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黄土躬耕录
34461700000036

第36章 方略篇(8)

第一,不断解放思想,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应对人世挑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思想武器,要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适应新形势的基础和前提,牢固树立五种意识,即: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彻底摆脱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从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需要出发,突破陈规旧律,拓宽发展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工作创新和制度创新,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用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审视自己,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真正确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不断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树立强烈的开放意识,把对外开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积极措施,既大力“引进来”,又大胆“走出去”,自觉融入国际经济循环之中,融入国际市场的竞争之中,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树立强烈的规则意识,按照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惯例的要求,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办事效率。

第二,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以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经济应对人世挑战。从临夏的实际看,我们有临近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区位优势,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市场资源优势,有民营经济发展较快的特色优势,有民族自治地方的政策优势。应对人世挑战,必须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一是坚持走好发展民营经济、建设“甘肃温州”的路子,着力打造民营经济强州。抢抓西部大开发、加入WTO和全省民营经济示范区的机遇,按照“民营经济、市场机制”的基本模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努力使民营经济成为临夏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劳动就业的基本渠道和经济格局的主体力量。二是遵循世界农业产品贸易规则,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农业的经济效益,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突出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商品畜牧业、特色林果业、优质蔬菜花卉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突破,努力把临夏建设成为甘肃重要的商品畜牧业基地。三是以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工业经济增长质量为重点,以经济园区为载体,全力推进工业化,努力把临夏建设成为甘肃重要的水电能源、农畜产品、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加工基地。一方面,对人世冲击较大的皮革、毛纺、酿造等传统工业进行改造和整合,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增加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对人世后机遇较大的清真食品、特色农产品加工、民族特需用品制造等行业,有重点地进行扶持,采用高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上规模、拓市场、增效益,努力做大做强,形成工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四是以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景点建设为重点,打好恐龙足印群、古动物化石群、黄河三峡和穆斯林风情四张旅游品牌,把临夏建设成为兰州的“卫星城市”和全省旅游重点地区。重点办好临夏州穆斯林风情商贸旅游节和各县(市)的特色旅游节会,建设黄河三峡风景区和松鸣岩森林公园、恐龙地质公园和博物馆、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等10大旅游景点、10大宾馆饭店和10大特色街,加快旅游业发展,增加旅游收入。五是进一步活跃商贸流通,把临夏建成背靠青藏高原、面向省城兰州、连接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走向国内外大市场的民族贸易中心。发挥少数民族群众善于经商的优势,鼓励更多的人发展国际贸易,东进西出,走南闯北,走出临夏富临夏。完善市场机制,发展连锁经营、便民超市、现代物流配送,发展现代商业。千方百计扩大贸易,推动民族食品、地毯、民族特需用品、中医药保健品等个性化、地方化、民族化特色商品的出口,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抓住国际经济中跨国并购的机遇,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千方百计吸收利用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使临夏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之中,努力实现开放开发、“借船出海”、“借梯上楼”、快速发展的目标。

第三,继续加大整治力度,以良好的投资、建设、干事创业环境应对人世挑战。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开展营造“三个环境”的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寻找和排查影响“三个环境”的各类问题和制约因素,对症下药,重点整治,以环境的改善应对人世挑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努力营造与时俱进的思想舆论环境。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实际效果真正体现到工作上,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经济的大发展。充分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形式,努力形成“人人是环境、处处是环境,事事是环境”的公众理念和社会氛围。二是努力营造方便舒适的基础设施环境。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重点加快道路交通等项目建设,着力改善基础条件。三是努力营造具有吸引力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民族自治地区和全省民营经济示范区的有利条件,制定更加开放、独特、有突破性的政策,出台和落实征地优惠、引资奖励等配套措施,为招商引资、投资建设者提供实实在在的优惠条件。四是努力营造适应市场的体制环境。经济体制上,以民营经济为重点,大力扶持,挂牌保护,力求增大总量、提高质量、实现突破。投融资体制上,坚持多渠道筹集资金,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资为引导、民间投资为主体、外资及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体制。财政体制上,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着力提高生财、聚财、理财能力,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五是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法制信用环境。抓紧修订、完善、废止不符合WTO规则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运用法律法规规范、引导、调节和保障经济行为。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切实保护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倡导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六是努力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团结再教育,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七是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用人环境。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不用工作平庸的人、对老百姓无感情的人、不廉洁的人、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不坚定的人,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挑大梁,努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抓住西部大开发中人才交流的有利时机,引进、培训一批急需人才,让他们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大显身手,促进我州生产力的大发展。八是努力营造快捷高效的服务环境。切实理顺管理体制,减少部门职能交叉,弱化行政干预,强化市场机制。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倡导“工作创一流,名次争上游”,做到干事雷厉风行,遇事不推不拖,处事干脆利落,努力建设团结、高效、廉洁、务实的政府。

第四,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政府行为应对人世挑战。重新认识和界定人世后政府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功能和行为,按照WTO透明度原则、非歧视待遇原则、互惠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实现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实现政府管理从过去的无限权力向有限权力、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从管理允许性规定向管理禁止性规定的转变。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使政府职能真正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不扰民。确立“政府掌舵而不划桨”的理念,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依法行政,提供服务。遵循透明度原则,公开政务信息。重视政府服务的效果和质量,在“小政府大服务”的原则下,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和审批程序,规定审批时限,提供“一站式”服务,减少扯皮推诿,提高行政效率。认真解决执法不严和司法不公的问题,维护法律的统一性和严肃性。

