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将军传
34388900000023

第23章 三国(5)

张鲁任命马超为都讲祭酒,并想把女儿嫁给他。有人劝阻,认为马超妻子遭受惨祸,均由马超引起,他不能爱亲,焉能爱人,张鲁这才作罢。马超见张鲁难成大事,又遭到张鲁部将杨昂的嫉妒,心中抑郁不平。

当时,刘备正围攻成都,日久不下,得知马超情况后,派江宁督邮李恢前去劝说。马超便从武都逃入氐中,给刘备写密信请降。刘备得信大喜,派人迎接马超,让他先停下来,暗地拨给他不少兵丁,增加他的兵威;然后命他率兵直逼成都城下。城中见此威势,人心浮动。不久,成都便被攻克。刘备任命马超为平西将军,并让他沿袭了曹操封的都亭侯。

刘备进位汉中王,任命马超为右将军,授予符节。章武元年(221),马超升任骠骑将军,领扬州牧,进封漦乡侯。章武二年,马超去世,享年47岁。刘备追谥他为“威侯”。

庞统

庞统(179~214),三国时刘备部下谋士、将领。字士元。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庞统善能知人,议论英发,多出奇计,言必有中,实为一代英才。可惜英年早逝,未成大功,令人叹惋。

一、少有才名善于知人

庞统年轻时,为人朴讷鲁钝,少有名声。他的叔父大名士庞德公十分看重他,认为他不同寻常。

当时,颍川人司马徽清高雅正,素有善于鉴识人品的名声,庞统慕名前往拜见。见面时,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庞统就坐在树下跟他交谈起来,越谈越投机,从白天一直谈到深夜。司马徽觉得庞统非同凡响,说他是南州首屈一指的人才。从此,庞统的名声渐渐显赫。不久,郡中任命庞统为功曹。

庞统有知人之明,喜欢评判人品高下。吴国大将周瑜去世,庞统送葬到吴地。吴人早知庞统的才名,因此当他西返荆州时,众多知名人士齐会昌门为他送行,陆绩、顾劭、全琮都参加了聚会。庞统又开始品评人物,他说:“陆先生可以说是驽马,有着飞奔的足力;顾先生可以说是驽牛,能担荷重任到达远方。”接着,他又对全琮说:“至于您,喜爱施舍,追慕声名,很像汝南名士樊子昭。虽然智力稍逊,但也算一时俊彦了!”陆绩、顾劭对庞统说:“将来天下太平,一定和您共同品评四海人士。”于是,庞统跟他们深相结交而归。

事后,有人曾问庞统:“照您看,陆绩比顾劭好吗?”庞统说:“驽马虽然精良,但乘坐的只是一人罢了。驽牛一天走30里,所负载的哪里只是一个人的重量呢?”据说,顾劭去见庞统,住在庞统那里,两人谈论起来。顾劭问:“您有善于知人之名,你说说,我和您相比,谁好一些?”庞统说:“讲到陶冶世俗,甄综人物,我比不上您;但是,如果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我可就比您强一点了。”

二、骥足始展英年早逝

刘备占据荆州,任荆州牧,庞统以从事的身份试署耒阳县令。他在任不理县务,治绩不佳,被免官。吴将鲁肃写信给刘备推荐庞统,称其非百里之才,如果让他担任治中、别驾等职务,他才有可能展其骥足,显其才华。诸葛亮也对刘备说起过庞统。

于是,刘备召见庞统。两人纵论古今,刘备甚为满意,任命他为治中从事。此后,刘备倚重庞统的程度仅次于诸葛亮,两人同为军师中郎将。

建安十六年(211),法正奉益州牧刘璋之命到荆州,迎接刘备人益州共拒张鲁。法正私下向刘备献秘计借机谋取益州,刘备犹豫再三,不能决断。庞统进言说:“荆州荒芜残败,人物流失殆尽。且东有孙权,北有曹操,难以有大的发展。益州户口百万,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如果真能夺取此地,以为根基,当可成就大业。”刘备担心为得益州而失信于天下,庞统劝刘备乱离之际不能墨守成规,只要事定之后封还刘璋一块土地就行。刘备认为庞统说得有理,决定留诸葛亮、关羽等人镇守荆州,而自己则带领庞统,率领数万兵士进入益州。

