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皇帝传
34402300000067

第67章 明朝大事记(2)

在得到充足的劳动力后,朱元璋下令奖励垦荒和实行屯田,免征三年的田赋,个别的永不收税。使得大量农民由奴隶变成了自耕农,社会地位和家庭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了,明初的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向上的景象。

发展农业生产,还必须有水利建设的支持。即位的当年,朱元璋就下令,凡是百姓提出有关水利的建议,地方官吏必须及时奏报,这就动员了数以万计的农民投入水利的建设。到公元1395年,全国共开塘堰40987处,疏通河流4162处,修建陂渠堤岸5000多处。广西的灵渠、四川的都江堰等,在朱元璋在位期间,都先后修复。这些水利工程的兴建,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朱元璋还鼓励农民种植经济作物。他先后下令,凡有田5亩至10亩田地的农户,必种桑、麻、棉各半亩,有10亩地以上加倍,田多的照比例递增。这些措施,为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在采取措施发展生产的同时,朱元璋还采取了轻徭薄赋的财税政策,以刺激经济的发展。他规定民田一般亩征税粮为三十税一。徭役一般是每年在农闲时节赴州县服役3天。公元1387年,他又在全国进行土地普查,在丈量土地的基础上绘制的耕地总清册,因图上新绘田亩图挨次排列如鱼鳞,所以被称为鱼鳞图册。它以登记田主姓名和土地位置,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

在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朱元璋还采取各种措施,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皇帝的统治地位。

公元1376年,朱元璋将元朝设置的“行中书省”废除,建立负责行政的承宣布政使司、负责军事的都指挥使司和负责司法的提刑按察使司等三司,三司互相制约,统属中书省。又于公元1380年以“图谋不轨”的罪名处死左丞相胡惟庸,把中书省的权力下放给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朱元璋通过废除宰相(中书省)制度,将大权集于一身。

“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的女婿胡惟庸,依仗着李善长这个后台当上左丞相。在朝中大权独揽,独断专行,对政务是经常自作主张,不向朱元璋请示。胡惟庸如此胡作非为,朱元璋决定除掉这个心腹大患,以巩固皇权。有一次,胡惟庸的儿子乘马车时,不小心从车上跌下来摔死了,胡惟庸判车夫抵伞。朱元璋知道后,勃然大怒,胡惟庸以为向车夫家人赔偿点东西就行了,可朱元璋坚决不准,非要胡惟庸亲自偿命,胡惟庸听了害怕,遂有政变之心。

公元1380年农历正月,胡惟庸谎称其宅中井出甘泉,请米元璋去观看。好大喜功的朱元璋信以为真,便起驾出西华门。途中被内使云奇提醒,急忙回宫,随后侦知胡惟庸确有反心,立即下令逮捕胡惟庸,将其抄家灭族。朱元璋又借胡惟庸案将那些危及皇家统治的官员罗织为胡党,处死抄家,数年间共杀掉了官员三万多人,就连退休在家的77岁的李善长,也和全家70多口一齐被杀。

在废除宰相制度后,朱元璋的政务繁重起来,后来简直是不堪重负。因此朱元璋于公元1382年设立华盖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殿、东阁等殿阁大学士,由品级比较低的编修、检讨、讲读等官来充任,以帮助朱元璋来阅读奏章,处理起草文书,以备顾问。

朱元璋特别重视加强对军队的控制。朱元璋于公元1380年将原来掌管全国军权的大都督府一分为五。设立了左,右、中、前、后五军都督府,分统全国军队。各都督府只管军籍、军政,没有指挥和统帅军队的权力。兵部有颁发军令、选军官之权,也不能直接指挥和统率军队。发生战事需要指挥调动军队时、由皇帝亲自任命军事统帅,兵部颁布调兵命令。战事结束后,军归卫所,主帅还印。朱元璋还采取分封藩王的制度,把他的儿子分别封到各重要城镇去做亲王,用以监视控制各地的军事将领,这些分封的藩王按规定都配有护卫兵,少者有3000人,多的可达19000多人。他们还有指挥当地卫所守镇兵的大权。遇有突发事件,封地里的卫所守镇兵,在接到盖有皇帝御宝文书的同时,将领们还必须有藩王的令旨,才能调动。

