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黄土躬耕录
34461700000023

第23章 思辨篇(7)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执政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在工作中,要努力做到“四个创新”,力求实现“四个突破”。

一、创新执政理念,在完善基层党建工作思路上求突破

实践基础上的执政理念创新,是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创新执政理念为前提。具体地说,就是要形成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目标,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积极探索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的执政党建设新理念,不断完善基层党建工作新思路。当前,必须强化四种理念。

1.必须强化扭住第一要务的理念。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加快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越是困难地区、革命老区,越要咬定加快发展不放松。抓发展、快发展的关键在班子、关键在干部。作为基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须要有干事兴业、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有敢想敢干,敢闯敢冒,敢于超越前人的勇气和魄力;有抢抓机遇,狠抓项目,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有面对困难,寻求出路,解决问题的决心和办法;有甘当大任,勇挑重担,迎接挑战的气概和毅力。无论县、乡、村哪一级班子,只有紧紧围绕落实第一要务,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才能明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检验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主要看实践,着重从上项目、抓产业、搞建设、变面貌和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一线看班子、选干部。只有突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发展能力建设,逐步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工作水平,奋力开创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开放开发的建设局面、干事创业的工作局面、竞相发展的大干局面,为当地群众干出实实在在的政绩,才能使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建设体现时代性、富有创造性。

2.必须强化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对基层党组织来讲,就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近年来的实践看,我们必须破除“官本位”思想,树立“民本位”思想,把全部精力用在“民生”上,而不是“官计”上;破除单纯追求GDP的观念,树立统筹发展的观点,把发展的目标定位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而不是片面追求所谓的“政绩”和“形象”上;破除计划管理的观念,树立服务引导的观念,把经济工作的主要职能定位在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而不是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上;破除权为官所授的观念,树立一切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把全部心思用在回报人民、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而不是做给让上级看上;破除“上智下愚”,强迫命令的思想方法,树立循循善诱、善待群众的思想观念,把情系百姓、爱民为民真正落实在实际行动上,而不是写在纸上、挂在嘴上。

3.必须强化维护和谐稳定的理念。稳定压倒一切,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好、办不成,这已被长期的实践所证明。基层党组织处在改革发展的第一线,必须时刻绷紧稳定这根弦。尤其是在竞争不断加剧,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人们生存压力加大,利益冲突增多,社会呈现出犯罪多发、复发,矛盾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在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上,必须强化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理念,使基层组织切实担负起“保一方平安”的重大政治责任,始终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要把调整社会关系、解决社会矛盾、建立稳定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积极探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新思路、新方法;及时解决广大群众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协调解决好社会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及时有效地消除和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认真落实兑现党在农村各项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履行政府承诺,实现长治久安;尤其要妥善解决土地征用、城市拆迁、矛盾纠纷排查、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扶贫济困、信访工作、扩大就业等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给他们带来的实惠。

4.必须强化党员带头致富的理念。党执政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富裕的日子。因此,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必须更突出地体现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上。目前,首要的问题是要提高广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自身的脱贫致富能力。据此,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必须把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科技知识、法律知识,提高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发展市场经济本领、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作为中心任务,把干部党员先富、带领群众致富作为基本途径,常抓不懈,抓出实效。近两年甘肃省委组织开展的基层党建“双培双带”工程(即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能人不断进步),就是一个很有创新意义的新思路、新办法。庆阳革命老区在实施“双培双带”工程中,坚持以“带头勤劳致富有本领,带领群众致富有能力”为标准,大胆从私营企业主、产业化带头人党员中选任村干部,切实增强村级班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能人“村官”上任后,充分发挥自身思想活、技术新、经验多的优势,很快改变了村上面貌,使一批原来的集体经济“空壳村”变成了“殷实村”,得到了农民群众的认可和信任。目前,全市这类村干部已占总数的42%。同时,从致富能人中吸收党员,党员队伍中致富带头人数已占35%。

二、创新组织设置,在扩大党组织覆盖面上求突破

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出现了许多新的经济社会组织,及时调整、优化党组织的设置模式,切实加强党对这些领域的领导,有利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当前,我们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着力改变传统的党组织设置模式,在以下几个领域加强党的领导。

