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拆掉人生的墙:成功处事的自我
34543800000021

第21章 拆掉两性心障之墙:读懂男人和女人(4)

继续听女孩的故事:我从小父母就经常爆发家庭战争。他们由于脾气不好,为一点小事也会吵起来。他们可能是自己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对我就寄予了太多的期望。所以,他们对我要求特别严格,我做什么事情,他们总是不放心,总是不满意,总是挑剔。从小到大,我记得的都是他们给我的挑剔和斥责。这对我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让我从小就没有安全感,就很自卑。就这样我长大了。在中学的时候,我经历过一次朦胧的初恋。可是,后来那个男孩却扔下我和另一个女孩好了。对,就是在那时候,我感到了自己很丑,感到了自己的嘴歪,我彻底失去了自信,甚至我都怀疑自己:我这样没有魅力,还算一个女孩子吗?

心理咨询实践与研究表明,存在体形嫌恶症的人,往往在性心理发展上曾遭受挫折,从而影响了性别自信。在上面的故事中,我们具体看到了他们性心理发展中遭遇的挫折,以及挫折怎样严重地挫伤了他们的性别自信。

男孩十二三的时候,正是性萌动的时候,偏偏在此时因为生殖器大小被同学取笑,性心理严重受挫,随后的初恋失败再次受挫,作为男性的自信也就严重受挫。从而导致了对自己的嫌恶,最终这种自我嫌恶心态集中到了鼻子上。女孩从小经历的家庭战争,加上父母太多的否定评价,是她嫌恶自己严重自卑的根源。中学初恋的失败,无疑更加严重地挫伤女孩的自信。为什么别人不喜欢我?困惑中面对镜子终于发现,是我的嘴巴有问题。于是,全部的自卑感集中到自己的嘴巴上来。

这种对自我的不接纳,对自我的嫌恶,往往会影响到自我心理性别的认同。

一个人的性别自我认同通常包括三方面:生理上对性别的确认,心理上对性别的认同,社会上对性别的肯定。只有这三者和谐统一,才不会因性别问题导致内心矛盾和不安。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有些原因会造成心理性别的认同障碍。造成心理上的性别认同障碍的原因很多,其一就是,对自己身体容貌的不满意不接纳。这种自我嫌恶心态,必然导致对整个自我的不接纳,其中也就包括了对自我性别的不接纳,从而影响了对自己心理性别上的认同。

心灵跨越:学会接纳自己

对自我性别的不够认同也好,与对自我容貌不够满意也好,共同的心理根源是体形嫌恶者对自己缺乏自信,特别是对自己的性别魅力的缺乏自信。对青春男女还来说,这种缺乏自信的心态,很容易地就聚焦在到体形外貌上来,表现为对自己体形外貌,某个具有性象征意义部位的嫌恶。假如遭遇异性交往的挫折或困难,自己就很容易去找理由,而躯体上的“缺陷”常是最好的理由——就是因我鼻子不好,就是因我嘴巴不好。于是,对鼻子或嘴巴就要下手整治了。

因此,对因为体形嫌恶症而想整容者的心理调节,关键就是当事人要重建自信。要真正重建自信,必须要发自内心地学会喜欢自己,学会接纳自己。具体的心理调节的策略无非两个方面。一个是认知调节。也就是换一个视角看问题,看自己,看生活,走出认知误区,重新认识自我,也就学会了自我接纳。一个是行为调节。也就是努力从封闭的自我中走出来,增进人际交往,包括异性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在别人对自己的接纳中,来强化自我接纳。一个人有了真正的自我接纳,自信也就在心中生长起来,也就不再嫌恶自己。所谓心病还须心药医,一旦从心灵深处接纳了自我,也就走出了盲目整容的心理误区。

令人欣慰的是,经历了艰难的心理咨询合作过程,前面的男孩和女孩都彻底化解了心结,重新接纳了自我,最终放弃了整容。希望更多的年轻朋友走过盲目整容的心理误区,走上自我接纳的心灵坦途。

