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言就是谎言,因为事不偏理,最完备的说谎者,只要你用心研究他的言语细节,你就能得出事情的真相来。
刘定先生的祖上是御厨,他们的整个家族的所有人都烧一手好菜。
刘定先生、他的妹妹、他的儿子,还有他的女儿,都是星级大厨,其中只有一个是最好的。一家酒店的经理想在他们中间挑这个最好的厨师来他们酒店上班。于是,刘定先生向经理说:“我的儿子是我们中间最好的,我是最差的了,你选他吧。”
关于这四人,事前经理了解到以下的情况:
(A)最好的厨师的孪生同胞与最差的厨师性别不同。
(B)最好的厨师与最差的厨师年龄相同。
听了刘定先生的话,聪明的经理马上判断出刘定先生在撒谎,他发现,最好的厨师不是刘定先生的儿子,而是他的女儿。
经理是这样判断的:
最佳厨师和最佳厨师的孪生同胞年龄相同;根据(B),最佳厨师和最差厨师的年龄相同;根据(A),最佳厨师的孪生同胞和 最差厨师不是同一个人。因此,四个人有三个人的年龄相同。由于刘定先生的年龄肯定大于他的儿子和女儿,从而年龄相同的三个人必定是刘定先生的儿子、女儿和妹妹。这样,刘定先生的儿子和女儿必定是(A)中所指的孪生同胞。
因此,刘定先生的儿子或女儿是最佳厨师,而刘定先生的妹妹是最差厨师。根据(A)最佳厨师的孪生同胞一定是刘定先生的儿子,最佳厨师无疑是刘定先生的女儿。
从道理上讲,这种判定主要是依据对象间关系的逻辑特征进行的推理,然后得出真实的结果。
外语系的A、B、C、D、E五位同学,住在同一个宿舍,按照他们的约定,晚上最迟回到宿舍的同学,应该自觉把寝室的门锁上。大考前的一个晚上,他们中最迟回到寝室的同学竟忘了锁门。第二天,E第一个起床,发现寝室的门没有锁,经检查,还好没有少什么东西。由于E每天晚上都在寝室自习,并且第一个卜床睡觉,而A、B、C、D同学都习惯于到教室或图书馆自习,所以他勒令A、B、C、D四人好好“交代”。
A说:“我回来的时候,C还没有睡。”
B说:“我回来的时候,见D已经睡了,于是,我也睡了。”
C说:“我进门的时候,B正在铺床,准备睡觉。”
D说:“我一上床就睡着了,谁最后回来我不知道。”
E经过分析,认为这四句话都是事实,于是,他迅速作出判断,一定是A最后回到寝室的……E同学就是根据关系推理得出结论的。她运用的是纯粹关系推理。
根据A、B、C三位同学的回答,E得出以下断定:
(1)A比C晚到寝室;
(2)B比D晚到寝室;
(3)C比B晚到寝室。
由于A比C晚到寝室,C比B晚到寝室,B比D晚到寝室,所以,毫无疑问一定是A最晚回到寝室。
所以说,真相往往就隐藏在细微的环节中,只要我们细心发掘,就会从外表得出真实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