1.研究探索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支重要力量,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如果不及时地在这一领域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势必在全局上削弱党的执政地位,削弱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当前,必须按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那里”的原则,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规模大小、产权关系、组织形式、职工就业方式等方面的实际,因地制宜,因企施策,加大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庆阳市近年来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上,采取“独立组建、联合组建、上挂组建、靠近组建、派人组建、统筹组建、跨越组建、升格组建”等模式,使党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覆盖面达到了80%以上。在具体工作上,选派熟悉党的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懂企业经营管理的党员干部,担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指导和帮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切实提高了全市各类企业的党建工作水平。

2.研究探索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途径和办法。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加强对城市居民的管理服务,解决好城市居民的生活保障和再就业问题,扩大党在城市居民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既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也关系到城市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庆阳市按照“便于组织学习、便于进行管理、便于开展活动、便于互相监督”的原则,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城市人口结构、规模以及不断出现的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合理划分社区党支部规模,积极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在设立社区党支部以及流动党员管理站(或党支部)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实现了党建工作区域化、党员管理属地化、党员活动一体化,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不留空白”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各街道社区党组织,突出服务居民这个主题,对一些居民自己无法解决、政府不好解决、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确定党员责任区、落实党员联系点和组织党员志愿者队伍等形式,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广泛地组织、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办实事,办好事,明显提高了社区党组织在居民心目中的地位。

3.研究探索优化农村党组织设置模式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新形势下,农村出现了许多专业化经济合作组织,这些新组织吸引了相当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大批农村能人向二、三产业转移,形成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在其中建立党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党的活动,聚集党员的智慧和力量,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已成为基层组织提高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庆阳市积极探索“支部+协会”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先后在草畜、果菜等产业技术协会中建立了党支部,有效地把党员和群众组织起来,既激活了生产要素,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使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的触角延伸到农业产业化的各个链条,有效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又发挥了党员作用,增加了群众收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党支部联建”,也是我们正在探索的另一种农村党组织设置模式。这种模式采取“强兼弱”的办法,经济实力弱的村支部并入经济实力强的村支部,并实行村企联合,按照服务功能和党员特长设立党员致富示范、普法民调、政策宣传、参谋顾问党小组等,通过抓强带弱,打破以村民小组和党员居住区域设置党小组的传统模式,为农村党员发挥作用提供了舞台。

三、创新管理机制,在保持党员先进性上求突破

党员是党的“细胞”,是构成党的肌体的基本要素。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通过发挥每一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每一个党员的能力和水平来实现。新形势下,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应突出保持和体现党员的先进性这个主题,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1.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经济社会组织、特别是民营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私营企业主已成为社会财富的重要创造者和建设者。如何把他们中的先进分子及时吸收到党内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更好地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庆阳市委高度重视从新经济社会组织中发展新党员工作,在农民党员中培养致富能人1680名,在致富能人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902名,其中已经接收为党员的669名,明显提高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2.积极探索建立党员队伍分类教育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使阶段性活动转化为具有稳定性、规范性、长效性的教育管理机制。近年来,我们探索建立了分行业、分类型、分层次党员教育管理的机制和办法,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对全市党员坚持区别对待、实行分类管理。在农村,重点解决党员脱贫致富能力弱的问题,教育和引导农村党员增强发家致富的本领;在党政机关,重点解决作风不实、工作疲沓的问题,教育党员带头转变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在学校,重点解决青少年学生对党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了解不够和信仰迷茫的问题,教育学生端正入党动机;在企业和新经济组织,重点解决党的观念不强和思想消沉的问题,教育党员增强主人翁意识;在街道社区,重点解决社会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教育党员树立助人为乐的思想。采取这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切实提高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了党员在各自岗位上的先锋模范作用。

3.认真研究建立党员科学考核评议机制,切实加强对党员的监督管理。党组织对每个党员在各项工作中的表现和作用作出客观的考核评价,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的有效措施。近年来,我们根据不同类别党员和当地实际情况,分类制定切实可行的党员考核评价标准,按照学习教育、自我总结、民主测评、重点评议、组织考核、组织处理等几个环节,不断充实党员考核评议内容,确保了党员考核评议的质量。同时,强化考核评议结果的运用,增强了不同领域党员考核评议的实效性。

四、创新执政方式,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上求突破

党的基层组织直接活动于人民群众之中,创新执政方式,关键是要实现领导方式方法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