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每与夏兵交战,他总为先锋。每次临敌,他都披着头发,带铜面具,率先冲入敌阵,左冲右杀,所向披靡。夏兵对他十分畏惧,称之为“天使”。在延州扞边御敌四年,狄青共参加过大小二十五战,率宋兵破西夏的金汤城,攻掠过西夏的宥州地境,又率兵烧毁夏兵各种积聚之物有数万之多,收夺夏兵的兵帐二千三百余座,获西夏的马羊等牲口约五千七百余匹(只)。同时,为抵御夏兵的进犯,在边境要塞修筑了桥子谷城,还修筑了一些小城堡,如招安堡、丰林堡、新砦堡、大郎堡等。而他在这四年二十五战中,因冲锋陷阵在前,共中敌箭矢八次,可谓遍体鳞伤。狄青在边陲十余年,还发奋读书,坚持不懈,终于精通了秦、汉以来各代将帅的兵法,不仅使自己成为一位勇猛敢战的将领,而且成为精通兵法、善于带兵打仗的帅才。因此因军功数次升职,由泾原路副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又加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
宋仁宗皇佑四年(1052),广源州(今广西与越南交界处)蛮人依智高出兵大举进攻宋朝南方的两广地区,宋廷军队被连连击败。
这时,狄青刚进京不久,任枢密副使之职。他得知岭南败事,便上表请缨南征。朝廷答应狄青的请求,调兵遣将,一任他安排,并封其官职为宣徽南院使,宣抚荆湖南北路。一切安排妥当,狄青遂披挂上马,率领宋军而行。
狄青率兵南征,不急于速至岭南。因为他知道,若宋军从开封到岭南长途跋涉后再与敌交战,多有不利,于是采取有驿必停、遇州便息的进军方法,使宋军始终保持充沛旺盛的精力。另外,狄青严明军纪,长途进军,不准军兵高声喧哗,骚扰百姓。所以万人的队伍,行军时几乎悄然无声。
广西钤辖陈曙对此不以为然。他想乘朝廷兵将未到,先抢夺头功,于是带八千人马与侬寇兵战,结果大败而归,殿直官袁用等也因兵败逃遁。狄青以国事为重,决斩陈曙等人,严肃了军纪军法,使宋军各路人马无人敢掉以轻心、私自为战,保证了宋军内部的统一和战斗力,为战胜依寇奠定了基础。
肃正军纪后,因依寇据关凭险,军势方盛,一时难以破敌,所以狄青没有马上进军与敌交战。当时正值新春,狄青传令全军休息十日,并故意传出消息:所以不能进军,是因粮草有缺,以筹备军粮。此时侬智高早已派人来探听宋军动向。听说宋军因粮草未到,休息十日,便放松了戒备。
昆仑关位于邕州和宾州的交界之处,要攻打侬寇、进军邕州,昆仑关乃必经之地。但昆仑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若正面进攻,宋军很难取胜,弄不好会重蹈覆辙。狄青早把这一情况彻底弄清。他宣布休兵、假传乏粮,正是为了麻痹昆仑关的守敌而制造的假象。
又过数日,已是上元节日,狄青令宋军各营大张灯彩,宴饮尽欢。恰巧依智高派人再探,知此消息,便安居邕州过节。第二天,狄青仍令官军各营张筵宴饮。到了二鼓时分,狄青离座入后帐,说是身体不适,并安顿诸将明日清晨进军。众军官又宴饮多时,方才散席。待至清晨,诸将皆至帅帐听令,却不见狄青出来。传令官告知诸将说:“昨夜二鼓后,狄帅已引前锋军直袭昆仑关,请诸将即刻前往,不得有误!”众将方才明白昨晚狄青退席之事,急忙带兵前往。
狄青二鼓离席后,早已等着他的先锋官孙节率先锋军在帐外听命。狄青换上戎装,率先锋军连夜疾行。天未明时,宋先锋军已夺下昆仑关,越过关险。黎明后,宋大军陆续赶来,全军越过昆仑关,直奔侬智高的巢穴邕州。
此时,侬智高还陶醉在节日的气氛中,忽听宋军已过昆仑关向邕州杀来,慌忙派兵迎战。双方在邕州附近的归仁铺相遇。狄青早已在此列好军阵。依智高因失昆仑关,知道形势不妙,倾巢而出,以拒宋军。两军激战于归仁铺,宋先锋官孙节战死山下,贼气益盛。狄青先让步兵迎敌,不久,便挥动白旗,令伏藏于阵中的骑兵分两翼冲向敌人。侬寇军猝不及防,宋骑兵左右冲击敌阵,敌军大乱;宋步兵又奋勇向前,贼敌不能抵挡,遂大败而去。贼敌主要人物黄师宓等及伪官死者57人,被宋军生擒者有五百余人,侬智高放火烧城,趁乱逃走。后侬智高逃往大理(今云南地区),不久被当地人杀死。至此,岭南侬寇骚乱得以平息。
狄青还军京师,宋仁宗嘉奖其功,拜枢密使,赐第宅于敦教坊。
二、品德高洁遭谤外任
狄青除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其为人正派、品德高洁也堪称一流。打败侬寇军之后,宋军进入邕州城,依智高已经逃窜。但在打扫清理邕州城时,却发现一具穿着金龙衣的尸体。当时许多人都说这就是侬智高的尸体,主张呈报朝廷说贼首已死。狄青不同意,他说:“这具尸体已经面目全非,怎么能知道不是敌寇的诈谋呢?我宁可丢掉杀死侬智高之功,也不能为贪功而欺骗朝廷呵!”