益州牧刘璋和刘备在涪城相会,庞统献策劫持刘璋,刘备未从。此后,刘备也并未按刘璋的命令去进攻张鲁,而是停在葭萌,厚树恩德,以收民心。

建安十七年十二月,刘备在葭萌关屯驻已经一年。庞统就战略问题向刘备献上三条密计:上计是暗中挑选精兵,昼夜兼程,直接袭击成都;中计是骗擒刘璋的名将杨怀、高沛,夺取兵权,然后进军成都;下计是撤军退回白帝城,使之与荆州连成一气,以后慢慢待机而动,再图发展。刘备认为庞统的中计有道理,依计而行,挥兵直指成都,一路势如破竹,很快便打到了涪城。

在涪城,刘备大会将士,置酒作乐,志得意满。他乘着酒兴对庞统说:“今日的盛会,真痛快,真高兴!”庞统却兜头泼了他一瓢冷水:“攻打别人的国家却认为快乐,这不是仁者的态度!”刘备已经喝醉,听了庞统的话很生气,呵斥其退出。庞统起身退出去,刘备马上后悔了,请他回来。庞统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坐下,不看刘备,也不道歉,照样饮酒。刘备问他:“刚才咱俩究竟谁错了?”庞统说:“你我君臣二人,都有过错。”

不久,刘备包围雒城。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去世,年仅36岁。刘备极为痛惜,好长时间一说到庞统就流泪。追赐其为关内侯,定谥号为“靖侯”。

马谡

马谡(190~228),三国时蜀国将领。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

马谡才器过人,喜欢谈论军事,丞相诸葛亮对他深为器重。刘备看出马谡的弱点,临死前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诸葛亮没把这话放在心上,任命马谡为参军,常叫他讨论事情,参谋军机。

建兴三年(225),为了巩固蜀国后方,诸葛亮率蜀军征讨反蜀归吴的南中(今川、黔、滇地区)酋领雍闽。马谡为他送行,一送就是几十里。临别之时,诸葛亮问马谡还有什么忠告,马谡说:“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是上策,兵战是下策。希望您能让他们心服,南中自然安定。”诸葛亮认为他说得有道理,就采用了他的计策,七擒孟获以服其心,终于平定了南方。

建兴六年(228),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国。魏帝派张合统兵五万前来迎战。当时,蜀国有多年战阵经验的老将魏延、吴壹等均在军中,大家都认为应该派他们为先锋,但是诸葛亮违背众人的意愿,任命马谡为先锋,命他率兵疾趋街亭(今甘肃天水东南)驻守。谁知到街亭后,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挥方针,不听副将王平的正确意见,不去驻守街亭险要,反而舍水上山扎营,举措烦扰,不得要领。张合率军赶到,截断水源,纵兵击之,马谡大败,士卒离散,街亭失守。诸葛亮大军进无所据,被迫退回汉中。

为明军纪,诸葛亮把马谡关入狱中,后来又处以死刑。年仅39岁。

赵云

赵云(?~229),三国时蜀国名将。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赵云不仅忠勇异常,而且卓有见识,谋身谋国都正直审慎,是三国名将中不可多得的人物。

一、单骑救主截江夺“斗”

赵云身高八尺,姿颜雄伟。黄巾起义时,本郡人推举他率领吏民往投公孙瓒。当时,刘备也正依托公孙瓒。他见赵云英气干云,不同凡响,便与他深相结纳。公孙瓒派刘备帮助田楷抵拒袁绍,赵云随同前去,为刘备执掌骑兵。赵云因兄长去世还乡,刘备料他此去不返,因与握手言别,殷勤叮咛。赵云对刘备说:“无论将来局势如何,我赵云绝不会背德忘义。”后来,刘备栖身在袁绍处,赵云前来找他,两人在邺城见面。刘备与赵云同床眠卧,秘令其招募兵士。赵云不负所托,招得数百人。刘备投奔荆州刘表,赵云追随。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取荆州,刘备大败,抛弃妻小,落荒南逃,不见了赵云。有人对刘备说:“赵云已经北去。”刘备用手指着那人喝道:“休得胡说。子龙绝不会弃我而去!”不一会儿,赵云果然回来。原来,他在乱军之中手抱弱子(后主刘禅),保护甘夫人(后主之母),使二人得脱于难。

