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里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合力攻打敌方:对敌方从外面攻打,我方又从里面接应;或内外配合使敌两面作战,分散兵力,乘势歼之。
《尉缭子·守权》中说:“10万之军,顿于城下,救必开之,守必出之……中外乎应。”意思是说,十万大军兵临城下,援军必须解开重围,守军必须主动进攻。做到里外呼应。
这是一种打配合的谋略方法。这种谋略方法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因为这时期已产生了攻城战。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中很重视这种谋略思想。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我军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建立我方秘密工作点,发展组织积蓄力量,一旦时期成熟,就以里应外合方法夺取城镇。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这种成功之例更多。就是在优势情况下,这也不失为一种有价值的谋略方法。特别是友军盟军互相配合作战的时候,采取此法比单打一、简单的正面进攻好多了。
1943年春,我晋察冀军区某连袭击许由据点是典型例子。许由镇位于河北省行唐县西北,是由行唐至口头的必经之地,这里驻守敌一个中队,工事坚固,三层炮楼,防御设施多,不易强攻。经过八路军敌工部门的积极工作,争取了一名伪军班长站到抗日立场上来,我军某连准备歼灭许由之敌,他愿做内应。按计划,八路军趁黑夜逼近许由,我军“内线”按时放下吊桥,在他的带领下,八路军迅速秘密地进入炮楼的一、二层。正要上第三层时,发现楼门紧闭,“内线”就以向敌中队报告敌情为名,骗敌打开楼门,接着我军战士冲人第三层,击毙企图顽抗的敌传令兵,俘虏了敌中队长以下50多人。历史上这种战例也很多,如昆阳之战,绿林军坚守昆阳,以待援兵,然后以里应外合的谋略战胜王莽军。绿林守军虽然以弱固守,但由于刘秀敢冒风险,搬师回援,同时假造宛城大捷的消息,以激励固守待援的将士,从而形成了强大的内外夹击之势,大破王莽军。再如淝水之战,东晋之所以能战胜前秦,也是采取里应外合之术。
这种打配合的谋略方法并不局限于自己一方的配合,还可以是两方联合策应共同对付第三方的合作,能够运用到各个领域的活动中。运用这种谋略,要研究分析是否具备使用里应外合的条件。此谋略成功与否关键点在“里”与“外”配合的如何,还要注意保密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