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皇帝传
34402300000022

第22章 秦、汉、三国大事记(21)

部署完毕,诸葛亮自己身披鹤氅,头戴华阳巾,手拿鹅毛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来到城楼上凭栏而坐,然后命人焚香操琴。司马懿前锋部队追到城下,却不见城内一点动静,只见诸葛亮在城楼上弹琴赏景,感到莫名其妙,不知诸葛亮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敢贸然前进,便暂停下来,急速报与司马懿。大将军司马懿以为这是谎报,便命令三军原地休息,自己则骑马飞驰而来,要看个究竟。

果然,诸葛亮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悠闲自在,根本没有什么恐惧和惊慌的表情,又见他左有一童手捧宝剑,右有一童手执尘尾,就像平常在自家里一样。再看城内外有二十多名百姓,正低头洒扫,不紧不慢,旁若无人,没有战斗的气氛。司马懿看后,倒吸一口凉气,觉得城内肯定埋有重兵,诸葛亮坐在城头是便于指挥,如若攻伐,说不定就会中诸葛亮的计谋了。于是他传令退兵而去。

街亭失守,打破了诸葛亮的部署。使蜀军失去了进攻的据点。诸葛亮见取胜无望,便带兵及千余家百姓,撤回汉中。

诸葛亮对街亭失守十分痛心,追查责任,首先是马谡违背部署,造成致命的错误。诸葛亮便依法处死了马谡。马谩被处死后,诸葛亮亲自设祭,想起与马谡多年的情谊,不禁热泪盈眶,蜀军将士也被感动得个个流泪。诸葛亮认为王平在街亭曾经劝阻过马谡,在退兵的时候,又用计保全了人马,立了功,应该受奖励,就把王平提拔为参军,让他统率五部兵马。

接着,诸葛亮又上书刘禅,自请处分。刘禅接到奏章,不知该怎么办才好。有个大臣说:“既然丞相有这个意见,就依着他吧。”刘禅就下诏把诸葛亮降级为右将军,代理丞相职务。

以后诸葛亮又曾两次率军伐魏,蜀军都取得了局部胜利。后主刘禅认为诸葛亮立了新功,便下诏恢复诸葛亮丞相职务。

公元229年,孙权正式称帝,派使臣到成都,建议和蜀汉互尊为皇帝。刘禅同意了诸葛亮以大局为重的主张,派使臣到东吴,向孙权祝贺,并订立了新的盟约,约定互不侵犯,在灭魏之后平分曹魏之地。

公元234年,诸葛亮作好充分准备,率十万大军发动了他生平中最后一次北伐。他派使者到东吴,约孙权同时发起攻势,东西配合,使魏国两面受敌。四月,诸葛亮出斜谷口,到了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与司马懿相持于渭水之南。为了作长期打算,他派一部分兵士构筑营垒,准备作战;另派一部分兵士在五丈原屯田,跟当地老百姓夹杂在一起耕种。蜀军纪律严明,百姓和兵士相处得很好。

在获胜数阵之后,诸葛亮在上方谷设下埋伏,“造成木栅,营中掘下深堑,多积干柴引火之物;周围山上,多用柴草虚搭窝铺,内外皆伏地雷。”用奇计将司马懿的军马诱入谷中,一声炮响,山上一齐丢下火把来,烧断谷口,山上火箭射下,地雷一齐突出,草房内干柴一起着火,火势冲天。魏兵死伤无数,司马氏三父子奔突无路,以为此番定死无疑,抱头痛哭。后来因火势过大,加上当地地势有利于局部天气的形成,突然天降骤雨,司马懿才免于一死。见此情景,诸葛亮不禁长叹一声:“天不佑蜀!”至此,司马懿挂出免战牌,坚守不出。

这时东吴军队传来消息,原来东吴军队因久攻合肥不下,损兵折将,于是撤退回国,只留下蜀汉孤军作战。诸葛亮心中焦急,百般挑战,司马懿只是不理。于是诸葛亮派人送了妇人衣服给司马懿,并附信一封说:“你身为大将,统领曹魏大军,却不敢率军出战,一决雌雄,这与女人有何区别?我现在送来巾帼素衣,你如果知羞耻,还有点男子汉气概,就在我给你的信上批上字,约定时间决战;如果胆怯不敢出战,就把女人的头巾和素服收下。”司马懿看罢来信,心中大怒,但脸上仍然露着笑容说:“孔明把我当作女人了。”说完让收下所送之物,而且款待来使,表现得若无其事。