刘备率兵人益州(今四川),赵云留在荆州,领留营司马。当时,刘备的夫人孙氏因为是孙权的妹妹,骄纵自大,经常率领随从兵丁官吏飞扬跋扈,纵横不法。刘备认为赵云有威信,受人尊重,定能够整齐内部纪律,所以特别命他执掌宫内事务。孙权听说刘备西征,就派船队到荆州去迎自己的妹妹,而孙夫人也想带着刘禅(小字阿斗)回东吴。赵云听到消息,便与张飞勒兵截江,夺回了阿斗。

二、虎威将军一身是胆

建安二十四年(219),夏侯渊兵败身死。曹操发兵20万来争夺汉中,粮米运到北山之下,堆积如山。黄忠认为敌粮可取,引兵前去,但过了约定时间,尚未回营。赵云带数十骑出营探视,正碰上曹操大军。赵云突遇大军,一毫不乱,挺抢骤马杀人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曹兵心惊胆战,不敢逼迫,赵云且战且走。不久,曹兵围拢起来,赵云奋力杀出重围,已靠近自己的营寨,但发现部将张着在敌阵受了伤,又拍马杀人重围,救助张着,溃围而出。

曹军在后紧紧追赶。沔阳长张翼正在营中,见曹兵追来,提议让军士闭门拒守。赵云不但不关城门,反而命令将营门大开,令将士偃旗息鼓。曹操大军追到,见营门大开,不见旌旗,不闻金鼓,怀疑有伏兵,引兵欲退。曹兵刚一转身,赵云一声令下,营中将士万弩齐发,鼓声大震,号角齐鸣。曹军惊骇,自相践踏,拥到汉水旁边,落水而死者不计其数。

第二天,刘备特意来到赵云昨日作战之处,指点评说,欣然赞誉:“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将士们从此愈发佩服赵云,称他为虎威将军。

三、谋身谋国审慎有识

赵云为人,正直审慎。刘备平定江南,赵云受命接替降将赵范兼任桂阳太守。赵范守寡在家的嫂子樊氏姿容秀美,堪称国色。赵范想把他嫁给赵云,赵云说“我们是同姓,您的兄长就是我的兄长”,坚决不肯依从。有人劝他,他说:“赵范被迫投降,其心正不可测。况且天下女人多的是!”后来,赵范果然逃走,赵云未受任何牵累。

赵云与谋国事,也是殚精竭虑,出于公忠。刘备平定益州,不少人提议把成都城中房舍和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赵云反对说:“益州百姓刚遭兵乱,田宅应该归还给他们,让他们复业、安居。这样,我们才能征用人力财力,得他们的欢心。”刘备依从了他,益州安堵。

孙权袭夺荆州,关羽败死,刘备大怒,要率兵亲征。赵云从大局考虑,劝谏刘备说:“国贼是曹操,不是孙权。而且如果先灭掉魏国,吴国自会臣服。如今我们把魏国放在一边,而与吴国作战。只怕兵势一交,就无法解脱了!”但刘备不听,命驾东征,留赵云都督江中。后来,刘备在秭归失利,赵云进兵到永安,吴国已经退兵。

赵云、邓芝箕谷战败,全师而退。诸葛亮说:“街亭退兵,兵将不能相顾;而箕谷退兵,却无兵将相失情况,为什么呢?”邓芝回答:“箕谷退兵,赵将军亲自断后,军资什物,一点也没有丢弃,兵将自然不会溃散。”赵云有军资余绢,诸葛亮让他分赐将士。赵云说:“军队没有取得任何胜利,怎能受赏赐?请把这些财物放进赤岸府库,以备过冬之用。”

建兴七年(229),赵云去世。后主刘禅追谥赵云为“顺平侯”。

魏延

魏延(?~234),三国时蜀国将领。字文长。义阳(今河南桐柏东)人。他颇有谋略,因不为所用而抑塞不平;又因心性高傲,不听后辈调遣,竟至同室操戈,误国殒命。

一、干城之具心存抑塞

魏延系刘备旧部,跟随刘备入益州,屡立战功,升任牙门将军。

刘备进位汉中王,迁其治所于成都,需要一位威高望重的将领留镇汉中地区。当时,大家认为刘备一定会选张飞,张飞本人也认为非己莫属。但出乎意料,刘备任命魏延为镇远将军,兼任汉中太守,镇守汉川。刘备大会群臣,当众问魏延:“我把这样的重任托付给你,你上任后,打算怎样做呢?”魏延慷慨激昂地回答:“假使曹操倾全国之兵亲自入侵,我将为您抵御他;假如他派遣将领率众十万前来侵扰,我将为您消灭他们!”

