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人家中挂了一幅与众不同的画,这幅画是在一张白纸上有一滴墨点,一位客人进来看到了,奇怪地问:“你们家怎么把墨点挂在墙上,这真是美中不足啊!”
这人笑着回答:“这幅画的名字叫快乐,整张白纸都写满快乐,墨点只表示一点点痛苦。”
客人又问:“去掉墨点,不就都变成快乐了吗?”这人说:“去掉痛苦就显不出快乐了。问题是,不要让墨点遮住你的眼睛。”
正因为有了痛苦,才衬托出快乐的可贵,正因为有了快乐,才显出痛苦的累赘。痛苦和快乐原本只是一墙之隔,关键看你的眼里看到的是痛苦还是快乐。
钱锺书先生曾对“快乐”做了一个有趣的词义分析:
在法语里,喜乐是由“好”和“钟点”两字拼成,“可见好事多磨,只是个把钟头的玩意儿”。
在德语里,“沉闷”一词,据字面上直译,就是“长时间”的意思。也就是说,在困苦无聊的时候,时间的腿好像跛了似的,走得特别慢。
中国汉语的说法,也同样的意味深长,“譬如快活或快乐的快字,就把人生一切乐事的缥缈难留极清楚地指示出来”。《西游记》里小猴子对孙行者说:“天上一日,下界一年。”这种神话,的确反映了人类的心理。天上比人间舒服欢乐,所以神仙的日子过得快,人间一年在天上只当一日过。以此类推,地狱里比人世间更痛苦,因此,古人又说:“鬼言三年,人间三日。”
所以,永远快乐是根本不存在也不可能的,于是,钱锺书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话阐释了这个道理:“‘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快乐决不会永久,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相矛盾。在高兴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加添了迅速,增进了油滑……你要永久,你该向痛苦里去找。不讲别的,只要一个失眠的晚上,或者有约不来的下午,或者一课沉闷的听讲……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我们不可能永远快乐,但是我们能够让快乐多一点。据说康德在其一生中,从未离开柯尼斯堡10英里以远。达尔文在游世界以后,余生就是在他自己家里度过的。马克思在不列颠博物馆过的时间,也占据了他一生大部分的时间。伟人们追求的快乐并不是种在外人看来兴奋刺激的快乐,而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劳动来取得伟大就的那种深沉的快乐。这种劳动对很多人来说是痛苦,所以,“你要快乐,你该向痛苦里去找。”
也许快乐就是在平淡的点滴中寻找一种心灵的平静意境吧,但是该如何排除烦恼,寻找快乐呢?
有的人总是快乐不起来,因为他们总是抱怨生活给予他们的太少太少,他们爱跟自己较劲,遇上一点事,就胡思乱想,给自己制造烦恼。每月工资花不到月底,心里烦恼;工作做不好,心里烦恼;年终没评上先进心里烦恼;碰上某个领导没有向他们打招呼,他们也烦恼……其实快乐很简单,关键看你有没有勇气向痛苦说再见,向快乐出发。乐观的人,也时常陷入情绪低潮。差别似乎在于,他们已经习惯低潮情绪,他们似乎真的不在乎这些了,因为他们知道,过些时候,他们就会再度快乐起来。对他们来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当我们感到难过时,不要抗拒它,试着放松,看看除了恐慌,我们是否能够保持从容与镇定。不要对抗自己的负面情绪,只要我们很从容,他们就会像落日一样消失在夜幕中。
应当以适当的角度,来面对自己当前的苦恼,并明白世界总在不断地变好。只有一条路可以通往快乐,那就是停止担心超乎我们意志力之外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