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庭家居走向素生活
34737300000029

第29章  “素”在行为上的体现——“慢生活”

1.为什么要过慢生活

“素”在行为上的体现,便是“慢生活”,然而我们太忙,有时候忙到没有空休息,没有空快乐。在以“数字”和“速度”为衡量指标的今天,不少中国人以“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为信条。“忙”这个字左面是心,右面是亡。人太忙了,心就死了。生活节奏太快了,便出现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快”——许多人因忙碌而处于亚健康状态。正如约翰·列侬说:“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是的,欲速则不达。当过劳死、抑郁症笼罩着现代社会时,当焦虑渐成“流行语”时,不得不让人反思:要慢下来!快,让我们感觉累。学着放慢脚步,让自己不至于太辛苦,这样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的支点。

有时候,我们慢下来所需要的时间并不多,但当你真的慢下来,才能品味生活的美好。一碗热豆浆,5分钟喝完与15分钟喝完的区别是:滋味。你给味蕾时间,味蕾才会给你真滋味。同样,你给生活一些时间,生活才会回馈给你健康。

慢活并不是将每件事都蜗牛化,而是该快则快、能慢则慢。慢生活并非散漫和慵懒,而是自然与从容。慢生活是相对于当前社会匆匆忙忙的快节奏而言的一种生活态度。这里的“慢”,并非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

如何慢下来?下班回家后,就应该转入慢节奏,慢慢地做家务,慢慢地品茶,慢慢地带孩子,跟上班的时候应该要有明显不同的节奏,先快后慢,这样让人体的能量节约下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体验“慢生活”。慢餐饮:吃饭时不接听手机,不查看电脑,在轻松的环境下细嚼慢咽,品尝饭菜。慢阅读:放慢阅读速度,对于精典著作或自己感兴趣的书报,可以多看几遍,沉浸在书籍的氛围中,带来更多心灵上的愉悦。慢运动:选择太极拳、气功、瑜珈、散步等适度舒缓的运动,比猛烈运动对人体更有益。慢工作:不是学着偷懒,而是要专心于一项事情,把精力能力集中在一个点上,逐个突破,有节奏有计划逐个去完成工作。从慢吃到慢聊,从慢慢购物到慢慢休闲,慢游族的享受方式应有尽有。那么总的原则是有快有慢,有紧有松,有忙有闲。

“慢生活家”卡尔·霍诺指出,“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当然,工作重要,但闲暇也不能丢。”

慢生活,是一种“乐活”,一种自信。慢一点,再慢一点,让身心跟上你的脚步。是的,无论多忙碌,你都要清楚,活到最后,我们都是为快乐而活,而不是因为工作而累死累活。只有慢下来,这个世界美的景色才会如帷幕一样为我们缓缓拉开,也只有慢下来,那颗躁乱的心才会平静下来,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美好。

慢生活是相对于当前社会匆匆忙忙、纷纷扰扰的快节奏生活而言的另一种生活方式,这里的“慢”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随之出现了新名词“慢城”。2010年10月,随着世界“慢城”联盟主席皮艾尔·乔治·奥利维地来沪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乐活论坛,“慢城”这个概念在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传布开来。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成为中国第一个“国际慢城”绝非偶然。前来品味慢生活的外地客发现,50平方公里的慢城区域山拥水抱,宁静秀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气定神闲、从容平和……

2.亲近自然,顺应自然的“慢生活”

慢式运动能提高生活品质,那种形式上的慢速度、慢动作,所带来的是内心本质加速度地放缓。如今,无论是在忙碌的美国还是在浪漫的澳洲,一种“每天一万步”的健身方式相当流行,医学研究表明,每天步行1小时以上的男子,心脏局部缺血的发病率只是很少参加运动者的四分之一。

学会“慢饮食”。细嚼慢咽可以使唾液分泌量增加,唾液里的蛋白质进到胃里以后,可以在胃里反应,生成一种蛋白膜,对胃起到保护作用。所以,吃饭时细嚼慢咽的人,一般不易得消化道溃疡病,细嚼慢咽还能节食减肥等等。

“慢游族”出游倾向于选择度假式的休闲慢旅游线路,他们一般不会选择一天之内跑三四个景点的跟团游,而是随心随性地停停走走,走走停停,每到一处,放慢脚步,欣赏路边的风花雪月。慢活方式,可以让人们享受旅游过程中的快乐,而不是真达目的地。

对慢游族来说,既讲究富的充实,家底厚实的人,把精力更多放在生活新理念的追求上;又“穷讲究”穷的快乐,穷游的人,也能随心所欲的行走。买个IC卡坐公交车代步,住便宜的家庭旅馆,吃饭专找当地人聚集的小食店。让生活慢下来,让心灵静下来,经常给自己放假,让一颗忙碌的心有所依托,慢游——对于长期处于快节奏生活压力之下的人们,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力。

3.今天,你“素”了吗?慢了吗?