狄青对下级军将或士兵,有功必赏,而且决不贪功为己有。每次战役,总让参战的诸军将有功可得。这次消灭侬智高贼寇,若非狄青御兵,后果难料。军中孙沔,本在狄青之前任安抚使,全权负责讨侬寇之事,但率兵出岭南,却师久无功。狄青师出岭南,谋划决断均为狄青一人,孙沔未予参与。但平贼后,邕州的清理及善后之事,狄青全都委派孙沔去做,自己却退至一边,好像一点也不关心这些事情一般。至报功时,狄青则将孙沔之功一一俱报,毫无漏者。孙沔起初只佩服他的英勇,后来又佩服他的为人。而且自认为不如狄青。
狄青在宋朝的西北边陲战斗多年,因功而至显官,但其脸上尚有初次投戎时被刻刺的字样。这本是宋朝防止逃兵的一种做法。他官职很高,而脸上刺字犹存,宋仁宗曾下敕书让狄青敷药除去脸上的刺字,但狄青不肯。他说:“陛下因功劳而提拔臣下,不问出身门第,因此才有了我的今天,也才有了脸上的刺字。我愿意留着刺字,以此激励、鞭策将士,所以不敢奉诏除字。”
嘉佑年中,京师暴雨积成大水,狄青因避水迁家至相国寺中居住。于是有人诬告他行止可疑。又有奸人说,狄青家的狗长了角,乃不祥之兆,请朝廷让他去外任。这些莫须有的怪议终于使宋仁宗对狄青产生了怀疑,于是罢狄青枢密使职,出判陈州(今河南淮阳)。他至陈州后,宰相文彦博还派人每月“抚问”两次,名为抚问,实为监视。狄青就在这种被怀疑、被监视的状况下生活了半年,终因忧愤成疾,疽病突发而死。
宋神宗继位后,考察评价近世将帅,认为狄青以行伍出身名震夷夏,深沉而有智略,十分感慨。为了追念他的功绩,下令将狄青的画像挂在禁中,并亲手御制祭文予以悼念,派使臣带猪羊祭品至狄青家中祭祀。
宗泽
宗泽(1059~1128),北宋末、南宋初着名的抗金将帅。字汝霖。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他曾长期担任地方小官,能体察民情,关心民瘼。终因长期不得志,遂弃官而 去,结庐山谷问。靖康之际,国家有难,宗泽复出。他治军严明,备战有方,屡胜金兵,闻名天下,金人呼其为“宗爷爷”。
一、做为民官赴国难诏
宗泽年少时即有大志,喜欢读书。哲宗元佑占六年(1091),宗泽登进士第。
元佑八年(1093),宗泽任大名馆陶县尉,着名变法派人物吕惠卿是其上司。冬季,吕惠卿传召宗泽与县令一起视察黄河治理一事。这时正赶上长子病丧,但宗泽仍欣然赴事。众人至河边,时值隆冬,民夫多有僵倒在地者,而朝中官吏却鞭督愈急。宗泽于是上书吕惠卿说:“严冬之时调民夫修治河堤,除使民夫痛苦之外,工程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如若至初春再动工,则工程可顺利完成。”吕惠卿将宗泽之言上报朝廷,朝廷诏准。
在馆陶做官几年后,宗泽调任衢州(今属浙江)龙游令。徽宗政和五年(1115),宗泽又通判登州(今山东蓬莱)。当时登州境内官田数百顷都是荒芜不毛之地,但每年仍要向州官交纳钱币万余缗,登州百姓苦不堪言。宗泽到任即上疏朝廷,请免民缗。奏疏上后,虽民缗未得全免,却也适当减轻了人民的一些负担。
后来宗泽弃官归隐,退居东阳(今浙江义乌东),结庐山谷,过起远离尘世的生活。