魏军大将见诸葛亮以巾帼女衣羞辱司马懿,不由大怒,纷纷要求与蜀兵决一雌雄。司马懿还是不为所动。诸葛亮料到司马懿的心理,司马懿也在探听诸葛亮的情况。有一次,诸葛亮派使者到魏营去挑战,司马懿挺有礼貌地接待使者,跟使者聊天,说:“你们丞相公事一定很忙吧。近来身体可好?胃口怎么样?”

使者觉得司马懿问的都是些客套话,也就老实回答说:“丞相的确很忙,军营里大小事情都要亲自抓。他起得早,睡得很晚。只是近来胃口不好,吃得很少。”使者走了以后,司马懿就跟左右将士说:“你们看,诸葛孔明吃得少,事务又那么繁重,能支撑得长久吗?”不出司马懿所料,诸葛亮见司马懿深沟高垒不出战,自己进不能战,退不甘心,英雄无用武之地,不禁郁闷致病,积劳成疾。

后主刘禅得到诸葛亮生病的消息,赶快派大臣李福到五丈原来慰问。他看到诸葛亮病势渐重,哭了起来。诸葛亮睁开眼睛,对李福说:“我懂得您想问些什么。您所要问的人,我看就是蒋琬吧。”

李福说:“丞相说的是。皇上正要我问丞相万一身子不好,由谁来继任您的工作。那蒋琬之后,谁可以继任呢?”

诸葛亮说:“可以由费讳接替。”

李福还想再问下去,诸葛亮闭上眼睛不回答了。几天后,诸葛亮终于去世,享年54岁。蜀汉各路人马按照诸葛亮生前嘱咐,有秩序地撤退。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死,蜀军撤退的消息后,立即率军追赶上去,刚过五丈原,就遭到蜀军的埋伏。司马懿大吃一惊,赶快拔转马头,下令撤退。后来民间有笑话说:“死诸葛吓走了活仲达(司马懿的字)!”

司马懿听了也不生气,说:“我只能料到活的诸葛,怎么能料到死的呢!”后来,他又亲自跑到蜀军原来扎营的地方,观察了诸葛亮布置的阵势,赞叹悦:“诸葛孔明真是天下奇才啊!”

北伐大军回到成都后,刘禅为了表彰和纪念诸葛亮生前的品德和功绩,追谥他为忠武侯,又依照诸葛亮的遗愿,将他葬在定军山。

邓艾偷渡剑阁灭蜀汉

诸葛亮死后,继任的蒋琬等人已无法约束刘禅,因而蜀汉朝政日益腐败。尤其是公元246年蒋琬病死后,刘禅更是肆无忌惮,贪图享乐的性格如脱缰野马般自由发展起来。

蒋琬死后,费讳继任大将军,辅佐刘禅,此时的蜀汉已无能力再图北伐,因此之后的几年时间里,蜀汉与曹魏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战争,两国相安无事。如果费讳继续做大将军的话,蜀汉也不至于这么快就灭亡,可偏偏在公元253年春天发生的一件大事,彻底断送了蜀汉的前途。维俘虏带回成都的魏国降将郭修,被刘禅封为左将军。但这郭修并不领刘禅的情,几次想刺杀刘禅,都被刘禅的卫士阻拦而没有成功,郭修只得在宴会上将大将军费讳刺杀。

费讳一死,维继任大将军。维纯粹是那种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他掌握军权之后所进行的每次北伐,都以失败而告终。维心思都放在北伐上面,而朝中又。再无正直有才的大臣,宦官黄皓就乘机钻了这个空子,掌握了内政大权。北伐劳民伤财,加上朝政日益腐败,刘禅的蜀汉已经走上了黄泉路。

公元263年,魏军分三路进兵蜀汉,很快攻下汉中。维得知汉中失守,急忙集中力量,坚守剑阁,挡住了钟会大军。

不料,邓艾突出奇兵,越过剑阁天险,向成都进军。一路上,蜀将纷纷不战而降,魏军很快就直抵成都城下。成都无险可守,无将可战,刘禅左思右想,实无两全之策,只得难备投降邓艾。

