢无不精良。一旦乘虚而入,就要大祸临头。大王如不信,为什么不派人去看看?”夫差果然派人去越国探听,证明子胥说得一点不差。夫差就问伯噽:“越国已经臣服,为什么还要整天练兵?”伯噽回答:“越国蒙大王之恩,得以立国,没有军队如何自卫。所以,练兵是为了守国,大王有什么好怀疑的?”但夫差到底觉得放心不下,就有了兴兵伐越之意。

正在此时,齐国准备伐鲁,为救鲁国,孔子的弟子子贡星夜赶到吴国,劝吴鲁联兵伐齐。夫差沉思着说:“我也正想代齐,只是越国现在蠢蠢欲动,有伐吴之心,所以我想先讨伐越国,然后再讨伐齐国。”子贡说:“大王如果担心越国的话,我可以劝说越国随大王一起出兵,您看如何?”夫差大喜:“真要这样的话,是再好不过了!”于是子贡又到越国,一见越王,就开门见山地说:“我这次来贵国,是要告诉大王:祸事就要降到贵国头上,吴国已有兴兵伐越之心。’越王一听,惊慌地问:“那可怎么办?请先生快想个办法为我解救危难吧!”子贡平静地说:“情况尽管危急,但也不是没有办法。吴王骄妄而好受人吹捧,伯噽专权而善于拍马。如果您能用厚礼取得他们的欢心,用谦卑的言辞满足其骄狂的心理,然后再亲率一支军队随其出征,这样,吴王就不会怀疑您了。同时,昊国北上中原,后方空虚,越国就可乘虚而入,这就是一举两得。”勾践相当感激。

过了几天,勾践果然派文种到吴国,向吴王献上厚礼,并表示愿派兵三千,随吴王作战。夫差非常高兴,遂决定北上伐齐。礼物当然少不了伯轻的,因为越国还要依靠他的帮助,来继续削弱吴国的计划,这就是灭吴过程中的第五个步骤:搬掉越国复仇道路上的绊脚石——吴国忠臣伍子胥。

其实,伯噽也想除掉伍子胥。因为此时他已是贪名远播,以至于连远在鲁国的子贡都非常了解,只是靠着溜须拍马的功夫,瞒着吴王夫差一人。要想长久瞒天过,海,就必须除掉睿智、正直的伍子胥。越国就利用这一点,现频繁地贿赂伯噽,加快其计策的实施。

鲁哀公十年(前485年),越王勾践派大夫诸稽郢率兵三千,随同吴王出征,同时,向吴王及大小官员送上厚礼。吴国上上下下都非常高兴,只有伍子胥忧心忡忡。尽管他知道吴王对他已非常反感,但为了吴国的利益,他还是想尽自己所能劝吴王,希望事情有所转机。所以,在部队出发前,伍子胥再次劝夫差:“吴国的心腹之怠是越国。越国时刻准备复仇,只是苦于时机不成熟。句践现在之所以那么顺从,就是为了麻痹大王,为进攻吴国做充分的准备。而齐国只不过是皮肤之患,与我国又相隔千里,您就是得到它又有什么用?怕只怕等不到吴灭齐,越国就会兵临吴之城下!”夫差一听大怒:“你这老不死的,我马上就要出师北伐。你却说这些不吉利的话,破坏我的北伐大计,该当何罪?”夫差越说越气,就想杀掉伍子胥。这时,伯整为昊王出了个借刀杀人的馊主意,让昊王向齐国下战书,故意写得言词激烈,以激怒齐王,让伍子胥去送,借齐国之手除掉伍子胥。

伍子胥深知夫差、伯轻之意,同时也预料到吴国早晚要毁在夫差手中,作为吴国的忠臣,他决心以死相谏,以死殉国,但又不忍心自己的儿子一同为夫差殉葬,所以,在去齐国的时候,把自己的儿子伍封也带出了昊国,将他托付于齐国的大臣鲍息,改名为王孙封,留在齐国。没想到这也会成为伯轻陷害他的极好“证据”。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齐简公也识破了吴王的计谋,不但没杀伍子胥,在了解了伍子胥的为人后,反而对他非常敬重。所以,只约定了交战日期,就送他回国。

伍子胥走半半路,正遇上吴国大军。他想到这时如再劝夫差回师已不可能,只好向吴王复命。考虑到吴国后防空虚,请求回国防守。夫差看到他活着回来,很是生气,根本不想见他,他的请求正对吴王心思。于是,伍子胥赶紧回国,加紧防御,从而使越国不敢偷袭吴国。

再说吴王夫差率军与鲁军会合,在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与齐军在艾陵(今山东菜芜市东北)决战,由于齐国将帅轻敌,结果大败,齐国主帅国书被杀。齐简公大惊,忙派人纳币求和。夫差非常得意,以霸主自居,让齐鲁两国重修兄弟之好,由他主坛盟誓,然后,撤军回国。

夫差回到吴都,群臣都来朝贺,伍子胥亦在其中。夫差一看见他,就怒斥道:“本王出师你一再劝阻,现已大胜而回,你还有何话说?”此时的伍子胥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听到此话,挥臂大怒:“大王,你怎么还不醒悟!老天要灭亡一个国家,总要先给他点甜头,以助其骄妄之心,然后,才会大难临头。眼前的胜利就是老天给你尝的甜头,老天将降大祸于昊国!”夫差气得直哆嗦:“你这老不死的,这段时间没见你,耳边刚觉清静,没想到你又来哆嗦!小心我杀了你。”