为了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控制,朱元璋专门设立了巡检司。到公元1382年,朱元璋又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用于秘密侦察大小官吏的活动,随时向来元璋报告社会上不公不法之事。

在锦衣卫设立后,朝野内外、丈武官员的活动受到严密的监视。有一次,大学士宋濂在家设宴招待客人,第二天朱元璋问他:“昨天请客,喝酒了吗?做的什么菜?”宋濂如实做了回答,朱元璋笑道:“说得对,没骗我。”一天,国子监祭酒宋讷因为家里的夫人和小妾争风吃醋而躲在书房里生闷气,第二天,朱元璋见了宋讷问道:“昨天你在家生什么闷气呀?”宋讷照实做了回答。他吃惊地问朱元璋如何知道此事?朱元璋将一张画着宋讷昨天生气时的样子的画像递给他,他展图一看,方才醒悟,慌忙磕头谢罪。还有一个大臣在家与妻妾玩麻将,无意中丢了一张二万,怎么找也找不着。第二天上朝,朱元璋问这个大臣昨天在家干什么,该大臣如实说是在家与妻妾玩牌,请皇帝恕罪。朱元璋听后说:“你没有欺骗我,我不责怪你。”说完从袖中模出一张二万扔给了他。

“狡兔死,走狗烹”。自胡惟庸案后,朱元璋便乘机大开杀戒,屠杀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

开国大将、凉国公蓝玉,被锦衣卫告发谋反。朱元璋立即将其捕杀,并抄斩三族。凡与蓝玉有接触的朝臣,列侯均以朋党为由族灭。蓝玉案先后诛杀15000多人,把军队中功高位显的元勋宿将,几乎一网打尽。

除胡惟庸、蓝玉两案外,所剩无几的功臣也先后被以各种罪、鞭死或砍头。徐达,是朱元璋小时候的玩伴之一,在逐鹿中原,消灭元朝军队的战斗中屡立战功。开国后,徐达小心翼翼地对待朱元璋这个玩伴,并将手中大权一并交出,以求保命。朱元璋虽没有杀他,但趁他生最忌吃蒸鹅的背疽时,偏偏赐蒸鹅给他吃。徐达知道皇帝是在要自己的命,只好含着泪水,当着使臣的面吃下了蒸鹅。没有几天,徐达就辛酸地离开了人世。功臣冯胜、傅友德、廖永忠、朱亮祖等也因失宠,先后被处死。只有汤和这个和朱元璋同村长大的放牛娃,主动吏出兵权,告老还乡,从此闭口不谈国事,才保住了终身。

朱元璋这种杀功臣立威,以猛治国的策略,自己虽然没有公开,阡悔过,但在他临终前,还是下令后人不准学习他这种做法。

公元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

惠帝朱允炆

(公元1377年~公元1402年)

在位时间:公元1398年~公元1402年

曾用年号:建文

谥号:无

庙号:惠帝

安葬地:北京西山

公元1377年,太子朱标的第二子朱允炆出生。

公元1398年,在祖父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登上皇位,是为惠帝。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反叛。

公元1402年,朱棣的军队攻破南京,朱允炆自焚而死。(此乃一家之说)

朱元璋的长子朱标,当了25年的太子后,突然病死。其长子朱英早在父亲之前就已死去,因而,身为朱标第二子的朱允炆便有机会成为明朝第二代皇储。而在朱元璋的众多子孙中,能与朱允竞争皇储的,只有他的四叔朱棣。

朱元璋很喜欢他这个四子朱棣,曾想在朱标死后将其立为太子。可是,朱元璋刚把这个想法说出来,就遭到众臣的一致反对,朱元璋无奈,只得决定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朱棣为此非常气愤。

