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濬
王濬(206~285),西晋名将。字士治。弘农湖(今河南灵宝西南)人。在灭吴战役中益州造楼船,石头收降幡,功勋卓着,千古驰名。但他矜功自伐,负气任志,致使争起朝堂,白璧生瑕。
一、受知羊祜造船伐吴
王濬出身于世代两千石的官吏之家。他博通典籍,姿容修美,但由于不求名望,不谨细行,因而不为乡里所称道。后来,他改变了原来的性格志节,变得疏通亮达起来。
不久,王濬被征召为河东从事。因他为人严正清峻,听说他到任,好多不廉洁的郡守、县令望风退职而去。刺史徐邈有一女儿,贤淑有才,尚未许人,正在择夫。徐邈大会僚佐之吏,让女儿在内室察选。女儿相中了王濬,徐邈便依从女儿之意,把她嫁给了他、后来,王濬参征南军事,羊祜见他不凡,深相接纳。于是转任王濬为车骑从事中郎。有识者认为羊祜能知人,善荐人。
此后,王睿任巴郡太守。巴郡邻近吴国,士兵苦于征役,所以生下男孩都不愿抚养。王濬到任,整肃有关法律条文,宽缓徭役租税,对产育之人都给予休养之便,保全了几千婴儿。后又转任广汉太守,垂布德惠,百姓赖之。不久,益州刺史皇甫晏被杀,朝廷升任王濬为益州刺史。王濬一到益州,便发谋定计,诛灭作乱之人,因功被封为关内侯。王睿在任,广行仁惠,树威立信,当地各族百姓情愿归附。
鉴于王濬业绩突出,朝廷命他人朝任右卫将军、大司农之职。羊祜当时正筹划平吴,知他奇略过人,才可大用,上表请仍留他于益州刺史任上,参与平吴大计。于是朝廷重新任命王濬为益州刺史,专治水军。王濬受命修造战船,长达七年。不久,升任王濬为龙骧将军,监梁、益诸军事。
太康元年(280)正月,王濬自成都东下伐吴,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进攻丹杨,擒获吴丹杨监盛纪。吴人在长江险碛要害之处拉上铁锁链,横断江面;还打造丈余长的铁锥暗藏江中,用来阻挡行船。此前,羊祜擒获吴国间谍,详细了解了吴国的这些江防措施,并通告过王溶。王濬制造几十张大筏,并联成百步见方,船队行进时,先令善游泳者推着大筏走在前面,使水下铁锥扎在筏上被拔掉;还制作十多丈长、几十围粗的大火炬,灌上麻油,安放在大船船头,行进时遇到铁锁链,就点燃火炬,使铁链被融化烧断。楼船行进,再无障碍,晋军顺流直下。二月问,相继攻克西陵、荆门、夷道、乐乡诸城,擒获将领多人。朝廷下诏,提升王濬为平东将军、假节、都督益、梁诸军事。
王睿从蜀国出发以来,兵不血刃,攻无坚城,夏口、武昌无人抵抗,于是顺流鼓棹,直捣三山(今江苏南京西南长江东岸)。吴主孙皓举国投降。
灭吴之战,王睿共攻克四州、43郡,俘获人口52万、兵员23万,自此天下一统。
二、受抑王浑交恶有司
伐吴之始,武帝下诏命令王濬进军建平,接受杜预指挥;到秣陵后,再转王浑指挥。王睿将到秣陵时,王浑派使者请其暂停舟师,上岸商讨军机。王睿借口“风大,船停不住”,不肯上岸,挥师直进,乘胜纳降。王浑早就击败了孙皓的中军,斩杀了张悌等人,停兵在此,未即进击。如今王睿一鼓克敌,告成大功,王浑于是上表朝廷,说王睿溶违诏不听调遣,并罗织罪状予以诬告。
王睿回到京都,有司劾奏他违诏不受王浑节度,应坐大不敬罪,交付廷尉。武帝说诏书稽留迟延,未能及时送达,因此不能说王睿违诏;王睿有征伐之劳,即使有些许可责之处,也不该以一眚掩大德。武帝任王睿为辅国大将军,领步兵校尉,并加封为襄阳县侯,食邑万户,加以厚赐。
王睿认为自己建有大功,却被王浑父子和其他豪强压抑,且屡遭有司弹劾,心中颇为不平。于是每次进见皇帝,谈起攻伐之劳和受屈之状,就不胜怨愤,有时还会说出过激的话来。武帝知他心意,总是原谅他。
益州护军范通是王睿的外亲,曾对他说:“您立有大功,却不善居功。”并解释说:“您凯旋时,应该换上常服,头戴角巾,归于私宅,嘴里也不必提平吴之事。如果有人问,你就说‘圣主之德,群帅之力,老夫有何能为’!这正是蔺相如折服廉颇之法,王浑见您如此,能不惭愧吗?”王睿说:“开始时,我只怕像邓艾一样,功而获罪,所以不能不说;再者,我心中的郁闷不平也实在难以排遣。这恐怕是我性情过于褊狭了吧!”