刘禅的儿子刘湛,听说父亲准备投降邓艾,勃然大怒,对刘禅说道:“如果真的没有办法。应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社稷国家一起灭亡,我们一同去见先帝。为什么要投降?”刘禅贪生怕死,拒不采纳刘湛的建议,还是投降了。司马昭对刘禅十分优待,封他为安乐县公。

刘禅作为亡国之君,受辱敌国,却怡然自得,乐不思归。有一次,司马昭大摆酒宴,请刘禅和原九蜀汉的大臣参加。宴会中间,还特地叫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

亡国之君乐不思蜀

一些蜀汉的大臣看了这些歌舞,想起了亡国的痛苦,伤心得差点儿掉下眼泪。只有刘禅咧开嘴看得挺有劲,就像在他自己的宫里一样。司马昭问刘禅说:“您还想念蜀地吗?”

刘禅乐呵呵地回答说:“这儿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了。”

谷正在旁边听了,觉得大不像话。回到刘禅的府里。正说:“您不该这样回答晋王。”刘禅说:“依你的意思该怎么说呢?”

谷正说:“以后如果晋王再问起您,您应该流着眼泪说:我祖上的坟墓都在蜀地,我心里很难过,没有一天不想那边。这样说,也许晋王还会放我们回去。”

刘禅点点头说:“你说得很对,我记住就是了。”后来,司马昭果然又问起刘禅,说:“我们这儿待您不错,您还想念蜀地吗?”刘禅想起谷正的话,就把谷正教他的话原原本本背了一遭。他竭力装出悲伤的样子,但是挤不出眼泪,只好闭上眼睛。

司马昭看了他这个模样,心里早明白了一大半,笑着说:“这话好像是谷正说的啊!”刘禅吃惊地睁开眼睛,傻里傻气地望着司马昭说:“对,对,正是谷正教我的。”司马昭不由得笑了,左右侍从也忍不住笑出声来。司马昭这才看清楚刘禅的确是个糊涂人,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就没有想杀害他。

公元271年,刘掸在魏国过了将近十年寄人篱下、形同囚徒的屈辱生活之后,死于洛阳,终年66岁。

三国·吴

大帝孙权

(公元181年~公元252年)

在位时间:公元229年~公元259年

曾用年号:黄龙、嘉禾、赤乌

谥号:太皇帝

庙号:无

安葬地:不详

公元181年,江东豪门孙坚的次子孙权出生。

公元200年,孙权的兄长孙策病死,孙权继承了父兄的事业。

公元208年,孙权在平定山越人之后,又率兵击败黄祖,逐步统一了江南之地。

公元208年,孙权与刘备合作,在赤壁大败南征的曹操,天下三分的局面初步形成。

公元210年,孙权的势力扩大到今广州一带。

公元213年,孙权与来犯的曹操大战,击败曹操,两年后,孙权率兵进攻曹魏的合肥,以失败告终。

公元219年,孙权与曹操合谋,杀掉刘备大将关羽,夺回荆州。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

公元252年,孙权病死。

孙权从父亲坚和兄长孙策的手中接过割据江东的事业,在随后的30年里,将其不断扩大,从一个割据军阀成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政权。而且,孙权在立国后,便不再与蜀、魏两国兵戎相见,而是用心发展江南的社会生产,为江南在日后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奠定基础,从速点来看,孙权是三国统治者中唯一的真,正的政治家,也是三国当中唯一有作为的皇帝,所以,才会有“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赏,难得,难得!

割据江东联刘抗曹

当曹操和袁绍在北方激烈争夺的时候,南方有一支割据势力逐渐壮大起来,这就是占据江东的孙策、孙权兄弟。

孙策的父亲是长沙太守孙坚,原是袁术的部下。孙坚死后,孙策带兵投靠袁术。但袁术并不重用孙策。孙策的舅父吴景在江东丹阳(今安徽宣城)当大守,被扬州刺史刘繇逼走。孙策向袁术要求让他到江东去帮舅父打刘繇。袁术跟刘繇也有矛盾,才拨了一千人马给孙策。孙策向南进兵。一路上,有许多人投奔他。到了历阳(今安徽和县)兵力扩充到五六千人。孙策的至交周瑜,也带了人马来会合,孙策的力量就壮大了。