中国的文化人大都喜欢陶渊明的田园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纵情山水,躬耕自食,与稻麦桑麻为伴,过粗衣淡食的生活,去探索人生的真谛,寻求个人安生立命的场所,令人难忘。他的《桃花源记》描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在里,因为大自然的田园风光如此之美,人的心情变得从容淡然,竟然连时间都忘记了,不知今昔是何世,为人们所向往。

作家米兰·昆德拉曾在书中提问:“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他感慨道:“古时候闲荡的人到哪里去啦?民歌小调中游手好闲的英雄,漫游各地磨坊、在露天过夜的流浪汉,都到哪里去啦?他们随着乡间小道、草原、林间空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吗?”再看看时下的社会,越是在大城市,“快”就越是一种躲避不开的洪流——饮食“快餐化”,娱乐“快餐化”,甚至连感情也成“闪婚”了。“快餐化”了的人生是悲凉的人生,是变异了的“空心人”。

“慢生活”与个人资产的多少并没有太大关系,也不用担心会助长你的懒惰,因为慢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对人生的高度自信,是一种高智、随性、细致、从容的应对世界的方式,让你更优雅,更接近幸福。眼下,大部分国人还不具备“慢生活”的条件,但“慢生活”的理念可以贯彻到生活中去,在休闲时你可以实现慢节奏、慢饮食、慢心态……

是时候停下脚步,慢慢地享受生活了。通过自己的时尚简约,享受亲情、爱情、友情;享受树木、花朵、云霞、溪流;享受音乐,绘画、书法、读书、旅游……将身心融入慢生活之中,让我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素语录 见素抱朴

老子曰:“见素抱朴”。见:现,呈现,推出。素:没有染色的生丝。比喻纯洁高尚的人。朴:没有加工的原木。比喻合乎自然法则的社会法律。“见素抱朴、绝学无忧、少私寡欲”见《道德经》。

4.“健康工作奖”——令人赞赏

英年早逝,令人扼腕。一份资料显示,中关村的企业家群体的平均寿命仅有53.34岁。在公布的《中关村优秀企业家健康报告》中,颈椎增生、骨质疏松、脂肪肝,这些常见于50岁以上人群的疾患,却出现在了平均年龄只有41岁的第二届中关村优秀企业家和优秀创业者的身上。这些叱咤风云、纵横捭阖的精英群体,没有输给竞争对手,却输在了自己手里。其中折射出的健康问题的确不容忽视。

据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人把自己的不健康归结于工作繁忙,需要挣钱获取财富。常听到有人说:“你要钱不要命了?”其实,财富与健康的关系并非“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们既可以去创造财富,又可以保重自己的身体健康,关键是要重视这个问题,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一万个借口可以说没时间去“健康”,但有一个理由是:不健康你将失去一切。没有健康,任何财富都将失去价值。我们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更要善于保养自己,这也是对家庭和社会的一种责任。

中国健康教育协会会长殷大奎说:“我想纠正一个观念:我们的企业家、公务员,不要带病工作,身体不舒服了,不要硬扛,一定要适时休息,或者去医院看看医生。而且我主张轻伤要下火线,绷得太紧的弦总要断的。长久以来,忘我工作者是全社会的楷模,却不知这种透支生命式的奋斗促成了多少英年早逝”。那些为带病坚持工作的人、常年加班加点的人、轻伤不下火线的人——这种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的模范人物的精神让人敬佩。但科学常识告诉我们:身体要是垮下来,工作不可能上得去;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工作。在营造一个鼓励“健康工作”的氛围上,有一些事情值得可贺。报载(见人民日报2005年1月13日):江西省瑞金市解放小学开了一个特殊表彰会,向10多年来一直无病史、无病假、无心理障碍、健康工作、成绩优秀的10名教师,每人颁发了2000元“健康工作奖”。解放小学设立“健康工作奖”,体现出学校对教师的关心与爱护,有利于形成工作不忘健康、健康促进工作的良好互动局面。意在提倡一种“健康工作”的新理念,引导教师辛勤教书育人的同时,还要保护好身体这个财富的“本钱”——“健康工作奖”,令人赞赏。

我们以工作忙为借口,很吝啬给自己的健康一点时间。长年累月的忙忙碌碌,到了老年,到了退休以后,等到浑身上下都是毛病之后,才想起来去保养身体,这是不是有点晚了呢?都说医药费太高,都说现在越来越看不起病了,你就更应该关心自身的健康,每天有意识地锻炼身体,尽量少生病、防大病。人不死,钱财在——每天锻炼身体就是赚钱,比你现在不顾身体健康去打拼挣钱上算。

人人都希望能自然死亡,不希望提前逝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不怕挣得少,就怕走得早”。21世纪流行三大话题:健康、美丽、财富。首先是健康,有健康的身体,有精、气、神,才有风采,才显得美丽。有健康的身体,才能胜任繁忙的工作,才能赚钱,才有财富。诚如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所言“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

素语录 尝试慢生活

慢,是快的基础,习惯慢生活,才能够准确找到定位而不会迷失人生的方向。

不给生命加急,尝试慢生活。慢生活让人记忆力好、思维敏捷、动作灵活、步态稳健、精力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