自平吴之后,王睿一改其生活方式,锦衣玉食,极其奢侈。他所推荐引用的,大多是蜀人。后来,朝廷又转任他为抚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特进,散骑常侍、后军将军。
太康六年(285)十二月,王濬去世,享年80岁。朝廷赐谥日“武”。王睿葬在柏谷山,坟墓阔大,围墙周长45里,松柏茂盛。
羊祜
羊祜(221~278),西晋名将。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曾上疏建议伐吴,并在江汉积极做准备工作,为西晋灭吴和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一、累召不就居上能谦
羊祜家世代都任两千石的高官,并且都以清廉有德着称。到羊祜,已历九代。羊祜的祖父羊续,在汉朝任南阳太守;父亲羊衙,任上党太守。羊祜是东汉蔡邕的外孙,晋景献皇后的同母弟。
羊祜12岁丧父,孝行哀思超过常礼,奉事叔父羊耽也十分恭谨。长大后,羊祜博览群书,善做文章,善发议论,每每中肯切要。而且仪度潇洒,身长七尺三寸,须眉秀美。郡将夏侯威认为他不同常人,把兄长夏侯霸的女儿嫁给了他。
羊祜被荐举为上计吏,州官四次征辟他为从事、秀才,五府(古代五种官署的合称,所指不一)也纷纷任命他,他都不肯接受。太原人郭奕见到他后说:“这位就是当今的颜回啊!”夏侯霸投降蜀国,姻亲怕受连累,大都与他家断绝了关系,只有羊祜安慰他的家属,体恤他的亲人,亲近恩礼,愈于常日。
司马昭任大将军,征辟羊祜,羊祜没有应命。于是,朝廷公车征拜羊祜中书侍郎,不久升为给事中、黄门郎。陈留王曹奂即帝位,羊祜被封为关内侯,食邑100户。因为羊祜心中对天子不以为然,所以不愿再做侍从之臣,请求出外。后来改官秘书监。等到建立五等爵制,羊祜受封为钜平子,食邑600户。接着,迁任中领军,负责统率全部宿卫将士,在皇宫当值,把持着军队的核心,兼管内外政事。
司马炎代魏称帝(晋武帝),因为羊祜有扶立之功,进号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改封为郡公。羊祜一再辞让,最后由本爵钜平子晋封为侯,设置郎中令,备设九官之职,并授给他的夫人印绶。泰始初年,晋武帝特下诏书,任命羊祜为尚书右仆射、卫将军,给以本营兵。
二、经营江汉增修德信
晋武帝有志吞吴,任命羊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假节,并保留他散骑常侍、卫将军原官不变,派他经营江汉。羊祜率兵出镇南方,到任后做了几件事,颇有成绩:一是开设学校,兴办教育,安抚百姓,怀来远人;二是与吴国人开诚相待,凡投降之人,去留可由自己决定;三是禁止拆毁旧官署;四是用计使吴国撤掉石城之守。
羊祜在军中常常轻裘缓带,不穿铠甲,侍卫也不过十几个人,且喜欢打猎钓鱼。有一天夜晚,他想出营,军司马徐胤持戟挡住营门说:“您都督万里,职责重大,怎可轻易离营外出!您的安危,也就是国家的安危。除非我死了,否则,此门不开!”羊祜正色改容,连连道歉。从此以后,很少外出。后来,朝廷加封羊祜为车骑将军,开府如三司之仪。羊祜上表固辞,朝廷没有同意。
