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黄土躬耕录
34461700000041

第41章 方略篇(13)

四要创新以市场为导向的项目建设投融资机制。投融资渠道窄、资金筹措难,是制约欠发达地区项目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解决投融资问题,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等靠要”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资本、劳动力的基础性作用,采取超常规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措施,主要走市场运作、社会融资和多渠道争取项目建设资金的路子。重点从四个方面筹措资金:(1)协调银行信贷。当前,西部地区一方面是金融高风险区,各类建设资金十分缺乏,另一方面银行存款持续增加,存差现象十分突出,银行难贷款、企业贷款难。要解决这一矛盾,银行和政府必须协手合作,共同发展,实现“双赢”。各级党委、政府要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家的金融政策,健全完善银政联席会议制度、银企项目推介会议制度、金融工作会议制度,不断密切银政银企合作,共同论证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加大信贷投入,促进项目建设。金融部门要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大局,争取扩大信贷规模,对重点项目银行与地方政府同决策、同论证、同衔接、同监管、同考核奖励,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实现金融发展和金融安全。(2)激活民间投资。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成分,也是投资、建设的主体。我们要在启动和激活民间资金上下功夫、做文章,重点做好经营土地和经营城市这篇大文章,城镇基础设施、社会公益性项目、各类竞争性行业一律向社会放开,使民营资本成为项目投资的主体。特别要鼓励民营企业家、致富能人积极投资兴业,开发产业化、工业化项目,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壮大区域经济。(3)争取国家投资。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财政困难,各项事业欠账大,尤其是基础设施十分落后,而且投资大、回收周期长,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紧紧依靠国家投资扶持。为此,要认真研究国家和省上的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集中力量,集中资金,论证、储备一批符合国家投资导向、市场对路、效益看好的项目,充实完善项目库,加大争取力度,不断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拉动经济增长。同时,要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对各类建设资金特别是财政资金,本着资金使用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的原则,集中投入到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的重点项目上。(4)招商引资是重点。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必须借助外部力量,大力吸引项目、资金、人才,走“借鸡下蛋”、“借船出海”、“借梯上楼”的路子。要继续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实行经济、科技、文化等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加强与国际国内各个方面的经济技术协作,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努力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发展。要以节会为舞台,旅游牵线,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扩大招商引资,积极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科研单位攀亲结友,以优惠政策、开发潜力,吸引八方客商投资兴业,实现双赢。加强与国际国内各类中介组织、基金会、慈善机构的联系,争取加大对扶贫开发、教育卫生等事业的投入。

五要形成抓项目、促发展、建班子、用干部的考核机制。项目建设涉及各级各部门,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快捷高效的作风和千辛万苦的精神。只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共谋项目、齐抓项目的强大合力。要围绕项目建设,确定用人导向,把抓项目、促发展作为第一标准,支持和鼓励能干事、能干成事,能抓项目、能建成项目的干部大胆创业,大力营造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德才兼备标准和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全心全意抓项目、办实事、谋发展的优秀干部,配备好各级领导班子,努力建设艰苦奋斗、奋发有为的领导班子和干事、干净的干部队伍。制定完善贴近实际、能够准确反映干部实绩的干部考核体系,把区域经济升位考核指标和项目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形成优者上、庸者让、劣者下的干部工作机制,使各级千部真正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把精力用在发展上,把重点放在项目的开发建设上。对争取项目、引进项目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采取不同方式,给予表彰奖励。树立“你发财、我发展”和“先予后取”的思想,研究建立激励机制,重点在土地、税费等方面制定特殊优惠政策,特别对投资上千万元以上的高附加值、高税利、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用大的招商引资大项目,政府可集中政策、资金给予扶持,调动社会各界投资建设的积极性,促进欠发达地区的项目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刊于2003年12月10日《甘肃日报》第三版,甘肃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展》2004年第1期)

一心一意谋发展同心同德创和谐

庆阳市是甘肃省惟一的革命老区,又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广大干部群众改变面貌、加快发展的愿望非常强烈,各级领导干部富一方群众、保一方平安的任务光荣而艰巨。因此,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维护稳定作为政治任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提速发展。近几年,庆阳市连续被甘肃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区,2004年,全市CDP突破100亿元大关,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部分指标增幅高于全省乃至全国平均水平,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实践表明,要构建和谐稳定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一心一意谋发展,同心同德保稳定,切实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以稳定促发展、促改革。

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改革发展稳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问题,发展是前提,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基础。正确处理三者关系,创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是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领导水平的严峻考验。因此,要牢固树立“促进发展是政绩,维护稳定也是政绩”的观念,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保稳定,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放在首位,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到在领导方式上有新转变,在实现途径上有新手段,在破解难题上有新举措,切实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

坚持第一要务,全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任务

发展是第一要务,维护社会稳定必须围绕发展,服务大局。特别像庆阳这样的欠发达地区,许多影响稳定的因素都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直接相关。目前,庆阳市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加快发展、群众生活水平偏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财政困难与投资需求大的矛盾还很突出,再加上社会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等因素,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社会的稳定。因此,必须牢牢把握全面提速、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主攻石油和煤炭资源开发、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特色文化“一黑一绿一文”三大产业,建设陇东能源石化基地、农畜土特产品生产加工创汇基地和特色文化旅游胜地三大基(胜)地,全力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三化进程,以实现经济实力增强、财政快速增长、城乡居民全面增收的三大目标,形成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坚持“严打”方针,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的工作重点

“严打”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也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措施。坚定不移地坚持依法从重从快的方针,不断提高打击犯罪的能力和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不断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全面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效整合社会治安资源,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协调,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工作格局,从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各个环节上预防和减少各类违法犯罪的发生。近几年,庆阳市的各种违法案件,特别是侵财性案件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破案率明显提高,群众安全感显着增强,保证了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治本措施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重大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自觉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定政策、上项目、出台改革措施,都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特别是要解决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等弱势群体的困难和问题,真正把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目标,把实现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追求。建立实行领导干部信访“挂牌督办”制度,有效地解决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加强新形势F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和分析,按照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不断提高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使治安秩序不断好转。

坚持党的领导,重视研究解决维护稳定中的实际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党的领导是关键,而党的领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重视研究解决维护稳定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为构建和谐稳定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庆阳市各级党委始终把维护稳定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多途径、多渠道筹措维稳经费,千方百计解决维护稳定工作难题。加强维护稳定工作的领导力量和政法队伍建设。以落实领导责任制为龙头,建立更加完善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定量考核制度和严格的奖惩制度,形成了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真正把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一方平安的责任落实到各级党政一把手肩上,为经济社会全面提速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刊于甘肃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展》2005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