男人哭吧,不是罪

心路迷障:男人就不该流泪吗

这是一个男人的心灵故事:

那晚,我独处斗室,看一台电视晚会。其中有一个根据下岗女工再就业故事,改编的抒情小品:由于女主人公一心扑在事业上,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与关怀,五六岁的女儿双眼高度近视。当妈妈发现时,已经近视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当女儿用稚嫩的声音说希望妈妈能多亲她一会儿多陪她一会儿时,妈妈哭了,全场的观众大多都哭了。我的眼睛也渐渐地湿润,不知不觉中,泪水顺着面颊滑下来……

长期以来,一直以为我已过了流泪的年龄,就如过了放风筝的年龄一样。因为我毕竟长成了一个世俗中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因为我已是妻子可以依赖的丈夫,孩子心目中伟大的爸爸。社会已不允许我随随便便地流泪了。可是,男人就不该流泪吗?这个晚上,在这样一个空荡荡的房间里,我不再担心别人讥笑我脆弱,我可以完全地放松被生活长期禁锢的真实情感,任泪水汹涌澎湃,尽情奔流……

这是一个女人的心灵故事:

如果让我选择男人,我一定会选择能在我面前流泪的男人。我知道:在女人面前流泪的男人,表达的是他对她的信赖,与泪水同流的是他内心深处的真情。如果说:女人的泪是为了感动上帝而流,多是属于精神上的。那么,男人的泪是为了感动世界而流的,是物化的心田之雨。

男人通常都是孤独的,他们找不到可以流泪的地方,于是这泪水就只能借着酒飘向天空中。如果这是我的男人,我会在他一定要哭的时候,把我的怀抱送给他,或者不言不语的握住他的手,用另一只手递出一张面巾纸……

是的,男人就不该流泪吗?假若有一天男人都“坚强”得没有了情感,没有了眼泪,我真不能想象,那将是怎样的世界啊?

心理透析:大雨过后有晴空

说到“哭”,科学给它作了一个颇为乏味的描述:由于延髓刺激三叉神经和面神经支配的分泌神经,反射分泌出泪液,从泪点集中到泪囊,再过鼻泪管或眼睛流出来。于是,便“一把鼻涕一把泪”了。从心理学上看,泪有两种:一是受到物理、化学刺激而出现的泪,如灰尘、风沙、强光、物体碰撞而流出的泪,这叫“刺激泪”;一是人在某种情绪激发下产生的泪,这叫“情感泪”。我们平时所谓的哭,通常指流情感泪。

那么,这样的感情泪带走了什么?

研究发现,泪水中含有溶菌酶,它可以击毁眼球表面的细菌。而起润滑作用的泪水中大量的细菌存留物,通过“哭”也就排出了体外。此外,研究还发现,人们因情绪压抑时,会产生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生化物质。“情感泪”能把对人有害的一些生化物质排出体外,从而减轻对身体的伤害。

更为重要的是,人在遭遇诸如亲人突然亡故,蒙受巨大灾难打击时,强烈的负性情绪会造成心理上的高度紧张。当这种紧张被压抑得不到释放时,势必成为一种积累待发的能量,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紊乱,会造成心理伤害,甚至心理崩溃。畅快地痛哭一场,可以使已超过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的极度痛苦和悲哀得到宣泄,从而解除过量的心理负荷,收到良性的心理效应,使人保持心理平衡,对人的心理起着一种有效的保护作用。特别当人遭到严重的精神创伤,陷入可怕的绝望时,如果能大哭一场,心灵就可能得到拯救。

生活和科学的共同结论应该是:大雨过后便是晴朗的天空。

心灵跨越:男人哭吧不是罪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泪水成了软弱的代名词。在男人与女人共有的这个世界里,女人,被看成弱者,因而享有流泪的专利;男人,是强者,于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子从小就受到社会角色的严格规范——“男孩子不能哭”,“大小伙子,一把鼻涕一把泪,算什么男子汉”。因而,许许多多的男子汉纵使悲痛欲绝时,也要强压泪水,因为那种种虚幻的束缚而抹杀了真情实感,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不幸。生活中的每一天,男人都要戴上“坚强的面具”,生活在人群里,奔波于社会中。很多时候,明知心灵深处空虚寂寞,明知活得很苦很累,也明知许多生活的烦恼需要用泪水去涤荡,然而男人却依然要“笑对每一天”。于是,别人赞许,自己也自居:这才像个男人,像个爷们!