徽宗宣和七年(1125)十二月,金兵分两路大军攻宋。宋徽宗急忙退位,将帝位传给儿子赵桓(即钦宗)。钦宗登帝位,改年号为靖康。金军围攻开封整整三个月未下,在与宋朝签定了苛刻的和约后,撤军北还。这年八月,金军西路军攻克太原。东路军和西路军会合,再次大举攻宋,宋朝又面临灭顶之灾。
国难当头,宗泽再也无法闲居山谷。在御史中丞陈过庭等人的举荐下,宗泽以六十多岁的高龄出山,准备为国效力。钦宗令宗泽出知磁州(今河北磁县)。
磁州地处河北境内,是金军南下攻打开封的必经之地。当时,由于惧怕金兵,故凡授官在河北、山东、河南北面的宋朝官员皆不赴职,托故不行。可诏令一下,宗泽第二天便单骑上道,带着十几个老弱残兵,径赴磁州。此时的磁州已多遭金兵蹂躏,仓库空虚,人民逃离。宗泽到任,马上发动兵民修缮城池,开浚城河,打造兵械,招募义勇之士,做固守之计。经过一番准备,宗泽上疏朝廷献谋说:“邢、沼、磁、赵、相五州相接未远,若每州各蓄精兵两万人,金兵攻一州,其他四州郡即出兵援应,这样虽一州只两万兵,实则有十万兵。”钦宗览疏后很为赞赏,任命宗泽为河北义兵都总管。不久,金兵攻陷真定(今河北正定),引兵南取庆源,害怕宗泽断其后路,于是分派数千金兵攻取磁州。宗泽身穿甲胄登城指挥退敌,他先令壮士用神臂弓射击金兵,待金兵退走时又率军追击敌人,金兵败逃。宗泽把所获得的军马金帛全部犒赏了军土。
钦宗这时下诏令其九弟康王赵构(即南宋高宗)出使金国乞和。康王路经磁州,宗泽迎至城中治所,劝他莫上金人之当,不要北上。金人本来不想议和,便乘机挥兵南下,再次包围了开封。钦宗急忙悄悄缒人出城,让其揣带自己亲写的蜡书给康王赵构,命其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宗泽、汪伯彦为副元帅,调集各路军马,速往开封勤王退敌。
勤王师会集于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东北),召开高级将领会议,研究救援开封方案。时正隆冬,宗泽履冰渡河而至。适逢钦宗蜡书到来,说和议可成,众将帅都舒了一口气。宗泽认为金人有阴谋,主张马上南下,但汪伯彦等不同意。最后,赵构派宗泽带一部分人马先南下趋开封,自己与汪伯彦带另一部分精兵向东去东平(今山东东平)。
阴历正月,宗泽带兵至开德府(今河南濮阳)。遇金兵阻遏,宗泽率将士与金兵先后十三战,皆胜。宗泽去书信给康王赵构,劝其下令让诸路兵马会集于京城开封,又移书其他地方将领入援,但均未获响应。于是,宗泽竟以孤军奋进,沿途屡败金军。后来,宗泽又出其不意,带兵渡过黄河,袭击金军,金军又一次败退。这时,康王赵构承制授宗泽为徽猷阁待制之职。
实际上,在宗泽率军南下屡战金兵之时,开封已经陷落,只是消息未到,众军不知而已。宗泽获知金人逼迫徽宗、钦宗父子北行,打算率兵渡河,在金人归路上击杀金军,夺还二帝,但未能实现。其时,其他勤王之师竟无一至者。
二、备兵开封保卫东京