第五,全面加强WTO知识培训,以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应对人世挑战。政府职能要转变,依法行政水平要提高,公务员素质是关键。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大学习宣传培训力度,在全社会掀起一场学习WTO知识的热潮。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和掌握世贸组织的基本规则,从整体上把握世贸组织的基本知识,熟悉我们的权利和义务,认真研究和掌握与各部门、各行业工作密切相关的具体规则、协定、协议以及运作机制,学会运用“游戏”规则,特别是要学会运用世贸组织规则中允许的保护措施和争端解决机制,有效规避风险,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融会贯通地运用规则,努力建设一支具有经济头脑、国际眼光、服务意识、法律素养、适应人世要求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本文为参加中央“WTO专题研讨班”论文,刊于内贸部《中国市场》杂志)

实施奔小康工程对基层干部的素质要求

在人类历史上,各项事业的进步和发展,都与人的素质息息相关,实施农村奔小康工程更是如此。实现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上下的中心任务和奋斗目标,而提高乡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则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和实现奔小康工程的重要保证。因为奔小康工程的组织实施层主要在乡镇党委、政府,具体落实层关键在村党支部。乡村两级组织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农村奔小康的一线指挥部。只有按照市场经济新形势和奔小康工程的要求,大力培养基层干部队伍,努力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才能保证奔小康目标的实现。

奔小康工程的系统性,决定了干部素质的全面性;奔小康工程的艰巨性,决定了提高干部素质的紧迫性;奔小康工程的长期性,决定了提高干部素质的经常性。当前,为了加快奔小康工程建设步伐,基层干部、尤其是乡村领导干部必须具备8个方面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一是要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素质和能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不仅要成为各级班子和基层干部的共识,而且要贯穿于奔小康和全部工作的始终,变为基层干部的自觉行动。要重视克服部分基层干部中存在的抓经济工作马马虎虎的做法,努力做到“任尔东西南北风,紧抓经济不放松”。只要把经济搞上去了,就会为奔小康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要有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素质和能力。我们的奔小康工程是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运行的,奔小康的过程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过程,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广大基层干部必须变陌生为熟悉,变外行为内行。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重点要树立五方面的新观念,即: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要求具有很强的改革开放意识和适应现代大经济、大流通、大市场的能力;市场经济的竞争性要求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敢闯敢干气质和创造性工作能力;市场经济的多变性要求具有很强的信息意识、应变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市场经济的效益性要求具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效益观念和高效率、快节奏的工作作风;市场经济的规律性要求具有很强的市场观念、价格观念和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努力成为行家里手,引导农民走向市场,而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三是要有驾驭和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素质和能力。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精神,带头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牢固树立科技兴国、科技兴农的战略思想,始终把科技进步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先地位,把农业经济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当前,特别要强化对基层干部的科技培训工作,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传统农业向“两高一优”现代农业转变,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覆盖率和科技贡献率,使广大农民都能成为“科技明白人”,依靠科技奔小康。

四是要有驾驭和熟悉经济建设、经营、管理的素质和能力。奔小康主要靠现代化的农业、支柱产业、乡镇企业的大发展来实现,这就要求基层干部都要学习、钻研现代经济、现代农业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尽快成为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和产业内行,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效益。要以人为本,科学领导,靠政策引导,靠激励机制推动,靠管理制度约束,靠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解忧,靠两手抓做保证,促进农村产业都能高产、优质、高效发展。

五是要有能够创造性工作、超常规发展的素质和能力。奔小康本质上是个发展问题。各乡村要如期实现小康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解放思想,打破框框,超常规发展。尤其要破除思想上的“左”,凡是有利于富民强乡奔小康的办法措施,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克服发展思路上的“窄”,在重视粮食生产的前提下,以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目标,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乡镇企业和支柱产业;解决工作方法上的“旧”,学会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综合手段指导和管理经济;消除工作上的“满”,自我加压,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力争提前奔向小康。

六是要有善于抓主流、抓重点、抓关键的素质和能力。农村奔小康工程量大面广,有16项刚性指标,但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抓重点、带一般的原则。通过学习考察,我们体会应把握的工作重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人均纯收入为关键,以改善居住条件为重点,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保证,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全面达标。其中提高人均纯收入的主要途径是加大产业开发力度,走好一户一条致富路。改善居住条件应坚持的原则是:统一规划、各具特色、政府倡导、群众自愿、根据实际、逐步到位、文明实惠、安居乐业。

七是要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素质和能力。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抓,经济建设与党的建设一起抓,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一起抓,奔小康与扶贫攻坚一起抓,这既是一些重大原则问题,又是一种领导艺术,基层干部必须始终把握好。

八是要有勤政廉政的素质和能力。实现奔小康目标,需要一大批勤奋工作、廉洁自律、恪于职守、真抓实干的带头人。只要广大基层干部都能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座右铭,自觉做到勤政廉政,为民办事,就一定能够建成一个个合格的小康乡、小康村。

如何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使之与奔小康工程相适应,当前主要应做好五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