其实,男子汉朋友们,这样错了。从心理卫生角度看,“男儿有泪不轻弹”对我们害莫大焉。前面你已经看到眼泪该流就流出来的好处,强压眼泪,便不能受益,而且还甚为有害。研究还表明,男性的自我压抑,自我忍受,使男性多发心因性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和一些死亡率极高的癌症。一位专家研究后做结论说:“压抑情绪容易患癌。”另外,研究结果一致认为,女性比男性长寿。为什么?固然原因很多,但女性爱哭是原因之一。这不能不给我们诸多启示。

换个角度说,谁都有脆弱的一面,谁都有渴望抚慰的需要。那么,谁是满足自己抚慰需要的最合适的人呢?当然是母亲。于是,我们的潜意识里形成一个情结:母亲是一个无条件地呵护我们滋养我们抚慰我们的人。我们形成了对母亲的依恋,母亲成了我们撒娇的对象。但是,母亲不能伴我们终生。所以,在我们的心理上,就把和我们潜意识中和母亲形象相仿的,起到了母亲作用的人当成母亲,叫做“心理上的母亲”。在性别角色的分工中,女性本身就具有母性的特征。于是,男人更容易把妻子当成心理上的母亲,在妻子面前像孩子一样泪水连连了。

当然,还是那句话,男人有泪不轻弹。真正的男人不是不流泪,也不是随便流泪,而是知道应该在什么时间流泪,在什么地方流泪,在谁的面前流泪。

最后我想说,男人哭吧,不是罪。男人的哭,不仅无损于男子汉的形象,有时候还是一种美,甚至是动人心魄的壮美呢。

放下不适合的“挎包”

心路迷障:分手后好像有点不放下

心理咨询中,一位年轻女士这样讲述自己的故事:

我一个月前离婚了。本来,离婚是我提出来的,而且现在也不后悔。但让我困惑的是,离婚后我却感到有些不舍,不,也不是不舍……嗨,我也说不清,反正是心里不好受。您说这是怎么回事?

是这样的。我今年28岁,和他3年前结的婚,现在有一个1岁多的男孩。当初,他没有合适的工作,没有很好的房子,可以说什么条件也没有,我也没有嫌弃他。可是有了孩子不久,我发现他外面有了女人,是他的一个同事,二十三四岁的未婚女孩。我和那个女孩也认识,过去也是同事,而且,我们结婚的时候她还参加了婚礼。最初,是发现他们的短信和电话,最多的一天里就20多次电话,一个月里就300多条短信。他们的关系肯定不一般,您说一般的关系能这样吗?

起初,我装作不知道。后来他们越来越不像话了,而且他们都承认有了性关系。我实在受不了了,就跟他吵,跟他闹。他答应我不再和那个女人联系了。但是,他言而无信,过后他们还有联系。为此我和他闹过不知多少次了。后来没办法,我想管不了他也不管了,他爱怎样怎样吧。

我们最后一次吵架是一个多月前。过去,他的工资还交给我,可是到后来连工资都不给我了。过日子,抚养孩子,得多少开销?我一个人的钱已经不够用了。那天,我去了他的单位要钱,他不给我,我们就吵了起来。这是吵得最厉害的一次。最后实在没办法,我就带孩子回了娘家。