公元1398年夏,朱元璋病逝。22岁的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是为明惠帝。在听说父亲朱元璋的死讯后,朱棣立即南下,想最后看一眼疼爱自己的父亲。但朱元璋临死前曾留有遗诏,令诸王镇守封国,不得来京。朱允听说朱棣南下后,立即派人阻拦,促令他返回燕京。朱棣本来就对未能成为太子而愤愤不平,现在又遭阻拦,最后都不能望父皇一眼以尽孝心,更是怀恨在心。

朱元璋把自己的儿子分封到各地,本来是想加强皇权,但手握重兵的诸王都把新立的皇帝侄儿朱允炆不满,对帝位虎视眈眈。朱允对此深感不安,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接受了一些亲信大臣的意见,决定削藩,以加强中央皇权,并于心腹大臣秘密策划削藩事宜。但此事很快泄漏,削藩的流言很快传遍京师内外。朱棣闻讯后,立即上书称病,暗地里私制兵器,招兵买马,企图以武力夺取皇权。

朱棣的行动,也很快被朱允炆获悉,于是再度与心腹大臣密谋。针对朱棣蓄谋已久,在诸王中实力又最强盛,朱允炆君臣决定先削周、齐等弱藩,先孤立朱棣,最后再废黜朱棣。同时,为了防止朱棣起兵南下,先后命令谢贵、张信、宋忠、耿王献等人屯兵北平四周,形成包围之势。

部署完毕后,朱允炆便于公元1398年秋开始削藩行动。首先削除的,是位于开封的周王。朱允炆密令士兵奇袭开封,捕获周王及妃嫔等人,押回京后,将其废为平民,贬至云南。后又召回囚禁。公元1399年初,朱允炆借口有人告发岷王、湘王违法,下令将岷王废为庶人,而湘王则全家自焚而死。接着齐王被削为平民,代王被囚禁。

连废五王后,朱允炆便把矛头指向来棣。这次是以朱棣儿子高煦擅杀吏民为借口,并将燕王府官吏于谅、周铎在京城捕杀。朱棣见势不妙,便假装自己已疯,以减轻建文帝的戒心,表示自己无力争位。

朱允炆的亲信大臣谢贵等虽相信朱棣的疯病,但朱允炆已下诏,密令谢贵和北平都指挥张信里应外合,逮捕朱棣。结果张信向朱棣告密,朱棣遂计杀谢贵等人,于公元1399年秋起兵造反。为出师有名,朱棣指责和朱允一起策划削藩事宜的齐泰、黄子澄二人是奸臣,以清君侧为借口。自称举兵为“靖难”。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靖难之役”。

朱棣起兵后,朱允炆并没有正确认识到朱棣的实力,因而雄心勃勃地先祭告太庙,削去朱棣属籍,废为庶人,然后命耿炳文率军讨伐,结果耿炳文率领号称30万、实际上只有13万的人马出征后,便有去无回。

朱允炆采纳齐泰、黄子澄的建议,派李景隆率50万人马出征。结果朱棣诱敌深入,将李景隆诱到北平击溃。李景隆兵败的消息传来,黄子澄害怕承担误荐之责,于是将消息封锁,并向朱允炆撒谎说,李景隆在北平获胜,但囚天寒难以用兵所以,暂退德州,等明年春天再战。

朱允炆信以为真,立即封李景隆为太子大师。并于公元1400年春天到来的时候,屡屡催促李景隆用兵。李景隆不得不率60万大军与朱棣在白沟河(今河北省雄县北)决战,结果李景隆又遭惨败。被杀死、马踏而死和被水淹死的士兵达十几万,横尸百里,惨不忍睹。李景隆只得逃回德州,又在朱棣的追击下率十几万残军南逃济南,结果又被朱棣在此杀得大败。随后,朱棣率军一路过关斩将,渡过淮水,攻下扬州、高邮、通州(今江苏南通)、泰州等江北重地,屯兵镇江,准备向京城发动总攻。

李景隆的军队被击贵后,朱允炆就再无兵可用。眼见大势已去,朱允炆只得派人前去求和,结果被朱棣加以拒绝。朱棣的大军直逼京城城下,朱棣的弟弟和李景隆便开门迎降,京城失陷。