宋二帝被俘北去,宗泽上书康王赵构即帝位,以抚国事、安民心。靖康二年(1127)五月,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帝位,是为高宗,改年号为建炎。宗泽去南京谒见高宗赵构,陈述兴复大计。赵构本打算留宗泽在身边任职,奸相黄潜善从中作梗,于是便任命宗泽为龙图阁学士,出知襄阳(今湖北襄樊),后又调往前线,改知青州(今山东益都)。适逢开封府尹出缺,李纲认为修治旧都非宗泽不可,于是宗泽又被调至开封,治管旧都。到开封后,他首先捕诛危害百姓的盗贼数人。又下令云:“凡为盗者,赃无轻重,并从军法。”河东巨寇王善拥众70万、车万辆,欲攻占开封。宗泽单人独骑至其营,流着泪劝说王善:“眼下是国难当头,假如有你这样的一两位人物,哪里还会有什么敌患呢?今天是你为国立功的好时候,应当不失掉这机会才对呵!”王善被宗泽所感动,遂解甲而降。于是贼盗悉平,开封居民始安。
真定、怀州和卫州之间,金兵驻屯盛众,暗地里修治战具为人攻之计,而南宋朝廷竟不为备。宗泽忧虑于此,于是北渡黄河与诸将议事,做修治武备的准备:在开封城以西置四使以统领兵众;依据地势在城外修立坚壁24处,沿黄河修筑连营寨;联络河东、河北各路忠义民兵,使其尽听朝廷的节制。
建炎二年(1128),金兵自郑州抵白沙,离汴京甚近,居民震恐。宗泽的僚属入府问计,宗泽正与客人对棋,笑着说:“何事慌张?刘衍等在外必能御敌。”言罢,又选精锐宋兵数千人,令其绕至敌后,伺机袭敌。金兵与刘衍接战未久,宋伏兵从背后杀出,前后夹击,金兵败退。
此时,金大将粘罕俘获宗泽部将郭俊民。郭俊民降金后受命与一位姓史的金将等人至开封劝说宗泽投降。宗泽先痛斥郭俊民说:“你战败失利死,不失为忠义之鬼;而今却为金人持书诱我降,你何面目见我?!”遂令军士推出斩首。
粘罕见招降之法不灵,于是派数万金军包围滑州,滑州告急。宗泽部将张搠请求往援。宗泽选精兵五千交给他,并告诫他不需轻战,待援兵俱至再战。张撝带兵至滑州,金军来攻,敌骑兵十倍于宋军。诸将请避其锋,张撝不肯,率兵力战而死。起初宗泽听说,张撝已战,兵少甚急,又急派王宣领五千骑兵往援。至滑州,张撝已死二日。王宣率骑兵与敌战,敌已疲惫,宋骑兵勇猛无比,金兵遂败逃而去。宗泽派王宣领兵镇守滑州,金人自是不敢轻犯东京。不久,宗泽迎归张搠尸柩,亲自为他办理丧事,并厚恤其亲属,宋军将士为之感动。
三、招四方士上还京疏
北宋迅速灭亡、徽钦二帝被俘,根在宋军军力的孱弱。因此,自上任开封以来,宗泽便四处派人联络各地民兵力量,广招四方忠义之士,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的抗金力量。一些抗金名将就是被宗泽发现、重用而知名的;王善、杨进、李成也是因他的招抚而聚集在抗金旗下的。
宗泽以其阔大的胸怀、战略家的眼光,“抚”字当先,联络了众多的人马军队,为宋朝收复中原作了很好的准备。但这些抗金、收复中原的准备工作却受到宋朝奸相汪伯彦、黄潜善之流的恶意攻击。他们下令于宗泽停止这种活动,并仍称其所招抚的各路民兵为盗贼、流寇,不过以“勤王”名义啸居山林,故不能任用。宗泽十分气愤,上疏辩白亦不被采纳。
宗泽任开封府尹留守东京时,高宗赵构虽已登位,但尚在江北的扬州,还未渡过长江,南迁至临安(浙江杭州)。所以广大将士急切盼望赵构能重返汴京,临视中原,收复旧疆。宗泽以满腔的忠君爱国抗敌之心,前后给赵构写了二十余道奏疏,介绍汴京的防备情况,恳请其还驾开封。赵构览其奏后,降诏“择日还京”。但这不过是一句空话,之后赵构不仅没有还京,反而向南迁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