过了几天,越王勾践率群臣也来贺喜,给吴王及伯噽送上厚礼,同时,让伯噽加紧除掉伍子胥。于是,伯噽趁吴王非常恼怒伍子胥之机,加紧了对伍子胥的陷害。

这天,吴王夫差在文台设宴,越王陪坐,其他大臣都侍立一旁。席间,夫差奖励伐齐有功之人,特别强调:“伯轻治兵有功,我将封他为上卿,同时,增加越王的封地,以奖其助伐之功,众卿以为如何?”子胥跪地哭谏:“大王,您这样做只能是让忠臣闭口,让奸臣得志,阿谀奉承,颠倒黑白。长此以往,吴国将有亡国之惠。”夫差大怒,“你这老贼,是不是想专权擅威,颠覆国家?寡人只是因先王之故,不忍心杀你。你赶快下去,我不想再见到你。”伯噽趁机添油加醋:“我听说子胥出使齐国的时候,把他儿子托付于齐国大臣鲍息,看来早就有叛吴之心,大王不可不防。”夫差一听,更加气愤,将“属镂”宝剑扔到伍子胥面前。子胥拾剑在手,走到院中,仰天长叹:“老天啊,你非要灭吴不可吗?夫差,你不听忠言,反赐我死。我今日死,明日越国就要打进来。”并嘱咐身边人:“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挂在城东门,我要亲眼看着越军是怎样打进来的。”说罢,自刎而死。

夫差听左右报告了伍子胥的临终之言,非常气愤,让人将伍子胥的尸体盛在鸥夷(皮口袋)里,扔到江中。

伍子胥的死,可以说是吴越争霸的转折点。在此之前,越国处处小心,供奉不断,迷惑了吴王,发展了自己的势力。在伍子胥死后,吴越的强弱之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越国开始不断寻机出击吴国。

鲁哀公十三年(前482年),越国抓住吴王夫差想称霸中原的心理,送厚礼给伯噽,让他怂恿夫差,北上中原与晋国争霸。正当夫差在黄池(今河南省封丘县西南)与晋国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越国由范蠡率军,乘虚而入吴国。吴国太子友与王子地率军抵抗。太子友陷入重围,身中数剑,自刎而死。王子地只好退回城中,加强防卫。同时向夫差告急。

在黄池的夫差听到消息,草草结束会盟(晋定公以夫差不得称王,只能称公为条件,让吴王主盟,吴王夫差勉强当上霸主),然后,千里回师。疲惫不堪的吴军被越军打得大败。夫差非常恐慌,也顾不得霸主的尊严了,让伯轻前去求和。并训斥伯轻:“你一再保证越王不会背叛,我才相信你的话,放他回去,事到如今,你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你快去向越王求和,如若不成,‘属鳙镂’宝剑在等着你!”伯噽吓得浑身哆嗦,来到越营,献上厚礼,跪在越王面前,苦苦哀求,并表示以后要像越国供奉吴国那样,向越进贡。范蠡对句践说:“吴国虽然战败,但实力尚存。眼下灭吴的时机还不成熟,不如送个顺水人情,准许讲和,以后再谋进取。”于是,越王勾践答应讲和,班师回朝。此时,离伍子胥的死还不到三年,而吴越的位置已完全颠倒了过来。

此后,越国加紧战备,灭昊的进程大大加快。鲁哀公十七年(前478年),越国再次攻吴。在笠泽(在苏州南面,与吴淞江平行的一条江),越军三战三捷,直捣姑苏(今江苏吴县)城下。所到之地,吴国的军事力量土崩瓦解。

公元前475年,越军再次击昊,很快打到姑苏城下,将姑苏城围困长达两年之久。公元前473年,越国发起猛攻,攻入姑苏城,吴国灭亡。伯轻早在越军攻城时,就投降了越国。夫差在城破后,退到阳山,多次派人求和不成,自杀而亡。此时离吴越夫椒之战,越国战败求和正好二十年,正中了伍子胥的预言。

越王勾践来到吴官,百官都来朝贺,伯轻也站在一旁,面露得意之色。他以为自己为句践灭吴作出了很大“贡献”,越王肯定会嘉奖他的,没想到他听到的却是一声断喝:“伯轻,你身为吴国太宰,私自收受贿赂,不惜出卖国家利益,谄害忠良。像你这样的奸谗小人,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推出去,斩了。”卫士上来,将伯噽拉出去斩首示众。勾践又下令将其满门抄斩。其实,这是句践在向所有的朝臣警告:“凡是不忠不义之人,注定是没有好下场的。”

伯轻死了。他的死并不让人感到奇怪,让人感到奇怪的是,这样一个贪赃枉法害贤误国的角色,为什么能在吴国安居高位数十年?为什么他的贪名已远播他国,而作为吴王的夫差却丝毫不为所察?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伯噽善于伪装,善于讨吴王的欢心;另一方面,可能在夫差看来,这样一名有功之臣,怀有一点贪赃的癖好,是无可非议的吧!岂不知,这正害了他的性命。

而伯噽自己呢?本已位极人臣,深得君王信赖,受到万人仰慕,已到了常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步,让一般人感觉应该知足了。但人大概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随着地位的上升,贪心也就越来越重。但世上绝没有不求回报的贿赂,并且,接受的贿赂越多,付出的代价也就越重。伯轻的贪佞,不仅加速了吴国的灭亡,而且给自己也带来了杀身之祸,而处死他的正是不断送他金钱、美女的越王勾践。这不能不让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