几天后,我回家去取东西,看到那个女人也在我们家里。他看我来了,居然问我,你不是走了吗?还来干什么?你赶紧走!这让我非常生气,我说这里是我的家,我怎么不能来?应该问她来干什么?应该走的是她!你如果跟我,就和他断,如果跟她,我们就离婚!那个女人起身要走,他居然留她不让她走。那个女人说,还是你们先谈吧,先抽身走掉了。剩下我们两个人,还有什么好谈的?都这样了,都把女人带到家里来了,这日子还怎么过下去?所以,我下定了决心离婚。他也同意了。

第二天,我们就到民政局办理了协议离婚。考虑到我一个女人,也没有固定工作,抚养孩子很困难,就商定孩子跟他父亲生活。就这样,我们很快就分手了。

他这个人没有文化素质,人长的也不帅,毛病很多,粗暴,打人。每天晚上很晚才回来,甚至到后半夜,就在外面疯,酒吧歌厅,抽烟喝酒。很长时间以来,我心里每天都感到很紧张很压抑,没有安全感。所以,自从跟他分手后,我感到特别轻松,特别舒畅,特别痛快,一种解脱了的感觉。

奇怪的是,分手后我心里又总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还像是不舍,可明明没有什么不舍。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心态,离婚后我们又见过一次面,是我提出来的。那是一天傍晚,我打电话约他出来谈谈。我们走在马路上,谈了分手后的一些情况。最后,我还对他说,以后要好好过日子,好好生活。最后,他说我该回去了。我说你先走吧。起初他等我一起离开,在我催促下最后还是他先走了。

看着他渐渐远去的身影,我心里一种说不清的滋味,感觉好像有点放不下他,好像有点不舍,又不像是不舍,我也说不清究竟是怎么一种心态,甚至说不清为什么约他出来。说心里话,就是现在他再找我来,我也绝不会再和他重归于好,不可能和他复婚。他这个人,让我说它的优点,真的很难找出来,所以,我们分手是必然的。可是,让我困惑的是,我现在为什么好像有点不放下,有点不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心理透析:非自主选择心理

离婚,确有因为一时冲动轻率离婚后复婚的。这种情况往往是两个人感情基础不错,草率离婚后又难于割舍,继而藕断丝连,最后破镜重圆。与此不同的是,上面这位女士的离婚,显然不是一时冲动,而且他们两人也确实感情破裂,不可能重新走到一起。既然如此,为什么离婚后心里还“放不下”,还有点“不舍”?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心态?

其实,女士的心态不是“不舍”,而是有点“不甘”,放不下的也不是那个人,而是那件事儿。这种心态也许打个比方很好理解。比如购物,面对一个挎包,如果全凭自我感觉,也许自己本来并不看好,不想买下来。但是,如果此时另一个人非常看好的买下了,自己就会感到不平衡甚至后悔,觉得便宜让别人抢去了,不如自己买下来。于是,心里总放不下那个挎包,而忘记了那个挎包究竟是否适合自己。之所以“托儿”能够促销,从一定角度说,就是利用人的这种心理。在购物上,这就是一种盲目地受制于人的非自主选择心理。在生活也是这样,人们的许多选择往往是受制于人的盲目的非自主选择。

心灵跨越:放下那个“挎包”

沟通至此,女士领悟的很好:那就是说,是因为那个女人要他,而让我感到失落,感到是输给了她,因而心里感到不甘,心里放不下这件事儿?

正是这样,这就是女士的真实心态,这种心态就是因为别人的选择,而让自己感到不平衡。因此,作为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学会自主选择,就是不要盲目地受制于人,而要问清自己:我的需求究竟是怎样的?那个“挎包”究竟是不是适合自己?一旦确实看清了不适合自己,内心就会有了不同的体验:我不是输给人家的,是让给人家的。于是,也就逐渐心理平衡了。心理平衡了,心中的不甘也就没有了,这件事儿慢慢也就放下了。

不久,女士传来好消息。她说,谢谢您的那个比方,那个“挎包”也许适合别人,但不适合我,既然不适合我,我就该放弃,这不是我输给别人,而是我送给别人了。现在,我可以放下了那个“挎包”了,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