这时的朱允炆究竟在哪里呢?有人说朱棣的“靖难军”攻入京师后,朱允炆命人点起大火,含泪和皇后等人投火自尽。还有人说朱允炆并没有自焚,而是化装逃出京城,以后隐姓埋名,剃度为僧,浪迹天涯。朱棣即位后,派太监郑和七下西洋,不只为加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还带有寻找朱允炆踪迹,以防后患的秘密使命。

第三种说法是,朱允炆后来恢复本来面目,得到明英宗认可,从而入居宫中,寿年而终。死后葬于北京西山。

这些传说,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又难以定论,遂成为明史一大疑案。

成祖朱棣

(公元1360年~公元1424年)

在位时间:公元1402年~公元1424年

曾用年号:永乐

谥号:文皇帝

庙号:成祖

安葬地:长陵

公元1360年,朱元璋第四予朱棣出生:

公元1370年,朱棣被封为燕王。

公元1399年,朱棣起兵争夺皇位。

公元1402年,朱棣的军队攻陷南京,惠帝自焚而死,朱棣旋印即位,是为明成祖。

公元1405年,郑和开始七下西洋。

公元1407年,《永乐大典》编撰而成。

公元1410年开始,朱棣五次亲征漠北。

公元1421年,朱棣迁部北京。

公元1424年,朱棣病逝,享年65岁。

朱元璋最喜爱的儿子是四子朱棣。十岁的时候,父亲朱元璋就封朱棣为燕王。公元1380年,朱棣按规定到了自己的封国北平。当时徐达奉命镇守北平,朱棣便拜这个军事家为师,军事理论与武艺得到迅速提高。后来,朱棣又奉父亲之命,迎娶了徐迭的长女,徐达成为他的岳父。朱棣在徐达的严格教授下,练得一身好武艺,逐渐显露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在同入侵的蒙古军队交战中,朱棣屡建战功,军权日重,威名大振。

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有意立酷肖自己的朱棣为太子。但朱棣不是皇后所生,即不是嫡出,按封建社会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礼法,朱棣没有被立太予的资格。而有资格的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却头颅稍偏,性格优柔寡断,因此朱元璋立朱棣为太子的决心越来越大。可是,当朱元璋将此想法说出后,遭到众大臣的反对,因而朱棣还是没有被立为大于,这件事情不仅使他恨恨不平,更滋长了他夺取皇位的欲望和野心。

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即位。随后,朱允炆就在心腹大臣齐泰和黄子澄的怂恿下开始削藩。他们在筹划一番后,决定先削曾有犯法行为的周、齐、湘、代、岷等五王,砍去朱棣的手足,然后再行削夺。朱允炆于是开始削藩,下令将削周王、岷王、代王、齐王的王爵先后削去,降为平民,而湘王则自焚而死。

听到五王的命运后,早就作好准备的朱棣为避免朱允炆败猜忌,于是装疯卖傻,假装患有疯病。他整天披散着头发,在大街上发疯狂跑,大喊大叫。有时在街头上夺取别人的食物,狼吞虎咽,有时丈昏沉沉地躺在街边的沟渠之中,数日不起:谢贵等人听说后,便借问候之名前来探查。当时正好是盛夏,烈日炎炎,酷热难耐,只见燕王府内摆着一座火炉,烈火熊熊,朱棣坐在旁边,身穿羊羔皮袄,还冻得瑟瑟发抖,他还在大声呼叫着喊冷。两人与他交谈时,朱棣更是满口胡言,让人不知所以然。张、谢二人见状,相互对视了一下,就告辞了。但谁知燕王府官吏葛诚告密说:“燕王是装病,你们千万别受他蒙骗。”两人闻后,正在犹豫间,朱丈允密令张、谢二人和原为朱棣亲信的北平都指挥张信设法逮捕朱棣。

这时的张信犹豫不决,回到家中把事情告诉母亲,母亲说:“这件事不能这样办,我听说燕王应当据有天下,王者不死,难道是你一人所能逮捕的吗?”张信权衡厉害,决定还是告诉朱棣。他换上便服,乘着妇人车,偷偷进入燕王府,将皇帝下逮掩捕朱棣的消息,一一密报于燕王偿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