鉴于历史上孟献子经营武牢而郑人畏惧、晏弱筑城东阳而菜子降服的经验,羊祜挥兵挺进,在险要地区开辟建造了五座城邑,并以此为依托,占据肥沃土地,夺取吴人资财。于是,石城以西地方,均被晋国占有,吴人来降者源源不绝。接着,羊祜实施怀柔、攻心之术,讲究恩德信用,安抚归降之人,想达成并吞吴国的目的。由于羊祜广用“务修德信”之术,所以吴人对他非常敬佩,都尊称他为“羊公”。
羊祜与陆抗对垒,双方常有使者往还。陆抗称赞羊祜的德行度量,说乐毅和孔明也不能与他相比。陆抗有病,羊祜赠他药品,陆抗举手即服,从不疑心。好多人劝陆抗不要服用,陆抗说:“羊祜哪是个下毒之人!”当时人都说,这可能是春秋时华元、子反重见了。陆抗常常告诫部下:“如果晋人专讲德行,我们却专施暴利,这等于不战而败。以后但求分界自保,不要贪求小利!”吴主孙皓听说两境修好,责问陆抗,陆抗回答:“一邑一乡,尚且不可没有信义,何况大国!我如不这样做,结果只会显扬晋国的德行,对羊祜又能有何伤害呢?”
羊祜在边境,德名素着,在朝中却每遭诋毁。他正直忠贞,嫉恶如仇,毫无私念,因而颇受荀勖、冯统等人忌恨。
三、心系平吴谦退有德
咸宁元年(275),羊祜被任命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可以自行辟召僚佐。羊祜认为,要想伐吴,必须凭借长江上游的有利地势,因此他格外留心善于水战的“水中龙”。正逢益州刺史王睿被征召任大司农。羊祜发现王睿的才能可当重任,于是上表请留王睿监益州诸军事,加龙骧将军,命他秘密修造战船,为顺流伐吴作准备。羊祜本人也命令部将缮甲训卒,广为戎备。
咸宁二年,羊祜觉得时机成熟,于是上疏请求伐吴。奏疏既上,晋武帝司马炎深以为然,而大臣却议论纷纷,只有杜预、张华赞同。刚好晋兵在秦州、凉州屡有败绩,羊祜遂再次上表伐吴。议者仍然多持反对意见。羊祜见此事难成,仰天叹日:“天下不如意的事,常常是十居七八,所以才有当断不断的情况。上天给与的却不去取,哪能不让后世有识之士叹惋痛惜呢!”
羊祜曾在两朝任职,掌握着机要之权,朝廷政治事件的斟酌损益都要征询他的意见。他从不钻营谋求权势利禄,他所推举荐拔的人都不知是谁荐举的。有人批评羊祜过于慎密。羊祜说:“这是什么话!古人人朝则与皇帝促膝谈心,出朝则缄口不言,佯装不知。我只怕做不到这一点。况且立身在朝,举贤授能,职分所在,我们决不能助长‘拜爵于朝廷,谢恩于私门’的不良风气!”
羊祜的女婿曾劝他安排亲信在朝为官,认为这样一来,就有人归美拥戴他了。羊祜默然不答。回来后对自己的儿子们说:“可以说,这种话就是所谓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作为人臣,树立私恩必然背弃公义,绝不可行。你们要记住我的话。”羊祜还曾给堂弟写信说:“等到办完边疆事务,我就脱掉朝服换上角巾,回归故里,找一块小小的墓地,终老此身。我以一介寒士居于高位,怎能不因为太盛太满受人责难呢?汉朝的疏广就是我的老师啊!”