孙策作战骁勇,再加上他的军队纪律严明,得到百姓的支持。因此,很快就渡过了江,不但打败了刘繇的人马,夺回丹阳,还攻下了吴郡和会稽郡。这样,江东六个郡的大片土地,都被孙策占领了。

孙策趁曹操和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的机会,雄心勃勃地准备北伐,夺取中原,但想不到出了一件意外的事。原来,孙策攻下吴郡的时候,杀了那里的太守许贡。许贡手下的门客趁孙策上山打猎的时候,放了一支暗箭,射中了孙策的面颊。

孙策自己知道不行了,就把部下张昭等找来嘱咐,说:“现在天下大乱,如果据有吴、越之众,保有三江之固,足以坐现成败,进而兼取天下。请诸君好生照顾吾弟。”然后又将官印授予孙权,对刊、权说:“若论率江东之众,冲锋陷阵,与天下英雄争高下,你不如我;若论举贤任能,使众人齐心协力保有江东,我不如你,你当善自为之!”当夜,孙策身亡,年仅26岁。

孙权倒在床前哭个没完,张昭劝住了他,叫他立刻换上官服,骑着马到军营里去巡视一遍,一面赶快派人通知当时驻扎在巴丘(在今湖南岳阳)的周瑜。周瑜连夜带兵回到吴中,跟张昭两人一起辅助孙权。

孙权继承其父兄的事业之时,虽已拥有会稽、丹阳、吴郡、豫章、庐陵和庐江六郡,但这些地方新占不久,人心并未归附,统治并不巩固。将士新增主帅,见继位者年轻,放心不下。许多江东英豪和北方侨寓之士,也多徘徊观望,有人甚至想改换门庭,另投新主。在此关键时刻,江东名士周瑜从驻地巴秋率军前来,稳住了军心,与张昭等说服众人齐心辅佐幼主,到处宣传孙权有帝王之相,可以共成大业。于是,江东人心建安。

孙权记住他哥哥的话,用心搜罗人才。周瑜对孙权说:“我有个好友鲁肃,是个很有见识的人,请他来帮助将军,准没有错。”

孙权派人把鲁肃请来,两个人一见面,就谈得非常开心。有一次,孙权会见宾客,等别人走完了,把鲁肃单独留下来谈心。

孙权说:“现在汉室衰落,天下扰乱。我想继承父兄的事业,像齐桓公、晋文公一样,来扶助天子,建立霸业,您看怎么样?”

鲁肃说:“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也难以一时扫除。为将军您打算,只有安定后方,成鼎立势,以观天下之变。再乘北方多变之秋,剿除黄祖,进伐刘表,将长江流经之地全部占有,然后就可以称帝王之号以图天下。这乃是汉高祖的功业啊!”孙权听了十分高兴,决定采纳鲁肃的意见。

由于孙权重用人才,江东地方,文臣武将,人才济济,出现了一片兴旺景象。已占据北方大部地区的曹操早有统一天下之志,见江东孙策新增,人心不稳,便欲乘机伐吴。侍御史孙策旧臣劝阻道:“来人之丧进兵,不合古义,有不仁不义之嫌。如果征伐不利,会将好友变成仇敌。不如利用这个机会厚意待之,孙氏必然感恩戴德。”曹操听从其言,上表请封孙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大守。从此以后,孙权实际上在江东建立了割据的政权。

孙权为巩固在江东的统治,调兵遣将,开始征伐不服从自己的人。他先后将叛乱的庐江大守李术、孙权的叔伯哥哥孙辅及黄祖等人消灭,巩固了在江东的统治。随后,他又将统治区内的山越人收服,使得自己的统治区域扩大至今广州一带。

这时,中原的形势又发生了变化。

曹操平定北方以后,公元208年,率领大军南下,进攻刘表。他的人马还没有到荆州,刘表已经病死。他的儿子刘琮听到曹军声势浩大,吓破了胆,先派人求降了。

曹操接受了刘琮等人的投降后,自江陵顺流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很危急了,请您派我向孙权求救。”刘备同意,诸葛亮便与鲁肃一同去见孙权。孙权十分焦急,见二人来,连忙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