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骨质疏松一本通
34592800000052

第52章 为骨骼备好“储蓄金”

人过中年,骨量每年丢失约0.7%~1%,65岁以后,女性骨量丢失的总量可以达到30%以上,男性也会丢失20%~30%。大多数中国人是黄种人,与欧美人相比,我们的骨密度要低约8%,再加上中国人传统的饮食结构缺乏钙质,因此,必须特别强调要坚持补钙,为自己存上一笔丰厚“钙储备金”。而对于已经发现有骨质疏松症的人来说,除了比一般人要更积极的补钙外,还要定期检查自己的骨密度,一旦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用药物来治疗骨质疏松症。千万不要等到骨头断掉了再想到去治疗。一些人对于长期补钙的预防措施不愿意坚持,总认为十几年下来了自己没有出什么问题,于是就放松了骨质疏松的预防。但是,当骨头断掉的时候就悔之不及了。

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任何人的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骨质疏松,关键在于如何及早进行有效地预防。人体在35岁以前骨的形成大于丢失,预防的关键在于获得较高的骨峰值和减慢或减少骨量的丢失。换言之,就是在年轻时存储更多骨量,为骨骼备好足够的“储蓄金”,保证年老时,即便骨量下降,也不会一下子跌到最危险的临界点,引发可能出现的麻烦。

作为人体“生命的基石”,钙在各个年龄阶段都有积极的作用,而储备钙也应从各个年龄组时考虑。

婴幼儿期,钙能帮助骨骼、牙齿以及各个器官的发育,为将来打好基础,远离佝偻病、鸡胸等骨骼疾病。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足量的钙能保证生长发育。这一时期,骨形成大于骨丢失,所以,是人一生中骨量积累的阶段,骨量达到峰值。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骨丢失渐渐大于骨积累,支出大于收入,骨质疏松的危险就悄悄来临。因此,从“储备金”的角度来说,我们要保证在35岁前有充足的钙摄入、适当的锻炼以及合理的营养,这就是这一阶段的“健康储备任务”,将有效的有助于最大可能提高自己的骨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