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父母总是喜欢盯着孩子的成绩单,考试得了多少分是他们衡量孩子学习好坏的标准。无怪乎许多学生经常这样说:“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实际上,如果父母的眼里只有孩子的学习分数,而没有看到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这样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卡尔·冯·路德维希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卡尔是一个学业天赋极高的孩子,但因为父亲不停地催逼他,一心想使他尽早地功成名就。卡尔的父亲亲自教儿子高等数学,强迫他在醒着的每一分钟都得学习。他反对一切与学业无关的兴趣,体育、游戏、对大自然的探索对他来说无足轻重。卡尔8岁时父亲就让他学习大学水平的数学课程,9岁时他就在学习微积分并尝试写剧本了。他不断跳级,仅用三年时间就修完大学课程,11岁大学毕业。他主修数学,大学的教授们预言卡尔会成为一名世界级数学家。
然而,卡尔上研究生院的一年后,突然对数学失去了兴趣,他随即转入法律学院学习,遗憾的是,没多久,他对法律也失去了兴趣。最后,卡尔选择了从事办事员工作,因为这项工作既不用思考,也不用担责任。这正是卡尔最想要的。
中国现代教育总是强调:“一切为应试而教,一切为应试而学。”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高分低能的孩子屡见不鲜。葛海雷,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同届90多名学生中,成绩名列第三,后来,他被哈佛大学计算机博士班录取,并获得全额奖学金。
就是这样一位具有优异成绩的高才生,却缺少社会适应能力,后来在哈佛校内图书馆四楼跳楼自杀身亡。
美国教育家斯宾塞曾经说过:“身为父母,千万不能太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而应该注重孩子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尽量留住孩子最宝贵的兴趣与好奇心。绝对不能用考试分数去判断一个孩子的优劣,更不能让孩子有以此为荣辱的意识。”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只着眼于学习的分数,而不是学习兴趣的培养,那么,孩子往往不可能取得好成绩。因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如果孩子在学习活动中兴趣浓厚,注意力就高度集中,其求知欲越强,这时,无论环境多么困难艰苦,他都会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阿蒙森的父亲看到儿子的学习成绩单时,并没有因为分数低而训斥孩子,而是引导孩子树立自己的理想,从而使阿蒙森能够自由地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极点的人。
明智的父母应该怎样对待孩子的学业成绩和兴趣呢?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博士说:“要想成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第一是要对科学感兴趣,认为从事的科学是你一辈子唯一的乐趣,其他都是次要的。假如你没有这个信心的话,你就不应该从事科学研究,而应该做别的。”
作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应该把眼睛盯在孩子的考试分数上。分数只是教育质量的一个方面,高分绝对不等于高能。大量事实证明,有成就的人,不一定是考试获得高分的人。华罗庚在学校时数学考试不及格,但是,正是这位数学不及格的人后来却凭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钻研精神,成为了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由此可见,兴趣比分数重要得多。父母要从教育的目的出发,不要光看分数,要重视孩子兴趣的培养及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