刘备称帝,升任魏延为征北将军。后主刘禅建兴元年(223),魏延被封为都亭侯。建兴五年,驻军汉中,任命魏延兼任丞相府司马、凉州刺史,统率前锋部队。

建兴八年(230),诸葛亮命魏延和吴壹率领少量骑兵从河池出祁山,西人羌中(今甘肃临夏及青海循化、贵德等县),扰乱敌人后方。魏延等人进入羌中后,在洮水以西辗转数月,招兵买马,连接羌人,势力大增。十一月,魏延率一万骑兵从羌中撤归,在途中和魏军相遇,大败魏军。魏延因功升任前将军、征西大将军,授予符节,并晋封南郑侯。

魏延认为自己有雄才大略却不得重用,不免心存抑郁。建兴六年(228)诸葛亮第一次伐魏之前,曾在南郑聚集将士们讨论出征方略。当时,魏延提议率五千精兵经子午谷进军,十天抵达长安。诸葛亮认为魏延此计过于危险,难保万全,没有采用。此后,每次跟诸葛亮出兵,魏延都向诸葛亮提议,要自己带兵万人,与诸葛亮从不同的道路进军,在潼关会师,诸葛亮一律不同意。魏延因此常常心怀不平,一方面怨诸葛亮胆子太小,一方面叹息自己的才能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杨魏交恶误国殒命

由于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性情高傲,胸中每有抑塞不平之气,因而将领们对他都比较客气,尽量不冒犯;只有杨仪对他毫不忍让,针锋相对。魏延怀恨在心,跟杨仪势成水火,不能两立。诸葛亮知道魏、杨二人有矛盾,但深惜二人之才,不忍厚此薄彼,有所偏废。

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北伐途中病重,安排撤兵时决定让魏延断后,姜维在魏延之前,并说如魏延不听调度,大军就自行出发,不去管他。诸葛亮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他料定魏延不会听从杨仪的指挥。诸葛亮去世后,杨仪命保守秘密,不公布死讯,派姜维去探询魏延的态度。果然魏延声称不会听从小小杨仪的部署统辖,并趁杨仪等尚未出发的机会,率部属抢先南归,并烧毁了沿途的阁道。

魏延和杨仪分别上表朝廷,奏陈对方已成叛逆。后主刘禅收到表章,难别真伪,征询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的看法。蒋琬、董允二人都认为杨仪不会背叛,魏延则值得怀疑。

杨仪见魏延已抢先手,就命令手下砍伐树木、开通道路,日夜兼行,紧跟在魏延部队之后。魏延的部队先占据褒谷口,派兵迎击杨仪等人。杨仪则命王平为前部,前往迎敌。王平在阵前厉声斥责魏延的先头部队,说:“诸葛丞相才去世,尸骨未寒,你们就敢如此放肆!”魏延部下知道此事魏延理亏,没有人出力死战,纷纷逃散。魏延见大势已去,只好与儿子带着几个亲信逃奔汉中。

杨仪派马岱追赶魏延,杀死了他。马岱将魏延的首级送给杨仪,杨仪站起身来,用脚踏着首级,骂道:“臭小子,还能作坏事吗?”朝廷下令夷灭了魏延的三族。

姜维

姜维(202~264),三国时蜀国将领。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人。他才兼文武,志立功名,一生辛苦劬劳。但他轻用武力,屡次出师,导致民困兵疲,加上他虽能明断却不尽周密,最后终于败亡。

一、归附蜀国渐膺重任

姜维从小就死了父亲,和母亲一起生活。他喜好郑玄的经学,在郡中做上计掾。不久,州里又征召他,任命他为从事。

建兴六年(228),蜀丞相诸葛亮兵出祁山,诸县响应,天水太守马遵与雍州刺史郭淮回守上郑、冀县,两地均不放姜维人城,姜维只好去投奔诸葛亮。诸葛亮见姜维来投,很高兴,任命他担任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当时,姜维才2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