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有过这种体验:一阵劳作之后,便会觉得头目发昏,此时若能闭上眼睛,休息几分钟,再睁眼时即有一种清爽之感。这个过程就是通常说的“闭目养神”。
“眼不见,心不烦”是很有道理的。闭上眼睛可以养目,更可以静心。心静则神安,神安则灾病不生。
祖国医学认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和精神知觉的总称。神对健康关系重大。《内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见神的盈与亏,关系到人的健与衰;神的得与失,又关系到人的生与亡,欲养生者当神养之。
1.“闭目养神”对于终日劳心用脑,或长期专注使用眼睛的人很有好处。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利用空隙时间珍惜视力,保护眼睛。三五分钟也好,十来分钟也好,尽可能地利用空闲时间闭目养神。有研究表明,白天有闭目养神习惯的人,晚上更容易入睡,睡眠质量也高,很少做噩梦。这说明闭目养神是解除疲劳、恢复体力、提高精力的一种休息方式。
人体本来就有对各种疾病的防御能力。因为人的大脑会分泌20多种类似吗啡的激素物质,可使人产生心情愉快的感觉,能防止老化,提高抗病功效,人自然也就不容易得病了。
2.“闭目养神也是药”。闭目养神时要注意做到八个字:“放松、入静、顺其自然”,这样才能使全身经络疏通和气血流畅。
现代医学认为,人在闭目养神时,能减少大脑接触外界80%的信息,避免了一些不良的外界干扰,脑电图的脑电波处于平静状态,有利于大脑的兴奋和抑制功能保持平衡,使大脑得到最好的休息,从而提高大脑的指挥功能,让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处于最佳状态,于是生命力增强,疾病难以侵袭。有人将1000只小白鼠分成两组喂养,第一组在安静状态下生活,第二组不停地接受外界不良刺激,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第一组小白鼠患癌率为5.8%,第二组患癌率为79.6%。
闭目养神,可在工作、学习间隙进行,也可选一安静处闭目独坐,排除一切外界干扰,放松思想感情,使大脑处于静止状态,无所思念,无所顾虑,安心养神。不要小看这闭目的几分钟,它可使你快速“充电”,获得能量。据作者体验,闭目养神一会后,就会感到精神振奋,信心倍增,思想如释重负,头脑顿感轻松。
晚上睡不着觉时,最好的选择是“闭目养神”,以静其心,而不是选择读书、看报。在“闭目养神”的同时,如能再配合着练眼功,则能很好地改善头晕眼花、视物模糊、眼睛干涩、眼肌疲劳等症状。
具体做法是:轻闭双眼,用两大拇指背之第一节,在眼内角向外擦24次,或用两手四指并拢,以指面在两目上向外轻轻转摩24次,再向内转摩24次。
闭目简便易行,且即用即效,除了具有“养神”的作用外,以下情况也可试用:
闭目静心 当杂事纷扰、头昏脑胀时,找一清静空寂之所,随意而坐,双目闭合,排遣思绪;或半眯双眼,视若无睹,不一会便可感到头脑清晰,精力充沛。
闭目调气 当遇不平之事或遭受委屈时,常常怒火中烧或愤懑难忍,但有时发火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使事态扩大,此时应设法控制情绪,闭目平心,同时可用双手食指指腹轻轻揉按眼睑,使眼球感到胀、热,即可觉得气息平稳,燥火降散,并有一种战胜自我的快感。
闭目自悦 当遭遇挫折或不幸,感到忧郁、悲伤、失望、空虚、烦乱时,可退至静舍,独坐闭目,仰面昂首,神聚头顶,放松神经,回忆得意愉快之往事,想想“挫折是人生的苦药良方”的意味,便会觉得精神振作,信心复生,忧伤感渐消。
闭目驰意 当事不遂意,若有所失,烦闷终日时,可闭目抬头,思接千古,意联八方,想宇宙之浩渺广阔,置己于度外,淡眼看人生,便会感到得意失意乃平常事,何必患得又患失。至此境界即会郁闷顿消,如释重负。
清代的《养生药言》中有如下一段话:“从静中观物动,向闲处看人忙,才得超尘脱俗的趣味;遇忙处会偷闭,处闹中能取静,便是安身立命的工夫。”闭目想来,它所讲的这种人生境界尽管有些消极,但对于那些追名逐利而不能自持的人来讲,倒算得上一帖“清凉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