咸宁四年(278)十一月,羊祜病逝,享年58岁。朝廷下诏,褒奖羊祜功绩德望,追赠他为侍中、太傅,持节如故。赐谥日“成”。
杜预
杜预(222~284),西晋名将。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由于他通晓兵法,长于谋略,博学善用,多所建树,故有“杜武库”之称。
一、制定律令推行教化
杜预的祖父杜畿,曾任魏国的尚书仆射。父亲杜恕,曾任幽州刺史。杜预学问广博,通晓古今兴废之理。
杜预的父亲和司马懿有矛盾,结果被关进监狱,幽囚而死,因为这缘故,杜预久久不得入仕。后来,司马昭承袭了兄长司马师的官位,杜预娶了他的妹妹高陆公主,这才开始做官,先做尚书郎,并继承祖父的爵位为丰乐亭侯,在职四年后,转官参相府军事。
杜预跟车骑将军贾充等人厘定律令,完成后,杜预作了注解,然后奏进于朝廷。皇帝很满意,下诏把这律令颁行于全国。
泰始年间,杜预任河南尹。杜预认为京师是朝廷教化的发源地,而教化的推行总要由京师辐射四方,由近而远。因此,他所发布的一应政令、喻示,都贯彻着提倡教化这一主要内容。
当时,鲜卑族首领拓跋树机能骚扰陇右,朝廷任命杜预为安西军司,给兵300人、马百匹。到长安,改任秦州刺史,领东羌校尉、轻车将军、假节。鲜卑兵势强大,而当时任安西将军的石鉴却命令杜预出击。杜预认为,官军孤军深入,又粮草匮乏,当务之急应该增运粮草,等春天再行进讨。为此,他上书石鉴,反对立即开战。石鉴大怒,上奏朝廷说杜预擅自修饰城门官舍,留止军用物资,贻误军机。于是,杜预被押回,送交廷尉审治。好在杜预娶了公主,按照法律上的“八议”,可以用侯爵赎罪。后来,陇右的战事发展正如杜预所预料的那样,于是朝廷大臣都认为杜预长于运筹。
匈奴帅刘猛起兵叛晋,从并州向西进到河东、平阳。皇帝命令杜预以散侯身分在宫廷制定计划,不久,升任度支尚书。杜预上奏,主张“立藉田,建安边,论处军国之要”。他还制作人力排灌机械,兴建常平仓,确定谷物价格,整理食盐运输,制定税赋。他总计提出对内利国、对外安边的建议五十多条,都被采纳。
石鉴从前线回来,报功不实,被杜预揭发,于是双方仇隙更深,互相敌视怨恨,指责争吵,结果两败俱伤,均被免职。几年以后,杜预又任度支尚书。此后,杜预在朝七年,提出的建议数不胜数。因为杜预关心国事,对朝政裨补甚多,朝野驰名,人们把他叫做“杜武库”,意思说他胸罗万有,博学多能。
二、以计代战伐吴建功
晋武帝司马炎早有灭吴的计划,可是朝廷大臣不同意的居多,赞成伐吴的只有杜预、羊祜、张华等人。羊祜病重,推荐杜预接替自己,因而杜预以本官假节行平东将军,领征南军司。羊祜去世,杜预被任命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特赐追锋车、第二驸马。
杜预到镇所后,修缮甲兵,显扬威武,检选精锐将士,袭击吴西陵督张政,大败之。张政是吴国名将,据守要害地方,因没有防备而遭惨败,深感耻辱。他没把战败的实情上报孙皓。杜预获悉此情,顿生奇计,马上派人将俘获的张政部众送给吴主孙皓。孙皓大怒,召还张政,派武昌监刘宪取代了他的位置。杜预在大军将至之际,逼敌撤换主将,削弱了吴国的防卫力量,为晋军突破吴国西线防御,创造了良机。
杜预做好准备工作之后,就启奏朝廷,请示伐吴的具体时日。武帝说第二年才能大举伐吴。杜预上表陈说利害,认为当下正是伐吴的大好时机。过了十几天,杜预又上表文,指出:“凡事应当权衡利弊,大举伐吴十之八九于我有利,剩下的十之一二也不过是无功罢了。大臣们之所以反对,原因是谋非己出,功不在己。入秋以来,朝廷打算伐吴的谋略已经显露,如果中止,只怕孙皓惧而生计,徙都武昌,加强城防,迁走居民。那时,城不可攻,野无所掠,实难奏功。”杜预表章送到朝廷时,武帝正与张华下棋。张华推开棋盘敛手施礼:“陛下圣明神武,朝野清晏,国富兵强,号令如一。吴主荒淫骄奢,诛杀贤能,当今讨之,可不劳而定。”武帝批准了这一计划。
咸宁五年(279)十一月,晋武帝发兵20万,以贾充为大都督,分水陆六路攻吴。杜预率其中一路,自襄阳南下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